糖尿病患者:4件事經常做比吃糖還危險,控制血糖要做到哪幾點?4件事又是哪4件?

細說健康事


糖尿病分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減少和延緩併發症出現都是糖尿病治療的最終目的。首先需要強調的是,糖尿病並非是由於過多吃糖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也並非不能吃糖。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有些情況的確需要注意的,否則將比高血糖更危險。

4件事經常做比吃糖還危險

1.使用降糖藥後不進食

在醫院經常會有因低血糖入院的患者,有的甚至已經昏迷,其發病原因其中之一為餐前服用了降糖藥或皮下注射了胰島素,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及時進食或不進食,這是及其危險的。要知道患者高血糖的生命是以年來計算,低血糖是以秒來計算的,所以使用降糖藥後必須要按時進食。

2.隨意調整胰島素用量

有些使用胰島素降糖的患者會自以為對胰島素非常熟悉,經常自行加減胰島素用量,這也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如果增加胰島素後血糖仍偏高還不至於致命,但如果胰島素過量發生低血糖則會引起致命的嚴重後果,除了胰島素之外,其他降糖藥物也是如此,所以制定和調整降糖治療藥物方案建議還是交給專科醫生去做。

3.吸菸酗酒

生活方式干預是糖尿病治療的首要措施,且應一直保持在糖尿病整個治療過程中。如果糖尿病患者經常吸菸酗酒,不僅不利於血糖控制,還會導致血壓、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上升,加速血管硬化和斑塊形成,更容易出現冠心病、腦梗塞等併發症。

4.久坐不運動

長時間久坐而不運動,一方面容易使體重增加,會使降糖藥物作用打折,不利於血糖控制,另一方面容易使雙下肢血液循環減慢,容易引起下肢靜脈栓塞,所以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進行適當運動。

控制血糖要做到哪幾點?

1.飲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做到控制飲食,定時定量進食,營養素中應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能攝入過多,可適當增加纖維素的攝入量。

2.適當運動

運動能消耗機體能量,減輕體重,有助於控制血糖,減少心血管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運動應以有氧運動為主。

降糖藥物應在飲食控制和適當運動控制無效的基礎上聯合使用,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調整降糖藥物。

4.血糖監測

在降糖治療的過程中應加強血糖監測,以便了解血糖控制情況,及時發現低血糖風險,更好地調整降糖藥物方案。

要想控制血糖需要綜合的治療措施,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做好都會對血糖控制不利,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任何一次發生低血糖事件都可能會摧毀之前所有控制血糖的努力,尤其是老年患者。


藥師方健


營養師小糖來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的確是有4件事不能經常做,經常做比吃糖還要危險的。那麼具體是哪4件事呢?

1.不吃飯或不吃主食。有些糖友覺得血糖高,少吃一餐或者不吃主食就能把血糖降下來,錯誤的,這樣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低血糖嚴重得不到矯正時可致命。用餐不規律會導致血糖處於波動之中,更不利於控糖,所以糖友們需要按時按量的吃飯。

2.經常放縱豪飲。不建議糖尿病人喝酒,只能在血糖控制較好的時候,少量飲用。大量飲酒,尤其是空腹喝酒,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休克,又容易與醉酒的症狀混淆,是很危險的。如果血糖控制不穩定、併發有高血脂、高血壓、脂肪肝等,建議儘早戒酒。

3.不喝水。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多尿是多飲造成的,所以應該少喝水。錯,糖尿病人不應該限制飲水,飲水不足會促使血糖升高,還容易引起高滲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

4.劇烈運動。糖尿病人運動要適度,過度運動可引起低血糖,如果劇烈運動,甚至有可能引起心血管突發事件,視網膜脫落等嚴重後果。因為糖尿病人的眼部血管較為脆弱,切不可劇烈運動。

以上這4件事,糖友們平時一定要注意,這樣才能夠健康控糖,防範併發症。

希望小糖的回答能夠幫到朋友們,更多糖尿病百科知識我們在下期分享!


糖人健康網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目前無法完全治癒,猶如“慢性癌症

”。

調查顯示,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已達1.14億,位於世界第一。

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會使患者的血管受損,出現血管硬化,從而誘發併發症,損害腎、心、眼、神經、皮膚等部位。

糖尿病都是“懶”出來的!醫生提醒:這四件事,比吃糖還危險!

1、不愛運動

如今,“葛優躺”和“北京癱”已經成為年輕人休息的首先姿勢。

但是,醫生提醒:“葛優躺”和“北京癱”並不提倡,因為這種姿勢容易使年輕人骨骼畸形。同時,容易罹患糖尿病。

大多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引起的,而肥胖,就是不愛運動、久坐等原因導致的!

