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為什麼一直不封神呢?

朝陽日暮


第一,封神榜是三教共立,姜子牙只是代為封神,不是他能決定的;第二,元始天尊說過,姜子牙福薄,只能享人間富貴,成不了仙道、神道;第三,神是死人做的,而姜子牙沒有死。\r

先說第一點,封神榜是三教共立,誰上榜、誰不上榜都早有定數,雖然在封神之日前,榜內名單保密,但諸如截教一直知道封神榜上自己門人眾多,而姜子牙手中的打身鞭也是對封神榜上的人有奇效,而對不在榜上的人一點用都沒有。可見名單早定。姜子牙不過受命主持封神事宜,就是個執行人,而非決策者。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擅自更改。有些電視劇拍什麼姜子牙給自己留了哪個神位,太荒唐,弄得好像誰上榜是他定的一樣。其實他只有照著讀的份。

第二點,封神演義中,各種人物按照根基深淺、可以成仙、成神、成人。根基深者成其仙道、次者成其神道、再次成其人道。姜子牙在崑崙山學藝的時候,師父元始天尊就告訴他,你福薄,無緣成仙成神、只能享人間富貴。所以才下山成為周朝丞相,封神結束後成為齊國始祖。這就是他的命了,他沒有成神的命。\r

第三,最重要的一點,神都是死人做的。我們現在常說神仙,似乎神與仙沒有區別。或許在有的小說中也確實這樣。但封神演義中,仙是活人做的,神是死人做的。封神榜上三百多個都是神,無論他們之前是修道的散仙(比如萬仙陣死去的那些)還是不會道法的普通人(比如紂王、黃飛虎這樣的不會道法的帝王將相),無一例外就是都死了,魂魄才會去封神臺,才能接受封神。姜子牙受命興周滅商,一直活到周朝建立,都沒死,怎麼封神呢?





精品視頻每日更新


《封神演義》是一部廣為流傳的神魔小說,其中塑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情節。甚至於很多經典的橋段,至今依然有學習意義。比如哪吒鬧東海引申出來的兒童教育。當然了,小說中也有一些叫人至今想不明白的地方,例如為啥大封眾神的姜子牙,最後沒有封自己?

姜子牙的師父是大名鼎鼎的元始天尊,這個人物形象在很多小說作品中都是重量級的大佬。地位高到一般情況下不顯山不露水,特殊情況下也只是提了提名字。隨便拉出一個徒弟南極仙翁,太乙真人,玉鼎真人,都是名噪一時的神仙大佬。作為原始天尊的小徒弟,姜太公就算是沒有成仙,至少也沾了一堆的仙氣兒了吧。

然而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凡人,而且從一開始凡到了最後。小說中一開始說道,元始天尊早就看出姜子牙命中“無福成正果”,意思是他終究沒有福氣修成仙體。但是念在他為人正直赤城,所以有意給他安排一個大差事,就是完成封神大任。於是在麒麟崖上給他上了40年的專業培訓課,讓姜子牙鑽研兵書為討伐商紂王做準備。

如果說沒有福根,所以前半生沒有修成正果也就算了。在姜子牙完成了封神大任後,實現了天上和人間的人事大洗牌,構建了有效合理的人員結構。這件事情的意義不可謂不大。那麼為什麼在取得了這麼大的成果後,姜子牙的名字依然不在封神之列呢?

這就要牽扯到一個“制衡”問題了。歷朝歷代中,都不缺少忠臣,也不可能完全摒除奸臣。天上的神仙也一樣,也有好的有壞的。在小說中,所有的有功之臣最後都被封了神,但是不能保證所有的神都能夠從始至終都恪盡職守,也需要有人監督。這個時候,就需要一個重量級的人物來擔當此任了。

都被封神了,大家的戰鬥力也就都差不多了,而且一般的東西也制不住這些神仙。那怎麼辦呢?元始天尊就有辦法了,他選擇了姜子牙來擔當這個角色。第一,神仙是服務人的,能力肯定都比凡人要大,可元始天尊偏偏選擇了姜子牙這個凡人來制約神仙。第二,姜子牙擁有打神鞭這樣的仙器,大部分神仙都能夠製得住。

為了顯示出姜子牙的合理合法,元始天尊還特地下了一道旨意:讓姜子牙雲遊眾神,所到之處,眾神迴避。也就是說只要姜子牙到的地方,不管什麼神仙,都要退位迴避。這樣一來,姜子牙雖然沒有封神,但是地位卻遠遠高於眾神了,從而起到監督眾神的作用。





西西西—小呱呱


依據清代成書的《六部春秋》。子牙未封神,死後肉身為周王室所祭祀。

後周王無道,子牙肉身化為各種奸邪蠻夷,周朝大亂。子牙靈魂轉世為孫武,收徒鬼谷子王禪、王敖、黃伯央等人,孫武助吳國稱霸,與越國隔江鬥法,殺死72位龍王,殺孽太重,被天界問斬。臨死託孤於弟子黃伯央,孫武之子孫操為黃伯央養大,後孫操為燕國附馬。

孫武轉世為孫操之子孫賓(字伯齡),拜鬼谷子王禪為師,學會三卷天書,六甲靈文。為師弟龐涓所害,受臏刑,故又名臏。孫臏被齊國所救,後受太上老君賜青牛和杏黃旗(大殺器,可驅使神靈)。馬陵道打敗龐涓復仇。

之後孫臏為齊國昏君奸臣所害,黃伯央弟子樂毅伐齊,孫臏敗樂毅復國。黃伯央大擺陰魂陣,孫臏破陣殺伯央,歸隱。

玉帝,太上,原始,通天,如來等令秦國統一六國。截教新教主海潮老祖弟子王翦(聞仲轉世)為秦國主帥,闡教新教主南極令門下不得出山。孫臏本不欲出山,父親孫操為秦兵所殺。於是逆天而行。得闡教之助,大敗截教,使秦國不得統一。後海潮上告天庭,三教共開評齡會。孫臏無奈,退出歸隱,秦國才得以統一。

到千宇年後,依據清代小說《月唐演義》,孫臏為唐朝時闡教教主。也就是說,子牙最後兩次轉世成仙。

《六部春秋》裡逆天而行的孫臏形象,比封神裡的子牙更加生動感人。憑記憶寫的,細節可能有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