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的評價段祺瑞這個人?

行走的西瓜皮


只要被魯迅那篇《記念劉和珍君》洗過的人,大部分都會認為段祺瑞是反動軍閥,是三一八慘案的劊子手。

1926年的三一八慘案的確是段祺瑞的最大汙點。但汙點之下,咱們還應該看到,慘案發生後,段祺瑞親到廣場道歉,下跪,這中間真真假假的水分不說,但作為執政者,這種姿態在北洋時代還是很扎眼的。

還有,慘案發生後,段祺瑞發願吃素,甚至胃潰瘍發作,醫生勸他吃肉,他依舊拒絕說:“人可死,葷絕不能開!”

北洋三傑龍虎豹,段祺瑞這隻北洋虎是最沒有爭議的,但因為三一八慘案,他活生生地把自己變成了一隻吃素的老虎,時人就有評價,這何嘗不是一種難能可貴。

說這一點,並沒有為段祺瑞開脫的意思,作為北洋軍閥,他的時代侷限性是一定有的,站在時代進步的角度,這種侷限性也可能確實反動,但如果用理性的視角審視歷史,這是否有些苛求古人了呢?

換是其他人,未必有他做到的到位,單憑這一點,咱們不應該因一點醜化這樣的歷史人物。

段祺瑞留在歷史中的第二個汙點,有親日的口實,段氏當年的政敵也是時常拿這一點來攻擊他。但說他賣國,這肯定是不客觀的,理性地講,他是因皖系的利益在利用日本,但在客觀上還是造成了國家利益受損,這一點必須承認。

西原借款就是個鮮活的例子。借錢伊始就打好了賴賬的算盤,但不管怎麼賴,還是損害了當時東北的利益。

段祺瑞留在歷史中的第三個汙點,皖系得勢時,他窮兵黷武。其實這不過是梟雄的通病,嚴格意義上算不上汙點,只能說這是時代之罪,他不過是代那個時代受過罷了。

理性地評價段祺瑞,除開這三個並非一竿子就能捅到底的汙點,無論從當時,還是從後世,你還真難再找到段祺瑞身上的不是。

相反,你能看到他的三造共和之功,他的德行操守,他離世前的家國情懷——

這些足夠後世去尊重。

早年的段祺瑞就是一個勵志傳奇,滿滿地貧寒子弟奮鬥向上的正能量。

1865年3月6日,段祺瑞出生在安徽六安縣太平集,原名啟瑞,字芝泉。段祺瑞的父親是典型的莊稼漢,但祖父段佩卻是淮軍統領,打小就把段祺瑞帶在身邊。

在蘇北的軍營中,幼年的段祺瑞鼻涕邋遢,讀書的興趣也不大,沒有人覺得他日後能有出息。

但隨後的段祺瑞告訴了世人,人不可貌相。

祖父病故後,16歲的段祺瑞靠一塊銀元,千里徒步前往山東威海,投奔族叔段從德。這段歷史是段氏家族最引以為榮的,有所謂段家是靠一塊銀元走出來的說法。

百年之後,一塊銀元的正能量依舊那麼的鮮活、有力量。

段祺瑞這個人很堅強,這從他早年的經歷就能看出來。投奔到族叔那裡,在營中當了一名司書後,第二年,他父親在看望他的途中被人害死了,母親範氏不久也撒手人寰了,拋給他弟弟妹妹三人。

換是一般人,可能早讓悲慘的命運擊垮了,但在段祺瑞這裡卻是發奮圖強。

靠著這股子發奮圖強的狠勁,1885年,段祺瑞考入天津武備學堂第一期炮兵科,成績最優。有一回為李鴻章表演,幾發幾中的精悍技術直接就讓李鴻章記住了這個安徽小老鄉。

1888年,備受李鴻章賞識的段祺瑞以第一名成績被官費派往柏林軍校學習兩年,回國之後是標準的海龜精英。

1895年12月,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段祺瑞就是以過硬的實力投到袁世凱門下的,為什麼說北洋之虎是最名副其實的呢?原因就在這裡,他是袁世凱手下能力最強的那一個,袁氏真正的左膀右臂。

那時候的袁世凱對段祺瑞有多器重?