運動可以激發胰島素的活性,但很多人經常不運動,其實每天運動35分鐘或者每週運動4小時的人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下降80%!

2、不愛做飯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快餐,尤其是外賣!很多年輕人家裡的廚房已經開幾個月沒“開火”了!

然而,我們暫且不說快餐、外賣等食物是否衛生,這些商家經常為了經濟、增加口感,用的都是便宜的食材,而在調味料上,多放油、鹽等重口味食物!

這樣的飯菜,屬於不平衡膳食,鹽分和油脂往往超標,綠葉蔬菜不足。長期飲食熱量超標,可導致高血糖、高血脂。

3、不愛起床

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早上不愛起床,愛睡懶覺。這對血糖的影響不大,但是睡懶覺的人,飲食規律就會破壞,這對血糖的影響就大了!

睡懶覺的人,早餐吃不了,午餐吃的就多,而飽食之後,對血糖的控制很不好,容易升高血糖,長期會導致身體肥胖。

若吃了早餐,午餐吃會吃的少,也會對身體控制血糖產生影響。

4、不愛休息

很多人白天上學或者上班時沒精神,一到晚上“小宇宙”就開始爆發了,精神抖擻,總覺得自己不玩點什麼,對不起自己美好的漫漫長夜。

於是,很多人睡前都會玩很久的手機,甚至會關了燈玩,這對眼睛是非常不好的!

血糖升高時,最易損傷眼睛的血管,產生視網膜病變,加速病變的速度!

此外,有的人玩著玩著,就熬夜了,熬夜對血糖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熬夜,會破壞生物鐘,使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糖增高,還會使血紅蛋白帶二氧化碳個體增加,導致血液循環減緩,消耗血糖量減少。

一旦“皮膚”出現這4個表現,最好儘快去查一下血糖,糖尿病來了

1、皮膚潮紅

照鏡子的時候不妨自檢一下,如果臉上的皮膚不是因為過敏等原因導致的,長時間的發生潮紅,還能明顯的看到有血絲,紅色成片,就要小心是不是體內的血糖過高了,這類現象比在糖尿病患者當中是很常見的。

除了臉部之外,指甲邊上,和小腿上也會出現皮膚髮紅的症狀。自檢一下看看,如果長期的潮紅不退,很可能就是糖尿病導致的了。

2、足部潰瘍

長時間體內血糖過高,對人體的循環和神經都有一定的損害,那麼一旦有了傷口,也是很難癒合的。

皮膚會經常出現乾裂的現象,足部如果出現潰瘍,可能就會造成足部的逐漸壞死,給癒合帶來一定的難度,如果腳上長時間的傷口無法癒合,就要考慮是不是因糖尿病的信號了。

3、皮膚上起皰疹

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皮膚上會出現一些皰疹,看起來這種皰疹就像灼傷性的皰疹一樣,但皰疹的周圍無紅暈,一般在手指、腳趾、手足的背面或者底部邊緣有這樣的皰疹。

單個或者多個的出現,幾周類會自愈,但是反覆出現,如果是這樣的狀況,就得趕緊就醫檢查了。

4、皮膚瘙癢

有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出現全身或者局部皮膚乾燥脫屑,常有劇烈癢感,而且持續時間比較長。

冬天皮膚比較乾燥,如果每天洗澡的話可能會造成皮膚乾燥。但是也不排除是因為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導導致的,可能全身瘙癢,也可能局部瘙癢。

生活中,堅持“兩個一”,幫助控血糖,防併發症

第一個:一杯降糖飲

日常控制血糖,防止併發症,自己動手做一杯降糖飲,每天喝,是簡單有效的方式之一!

白谷丁桑葉茶

教你動手做:白谷丁桑葉茶,穩定血糖,預防併發症

  • 材料:白谷丁葉、桑葉

  • 做法:

    1、取新鮮的桑葉洗淨,曬乾,備用;

    2、取新鮮的白谷丁葉,洗淨之後曬乾,備用;

    3、將曬乾的桑葉撕成碎片,備用;

    4、取桑葉15g,白谷丁葉40g,將兩者混合均勻,存儲在玻璃瓶中。

    5、每次取2-5g,熱水沖泡,代茶飲即可!

