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都有哪些症狀,高血壓如果沒有頭暈頭痛是不是不要緊?

高藥師談健康


我過成人高血壓發病率超過了20%,也就是說大概4-5個人中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可見高血壓發病率還是很高的。許多人對於高血壓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只有在頭暈,頭痛,睡眠不好的時候才去控制血壓,如果沒有症狀,就覺得血壓高一點沒事。



有不少患者在早期或已有嚴重的高血壓,都沒有自覺症狀,往往是是在發生中風或因為患有其他疾病測血壓時才發現,因此症狀與血壓升高水平有時並無一致的關係。高血壓患者不能以症狀的輕重來估計血壓的高低而決定是否進行干預,只要測量血壓高於正常值,就應該進行控制,沒有症狀的高血壓,患者往往比較輕視,這樣就很容易發生心腦血管危險事件。

控制高血壓並不是單純的以降壓為目的,即使高血壓沒有症狀,也要降血壓是因為高血壓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是感覺不到的。

比如高血壓病增加心臟的負擔,使心臟的每一次搏動更為“費力”,還會激活體內多種生物因子,日久則會引起心肌肥厚、心臟擴大,即併發高血壓性心臟病。最終可導致心力衰竭,部分病人可因心律失常發生猝死。

另外高血壓更容易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發生在冠狀動脈上,可導致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引發急性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如果發生在腦動脈上,輕則引起腦供血不足,嚴重的可致腦梗死,在腦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如果出現血壓的急劇增高,就會導致腦出血。

所以一旦檢查出高血壓,即使沒任何症狀,也要積極干預,通過生活方式調節或者用藥綜合治療,使血壓降到正常範圍,定時測量血壓,密切觀察病情的發展。


無名藥師


高血壓的症狀有頭痛、頭暈、乏力等等,但也可能完全沒有症狀。絕對不要憑藉有沒有症狀來判斷高血壓的病情嚴重程度。因為沒有症狀的高血壓,也可能是非常恐怖的。


舉個例子,我一病人,43歲,是個城管,高血壓幾年,因為沒有症狀,一直不重視,不處理,有一天突然就昏迷了,倒在了地上,送來急診科一看,做了頭顱CT顯示是腦出血。腦出血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高血壓沒有控制好,導致的腦出血,患者最終發生了腦死亡,家屬最後選擇放棄治療了。


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我們告誡所有的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堅持飲食控制、運動鍛鍊、測量血壓,然後口服降壓藥治療高血壓,只要把血壓控制在合適的範圍才是安全的,血壓高了,很多人都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不會有頭痛頭暈,所以會放鬆警惕,但恰恰是這樣的鬆懈,讓持續的高血壓惡化,最終可能因為一次偶然的事件就導致腦出血了。


還有一個病人,高血壓幾年,也是沒治療,後來突然發生胸痛,來到醫院一查,就是急性心肌梗死。這個心肌梗死跟高血壓當然有關係,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的存在,冠狀動脈也是有硬化的,也容易發生問題,一旦血壓控制不穩,也有助於冠脈意外事件發生,或者發生心衰,這都是有可能的。


高血壓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壓的併發症。所以,朋友們,絕對不要忽視沒症狀的高血壓,那也是可能非常恐怖的,因為高血壓本身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李鴻政醫生


高血壓都有哪些症狀,高血壓如果沒有頭暈頭痛是不是不要緊?

這是一個好問題。

問題好就好在直指關於高血壓眾多誤區中流傳最為廣泛,危害也最大的兩個:

  • 高血壓都是有症狀的,我一點感覺沒有,不可能會患上高血壓;

  • 血壓高一點也沒關係,只要沒有頭痛頭暈的症狀就不會產生健康危害,沒什麼要緊的。

事實上:

絕大多數患高血壓病的人完全沒有症狀

絕大多數患高血壓病的人完全沒有症狀。

這一點,世界衛生組織於2013年發佈的高血壓全球簡報中以黑體字形式作了特別強調:


WHO的報告進一步解釋說:

關於高血壓,一種常見的誤解是,認為高血壓患者總是會出現症狀,但現實是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根本沒有症狀。

至於高血壓可能出現的症狀,WHO的報告指出:

有時,高血壓會引起頭痛、呼吸急促、頭暈、胸痛、心悸和鼻出血等症狀。
如果忽視這些症狀可能是危險的,但是,絕對不能依賴這些症狀來來表明存在高血壓。

高血壓是“沉默的殺手”,沒有症狀不代表高血壓不造成健康危害

WHO的這份報告的副標題是:

“沉默的殺手,全球公共健康危機”。

直指高血壓最大的危險在於,儘管沒有任何症狀,高血壓卻一直危害著人們的健康,悄無聲息。

我們知道,高血壓的主要危害的對象,即醫學上所謂的“靶器官”包括心臟、血管、腦和腎臟,是心血管病(主要是冠心病、腦卒中、心力衰竭)和終末期腎病(即腎衰竭)主要的危險因素。

高血壓的這些危害是長期的,無聲無息的,直到靶器官出現了損害症狀,比如冠心病發作,比如腎功能不全,疾病也就已經進展到“晚期”,現有,即使是將來的醫學手段都已經無力迴天。

因此,要想盡可能的預防高血壓的這些損害,首先需要認識到:

多高的血壓就會產生靶器官危害?

醫學界對於高血壓危害的認識走過非常曲折的道路,直到上世紀50年代之前,醫學界主流的觀點認為,高血壓是人體一種良性代償,不需要任何外來干預,降低血壓反而會帶來健康危害。

直到1957年,美國的Framingham心臟研究才在全球首次明確指出,高血壓是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血壓人群冠心病發生率升高近3倍;並給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高血壓標準:≥160/95mmHg。

隨後,越來越多的研究深入探討了高血壓的健康危害。

其中,有兩項里程碑式的研究為人們的認識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礎:

1993年,包括35萬人參加的多重危險因素干預試驗證實,收縮壓和舒張壓對冠心病死亡率和終末期腎病具有連續和分級影響,這種影響一直延續至收縮壓120mm Hg(並不意味著低於120就不會產生危害,而是研究沒有包含120以下血壓的影響)。

這也是一般將正常血壓標準設定在120/80mmHg的主要證據基礎。

2002年綜合61項研究,包含100萬成年人數據的薈萃分析發現,血壓下降對心血管病的保護作用一直延續到115/75 mm Hg。

而這也是有人把115/75 mm Hg設定為“理想血壓”界值的基礎。

甚至有的研究認為,血壓降低對心血管病的保護作用一直延續到105/65 mm Hg.

總之,產生健康危害的血壓界值出乎幾乎所有人的意料,對於健康人,特別是年輕人來說,血壓儘可能低一點,高血壓相關的健康危害可能就會來的晚一點,後果就會輕一點。

提高全民高血壓意識,人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血壓讀數

絕大多數高血壓沒有症狀,即使“正常範圍”的血壓都有可能造成靜默的健康危害。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何才能早期發現高血壓和危險的“升高了的正常血壓”?

既然不能依賴症狀提示,那麼,途徑就只有一條,那麼就是測量血壓,瞭解自己的血壓讀數。

這種意識需要普及到所有人,讓所有成年人都必須知道自己的血壓值。

這種“知道”甚至也包括兒童。

因為,一定比例的兒童中也存在高血壓,這種高血壓同樣會產生健康危害。

而事實上,人群中普遍缺乏高血壓意識,即使是科普工作做的相當普及,醫療資源相當豐富的發達國家一樣存在這個問題。

比如,加拿大的一項在公共場所隨機進行的血壓測量研究發現,高血壓檢出率高達50%;其中,有2%的人血壓水平達到需要緊急處置的重度高血壓水平。

更重要的是,所有被檢出的這些高血壓者中,大多數都不知道自己處在高血壓狀態。

即便那些測量過血壓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的人,也大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患上高血壓,或者不認為高血壓會給自己健康帶來危害,更不願意吃藥來控制血壓。

出現這些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人們普遍對高血壓存在誤解,其中很多錯誤認識來自於不靠譜的所謂“科普”。


掙脫枷鎖的囚徒


高血壓可能會出現頭疼、頭暈、心煩、失眠、頸項強直、腰膝痠軟、胸悶等各種不同的症狀,一般來說,這些症狀的出現往往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壓升高,而且血壓升高越多,症狀越明顯;血壓逐漸下降到正常,症狀也會隨之減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會出現上述症狀,所以具備高血壓危險因素的人,都要定期監測血壓,而不能因為沒有症狀忽視血壓,尤其是高血壓的病人,要儘量把血壓控制好,避免由於高血壓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lemon啊