段祺瑞的原配吳氏亡故後,袁世凱隨即便將自己的義女張佩蘅許配給了他。在袁家,段祺瑞享受的可是正宗的大姐夫待遇。

北洋軍成立三個協的時候,袁世凱是破例給段祺瑞遞考試上崗的小紙條,生怕段祺瑞當協統有閃失。

當然,袁世凱的這些舉動也可以看成是梟雄在籠絡梟雄。

段祺瑞也確實沒讓袁世凱失望。

1908年11月,光緒和慈禧先後去世,攝政王載灃欲殺袁世凱,以除後患。得知袁世凱有危險,段祺瑞馬上製造兵變跡象,一招就把載灃的殺心給震懾掉了。

袁世凱以退為進,回籍養病,臨走前特意將北京的私宅贈給段祺瑞,讓他坐鎮北京,暗通款曲,牢牢把握住軍權。

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先用馮國璋,此人時而不能領略袁世凱意圖,時而對清廷尚存感念之情。只有段祺瑞是最懂袁世凱,最能與之配合的,取代馮國璋到湖北前線後,與革命軍作戰,分寸拿捏的恰到好處,等到袁世凱那邊一釋放信號,立馬聯名發電要求清廷退位。

歷史總說這是段祺瑞的一造共和之功,其實換個角度看,袁世凱的大總統其實是他用槍桿子擁護出來的。

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當發現袁世凱有稱帝野心的時候,他是硬的不得了。

拋開政治主張不談,透過此事能看出來,這是個很有操守的人,絕不幹自己打自己臉的事。

因為有實力,有操守,有虎威,袁世凱死後,論實際,只有段祺瑞能掌控權柄。難能可貴的是,段祺瑞並沒有因此非要當民國大總統,從這一點看,其人又是顧全大局的。

不是為權欲肆無忌憚的人。

在民國軍閥中,這同樣很難得。

至於他和黎元洪之間的府院之爭,那是由政治的殘酷性決定的,還是那句話,換其他手握槍桿子的人來面對,未免能有他尊大局。

再說到張勳復辟,為什麼振臂一呼,秒殺張辮帥的是段祺瑞?

只能說,那時候的段祺瑞無論是實力還是道德都站在那個時代最高點。

有一種說法,如果沒有奉系的崛起,沒有段祺瑞始終重用犯眾怒的徐樹錚,直系難有機會贏下直皖戰爭。

但這就是歷史,天平不止一端。

直皖戰爭落敗後,段祺瑞的輝煌歷史幾乎就結束了。雖然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馮玉祥又把段祺瑞捧了出來,但此時的段祺瑞已是無利齒的老虎,明智的話,他不應該出來做傀儡,做擺設。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也不會有人生最大的汙點。

但權力的誘惑是致命的,段祺瑞在那一刻沒能免俗。

也可能是做臨時執政這一段經歷讓段祺瑞徹底看透了世事風雲,所以在20世紀30年代,當日本人要來拉攏他的時候,段祺瑞很乾脆,毫不猶豫地就接受蔣介石的邀請,由天津南下了。

這一點讓蔣介石由衷地敬佩尊重,於是便有了在南京下關碼頭親迎的一幕。

一個敬禮,一句“老師一路辛苦”,讓那個歷史瞬間很有溫度。

因為顧全大局,因為有大智有大節,段祺瑞最後是在從容中謝幕的,只是他謝幕時依舊心繫正處憂患的國家。

所以他留下了“八勿”遺言——勿因我見而輕啟政爭;勿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國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


黑句本


很是榮幸,本人是安徽人!對於段總理,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皖,江淮大地,自古出人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段出生在合肥,又稱段合肥。

2、光緒十一年(1885年)6月,清朝洋務派代表李鴻章創辦北洋武備學堂,9月段祺瑞以優異成績考入武備學堂第一期預備生,旋分入炮兵科。

“攻業頗勤敏,以力學不倦見稱於當時,治學既專,每屆學校試驗,輒冠其儕輩。”這樣的段受到李鴻章的器重。(段也是有本事的,受到高人提攜啊)

3、光緒十四年(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績被獲准與其它四位同學到德國留學。(留段也是喝過洋墨水的人)。

4、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2月,隨工部右侍郎、山東巡撫袁世凱率武衛右軍到山東鎮壓義和團,成為袁世凱擴編北洋軍的重要幫手,編撰了許多本操練章典。(遇到貴人袁,想不發達都難啊)。

5、三造共和。於國於民,也是國家棟梁,我等楷模啊!

