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乡村学校里,有部分才40多岁的中年教师不怎么上正课,想清闲下来,你怎么看?

为教育发声


这种现象的确是存在的,这种现象存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生生源流失严重。

目前,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教育距离越来越大。而这种距离,除了教育教学设施条件和硬件建设方面的差距以外,主要是师资上的差距。

大批优秀教师涌向城市学校,留在乡村学校的教师,要么年龄偏大,要么拖累太大,要么条件有限,都是走不了的人。

这样一来,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师资差距就在不断的扩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所有的家长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优质的学校去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学生流向城区,城区学校爆满,而乡村学校空落的现象。

这种趋势下,导致了乡村学校出现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教师人数和学生人数几乎相当,麻雀学校越来越多。

我们这里有一所乡村学校,26个学生,16位教师。而留下的这26名学生和16位老师,都是那种条件不允许走不了的。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师生比例严重失衡,不少教师就根本没有工作可干,40多岁的教师清闲下来不上课,也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教育环境氛围不好,几乎没有竞争机制。

不知道其他地区的情况如何,就我们这里而言,我们这里属于偏远贫困地区,乡村教育的整体氛围不是很好,几乎没有竞争机制和竞争环境。人浮于事,得过且过,守摊子,看孩子,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

40来岁的教师,职称晋升无望,跳槽转行无望,对自己的前途已不再抱有幻想。绝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混日子得过且过的思想。在这种大的氛围和环境下,这一部分教师就抱有一种能少干一点则少干一点,能不干最好不去干的心态。

而在城区学校,情况则完全不同,40多岁的教师正是干事创业的年龄,绝大部分教师都担着主课当着班主任。

这其实说到底,还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教育探微


我是普普通通的一位农村教师下面我来回答一下,在一些乡村学校里有部分40多岁的中年教师就不怎么上正课,想清闲下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下面我把我身边的情况给大家说一下,与大家共勉。



我今年教龄已经23年了,我依然在教学一线工作,我担任了九年级的化学和班主任,我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因为我爱教育,但我更爱孩子们,喜欢整天给孩子们打交道,一旦放假对我来说总是不适应,我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青春、一生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我们的学校,像我这个年龄的教师,大都冲在教学一线。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在我们学校没有,但是在其他的学校可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在其他的学校,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是不愿意担课,而是不想担课。他们为了晋级,为了进高级,他们拼命的工作,一旦进了高级,他们的思想就开始走下坡路。没有以前积极,总想着不担课或者担小科,

更有甚者:有人的,有后台的。他们就开始不上课了,他们拿着国家的钱到别处又谋了一个差事。但是好景不长,从今年开始我们这里实行了一天4签到,实行了刷脸制度。


刷脸制度的实行,很好的控制了一部分人,他们不能拿着国家的工资到外边去兼职了。这是我们县委县政府的英明决断。在这里为政府点赞,做老师本身是一个良心的事业。我们不能拿着国家的钱再去兼职。


总之在农村的学校里,年龄到了40岁以上就不好好的教书了,这种现象是很少的,是极个别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两个人而坏了整个教师的名誉,如果有这是教师中的败类,是我们所不能提倡的。

亲爱的,你有什么想法和要说的请在下方讨论交流,加我关注,看有趣故事。为了我们农村教师的名誉,不求点赞,只求扩散。


化学老师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这个问题中描述的现象的确存在,但是应该为数不多。

1.个别老师的确没法上课。

我门学校曾经有个老师,只有三十多岁,因为各种原因差点丢了工作,后来就只上点副科,一周几节课,不过还好,该上课时还是会按时来。这学期交流到附近一所学校去了。

2.校长因为事情多,耽搁大,只能上副科。

作为一校之长,需要考虑整所学校的事务,还要经常出差、开会、学习,如果上主科对教学不利。所以,大部分学校的校长都没上主课,这是学校工作的需要,也是对学生的负责。


3.绝大部分老师年过50还上主科。

我们学校是一所城市周边学校,老师算比较多的,大部分老师50多岁了,还在上主科。五年级语文老师已经52,暑假还生着病,这学期照样上语文,还有晚自习。

副校长也50多了,上的是历史课;工会主席也是50多,上的物理。

4.中层干部普遍上主科。

我们学校的中层干部大部分都是40左右。教务处两个主任都上初中数学,还有个主任还兼上政治;政教办主任30多岁,上了物理和生物课。

办公室主任是位女老师,当班主任,上语文。

结束语:学校工作安排也许会存在些不公平因素,但是人何必去斤斤计较,如0果觉得别人上副科轻松,可以向领导申请,只是后面领绩效时,就不要抱怨钱少。评职称的话,年度考核分低也不要怨天尤人。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乡村中小学刚人到中年是哪些人想清闲下来,不上课呢?有这样想法或者说有这样权利的人一般都是校长、副校长!