白谷丁,是我們熟知的祛火消炎的中草藥,白谷丁多糖是白谷丁具有降血糖活性成分之一,還可以提高免疫力,清熱解毒。

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白谷丁中含有廣譜消炎成分,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性疾病。並且白谷丁還有保肝護肝的作用,可以減少藥物對肝臟的損害。

中醫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中藥應用於臨床,日本古書《吃茶養生記》也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作用。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生物鹼和多糖是桑葉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第二個:一套“降糖操”

1、原地踮腳

兩腳與肩同寬,以每分鐘65-75次的頻率,反覆踮起後腳跟,提起的速度快一點,在最高點停留一下,反覆做200次左右,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環。

2、上肢拉伸

雙手的十個手指,交叉向上,伸過頭頂,上臂儘量夾住兩個耳朵,保持十秒鐘放下,休息兩秒後,反覆拉伸上肢,可以向上、向下、前後左右,6個方向拉伸,這個動作可以調動原本靜態的肌肉、關節等部位,從而血液中含氧量大大增加。

3、舉重

有啞鈴的可以舉啞鈴,沒有可以拿一本書或者一瓶水,舉到左右耳之上的位置即可,每週鍛鍊兩到三次,每次15到20分鐘,這樣可以增加肌肉的容量儲存,降低血糖水平。

4、揉腹部

雙手疊放在腹部,按照每分鐘30次的頻率,順時針按揉腹部,手可以稍微用力,每次三分鐘以上,這樣不僅可以改善血糖,還可以改善便秘。

通過以上幾個小動作,可以消耗能量,增加肌肉重量,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這樣血糖自然就降了。

堅持做,效果更佳哦!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謝謝!

健康養生課堂


糖尿病,是以血糖指數為指標判斷的一種疾病,並且在我們每1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的確診以測空腹血糖和飯後血糖兩者的指標為準。那麼如果確認為糖尿病,“糖友們”就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了。

糖尿病患者:4件事經常做比吃糖還危險

1、劇烈運動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適量的運動確實可以有助於病情往好的方面發展,但是切記不要用力過猛。因為在劇烈運動後,糖尿病患者很有可能會發生低血糖,嚴重時候併發酸中毒情況。

2、飲食“重口味”

大部分人都知道,在患了糖尿病以後,不能吃一些高糖或者含糖量高的食物,這樣會加重病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太過於鹹口或者太過於油膩的食物同樣要遠離,因為這樣的食物會讓血壓升高,增加壓力給原本就脆弱的體內的循環系統。

3、抽菸

在患上糖尿病後,抽菸的習慣也最好馬上戒掉。因為糖尿病具體表現的就是血管、心臟以及其他器官的慢性損害。但是抽菸會引起血管的收縮,加大肺動脈壓,引起血管脆化,讓患者本來就脆弱的身體更加難受,甚至會加重病情,引起其他併發症。

4、愛發脾氣

對於一些脾氣比較壞的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要注意,不要去刺激到他,儘量讓其保持平和的心態。因為人在發脾氣的時候,血壓會極速升高,這時體內的一些激素就會失去平衡狀態,血糖也會升高,加重患者病情。所以,儘量保持好的心態,不亂髮脾氣,對控制病情有好處。

不論男女,皮膚上若有這4種異常,警惕糖尿病!

異常一、皮膚瘙癢

患上糖尿病的第一個信號就會體現在皮膚上,一般來說,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皮膚不適等異常症狀。

這多是由於患者體內的血糖太高,無法及時代謝,就會刺激皮膚髮癢,或因皮膚長期處於慢性脫水的狀態,出汗減少,皮膚因過度乾燥而發生瘙癢。

異常二、出現皰疹

這種皰疹看起來像是火燒傷或者是燙傷之後出現的皰疹一樣,皰周無紅暈,多見於指、趾、手足的背部或底部邊緣。

但是不痛不癢,多是單個或多個出現,在數週內自愈,但可反覆出現。

異常三、手腳發麻

臨床上,40%的病人都會有手腳發麻的情況出現,也是最明顯的變化之一。

因為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對血糖很敏感,患者如果一直處於高血糖,就會逐漸損傷神經及血管,尤其是下肢神經,會導致末梢神經病變,出現乾裂、壞死,甚至是潰瘍。

另外,高血糖還會伴隨著腳趾疼痛、灼熱感的現象,甚至出現異常出汗,腳趾發白等感覺。

異常四、出汗異常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出現障礙,會導致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汗腺分泌異常。

因此,糖尿病患者皮膚多潮溼多汗,動不動就汗流浹背,這可能是神經病變的前兆,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

控制好血糖,預防併發症, 食一瓜、喝二水、忌三事

食一瓜:

苦瓜

苦瓜確實是,比較適合糖尿病人食用的一種蔬菜。有實驗數據表明苦瓜提取物有輔助治療糖尿病的效果。

古代文獻有記載,苦瓜可治療“消渴”(相當於現在的糖尿病)。現代臨床也報道過,苦瓜片,治療糖尿病的有效率達79.3%。

喝二水:

1、白古丁桑葉茶

白古丁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可以降低餐後血糖,同時能調節血脂,養護肝臟,對預防糖尿病併發症有益。

此外,眾多研究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炎症的關係十分密切。而白古丁具有廣譜抗菌消炎作用。

《神農本草經》中,將桑葉稱為“神仙葉”,中醫將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應用於臨床。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桑葉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2、金麥須茶

有大量研究表明,金麥須中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化學成分,如皂甙、黃酮、生物鹼、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等,而其中的皂甙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成分。

另外,金麥須中還含有鉻這種元素,鉻是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可以加強胰島素功能,使身體內糖分能夠很好的利用。

因此,將金麥須泡水代茶飲,可以輔助降低血糖。

忌三事:

1、忌白酒

白酒,會讓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

同時,糖尿病患者服藥後,白酒會影響到降糖藥的代謝,影響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進度。

所以,對糖友來說,要忌白酒,最好是什麼酒都不要喝了。

2、忌久坐

有研究顯示:每天坐著看電視 1-2小時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看電視在1小時以內的人高9.2%;

如果超過4小時,這個風險則提高到1.5倍。

所以,無論是辦公室久坐一族,還是在家宅的一族,儘量避免長時間久坐,適當站起身活動一下,有利於身心健康。

3、忌高鹽

日常飲食,最好要控制鹽分的攝入。

高鹽、太鹹的食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容易誘發糖尿病腎病。

飲食上宜清淡,搭配也要豐富,控制好油、鹽的攝入,這樣既利於控制血糖,還可預防其他慢性疾病。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養生的小蝦米



很多糖尿病人有的時候非常的感慨,感覺有了糖尿病,什麼好吃的東西都不能吃了,其實也不是這樣的,對於糖尿病人來說,在飲食上需要多注意,甚至比吃藥都還管用,但是很多人往往做不到這一點。


日常的生活當中,如果這幾件事情經常做,那可能是比吃甜的東西還危險。第1件事就是暴飲暴食。醫生經常會告訴病人,一定要少吃,每頓飯吃七分飽就可以。而且吃飯的時候以菜為主,少吃米飯,甚至是麵條這些麵食類的食物。但是有一些病人就是記不住這一點,每次吃飯的時候都是暴飲暴食。這樣做的後果甚至是吃藥都有可能控制不好血糖。第2件事就是鍛鍊上不注意,往往著急,但有的人可能經常不鍛鍊,甚至是導致胳膊腿都有一些生硬麻木,但是有一些人卻鍛鍊的過度,這兩種極端都不好,都對於控制好血糖沒有好處。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堅持下去就可以。使身體能夠適應,這種鍛鍊的節奏感是最重要的。第3件事就是經常的不吃早餐。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人不吃早餐,不吃早餐的後果往往會有心慌,甚至是低血糖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會更危險。第4件事就是經常吃甜的食物,感覺吃點藥再吃點甜點食物沒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即使說一段時間血糖控制的很好,這樣也不好。

作為糖尿病人來說,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要鍛鍊身體,再一個就是要多幹活,使身體出汗。再一點就是要及時的測量血糖並且用本本記錄下來這樣。按照醫生的要求準時吃藥,不能自己隨心所欲的減少藥量或者是增加藥量!


文史大世界


4件事經常做比吃糖還危險?

1.喜歡熬夜、久坐

:熬夜是不好的習慣,若是工作原因不得不熬夜的,一般精神壓力也比較大,研究證明精神因素對血糖具有明顯波動變化,久坐即是長期不運動,攝入這麼多熱量,若是不運動、不消耗更容易造成腹部脂肪的增加,肥胖也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適量的運動,這樣才能像正常人一樣保持充沛的精力工作。

2.吃了降糖藥不吃飯:有很多降糖藥是需要餐後或進餐時服用的,有些患者認為吃多了會使血糖升高,但又想血糖降低,或是吃了降糖藥忘記及時吃飯,很容易造成低血糖,低血糖嚴重會造成大腦神經元的損害,且很難恢復,所以要懂得儘量不要自己發生低血糖,若是出現心慌、出汗、手抖症狀一定要馬上進食。

3.大量喝酒:大量飲酒對正常人都沒什麼好處,更別說糖尿病患者了,一是容易抑制糖的吸收,服用藥物或胰島素治療後會快速降糖,產生低血糖風險,再者飲酒會對飲食控制產生影響,1g酒精產生7kcal的熱量,並不低,會造成血糖的波動幅度過大。

4.激烈運動:運動應適量、適度,過分激烈會導致血糖瞬時的降低,反而導致血糖應激性的升高,例如同時服用大劑量二甲雙胍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乳酸性酸中毒,誘發昏迷。

控制血糖該做到哪幾點?