6、三一八慘案後,辭職總理,遠離政治。號稱段六不,不抽、不賭、不喝、不嫖、不佔、不貪。

7、彌留之際留下“八勿”:

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

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

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

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

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

司教育者,勿忘保存粹;

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

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

本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8、評價:

吳佩孚:“天下無公,正未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奠國著奇功,大好河山歸再造;時局至此,皆誤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戰,憂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勳。

南京國民政府的國葬令裡評價:“持躬廉介,謀國公忠。辛亥倡率各軍,贊助共和,功在民國。及袁氏僭號,潔身引退,力維正義,節慨凜然。嗣值復辟變作,誓師馬場,迅遏逆氛,率能重奠邦基,鞏固政體,殊勳碩望,薄海同欽.....”

梁啟超評價段祺瑞:“其人短處固所不免,然不顧一身利害,為國家勇於負責,舉國中恐無人能比。”

9、段一生,無愧皖人,無愧國家,無愧人民,無愧歷史!段總理,嗚呼哀哉,尚饗。


吃了點飯就不餓


我覺得他是北洋系中,綜合方面最接近袁世凱的人。堪稱是一位“小袁世凱”。

論權謀水平,段祺瑞是不亞於袁世凱的。

比如說在袁世凱稱帝后,段祺瑞順應時勢,反對稱帝,並參與了推倒老袁的行動,因此收穫了人心。袁世凱死後,他順利的當上了國務總理,掌握了北京政府實權。

之後,他又利用張勳復辟,逼走了與他爭權的黎元洪。又起兵擊敗張勳,“三造共和”,重新當上了國務總理。

在與馮國璋爭權的時候,他又拉攏張作霖派兵入關,並以副總統的空頭支票,攏絡到了曹錕。最後輕鬆的逼迫馮國璋下臺。

在他倒臺多年之後,段祺瑞又被張作霖、馮玉祥推舉為臨時執政。此時皖系已經失去了全部地盤。段祺瑞近乎於傀儡,但在這種情況下,依然作出了不少大事。

可見,段祺瑞的權謀水平是非常高的。遠遠勝過馮國璋、黎元洪、曹錕等人。

在段祺瑞掌握北京政府大權的時候,他一直沒有選擇當大總統,而只是擔任國務總理(甚至總理也不當)。段祺瑞更重視掌握實權,不在意總統或總理的虛名。這一點,他要勝過袁世凱。

段祺瑞也有不少失誤。

在用人上,段祺瑞善於拉攏人心,他讓皖系成為北洋第一大派系,他麾下的安福系政客也操控了國會。

但他在用人上也犯了很多錯誤。

段祺瑞極其信任徐樹錚,幾乎把皖系全部事務都交給了他處理。徐樹錚確實很有能力,被稱為“小扇子軍師”。但徐樹錚性格太囂張跋扈,得罪了太多人。比如張作霖本來是支持皖系的,因為徐樹錚的肆意妄為,最後又投奔了直系。北洋內部很多大佬,都因為徐樹錚的專權,而遠離了皖系。徐樹錚建立的安福俱樂部,更是臭名昭著,讓全國人民反對。

徐樹錚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能發揮很大功效。但是若對他不加限制,則會壞了事。

另外,段祺瑞在外交上也犯了大忌。他選擇了與日本結盟。日本給段祺瑞提供了大量的軍事、經濟援助。皖系藉此擴充了實力。作為回報,段祺瑞與日本人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

但在那個時代,日本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全國上下反日運動不斷高漲。段祺瑞的親日政策,讓他徹底失去了民心。這是他最終失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段祺瑞的軍事能力也不算特別高。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他編練了“參戰軍”(段祺瑞政府對德國宣戰,參加了一戰)。“參戰軍”裝備先進,並且由日本軍官擔任軍事顧問、教官。但在直皖戰爭中,“參戰軍”卻表現的毫無戰鬥力、不堪一擊。僅僅三四天時間,“參戰軍”就被吳佩孚輕鬆擊敗。可見段祺瑞的練兵能力實在是不怎麼樣,跟他的上司袁世凱差遠了。

