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為什麼不向唐僧辯解呢?


辯解有啥用,哪有後來的直接報復出氣爽快?

三打白骨精之後,孫悟空被唐僧趕走,這冤情簡直比竇娥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我們也知道猴哥的脾氣,是受不得一點委屈的,那麼後來被豬八戒請回來後,他真的會善罷甘休嗎?

一、

《西遊記》這部小說之所以經典,就在於此書的諷刺意味,而全書中比較精彩的三打白骨精劇情,諷刺意味更加深刻:

現實中也不缺唐僧這樣的人,表面上滿口仁義道德,其實這種假慈悲是對外人的,一旦放到自己身上,就不算數了。奎木狼巧妙地利用了唐僧身上的弱點,把他變成了老虎,以此諷刺那些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

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妖怪,也沒有真正的高僧,好壞完全在別人的眼中,變成老虎的唐僧到底是高僧,還是妖怪?到底是吃肉,還是吃素?

與此同時也諷刺了那些濫竽充數的人,豬八戒曾經是天蓬元帥,這話不假,可是就算是給了你大師兄的身份,卻仍然幹不了大師兄的活。相反的,對於奎木狼來講,在團隊內一點都顯不出什麼,可是一旦出來單幹了,能力爆表。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吳承恩老爺子生存的年代了,正是明世宗嘉靖年間!(看了沒,楊角風寫的大明王朝解密,這裡就出現了交集),關於嘉靖皇帝就不展開說了,總之他是二十年不上朝,一心修道,重用道士,這也是吳承恩老爺子寫《西遊記》的時候,對佛對道都不太友好的原因所在!

延伸到寶象國,這個國王就跟嘉靖帝很像:

公主道:“我父王不是馬掙力戰的江山,他本是祖宗遺留的社稷。自幼兒是太子登基,城門也不曾遠出……”

一個城門都不曾遠出過的國王,又是從小養尊處優慣了,怎麼可能瞭解民間疾苦?況且自己的女兒失蹤了十三年,不遠處就有一座寶塔,天天“咻咻”的發光,這麼明顯的線索,就沒想過去調查一下?

自己的女兒尚且如此,又怎麼期待他能體恤民情?

更重要的是,明明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結果遇到唐僧變虎,竟然嚇得魂散魄飛,不是很諷刺嗎?

二、

西遊世界有個很有意思的設定,不管孫悟空也好,奎木狼也好,鯉魚精也罷。只要是編制在身,則守規守紀,安分守己,一旦下凡到人間,或者失去了編制,那就是妖怪。

比如孫悟空就經歷了無數次的角色轉變:

一出生就是一隻猴精,後來拜師菩提祖師,也算是個半仙,隨後開始在花果山稱王,成了妖怪,被收編後成了神仙,再妖怪,再神仙,再妖怪,最後成了取經人。

等三打白骨精之後,再次變成了妖怪,這才有了在花果山秒滅一千獵戶的行為,等到他再次成為取經人的時候,是有一個明顯的轉折的,類似於變身奧特曼:

八戒道“哥哥,正是,你只去拿了妖精,報了你仇,那時來與不來,任從尊名”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裡,脫了妖衣,整一整錦直䄌,束一束虎皮裙……

在這裡就解釋的很清楚,孫悟空穿上妖衣就是妖怪,脫掉妖衣,穿上虎皮裙,就是取經人。人與妖的區別,就是一身衣服而已,當然除了衣服以外,還有另一種形式:

那大聖才和八戒攜手駕雲,離了洞,過了東洋大海,至西岸,住雲光,叫道:“……等我下海去淨淨身子。”八戒道:“忙忙的走路,且淨甚麼身子?”行者道:“……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乾淨的,恐怕嫌我。”

而吳承恩對孫悟空的稱呼上也體現了這一點,前面穿著妖衣的時候,說的是“那猴”,換好了衣服就變成了“大聖”,等洗乾淨了身子,就變成了“行者”。

這就是對於孫悟空來講,他的角色轉變,短短的幾段描寫,就把孫悟空當妖怪犯下的罪行抹的一乾二淨。

三、

雖然,孫悟空完成了從妖怪到行者的轉變,其實內心的那個氣還沒有出:

第一個撞槍口的就是沙和尚,本來他已經逃脫了,結果正好在洞口遇到孫悟空,他一愣:

“對行者施禮道:“哥哥,你真是從天而降也!萬乞救我一救!””

沙和尚也比較會說話,句句都往孫悟空心裡講,之所以如此,其實就是他心虛,可是孫悟空並不吃這一套,真當老孫瞎啊:

“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咒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

當初孫悟空被趕走的時候,他可是一句話都沒跟沙和尚講,敢情都憋著呢,也符合猴哥的本性。沙和尚自知理虧,說了句自己就是一混蛋,大師兄是君子,大人不計小人過!

第二個就是唐僧了,孫悟空自然不會放過他:

原來那師父被妖術魘住,不能行走,心上明白,只是口眼難開。行者笑道:“師父啊,你是個好和尚,怎麼弄出這般個惡模樣來也?你怪我行兇作惡,趕我回去,你要一心向善,怎麼一旦弄出這個嘴臉?”

孫悟空倒不急著救唐僧,而是讓唐僧明白,你可以變虎,白骨精就能變人,你不是說我惡嗎?你善嗎?現在你變成了老虎,怎麼解釋?豬八戒還想替唐僧說兩句話,求求情,結果孫悟空照樣不給他好臉色:

“你凡事攛唆,是他個得意的好徒弟,你不救他,又尋老孫怎的?”

