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蛋白尿就是得了肾病吗?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蛋白尿呢?

xiangping_sdk


我是肾病主任卢志远,15年临床经验,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肾病。有问题随时评论或者点击头像私信


在医院经常会有患者,在体检中发现自己尿常规蛋白有1-2个加号,就断定是自己的肾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果真出现了“蛋白尿”,就和肾脏有脱不了的关系了吗?

蛋白尿总体而言大概可分为三类

1)一过性蛋白尿

一过性蛋白尿,会短暂性间歇出现,是目前最常见的蛋白尿类型,可出现在发热感染或剧烈运动之后,通常不需要治疗。


2)直立性蛋白尿

直立性蛋白尿,特点是直立位时尿蛋白排泄增加,而平躺卧位时没有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一般>30岁的成年人不常见。直立性蛋白尿对身体基本上没有什么害处,一般也不需要治疗,另外蛋白尿的情况,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


3)持续性蛋白尿

持续性蛋白尿,与一过性和直立性蛋白尿相比,更具有潜在肾脏疾病风险。需要重点排查:肾脏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狼疮等继发性疾病。



蛋白尿引起什么症状?

少量蛋白尿者一般没有明显的感觉和表现。然而,如果是大量的蛋白尿,会出现水肿。

早上起床后发现面部,特别是眼皮水肿,下午出现双下肢的水肿,严重的会全身水肿。

还有就是泡沫尿,这里必须说明的尿尿有泡沫,不一定就是蛋白尿。真正的蛋白尿泡沫细小密集,而且不容易消散。



蛋白尿的确诊

如果无法从肉眼判断出来,一个简单的尿常规检查就可以明确,具体是提示蛋白几个加号,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加号,建议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看看蛋白尿一天到底有多少。不方便的时候也可以测随机尿,做一个尿PCR(尿蛋白/尿肌酐)。

如果持续性蛋白尿诊断明确,重点关注白蛋白及尿素氮和肌酐,明确有没有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我是肾病主任卢志远,15年临床经验,擅长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疑难肾病。有问题随时评论或者点击头像私信

卢志远大夫


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几种:1.肾小球性蛋白尿:因肾小球的损伤而引起的蛋白尿。多因肾小球受到感染、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损害后,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破裂,滤过膜孔径加大,通透性增强或电荷屏障作用受损,使血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以清蛋白为主)滤出原尿中,若损害较重时,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增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

根据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质的组分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万~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9万的蛋白则极少出现。尿免疫球蛋白/清蛋白的比值3.5g/24h时,称为肾病性蛋白尿,最典型的病例是肾病综合征。(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尿蛋白成分,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损伤后,肾小医学教育网整理管近曲小管段对肾小球滤过液中的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单纯性肾小管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较低,一般<2g/24h,定性半定量试验+~++。肾小管性蛋白尿多见于: ①肾小管间质病变:如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如Fanconi综合征、慢性失钾性肾病等。②中毒性肾间质损伤:由于汞、镉、铀、砷和铋等重金属类或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以及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多粘菌素、四环素等抗生素类,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与坏死,又称中毒性肾病。③中草药:如使用马兜铃、木通过量,也可引起高度选择性肾小管蛋白尿,此时常伴有明显管形尿。④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3.混合性蛋白尿:指肾脏疾病时,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生的蛋白尿,其组分与血浆蛋白相似,但各种组分所占的比例可因病变主要侵害的部位而不同,尿蛋白电泳检查有助于临床对蛋白尿组成的分析、判断及诊断。

4.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为主的异常蛋白质,如游离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等增多,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尿蛋白质定性,多为+~++,定量约1.0~2.0g/24h。可见于:①浆细胞病;②急性血管内溶血;③急性肌肉损伤;④其他:如急性白血病时血溶菌酶增高、严重胰腺炎时血淀粉酶增高形成的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凡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蛋白质、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肾脏组织炎症,或受药物等刺激泌尿道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等,进入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均称为组织性蛋医学教育网整理白尿。定性±~+,定量0.5~1.0g/24h。其组成成分多以T-H蛋白为主。

6.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机体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导致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称为功能性蛋白。这种蛋白尿可随影响机体生理反应因素的消除和肾功能的恢复而消失,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0.5g/24h,多见于青少年。

(2)体位性蛋白尿:又称为直立性蛋白尿,特点是:卧位时,尿蛋白阴性,起床活动或站立过久后,尿蛋白阳性,平卧休息后,又为阴性。亦多见青少年。

7.偶然性蛋白尿 指由于偶然因素,尿液中混入了多量血液、脓液、粘液或生殖系统排泌物,如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成分时,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但不伴随肾脏本身医学教育网整理的损害,故又称假性蛋白尿。主要见于:肾以下泌尿道的炎症、出血及生殖系统排泌物的污染。


柠檬酸妞


出现蛋白尿就是得了肾病吗?实际上并不是的,蛋白尿分为两种一是生理性蛋白尿,二是病理性蛋白尿。像近期大量吃高蛋白食物、过度劳累、感冒等情况也会导致一定蛋白尿的流失,一般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几天后在去复查,指标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出现蛋白尿并且有不适症状,连续检查3次后还是异常,则可以提示说明肾脏出现了一定的损伤,导致蛋白尿的流失。一般引起蛋白尿的常见原因有:感染、肾毒性、饮食不节制、生活节奏紊乱等习惯导致肾脏出现损伤,导致蛋白尿的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