我有一个同学刚做上副校长,先是代一个班副课,后来做了正校长课也不上了。天天背着手在校园里转一转,到办公室查一查老师工作情况,然后中午就陪上面来检查的人喝喝酒,悠哉游哉,逍遥自在。

他还在我跟前不止一次地说:“党的政策真正好,刚过40就养老!”

这些人利用手中芝麻绿豆大一点权利就开始谋求私利,然而又四处炫耀,在教师中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以前还有一位老师,因为羡慕那些不上课的副校长,于是找关系,走后门,到一个村小学做了一个校长。天天与社会上一般闲杂人等打麻将、喝酒,像个二流子,终于在一次上级主管部门突击检查中被撤职了。

他被撤职之后,那个村里竟然有村民到学校燃放起了鞭炮。这样的老师就是混入教师队伍之中的害群之马。他们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得到权利,然后再利用这个权利为自己搞了一个特权,德不配位,既害已,又误人。

而绝大部分人到中年的老师正是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时候,这样的教师正是一个学校的中坚力量,正是因为这些好逸恶劳教师的存在,才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带坏了风气,败坏了教师形象。

像我虽然已届天命之年依然觉得教书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天与学生在起,还常能唤起年轻的记忆。

一个教师离开了讲台,他就已经不是纯粹的教师了,而当一个教师做上校长或者副校长,脱离了课堂,那么他的领导又能有多少可信度?把一个学校交给这样的人,这个学校又能有什么发展前景呢?


青衫李探花


在一些乡村学校里,有教师总想清闲下来,这种现象的确存在。

谁不想清闲,照常拿工资,想是想,但是很难实现。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目前师资短缺,我校教师平均47岁。年轻的大都想办法进城了,只剩下一班子老头老太太,在苦苦支撑。

我90年毕业的中师生,一直在农村任教,我也想清闲。

自身健康状况所迫。在农村教学30几年,虽说功劳不大,但苦劳总是现实的。家里一摊地里一摊学校里一摊,哪一方顾及不到能行?

农忙时节,人家挑重活的是男劳力,自家农田忙碌的是柔弱的妻子和年迈的老人,每每最后一节课都是反复看好几次表,真真的想把时间推出去,快点到地里替换下妻子老人。

现在好了,把地租出去了,然而,我们也老了,侍奉年迈的父母还得靠为我生儿育女的妻子,作为一个在学校混迹大半生的男教师,只有放学后勤快点听话点,工资卡上交妻子,少要点零花钱,多说点甜言蜜语补偿妻子。

岁月催人老,眼花了,耳背了,牙齿掉了,嘴里兜不住风了,可是还没到退休年龄,当老师的咋就比同龄人老得快呢?一块长大的发小,前几年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近几年兴打工,又转战南北,虽说总是风尘仆仆,但是50多岁的他,头发仅仅是有零星几根白发,哪像我,头上飘忽的银丝却遮不住锃亮的头顶……

我想清闲,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看大门打扫卫生也行。

但想归想,现实就是现实,一个萝卜一个坑,编制在那里,都想清闲,也不能让校长难死?谁有好办法吗?而今的我,依然是担任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课,正课加早晚自习每周20节课。

每天的每天,虽谈不上兢兢业业,但作为一个教师的底线还是会坚守的。而今,教的这班孩子,就是才毕业时,所教班内不怎么认真学习的学生的孩子。

年轻真好!真想年轻!若回到当年,绝不选择这条路。


布衣教师


我就是在乡镇中心小学上班,今年也是四十多岁,但是仍然是教主科兼班主任工作,虽然没有觉得很轻松,但是也完全能胜任这份工作。现在带的这个班才上二年级,低段的孩子活泼好动,爱告状,一天到晚事儿特别多,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们在一天天的成长,学习在不断进步,还是觉得挺欣慰的。中年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与年轻老师一块儿搭班,把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管理经验,分享给他们,而年轻老师充满朝气又阳光,孩子们也喜欢他们,这样多好。四十多岁就没上课,成天混日子,那是虚度光阳,太没有成就感了,在学校团体中,也找不存在感。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要干到临近退休的前两年,才不上主科的。