一句話噎的豬八戒也說不上話來,眼看大家都僵在這裡了,還是沙和尚解了圍:

沙僧近前跪下道:“哥啊,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長既是到此,萬望救他一救……”

直到沙和尚都下跪了,孫悟空也明白自己有點過了,這才罷休!

四、

因為孫悟空的相救,唐僧終於恢復了人摸樣,寶象國國王也醒過味來,不知道得知女婿是奎木狼時,作何感想?

其實心裡最不好受的,還是唐僧,他也想盡力彌補尷尬情緒,因為自己有眼不識泰山,先是錯認了白骨精,趕走孫悟空,再次又錯認了寶塔,掉進黃袍怪的洞,這次遇到一座山,為何緩解尷尬,自己先提了:

“徒弟們仔細,前遇高山,恐有虎狼阻攔。”

估計孫悟空內心鄙視死唐僧了,你快拉倒吧,肉眼凡胎的和尚,你會看個屁,還虎狼呢。

結果孫悟空還沒來得及細看,日值功曹變的樵夫就來了,由此可見,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的事,天庭上的神仙,基本都知道,只是都不肯說破罷了。

日值功曹提醒的重點就是,前面的妖怪拿著畫像捉你們呢,他們有五件寶貝,個頂個的厲害,你們快繞道走吧!

孫悟空聽完,想到還沒處罰那個豬頭,於是計上心頭,讓豬八戒去巡山吧?

豬八戒:不去,咱不說好的,你是大師兄負責打怪,我負責挑擔子嗎?

孫悟空:好啊,你不去也行,就負責看師父,要是他黃了皮,瘦了肉,吃飯你不喂,拉屎你不給擦腚,我就拿棒子抽你!

唐僧(理虧):我的小豬豬,你就去吧,我的安全由大師兄負責!

豬八戒首次巡山:行啊,猴子,讓我去巡山,我巡你奶奶個腿,找地方睡覺去!

孫悟空偷偷跟蹤後,回去彙報了唐僧,等豬八戒回來彙報打探的情況時,唐僧直接回答:

我的小豬豬啊,你作弊了,還得去巡山!

豬八戒二次巡山:心裡把弼馬溫的祖宗十八代罵了一個遍,可惜還是無奈的去巡山了……

就這樣,孫悟空這次回來,先是陰陽怪氣地諷刺了唐僧一頓,又讓沙和尚直接給他下了跪,最後明知道面對的妖怪強大,卻還是算計豬八戒前去巡山,結果就惹了大禍……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其實這個事並沒不是說孫悟空不解釋,只是孫悟空那人只懂得用拳頭說話,讓他解釋還不如不解釋呢。

第一次唐僧說怎麼把這女子給打殺了。看她慈眉善目的明明是女菩薩嗎?那孫悟空乾脆就開起唐僧的玩笑來了:“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裡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我們大家散了,卻不是件事業?何必又跋涉,取甚經去!” 唐僧本來是一本正經的人,哪經得起孫悟空這翻調侃,他直接紅成了煮熟的蝦子。

那第二次唐僧學聰明瞭,他也不多說,就直接講你這個猴子胡說,哪有那麼多妖怪。

這次孫悟空只能生悶氣,覺得自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那第三回,本來唐僧看到妖怪被打死後變成一堆白骨頭,他信了孫悟空的話,但豬八戒在旁邊一起鬨,唐僧轉念一想,也是啊,哪有那麼巧的事。這分明是孫悟空故意殺人,想使用了障眼法來糊弄自己了。

那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在心裡認定了一件事情,那就特別難改變的。特別唐僧又是一個十分執著的人,看他不遠萬里都要去西天取經就可以看得出來。那他在心裡認定了孫悟空是故意打殺的人,那就算孫悟空再怎麼解釋那也是徒然。而豬八戒說的話正好是唐僧所想,所以唐僧自然毫不猶豫的選擇相信豬八戒的話了。

當然,這裡孫悟空之所以不願多做解釋,除了他不善言辭,更重要的是這時的他還沒有轉變心態,他的思維還停留在他當年大鬧天空那時,孫悟空根本沒有從心裡真正的把唐僧當成自己的師父,這也是為什麼他第一次向唐僧解釋時,卻用了調侃的語言。

那所以孫悟空心裡也是氣,他覺得自己堂堂一個齊天大聖來給你做保鏢,你還懷疑我,冤枉我,老子懶得理你。


悅讀會


孫悟空開始的時候也辯解,無用啊。孫悟空面對的是誰啊?他是唐僧!專門用嘴皮子來打動人的,語言表達功夫超強,一流的語言,不間斷的重複貫入孫悟空的腦中。孫悟空雖是仙猴,也經不起這般心靈雞湯的折磨。況且,不聽從他的領導就用觀世音菩薩紿的法寶,動不動就默唸幾遍。


孫悟空也傻啊,幾次打壓後也想明白了,範不上與唐僧辨解事與非,先用行動回答,完事後再聽唐僧磨嘰也不遲。

唐僧何許人啊,嘮叨的始祖,無人能敵。

孫悟空行動派,說打就打,天不怕、地不怕,玉皇大帝和閻王都敢碰,廢話少。唐僧溫和派,能用語言辦的事,儘量少動武。孫悟空性格急燥、剛烈,唐僧性格溫和、柔弱。世界生存之道,往往是以柔克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