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快奔四的人了,感觉真的很迷茫,不知何去何从?拿着死工资混日子,怎么办?

苏H奋斗的祥子


温馨提示:据我所知,今日头条上30到40岁的人非常多。下面的4个建议,就是特别写给你们的。

40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纪。上不能上,下不能下。

想退休退休不了。想好好混,公司又不待见。

自己不想好好干吧,肩上一堆担子压着你,又不敢松口气。

自己想好好干吧,发现,不管是自己的能力,思维,学习能力各方面,都很难跟上时代的节奏。

所以你提问说你很迷茫,我其实特别能理解,在这个年龄段,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才好。

所谓迷茫就是找不到目标和方向,找不到实现路径。既然这样,我在这里就给你指几个方向。

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向的事情做好,我觉得你40岁就已经算是成功的了。

一,继续努力工作,拿到高工资

40岁的人,在职场中是很不受待见的。非常容易被排挤到边缘地带。

如果在此之前你已经成功的从技术岗转到管理岗,待遇可能会好一点。

如果你只是一个基层的员工,那在公司里估计你得处处受气。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各方面都比不过年轻人了。

比不过就比不过呗。可是工作还得继续啊。既然如此,那就努力工作,赚大钱。

只要公司给你工作机会,给你岗位,那你就想一想,怎么把这个岗位的工作干得更好。

其实这对于40岁的人来讲是比较容易的。因为你们混职场差不多有一二十年了,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把一个事情做好做成,对于你们来讲难度并不大。

既然有这个优势,就在公司好好的创造更多的好结果出来。拿好结果,被动的逼老板给你升职加薪。

40多岁的人,可能房贷车贷都已经还清了。

但你给你自己的养老储备够了吗?孩子教育储备够了吗?

所以工作还是得继续,得把这些钱攒够啊。

这是我给你的第1个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把孩子教育好

40岁左右的人,他的孩子可能正在上小学或者初中。

这恰好是一个孩子一生中最最重要的环节。

不管是学校的读书考试,还是在社会上的为人处事,都处于关键节点之上。

所以把孩子教育好,也是你这个阶段的方向和目标。怎么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能考上一个好高中,这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让孩子的个性兴趣都能得到发展和绽放。这也是你要解决的问题。

而且这个问题你还得解决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让自己有成长

40多岁,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也不老。

不管是脑力还是体力精力都还够用。

再给自己找一个目标呗:让自己有成长。这样才有未来!

可以给自己制定出行计划。

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可以让自己去学一些工作以外的一些技能。

本来混职场越往后混,就是越招人厌,越容易被人裁撤。

那多学一技之长,未来总是比较保险的。

让自己有成长,才能更好的保障未来!

四,好好保养自己

40多岁了,一眨眼可能你就成了老头或者大妈。

好好保养自己,也应该是你的目标。

不管是美容还是健身,这些都非常有必要。

光有一颗不老的心还不够,还得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不老的容颜。

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作为40岁的你努力奋斗的目标呢?


在前面的回答中,我给你指了4个方向,找了4个目标。

作为40岁的你,这些目标和方向都非常契合你。

那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采取行动了。

有目标可追,有事可干,你自然迷茫不起来,你自然每一天都充满了动力和希望。加油!


我是职场学玩赚,工作创业12年。想加速成长、轻快赚钱,请关注我!

认可我的回答,请你高抬贵手,狠狠的点个赞!并顺手关注我哟!


职场学玩赚


这种感觉我在当时曾经也有过。我也是从四十岁走过来的的人啊!

我当时对工作极度厌恶,因为我明白在单位的体制下,自己是无法取得晋升的。在单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的,每天赚死工资的生活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做第二职业。

由于我上学时是学经济管理的,所以我决定从投资方面入手。学习投资类的知识,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从36岁就开始有计划的经常看一些投资大师的名著,并学习与投资相关的一些学科的知识,比如哲学、博弈学、心理学等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然后去省城考取了在投资方面的专业证书。并开始在当时的各大报刊上发表文章。今天我能在一些平台上发表文章,就是缘于当初的不断学习和在证券业的经验的积累。

当时由于在投资方面的进步很大,获得了不少工作以外的收入。并且在近几年自媒体平台开始兴起,由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我才能不断在自媒体上创作,每月自媒体的收入就达到了万元以上。再加上自己在股票方面的不断投资,已有了一定的资产。现在已具备了随时可以潇洒辞职回家的自由。