個人覺得段祺瑞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不是什麼“三造共和”。而是他推動中國參加一戰,加入協約國集團。最終中國成為了一戰戰勝國,給中國賺了大量的政治、外交資本。


國史拾遺


段祺瑞,字芝泉,1865年出生於安徽六安,祖父為淮軍將領,16歲時,父母同年過世,他必須一個人承擔弟妹的生活,於是從軍,就讀於天津武備學堂,學習炮兵,1887年在德國學習軍事技術,後又被派到克虜伯兵工廠學習。


袁世凱小站練兵時,被委任為炮隊統帶,這也是中國近代歷史第一支正規化炮兵部隊,段祺瑞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位炮兵司令。


評價段祺瑞,我個人覺得應該從他的整個從政及歷史功績來說,不能單純的就給他定一個“賣國賊”,或者帶走貶義的“大軍閥”帽子,小編就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說一下段祺瑞本人。



一、“六不總理”。在諸多派系的軍閥中,段祺瑞以“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自居,人稱“六不總理”,這個在物慾橫流、無官不貪的民國時期,確實是官場的另類。


二、三造共和。第一次是武裝通牒逼迫清帝退位,介入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第二次是反對袁世凱稱帝。第三筆是張勳復辟,段祺瑞也是第一個反對的,並組織武裝反抗,所以他對民國的共和是大功臣。




三、反袁稱帝。袁世凱稱帝是歷史的倒退,他稱帝前,段祺瑞多次勸諫,後來袁世凱稱帝,段祺瑞不顧及袁世凱的知遇之恩,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並付諸行動的。



四、當街長跪。段祺瑞1924年出人中華民國的臨時執政,第二年在執政府門口發生了“三一八”慘案(魯迅筆下的劉和珍就是在這個事件中死去),段祺瑞知道後,立馬趕到血案現場,長跪不起。之後他主動辭職,並不再過問政事。


五、道德楷模。段祺瑞有個四姨太,貌美如花,賢良淑德,段祺瑞非常喜歡她,但她自從嫁到段家,每日都是悶悶不樂,後來段祺瑞知道,原來四姨太嫁過來之前就有了心上人,於是段祺瑞囑咐妻子要想嫁女兒一樣將她嫁出去,一時成為佳話。




六、廉潔自律。段祺瑞一生沒有房產,在北京一直都是租房子,直到袁世凱以送房子給養女(段祺瑞妻子)的名義,段祺瑞才結束了租房。但好景不長,因為這套房子是袁世凱打牌贏得,當時並沒有房契,袁世凱去世,段祺瑞下臺,房主便來要房,段祺瑞二話沒話給了人家,只住了兩年,又開始了租房。他對送禮的人,都是拒收,沒有例外。



七、拒做漢奸。“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多次出面讓他上臺組織華北政府,他都嚴詞拒絕,為避開日本人要挾,舉家遷到上海,路過南京,蔣介石下令南京少將以上都去渡口迎接,到達上海後,他又公開表明自己對日本的態度。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逝,享年72歲,其長子本想將其安葬北京,但時局不允許,以至於十多年都沒有得到安葬,後來只能在大道一旁草草安葬。1963年,在其生前好友章士釗、李思浩等人的努力下,將段祺瑞遺骨取出,重新安葬在北京西郊的萬安公墓中。



段祺瑞生前死後的口碑如一,成為近代中國政治家的楷模,他唯一的汙點是發生在他任期的“三一八”慘案,儘管不是罪魁禍首,但他必須承擔責任。


段祺瑞彌留之際留下“八勿”:勿因我見而輕起政爭;勿尚空談而不顧實踐;勿興不急之務而浪用民財;勿信過激言行之說而自搖邦本;講外交者,勿忘鞏固國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粹;治家者,勿棄固有之禮教;求學者,勿騖時尚之紛華。本此八勿,以應萬有,所謂自力更生者在此,轉弱為強者亦在此矣。