我是小鋆醫生,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普通高血壓的症狀有頭暈、頭昏、頭痛、乏力等等。那麼高血壓沒有症狀就萬事大吉,可以不用管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在高血壓早期,一般併發症未開始顯現,有些隱匿性高血壓更是沒有症狀

,連頭暈的症狀都沒有,那是因為年紀輕、血管彈性好,血管通過代償性的擴張來降壓,所以沒有明顯的頭暈症狀,其實這種高血壓更讓人不放心,沒有臨床症狀就意味著不能及時發現血壓的升高,長期的升高可能會帶來腦出血、腎功能損害等風險。

這類患者即使通過早期的發現診斷為高血壓,有很大程度上還是沒有知曉高血壓的危害,以為沒有症狀就萬事大吉,殊不知隱患還在後頭呢。所以臨床上可以建議這類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物的同時,定期監測血壓,時刻了解血壓的動態情況,避免高血壓急症的發生。經常有看到報道,某某在路上暈倒,被路人送去發現是腦出血,最終確定為高血壓引起,諸如此類的發生更是給了那些以為沒有症狀,就可以忽視高血壓的人當頭一棒!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小鋆醫生


高血壓患者最常見的表現是頭脹、頭痛等不適,也可以基本無任何症狀。高血壓對心血管系統危害的嚴重性與是否有頭暈、頭痛關係並不大,而是與所處的心血管危險分層有關。



首先,高血壓患者的症狀與自身耐受程度有關,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可無基本無臨床症狀,只是在醫院體檢或因為其它疾病就醫時才發現的高血壓;有的則對血壓升高很敏感,血壓稍升高就會出現頭脹等不適血壓升高後常見的臨床症狀有:


1、頭脹、頭暈、頭痛等不適。這也是高血壓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很多患者就是因為出現這些症狀量血壓發現的高血壓病。


2、胸悶等不適。這個也較常見。前幾天門診來了一個三十多次的小夥子,主訴胸悶,心電圖心超等檢查正常,但發現血壓140/110mmHg了。


3、全身乏力、倦怠等不適。這個一部分患者可出現。


4、其它。血壓驟然升高後,可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胸痛等臨床表現,需要緊急就醫。

至於高血壓患者病情的危險程度,其實與是否有頭暈、頭痛關係不大,一些高血壓患者也錯誤的認為只要沒有頭痛等症狀,就不需要吃藥,等有了症狀再吃藥。這種想法危害更大,很多患者最終上來就是以急性心梗、腦出血等就診。高血壓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主要與基礎血壓升高的程度(根據血壓數值分為1、2、3三級)、是否有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有無心臟擴大、尿蛋白等靶器官的損害、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等心血管風險因素等綜合判定。最後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分為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和很高危組,預示未來10年內發生主要心血管的概率分別為<15%、15%~20%、20%~30%和>30%。

我國有2.7億高血壓患者,相當一部分患者血壓控制不理想,只有使血壓達標,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以後發生心腦血管疾病併發症的概率。


醫患家


高血壓患者最常見的表現是頭脹、頭痛等不適,也可以基本無任何症狀。高血壓對心血管系統危害的嚴重性與是否有頭暈、頭痛關係並不大,而是與所處的心血管危險分層有關。

首先,高血壓患者的症狀與自身耐受程度有關,個體差異很大,有的可無基本無臨床症狀,只是在醫院體檢或因為其它疾病就醫時才發現的高血壓;有的則對血壓升高很敏感,血壓稍升高就會出現頭脹等不適血壓升高後常見的臨床症狀有:

1、頭脹、頭暈、頭痛等不適。這也是高血壓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很多患者就是因為出現這些症狀量血壓發現的高血壓病。

2、胸悶等不適。這個也較常見。前幾天門診來了一個三十多次的小夥子,主訴胸悶,心電圖心超等檢查正常,但發現血壓140/110mmHg了。

3、全身乏力、倦怠等不適。這個一部分患者可出現。

4、其它。血壓驟然升高後,可出現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胸痛等臨床表現,需要緊急就醫。

至於高血壓患者病情的危險程度,其實與是否有頭暈、頭痛關係不大,一些高血壓患者也錯誤的認為只要沒有頭痛等症狀,就不需要吃藥,等有了症狀再吃藥。這種想法危害更大,很多患者最終上來就是以急性心梗、腦出血等就診。高血壓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主要與基礎血壓升高的程度(根據血壓數值分為1、2、3三級)、是否有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併發症、有無心臟擴大、尿蛋白等靶器官的損害、是否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吸菸等心血管風險因素等綜合判定。最後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分為低危組、中危組、高危組和很高危組,預示未來10年內發生主要心血管的概率分別為<15%、15%~20%、20%~30%和>30%。


機靈小不懂呀


關注李博士和你談健康,帶給你更多更實用的健康知識!