珍惜时间,从现在努力吧!一点都不晚。


孟可的思想空间


奔40岁,尤其是奔40岁的男人,有一部分人明显感觉到“40岁的男人一枝花”不是对自己的,那是对另外一部分人说的。

在我的周围,有一些油腻的中年男人,也有一些职场老男司机,还有一些40岁高管,的确生活状态、生活质量、身体状况不一样的。

38岁的男副总,开着宝马,抽着蓝利群,分管3个部门,常常加班,周末偶有休息,头发斑白,常有吃药。

36岁的男职场老司机,开着吉利,职场专家,不任干部,发表专业观点,会的管,不懂不会的,闭口不语,每天笑呵呵。

37岁的职场油腻男人,精力不佳,工作不起劲,能力一般,职场关系圆滑,业绩一般,整体无精打采,不利索,往往很多人不喜欢。

以上三种职场男人是比较典型的,你是哪一类?当然还有其他类型,可以补充。

同时要声明的是,并没有歧视男同胞的意思,我也是男同胞。

一、奔40岁的人拿死工资混日子,想做改变,要对自己做一个剖析。就像医生看病一样,先做一个诊断。

我们常说,现在的结果是自己过去的因所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了不学习,得了跟不上大势。很多人错失没有在2008年之前没有买房,不然哪有这么辛苦。没有做微商,没有做小程序,现在垃圾分类,是个风口,你跟上了吗?

哪如何诊断呢?

1、你的性格是外向的,还是内向的,还是复合型的?

2、你的客户、你的人脉资源,可以为你所用吗?

3、你的专长、你的能力,有没有支点?

4、你愿意自己创业吗?你失败最大承受能力是多少?

5、你不创业,给别人打工,是不是快乐的?

这些问题要一条一条对过去,认真思考,并对应案例去分析,没有实例支撑的分析,一定失去意义,切记。

二、根据诊断,规划转变方向,确立行动方案。

有了上述的诊断回答,相信你会给自己一个答案,是去拿死工资是自己干。决定了,就要立即采取行动,不能犹豫,因为时间不等人了,再不干就奔50了,(ˇˍˇ) 想干也力不从心了。

不管你做了什么决定,有两件事情至关重要:

1、要有健康的体魄。

1000,没有1,全是0,这个没有人不懂,但是真正在主动关注自己身体的40岁以上的人,又有多少比例,统计数据的显示是17.8%,真的很无语。往往是查到酒精肝了,得了胆结石,才停下来。

2、要教育好下一代。

父母都是大学教授,孩子去吸毒。父母是公安,孩子是罪犯。父母是农民,孩子是状元。父母的一生辛劳,孩子1-2年全部败光的,比比皆是。


大凡田职场e洞察


人到中年,快奔四的人了,感觉真的很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拿着死工资混日子?

我已经四十五岁了,以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说句实话:三十多岁的人,可以再最后努把力。

如果你现在不努力,你会发现四十岁的时候更迷茫,连日子都混不下去。

这么说可不是危言耸听。告诉你四十岁以后大概率会发生的三件事情:

01 孩子的教育费用高

三十多岁的人,孩子通常还小,不到十岁。如果说小孩子是碎钞机的话,学龄孩子就是大型碎钞机,教育孩子就是超大型碎钞机。十年以后,你四十多岁,孩子上初中、高中, 兴趣班、补习班,再少也得报几个,否则放学以后同学们都去补课,孩子连个玩伴儿都没有,家长和孩子都心慌。

02 父母身体日渐衰老

四十多岁的人,父母也该奔70了。如果说父母50、60岁的时候,还能帮你干家务、帮你带孩子。 70岁以后,老人也越来越像个小孩子,需要人照顾。夫妻双方四个老人,孝养老人的压力可不小。

03 自己面临中年危机

中年人家庭负担重、知识老化、再加上一些职场老油条的习惯,很多老板都不喜欢用四、五十岁的人。 那时才是真正的中年危机,不少人在这个年纪都会感受到职场深深的恶意,三十多岁的人如果说在单位还能混得下去的话,十年后,新一代年轻人进入职场,可能连混都混不下去, 近年来也出了一些失业中年自杀的事件。

所以,走在奔四路上的人,还是再努把力吧,咬牙学习提高专业技能,迎接挑战,争取提职加薪,自己也多攒点孩子的教育费,自己的养老钱。

欢迎关注我I生活,分享40+的活法!


我I生活


主要看经济压力,衣食无忧,无车贷,无房贷。属于公务员一类的混日子,也挺好的,安稳。退休还有退休金。在工厂一类混日子,那就自己买养老保险,老了也有保险金。挺好。

要是有经济压力,建议自己搞点副业,晚上的代驾,晚上的骑手,都可以啊,这些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如果学历高的话,可以自己摸索,自己想办法,学历高还混日子那就无解。


姜家本姜


人到四十万事休。面对汹汹而来的中年危机,题主也不要为未来过度焦虑,因为你并不孤单。作为奔四人士的一员,我与你有共通的感受。面对不如意的生活,只知道迷茫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的是马上拿出改变现状的行动。

题主没有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工作,体制内还是体制外,混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但从问题中可以看出题主是个不甘于现状的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这种危机心态如今在社会中已普遍存在,每个中年人都在为自己的明天焦虑担忧。为了能化解中年危机,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瓶颈。

没有行动的思考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仅仅是把焦虑停留在精神或者口头上体现,而缺乏真正的行动,那这种焦虑就是徒增烦恼,还不如安分守己快乐地混日子呢。