優意視頻


段祺瑞給人的刻板印象主要有兩個:第一,制止張勳復辟,再造共和,這個印象來自歷史教材;第二,“三一八”下令槍殺遊行學生,這個印象來自魯迅文章《紀念劉和珍君》。段祺瑞當然不是如此單調的形象,下面來豐富一下。

第一,袁世凱是北洋翹楚,除了袁世凱就數他最能幹。

“北洋三傑”,段祺瑞排第二,其實他應該排第一。“北洋龍”王士珍是個無慾無求的老好人,雖然辦事幹練,人緣好,但政治上沒有野心,也缺乏政治頭腦。“北洋狗”馮國璋打仗是把好手,鎮壓武昌起義時打得不錯,問題是他不懂得袁世凱的心意(利用武昌起義向清廷施壓),只知道一個勁兒打,想徹底消滅革命軍立軍功,最後被袁世凱調回北京,派段祺瑞取而代之。段祺瑞很會來事,與袁世凱配合得非常好,比如不待袁世凱指示,就聯名諸將“兵諫”,要求清帝退位。

第二,段祺瑞自視甚高,不懂妥協。

黎元洪和徐世昌是總統,但段祺瑞打心眼裡瞧不上二位,把他們當傀儡,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做主,叫兩位總統蓋章生效,簡直把總統當成了通訊員。當年袁世凱派段祺瑞到湖北接黎元洪進京,段祺瑞絲毫不掩飾對黎元洪的鄙視,意思武昌起義時我的級別比你黎元洪高,你還是被造反派從床底下拖出來的,什麼貢獻都沒有,居然成為革命元勳,還當上副總統,真是蒼天無眼。黎元洪算忠厚人,徐世昌算圓滑人,可段琪瑞與他們都處不好關係,不是黎和徐的問題,主要是段祺瑞的問題,不肯妥協不願放下身段。期間,馮國璋短暫代理總統,段祺瑞與這個手握兵權的過去的同事,就更相處不洽了。

第三,段祺瑞識人不明,任人唯親。

最典型的就是用徐樹錚。袁世凱在世時就瞧不上徐樹錚,認為此人太輕佻,不可重用大用,曾要求段祺瑞把徐樹錚辭退,不料段祺瑞竟要挾袁世凱:你要動他,連我一塊兒動好了。段祺瑞得勢後,幾乎把所有事情都全權交給徐樹錚去辦,自己當甩手掌櫃,很少去辦公室。除了徐樹錚使用不當,段祺瑞還重用了張敬堯那種既無能口碑又差的人,對吳佩孚這樣能幹的人卻視而不見。段祺瑞信任徐樹錚有點類似曹錕信任吳佩孚,問題是,吳佩孚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輿論上,都比徐樹錚強多了。

總而言之,段祺瑞很棒,但與他的主公袁世凱相比,還差一個檔次。在這種情況下,段祺瑞還想做袁世凱沒做到的事情——武力統一中國,自然只有失敗。


腦洞大開的歷史


段祺瑞,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


光緒十一年,北洋武備學堂創辦。段以出色的成績成為第一期學生“以力學不倦見稱於當時”,其深受李鴻章器重,隨後以優秀成績從學堂炮兵科畢業,被派往旅順督建炮臺。此前,段留學德國。

光緒二十一年,袁世凱於天津小站訓練新式陸軍,次年,段被調往天津小站,任炮隊三營統帶兼任總教習。其後跟隨袁世凱鎮壓義和團,成為袁世凱擴充北洋軍重要幫手。之後袁世凱許其女於段瑞琪。自此段祺瑞仕途一路高升。宣統二年,高升至江北提督,駐江蘇清江浦。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段被袁世凱任為第一軍統領兼任湖廣總督。但是由於段瑞琪早年出國留學,知道中國落後根源在於高度集權的家天下統治,對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深以為然。所以在討伐革命軍時,並非真的大軍進攻,而是多次與革命軍談判,並告電朝廷“共和思想已深入將士之心,將領頗有不可遏之勢。壓制則立即暴動,敷衍亦必全潰”。

1912年,段祺瑞聯合手握重兵將領,致電清庭,一致要求“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清廷如不速斷,則江海盡失,勢成坐亡”。隨後的2月12日,清帝退位。