1.控制熱量攝入:如何做到既感覺吃飽了,還保證熱量攝入不高?人體的基礎代謝是相對一定的,吃夠代謝就別多吃了,同樣是食物,但熱量卻大不同,所以我們選擇既好吃、熱量又低的食物,不就輕而易舉地降低了攝入量了嗎?學會看食物標籤,學會計算熱量,是你要學習的事情。

2.適量運動:邁開腿永遠是保持健康、保持年輕的不二法則,選擇一個你喜歡的運動,長期堅持吧!

3.自我監測、學習:血糖的監測是糖尿病治療中很重要的一環,光是控制,但不知道血糖水平如何,那豈不是盲人摸象嘛,不要光靠有沒有症狀來確定血糖是否控制好了,除了監測血糖,還需要學習相關的知識,不完全依靠醫生,還要靠自己學習糖尿病知識,做好病情監測和記錄,也是你需要重點關注的事情。

4.按時服藥或胰島素治療:當前面3件事情你都做好了,相信血糖會控制得較好,但若發生了意外,你就需要服用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了,不要抵制,科學的控制總比你自己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亂砸好。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小鋆醫生


糖尿病,是綜合代謝類疾病,一旦查出糖尿病,糖友將一生與高血糖做“鬥爭”。

很多人,都聽過,“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

這話一點不假,據世衛組織統計,糖尿病併發症,高達100多種,是目前已知併發症最多的一種疾病。

長期血糖增高,會導致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

臨床數據顯示,糖尿病發病後10年左右,將有30%~40%的患者,至少會發生一種併發症,且併發症一旦產生,藥物治療很難逆轉。

所以,糖尿病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預防警惕併發症。

糖尿病者,這6種異常,若佔了一個,趁早查下血糖,小心併發症!

1、排尿出現泡沫

正常的尿液是清澈透明、淡黃色,可能會有較少的泡沫。

當尿液中的糖分、蛋白增加時,可能會出現泡沫尿,若泡沫尿經久不散,就要當心了,最好去做個尿常規檢查,可能是腎臟出現了病變。

2、尿不盡

很多糖友會出現尿不盡的表現,可能是發生了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這是早期症狀,若不重視,可能會發展為尿瀦留,甚至尿失禁。

3、皮膚異常

皮膚感覺乾燥、瘙癢,是糖尿病併發症的早期症狀。

長期高血糖會引起神經纖維不同程度的萎縮,致使神經功能異常,出現皮膚異常反應。

4、下肢發涼,感覺異樣

長期高血糖環境下,會使血液循環出現異常,腳部距離心臟最遠,當膝關節以下血管的血運不足時,會感覺下肢發涼、足底發緊、感覺異常,如對冷熱不敏感、痛覺遲鈍、皮膚表面有灼燒感等,尤其在夜間更明顯。

5、視力下降、看不清

當體內血糖水平太高時,葡萄糖及代謝物進入眼球晶狀體中,使屈光力增強,會出現一過性近視。

視網膜病變早期時,可能會出現出血,當血液滲出時,會擋住物體的影像,出現視力模糊、看不清的症狀。

6、胸悶、氣短

當心血管發生病變時,會引起心肌缺血,會使糖友出現胸悶、氣短的症狀,這時應及時就醫,避免突發心肌梗死,會危及生命。

醫生直言,一旦確診為糖尿病,這3件事,在喜歡也要“戒”掉!

1、戒高溫烹調

據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低溫、持續時間較短的烹飪方法,對健康更加有益。

因為長時間的高溫烹調,極易生成大量的

終末糖基化產物

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在很大程度上與體內終末糖基化產物過多油一定的關係,

並且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終末糖基化產物也會高於正常人。

2、戒高溫洗澡

糖尿病患者對溫度的

敏感度下降,所以導致燙傷的後果,

並且糖尿病人的傷口是很難癒合的,所以要避免這樣以外的發生,

高溫會導致,血流量的增加,心臟的跳動加快,本身糖尿病患者就易損傷血管

所以,很容易導致血管疾病的併發症,並且引起心絞痛、動脈硬化等危險的發生。

3、戒過度用眼

血糖的升高,最易損傷的是微小的血管,而人體的眼睛都是很細小的血管

所以也最容易產生視網膜病變,如果過度的用眼就是加速病變的速度,

不要長時間的使用手機和電腦,或是長時間的戴隱形眼鏡等損傷眼部健康的事情。

喝二水,少二事,按三穴,控好血糖,預防併發症!