首先,不要为自己设限。

题主尚且不到四十岁,虽然已过了职业黄金期,但至少还有十五年以上的工作时间,做什么事都不算晚。不能觉得自己年近四旬就放弃了开拓的锐气,只要努力去改变自己,四十岁后还大有可为。

年龄不是一个人退缩消极的理由,题主应该化迷茫为动力,让自己重新恢复勇于进取突破现状的信心。迷茫都是因为缺乏对自己的信心导致,一旦不再恐惧改变,我们就有了积极面对危机的勇气。

其次,找出适合自己突破口。

如果题主是在体制内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冒险舍弃也是不理智的。体制内工作首先可以保证题主当前家庭经济的稳定,想以后增加收入,可以在工作的同时找寻别的出路。

任何时候,我都建议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力从当前的职业中实现升职加薪,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稳妥的进取方式。

既然是说在混日子,那精力和时间对题主来说都是充分的。题主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先尝试一些兼职工作。不论是自媒体创作,还是下班跑滴滴摆地摊,这都是可以立即去做的事情。

如果题主是在私企工作,拿低薪混日子,那我建议干脆辞职。私企工资如果还算过得去,同样可以在努力做好工作的同时,从兼职方面另寻出路。

至于是否可以去创业,题主也要对自身的情况慎重分析。作为中年人士,我们没有那么多从头再来的机会,创业一定要在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内开展。

最后,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人生。

如果题主当前收入尚可,可以抽时间积极提升自己的技能,让自己能够在未来不落人后,但同时也没必要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

这个世界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光芒四射,功成名就的,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平庸地度过一生。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理想,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功实现。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人生也要有个理智地看待,没必要追求过多能力之外的东西。


有个稳定轻松的工作,可以与家人更多的相处,也不会有工作过劳的健康风险,这些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题主未雨绸缪的思维是正确的,但也没必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我们每个人最终只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降低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就可以为自己的压力减负。

中年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内心都有焦虑。这种心理压力应当从两方面来解决,一是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突破方式,可以上班的同时从事兼职,或者考虑创业;二是理智设定自己的生活目标,不要用太高的期望来增加无谓的压力。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留言。我是职场本纪,笃行职场十几年的管理人士,关注我分享更多职场智慧。

职场本纪


能拿着死工资混到退休,就是一种能力

什么职位能稳稳的混到退休?国企员工,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可以。

来自财政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末,全国国企职工人数3698.4万人。其中,中央企业1762.9万人,地方国企1935.5万人。如果算上临时工,应该不会低于5000万。

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剑提供的一个最新数据是,到2014年年底,中国财政实际供养人数远超过6400万,并且以每年100万的人数在增加。这么算,如今要有7000万人了。

这两者加起来就有1.2亿了,占总人口的约10%。占总就业人口的约20%(总就业人口目前7.7亿左右)。

而占比8成的就业人口,所在外企,民企,私企,还有灵活就业人员,这部分人,是没资格拿死工资到退休的,因为都面临着中年危机,职业危机。

所以,为什么人到中年会迷茫,会不惑,大概从古至今,8成以上的人都有这样的忧虑。

古代农民,40岁以后体力渐渐不支,也会担心自己的未来。

如今的白领,工人,就更不用说了,很多职业甚至都是只招35岁以下的员工,请问,35岁之后这些人该干些什么呢?

所以,相比体制外的8成就业人员,体制内的1个多亿人拿着死工资真的是一种幸福了。

不过,就如围城一般,不少体制内的人反而也会“不惑”,前两天去车管所办事,发现大厅就一个窗口,问了值班的人,说国庆后有几个人突然就辞职了,导致人手不够。奇怪了,公务员都不干了,说辞就辞?

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真的提前规划,才能顺利度过“不惑期”啊!


赵冰峰财经


我今年三十七了,以前穷怕了,现在狠命的做,车有,房有,门面有,但是我家没有了,老婆讲我看钱太重,小孩也少陪伴,人到中年,我如果能重来,我愿选择平淡的日子,真的,真实的想法,不喜欢的请勿喷,谢谢


顺顺的去


俗话说不破不立,如果你觉得现在是混日子等死,何不勇敢跳出去,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当一种生活,你一眼能望穿的时候,代表你对这种生活已厌倦。厌倦的生活过得累人。

82年,正当年壮的时候,如果家庭负担不是很重,建议创创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果失败,就重头再来。不用怕,毕竟这个年代饿不死人。

当你的心真正平静了,安份了,那应该就是过了四十不惑了。

古人云,三十以前不要怕,四十以后不要悔。现代人寿命提高,我修正一下这句古语:四十以前不要怕,五十以后不要悔!

综上,建议你再追一次梦!


职场见证人


我一直有句话,今天想说说,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你认为现在的状况不满意,那你就想法子去改变,反之啥也不想,干好当前的工作就好,许多人不都是这样,何必自己折磨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