YNFG旖旎风光


确实有一部分老教师不想上正课了。特别是不愿当班主任了。

我在两所学校教过书。都是乡镇普通完全中学,既有初中又有高中。

两所学校都是基本没有40岁以上的老师当班主任,班主任都是年轻的新老师或者是需要评职称的老师。

也有一部分老教师不想上正课,这部分老师的专业可能原本是数学或英语的但数学课英语课多作业多,他们就会向学校提出教体育或是国学之类的课或是转为后勤,当个化学或物理、生物实验员之类的。

不过,大部分的老师依然上着本专业的课,有的老老师的课比年轻老师的还多。

其实,老教师不想当班主任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班主任要做很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比如做各种表格,都要用电脑,很多老教师不怎么会用电脑。琐事特别多,很耗精力,老教师确实经受不住。

总之,题主说的现象确实存在,但只代表部分。


化学姐话教育


发自己的光,不要吹灭别人的蜡烛!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各有志,岂能强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生活方式,他们愿意怎样活着真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每个人一生都由无数次的选择组成,那么,这样选择的结果你就必须自己承担呢!我是一名乡镇教师,夫妻都是一线教师,教龄都是31年,都评上了高级职称,我们两口子搭档教学,努力向上,一个当爹一个当妈,创造了很多奇迹般的成绩,平均分高出平行班50分之多,在全市都是佼佼者,中考二检考试全市第一名在我们班,全市共有90多个班,前50名,我们班有三人。我们有一个好友,也是夫妻都是教师,一个在市里重点中学,一个在市里重点小学,两口子都特级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师工作室,我们觉得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呢!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年轻的教师不愿一线教学,宁愿打杂,或者搞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只要他们觉着好就没问题呀!也许他们他们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啦!我们自己努力地活着,不可强求他人和我们一样活着呢!你说呢?


美洋洋英语


好逸恶劳是人之本性。如果一个人缺少努力的动力又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想偷懒想清闲很正常。

昨天几个朋友在一位兄长家的果园里小聚,闲聊的时候这位兄长大谈他退休后的计划。他说他准备与人合伙经销名贵白酒,顺便把这个占地六十多亩的果园升级改造成一个供朋友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聚会场所:喝喝酒,吃吃饭,谈谈天,唱唱歌……

这位兄长是我县重点高中抓教学的副校长,特级教师,享受政府津贴。

我问他:你放弃申报正高级教师啦?

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的,我准备多活几年——活一年就能给孩子多挣十万块!”

他解释说自己主抓教学二十年,单等明年满55周岁内退,就有闲暇时间做心愿未了的事情了。他还说到曾有私立学校投来橄榄枝,高薪聘请他从事管理工作,也被他拒绝了。

从笔者这位兄长的例子看,他现在年满 54岁,做了近二十年副高级教师,晋升正高级教师无望;当了二十年副校长,所谓“仕途”也到了峰顶。另外,他县城有房产,家里有果园,子女已经安置停当……就像笔者前面所说的,他缺少继续拼搏的动力了。加之,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朋友已经有人谢世,他自己身体属于无大碍但也有一些小毛病,这又提醒他今后该加强身体锻炼并及时享受人生了。

笔者与这位兄长是同龄人,之所以至今仍在教学一线努力工作,业余码字挣外快,节假日还参加农业劳动,这就是因为我缺少他那样的资本,不敢休息,不能“清闲”,也不愿卸下重担。

“老马已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笔者看到绝大多数老教师也同样在兢兢业业工作,不敢懈怠。除了有对家庭负责,我们也有一份对于工作、对于学生的责任。

至于像题主所说的“部分才40多岁的中年教师不怎么上正课,想清闲下来”,也应该有这种情况。究其原因,除了这些教师责任心较差之外,或许是他们也曾经努力工作过,现在晋级无望,身体多少除了点状况,想提前歇歇了。

40多岁正值经验丰富、精力旺盛之年。这部分教师如果“不怎么上正课,想清闲下来”既是教育的损失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个人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激发中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有奔头,努力有成效。比如降低职称晋升门槛,让坚持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通过努力都能够晋级,而且包括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都不受岗位限制。不要让高级职称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令许多中年教师望而却步,从而成为他们不思进取的借口。

另外,要让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和工作成效挂钩,多劳多得。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也应该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花眼看花


我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好事?

我说说我这儿的情况。坐标:云南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镇小。

我们小学有21教学班,45个老师,加2个职工,除了校长、1个专职音乐老师、1个体育老师外,其他不论男女老小,人人都上一个班的语文或者数学,再加一些别的课程。我40岁,教书23年,是我校最年轻的男教师,最老的58岁;最年轻的女教师32岁,最老的53岁。

所以,题主所说的,我们县没有,40多岁,正是一个顶两个的年纪,不累死就算好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