1915年,袁世凱稱帝,段三番五次勸阻,因其事關國家安危和袁氏家族命運,萬萬不可稱帝,但均失敗,此後被迫辭去職務。其維護共和,毅然反對洪憲帝制,對在忠孝節義封建道德薰陶中成長的將領來說難能可貴。袁死後,段祺瑞推舉黎元洪為大總統,使革命軍的反對聲音暫時平息,並且恢復了國會等。

1917年,就是否加入協約國,段和黎元洪意見相反,段力勸對德宣戰,但黎元洪反對。由是段祺瑞辭職。同年,張勳復辟帝制。段祺瑞立馬組織兵馬討伐張勳,恢復共和制度後段繼任總理,以北洋正統派首領自居,依附日本軍閥,掌握軍政大權,與黎元洪分庭抗禮。這是段祺瑞著名的“三造共和”,表面上是為民國立一大功,但實際上任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權利,並在之後仍然實行獨裁統治。

就在同年,段和總統黎元洪因爭權奪利而發生了著名的“府院之爭”。恰恰此時在段任總理期間私向日寇借款一事敗露(其為了推行自己的“武力統一”政策,鎮壓孫中山的護法運動,把中國的權利當做抵押品,私自向日寇大量借款,從鐵路、礦山到工廠稅收,這一切國家主權、利益都被段當做資本出賣給日寇,可以說他賣國的本領,早已遠超出袁世凱)。黎元洪撤去段總理一職,但由於法律規定總統無法撤總理職務,所以不被承認,雙方明爭暗鬥,終段贏得角逐勝利,總統由馮國璋擔任。

多事之秋的一年,也在1917,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無暇顧及外蒙,就在此時段祺瑞派心腹手下徐樹錚收復外蒙,不僅打擊了民族分裂勢力,更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一。此時,作為時任首腦人物,段祺瑞值得一讚。


1920年,直皖戰爭,段祺瑞慘敗,被迫辭職。

1924年因北京政變,孫中山北上,段祺瑞被出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臨時執政元首。

1926年,日本因為己方軍艦被國民軍逐出大沽口,聯合英美等八國向段祺瑞政府發出最後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3月18日,由李大釗主持北京學生和群眾近五千餘人(據李葆華回憶,當時學生帶了較粗削尖的旗杆以自衛)在天安門集會抗議,要求拒絕八國通牒。段祺瑞執政府衛隊長被命武力驅逐,下令開槍(段祺瑞當時不在執政府,亦未命令開槍)當場打死四十七人,傷二百餘人。,但在3月18日,段祺瑞及北京國務院通電謂本日慘案乃徐謙等人鼓動所致,下令通緝徐謙、李大釗等人。

弱國無外交,此真是民國最黑暗的一天。

1926年4月,段瑞琪被馮玉祥驅逐下臺,從此段退出歷史舞臺。

總結

段祺瑞一生,有三造共和之美譽,又被稱之為六不總理,這在當時那個環境下,是少之又少的。

大是大非絕不含糊,可惜又志大才疏,政治頭腦不合格,彷彿就是一個紙老虎,在亂世必然屬於最早倒下的那批。

我覺得他是個有理想,有抱負,有自己(高尚)準則的人,我佩服,敬仰。



歡迎討論,求關注,祝幸福。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段祺瑞,被稱為“北洋之虎”,逼清帝退位他有功勞,反對袁世凱稱帝他也有功勞,張勳復辟被他打敗也有功勞,此為段三造共和。

最讓人稱道的是段祺瑞堅持武力收復外蒙古。

曾任國務總理、執政,人們說他是“六不總理”,因為在當時無官不貪的民國時代,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簡直是官場的另類。


最好的薛


神州陸沉,千載修性卅年斷,窺大清國運去矣,痛痛癢癢,遍地總有不凡,或長歌哭,大聲笑,罵得這民族醒,民權生,民國立。

海天澎湃,一水擊浪千層發,待世界潮流來時,浩浩蕩蕩,諸公誰能等閒?看梟雄鬥,軍閥爭,記起那先聖言,先烈血,先人情!

亂世梟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