喝二水:

1、白谷丁桑葉茶

降糖、延緩併發症

將白谷丁葉、桑葉 二者搭配在一起,製成代茶飲,每天泡水喝,有降糖功效。

白谷丁,是一種常見野菜,又稱為蒲公英,有清熱去火、消炎散結等功效。研究發現,白谷丁水提物有降低正常及餐後血糖的作用。

桑葉,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將其稱為“神仙葉”,有補滋陰補血,疏散風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之功效。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桑葉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2、青錢柳茶

青錢柳,有降血糖作用,而對正常血糖無影響,無毒副作用。

其與降糖藥物有協同作用,對消除糖尿病症狀,防治併發症和降糖藥毒副作用有較好效果,是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可供選擇的輔助療法,對糖耐量下降,和輕2型糖尿病,可配合飲食控制使用。

少二事:

1、常熬夜

研究表現,與睡眠充足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的人,出現胰島素抵抗的幾率會增加4.5倍!

因此,所以,熬夜、睡眠不足,也是糖尿病的誘因之一。

血糖不穩定的人,要做到每晚10點前入睡,每天保證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2、常久坐

研究發現,久坐時間,每額外增加1小時,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22%。

這是因為,久坐不動的人,其胰島負擔會加重,必然使得血糖升高。

另外,長期久坐不動,不但會產生肥胖,還會降低新陳代謝,引起三高。

按三穴:

1、然谷穴

然谷穴,是我國古代記載最早的治療糖尿病的穴位。

屬足少陰腎經的滎穴,是腎經氣血流經的部位。

經常按揉此穴,可以達到生津止渴、解決心情煩亂的症狀,有助於睡眠,更有很好的降糖效果。

2、陽池穴

現代醫學,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關節炎等症。

以一手中指,按壓另一手的陽池穴,刺激此穴。手法輕柔,動作緩慢。

位置: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可以調節身體免疫力、調理脾胃,能生化陰血,緩解陰虛。

因為足三里穴可以疏通氣血,對糖尿病導致的肢體末梢循環障礙,也有很好的緩解,糖尿病患者多按,也可以預防併發症。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麻煩聯繫刪除!


嶄新的每一天


糖尿病患者最謹慎的應該也就是避免高糖食物的攝入,它們畢竟含有較多葡萄糖,一旦大量進入血液就可能讓血糖飆升,不過除了少吃高糖食物,特別是富含精製糖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蛋糕、甜飲料等)之外,還有哪些事情對於糖友來說最好避免做?它們或許也會對糖友帶來嚴重後果?

①吸菸、飲酒

之所以把吸菸和飲酒放在第一位來說,就是因為它們不僅對糖尿病患者的影響較大,對三高患者、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影響都是較大的。菸草中攜帶大量尼古丁,尼古丁刺激身體粘膜,有害成分也會附著在血管壁,促進脂蛋白在血管壁的堆積,會升高血液粘稠度,嚴重擾亂內分泌,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僅可能升高胰島素抵抗,增加心率、升高血壓、誘發血栓,還可能增加其他併發症的發作幾率。

也不推薦糖友飲酒,如果到了必須飲酒的場合,如過年過節大家都想喝幾杯,這時候嚴格控量喝,但日常最好戒酒。糖友在服藥期間飲酒可能會升高降糖藥藥性,而且飲酒會抑制肝糖原分解,讓原本就比普通人更容易低血糖的糖友更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飲酒還可能會堆積脂肪在肝臟,誘發高血脂、脂肪肝,升高胰島素抵抗,對控糖也不利。

②長期飲食不節制,攝入過多高油高脂食物

雖然高油高脂食物對糖友沒有直接血糖的影響,不過如果長期如此很容易造成超重、肥胖,或引起高血脂、高血壓症狀,這很可能導致原本就負荷較重的胰島素分泌更多單位劑量,增加胰島素抵抗,從而難以控制血糖穩定,加重二型糖尿病患者症狀。還有一部分朋友愛暴飲暴食,看見美食就挺不住嘴,但暴飲暴食照樣會成為攝入過多熱量、油脂的罪魁禍首,而增加胰島素抵抗。凡是最好七分飽,對糖友來說,堅持清淡飲食是更好的做法。