高血壓是一個慢性病,不像感冒會出現鼻塞、流涕甚至嗓子疼、發燒這些症狀。高血壓的可怕之處就在於,血壓慢慢升高,超過正常的時候,我們經常什麼都感覺不到,因此有些不常查體的人,可能突然發現血壓已經150/90了!

血壓突然升高,或者血壓突然超過180/100mmHg,有可能會出現高血壓急症的症狀,如頭痛、心跳加速、視力模糊等。這種情況屬於急症,要趕緊去急診,合理降壓,免得發生更嚴重的後果。

絕大多數高血壓感覺不到什麼症狀,但感覺不到症狀並代表高血壓就沒有危害了!高血壓的主要危害在於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心臟泵血的負擔,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以及腦梗死、腦出血、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嚴重的併發症,還有可能影響下肢動脈,和導致腎功能下降。

因此,沒有症狀的高血壓也要好好管理,否則,一旦出現了這些併發症,對身體造成的損壞就大了!積極控制血壓,這些併發症的風險就減小了。

沒有頭暈頭痛,並不代表就沒有高血壓,也不代表高血壓就不會帶來風險。只不過,如果高血壓突然出現頭痛,要警惕高血壓急症和腦出血,更要積極處理。


李博士和你談健康


高血壓症狀,大多起病緩慢,缺乏特殊臨床症狀,導致診斷延遲,僅在測量血壓是或發生心、腦、腎等併發症時才被發現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等,也可出現視力模糊、鼻出血等較重症狀,典型的高血壓頭痛在血壓下降後即可消失。

由於每個人對血壓升高的耐受性不同,有的高血壓患者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會沒有症狀。如果只根據沒有明顯症狀而忽略治療或自行增減量、間斷用藥,血壓持續升高或反覆波動對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了損害,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在出現心衰、腦卒中或腎功能不全等併發症後為時已晚。

因此服藥的依據應該是測量到的血壓值,而不是自我感受。高血壓患者只憑症狀服藥危害大。要按照醫囑長期服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在家可抽出半小時使用康興半導體激光治療進行鼻腔照射,促進血液循環,這是一款國家二類家用醫療器械,物理治療,屬於綠色療法無副作用。高血壓的防治重在堅持,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心腦血管健康,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


康興醫療


你好,我是愛琴營養師,從事慢病營養多年,很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高血壓屬於慢性病,和高血脂,高血糖一樣。前期很多人都沒有明顯症狀。而疾病就是疾病,並不能拿身體症狀來說話。就如同癌症,前期也是沒有症狀的或是症狀不明顯,而有症狀時,已經到了中晚期。有些人,當出現症狀到結束生命只有幾個月的時間。



高血壓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自我知曉率低,老百姓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特點,那就是,身體沒有不適症狀,就自認為沒事,我身邊就見過一個50來歲的男性,從來不體檢,自認為身體狀況良好,也不知自己血壓高,當有一天出門在外,走在路上,血壓突然上升,摔倒在地上,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壓。年齡大點的還好說,特別是中年人,你自己的血壓很是漠視。

那高血壓都有哪些症狀呢?

很多高血壓患者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就已經損害了其他的器官,這也就是為什麼說高血壓是“無聲的殺手”。



高血壓的早期典型症狀:

頭疼、頭暈、頭脹、陣發性眩暈、胸悶不適、四肢麻木、疲倦不安、心律失常、心悸、耳鳴等等。

重度高血壓可發生:

視物模糊,意識喪失、失憶、痴呆、腎功能損傷、主動脈夾層、心絞痛、卒中等。

所以說,如果經過醫生判定為高血壓後,無論有沒有症狀都要提高警惕,不能馬虎,因為高血壓最後導致的致殘率、死亡率高,而且可引起心、腦、腎併發症,是冠心病、腦卒中和早死的主要危險因素。

高血壓患者要做到正確服藥,在非藥物治療的配合下,控制好血壓,定期測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