③擅自更改降糖藥攝入量,胰島素注射量

很多糖友有擅自更改自己藥物攝入量或胰島素注射量的習慣,比如認為今天自己想吃一點蛋糕,但擔心血糖上升快,所以就自己多吃了點降糖藥,或多打了一格胰島素,但往往這樣是更難控制血糖的做法,對自己來說降糖藥、注射胰島素的作用時間完全不能明確,自己的吸收能力、利用能力也可能每時每刻有所變化,把握不住這個度的話,很可能會導致低血糖,讓血糖波動更大,對身體威脅更嚴重;還有些糖友覺得自己今天血糖控制還不錯,乾脆少吃點要,少注射點胰島素,結果又讓血糖處於無法控制的狀態,所以,除非是醫生同意並且指導瞭如何改降糖藥或胰島素量,自己絕不要擅自更改。

④不吃主食

很多朋友知道主食是食物中含糖量較高的食物,所以認為不吃主食,吃低糖食物,如蔬菜、大豆、蛋奶、魚蝦就好了,但實際上這樣的決定並不科學,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對葡萄糖有需求,包括糖友,糖友也需要得到葡萄糖保證正常生理、生體活動,缺乏葡萄糖,糖友可能缺乏能量,難以保證正常生活。糖友可以控制主食攝入量,增加主食中膳食纖維攝入量,平穩血糖,但千萬不能避免主食的攝入,只要合理服藥、注射胰島素,適當攝入主食,對血糖影響不大。


只有營養師知道


糖尿病已經成為最困擾中國人的慢性病之一。

糖尿病,被稱為“慢性癌症”,數據顯示,我國有近1.1 億名患糖尿病患者。

一旦患上,很可能要終身服藥,或是終身的注射胰島素。

不想血糖升高,四件事勸你少做,比吃糖還危險!

1、少吸菸

大家都知道抽菸喝酒本就有害身體健康,更別說糖尿病患者本就代謝異常。

抽菸很容易使菸草中有害物質粘黏在血液中,紊亂代謝,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

2、少碰酒

酒裡含有的乙醇對糖的代謝與人的健康情況有很大影響。

當肝臟正常,肝糖原充足時,喝酒會通過酒精作用,使血糖上升;而當肝臟不好,肝糖原缺少時,喝酒又會阻礙糖分產生,容易出現低血糖的情況。

3、少久坐

研究發現,久坐時間,每額外增加1小時,其患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22%。

這是因為,久坐不動的人,其胰島負擔會加重,必然使得血糖升高。

另外,長期久坐不動,不但會產生肥胖,還會降低新陳代謝,引起三高。

4、少熬夜

熬夜的人,多半會出現睡眠不足的現象。

而與睡眠充足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不到6小時的人,出現胰島素抵抗的幾率會增加4.5倍!

因此,所以,熬夜、睡眠不足,也是糖尿病的誘因之一。血糖不穩定的人,要做到每晚10點前入睡,每天保證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生活中,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做好以下幾點!

1、多一點茶水

喝水時,可放些小植物,有不錯的養生、降糖作用。

白古丁桑葉茶:降糖、延緩併發症發生和發展

將白古丁、桑葉 二者搭配在一起,製成代茶飲,每天2-5g熱水沖泡即可。

眾多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與炎症關係十分密切。白古丁有廣譜抗菌作用,廣泛應用於多系統炎症相關疾病。

且,白古丁多糖有降糖作用,對餐後血糖控制有一定幫助。

桑葉,據《神農本草經》中記載,將其稱為“神仙葉””,有補滋陰補血,疏散風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之功效。

中醫上,將桑葉常用於治療消渴症,也就是現代醫學的糖尿病。

國內外研究資料證實,桑葉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鹼能抑制糖代謝過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進β細胞分析胰島素,從而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達到降血糖的作用。

2、多一點了解

糖尿病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且遺傳獲得的「易感性」我們很難改變,一旦控制不好,就會造成眼、腎、神經等併發症。

所以,糖友平時該多學習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識,科學控制血糖,認識併發症的身體表現。

3、少一點快餐

如今快餐、外賣盛行,很多人覺得是又方便又實惠的事。

然而,這些食物中,多是高油、高糖、高脂食物,少了膳食纖維和礦物質,血糖不穩定的人吃了這些食物,會導致血糖升高,加速併發症的發生!

最好的藥,就是自己家廚房做出來的飯!因此,為了身體健康,我們還是要自己做飯吃更好!

4、少一點壓力

壓力也是重要的因素,壓力過大會導致血糖短時間的升高,會使波動大,不容易控制,

壓力大也會導致身體的各項技能收到損傷,免疫、代謝等都處於下降的趨勢,

很多也都是因為一次壓力、上火也誘發高血糖,所以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


生活餘兵


糖尿病,非常常見的慢性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我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將達到1.51億人,

相比2015年增加近50%,相當平均每30秒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出現。

根據《中國糖尿病控制現狀》報告表明,

我國已成為糖尿病發病的“重災區”,是全球糖尿病第二大國,

更讓人憂心的是,越來越多的孩子也成了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雖然是一種慢性病,但是一旦患上,不僅需要嚴格控制飲食,還要警惕4種併發症!

1、糖尿病性心臟病

心臟容易受到高血糖的影響而發生病變,在糖尿病的發展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糖尿病性心臟病,這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發病過程中會伴隨著肥胖,以及血壓、血脂的異常。這些不良因素的干擾均會導致心臟健康受損,甚至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

2、糖尿病足

一般出現糖尿病的人需要警惕糖尿病足。人的雙腳是糖尿病的一個靶器官,如果沒有提前做好預防措施,任由血糖快速升高,人的雙腳受到影響之後會出現足部潰瘍、感染的情況,嚴重時腳趾還容易出現畸形。

3、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某些併發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視網膜病變。視網膜病變也與糖尿病有關,在血糖快速升高的過程中眼睛周圍的微血管發生病變,進而對視網膜造成傷害。

4、糖尿病性腎病

糖尿病性腎病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在血糖快速升高的過程中腎臟也會受到傷害,在腎臟功能下降明顯後各種不良症狀也會找上門來。因此,平時需要積極預防糖尿病,出現糖尿病之後還要定期檢查腎臟功能。

那麼糖尿病患者如何控糖呢?4件事經常做比吃糖還危險,要少做!

01、飲食不當

一些糖友在飲食上不加註意,時不時吃高熱量、高鹽、高脂肪類或者高澱粉類食物,或者每逢節假日或聚餐,就覺得需要“犒勞”下自己,大吃大喝再想法降低血糖,這些做法很容易導致病情惡化,血糖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02、運動不當

運動也講究適量適當,有些糖友從不運動或很少運動,而有一些糖友又運動過量,這都是非常不利於血糖控制的。

03、經常放縱豪飲,少喝水

大量飲酒,尤其是空腹喝酒,很容易引起低血糖休克,又容易與醉酒的症狀混淆,很危險。

有些糖尿病患者認為,多尿是多飲造成的,所以應該少喝水。這是錯誤的想法,不喝水不但會增加血糖濃度,增加便秘等問題的發生風險,還容易引起高滲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

04、喜歡熬夜

現代很多人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熬夜和睡懶覺對於血糖的影響都是很大的,長期睡眠不規律,容易引起血糖波動,增加肥胖的風險,從而加大糖尿病的患病風險或加重糖尿病病情。

那麼糖尿病控制血糖要做到哪幾點呢?4點都很重要!

1. 適當補硒

研究發現,硒具有和胰島素同樣的功能。硒還能增強脂肪、肌肉等周圍組織細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在肝臟抑制肝糖原異生和分解,增加肝糖原的合成,既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同時又保證細胞的能量代謝。可以從根本上緩解高血糖的情況。

補硒可以選擇藥劑,也可以選擇食療。如選擇全國兩大天然富硒產地之一安康紫陽所產的紫陽毛尖,其產地土壤含硒豐富,每100g含硒15μg,是一般食物的3倍,而且天然硒好吸收。另外因為綠茶中的多酚活性成分能促進糖的新陳代謝過程,間接促進胰島素分泌,並抵消血液中葡萄糖份子吸收,因此對降低血糖水平有幫助。

2. 保持理想體重

保持理想的體重、體型。可以通過飲食和運動調理。具體的目標是:(1)使肥胖或超重者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達到或接近24kg/m2,或體重至少減少5%-10%;(2)至少減少每日飲食總熱量400-500千卡;(3)體力活動增加到每週250-300分鐘。

3.充足睡眠

睡眠太少,神經系統會處於緊張狀態,會影響調節血糖的激素。經常睡眠不足6小時者,糖尿病的患病風險翻番。因此,除了儘量不熬夜,還應注意睡前別喝咖啡或茶,避免長時間看電視等,以免影響睡眠質量。

4. 釋放壓力

緊張的工作、生活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在應激狀態下,人體血糖水平會升高,提高能量供應,隨時準備行動,這會促使體內細胞出現胰島素抵抗,血液中的葡萄糖無處可去,便會出現長時間的高血糖。所以,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學會放鬆自己,比如每天起床後進行健走、冥想、做做瑜伽、聽聽輕音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