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會不允許購買智能存款了嗎,為什麼?

理財迦


國家監管下,銀行競爭要良性競爭,不應用價格來競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利率無限提高,貸款利率相應提高,加大銀行風險

近一段時間民營銀行為了攬儲,五年存款利率高達6%,而人民銀行基準利率才2.75%,提高了1.18倍,浮動如此之高。現在商業銀行貸款利 率也才5%-6%之間,而民營銀行存款都達到6%,那貸款利率要10%以上才有利潤,這樣風險就大了。容易形成像P2P一這樣,銀行壞賬多,最後崩盤,國家不想看到這樣的情況出現。

第二,存款保險沒有真正落實到位

儘管民營銀行高調說,50萬以下存款,享受國家100%的存款保險賠付,但是有誰又見保單了,國家有這個錢賠嗎?這個錢誰來賠,國家賠,保額在哪裡,夠賠嗎?這些誰也沒有敢站出來把數據和條款理清,相當模糊。就連賠付的保險機購是誰,都說不清。

第三,形成不良競爭

如果個個銀行都用價格來攬儲,那將會出現一山比一山高,你高,我比你更高,這樣下去,那隻會高到無法想象了,如果高到一定程度,降下來就難了,那國有銀行五年存款利率2.75%就沒有好市場了,那銀行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以上三點,就足夠說明,國家只能監管限制智能存款的數量。


雪之道理財


智能化存款是去年以來民營銀行主打的一款存款產品。

2019年開年前後,以高達近4%的年化收益率對存款市場形成了強有力的衝擊。曾經,包括微眾銀行、網商銀行、富民銀行、蘇寧銀行、振興銀行、藍海銀行、眾邦銀行、億聯銀行、華通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等至少10家民營銀行都在發行此類智能存款產品。並且在當時成為民營銀行存款的主力產品。

什麼是智能化存款呢?

所謂的智能化存款實際上主打特色就是存期靈活、隨存隨取,這本來沒有什麼,在餘額寶的衝擊下所有的銀行都有一些寶寶類產品,都符合這一特點。與其它銀行的寶寶類產品不同,高收益才是吸引存款的智能化存款重點特色即高達4%以上的高收益。

從本質上看,民營銀行的智能化存款產品就是新的銀行寶寶類產品的翻版或者升級版而已,標誌就是通過智能化存款產品的高收益特徵來吸引眾多的存款客戶,而從廣大客戶的角度看,就是以活期存款的方式獲得大約4%的高收益,而其它銀行的寶寶類產品只有不到3%的收益,餘額寶也只有2.5%左右的收益。

但同時,智能化存款雖然短期內對銀行的存款規模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卻由於存款成本的提高而對智能存款的銀行形成一定的財務壓力,智能存款由於存款利率較高,所以對銀行會帶來利潤的壓力,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資產質量壓力,更重要的是,會對現有的銀行存款秩序形成一定的衝擊,所以能不能持續下去就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因此,央行對些相關銀行、第三方互聯網銷售平臺等機構進行了“窗口”指導,而銀行智能存款也相應做了一些調整。當然,央行的指導並沒有認定智能存款業務是違規,所以也沒有完全叫停智能化存款業務,但相關銀行卻自覺地進行了智能存款的限量限價,也許智能存款的冷靜可能會成為常態。

比如,微眾銀行就於2018年12月7日貼出公告《“智能存款+”限時開放通知》, “智能存款+”將限時開放存入,2018年12月20日23:00後,“智能存款+”將暫停存入。

蘇寧銀行已將 “升級存”產品下線,網商銀行“定活寶”產品則實行每日銷售限額管理。

今年五月,銀保監會發文,要求排查銀行結構性存款通過設置“假結構”變相高息攬儲的情況。這對智能存款能否持續下去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有消息說,監管自5月初召開會議,要求行業自律,關於智慧存款的清理整頓仍為行業自律,存量部分到期後自然終止,增量一律停發,不再允許新辦。

因此,對智能存款如何界定?是否可以持續?如何持續並進行規範可能是一個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的未來?

也許智能化存款還會持續,但是以什麼樣的方式持續?如何持續是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智能存款收益率比活期存款收益高出10倍,但有活期存款一樣的便利;是存款保本保息,但是收益卻不比目前4%左右的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低;享受活期存款隨借隨還的便利,卻享受50萬元存款保險制度。這樣的智能存款你喜歡嗎?


財經文化評論


並不是這樣的!此“智能存款”非彼“智能存款”,雖然叫法都一樣,但是具體的概念,操作模式完全不同!

行業自律,限定活期存款創新產品

根據新聞報道,近日部分商業銀行收到了行業自律通知,應立即著手有序停辦活期存款創新產品(利率與規模相掛鉤),要求存量到期自動終止、增量一律停發,不再允許新辦!

這裡所說的活期存款創新產品(又稱智能存款),具體是指根據活期存款賬戶日均餘額、參考定期存款利率、設置分檔利率的產品。一般來說,其本質還是活期存款,只不過當日均規模達到一定金額後,可享受銀行相應的優惠存款利率(分層定價)!

比如,銀行與企業約定(最近90日),企業賬戶日均存款規模超過500萬元,可享受0.45%、超過1000萬可享受0.50%、超過5000萬可享受0.55%的活期利率。

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與此概念並不相同

我所理解的,此次行業自律限定的“智能存款”,與我們平常所說的民營銀行“智能存款”,並不是同一類型的產品,有著很顯著的區別!

1、針對的客戶群體不一樣

  • 按日均規模、設置分檔計息的“智能存款”,主要是針對日均存量資金較大的企業級客戶,即便是利率只上漲一點點,帶來的利息收入也很可觀。

  • 而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主要針對個人用戶,存款規模也就幾千、上萬、幾十萬,資金量都比較小!


2、操作模式也不相同

  • 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更多的是參考銀行大額存單的模式,提前支取、按持有時間的長短來靠檔計息。只不過,其參與門檻更低、利率更高一點罷了!


  • 而此次受限的產品,是按日均存款餘額來分層計息的,規模越大,利率會越高!


3、如果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產品,也受到此次行業自律的限制

  • 那麼應該自5月17日,就應該停止發售新產品,因為在過渡期內(截止11月30日),所有的存量都需到期,也不允許新發!那現如今,京東金融、陸金所上民營銀行還推出大量“智能存款”產品,就無法解釋了!

綜上所述,此次行業自律行為,只是規範一些不合規的創新存款類產品(過渡期至11月30日),對於民營銀行智能存款,影響甚小,不用太多擔心的!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智能存款今後能否繼續購買,目前存有較大的爭議,從今年5月初的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會議上來看,監管並沒有明確給出“下架”此類產品的時間表。但已經釋放出強監管的信號,絕不會任由智能存款產品“瘋長”下去。


自201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餘額寶等互聯網寶寶類產品的收益率持續下降,大家的目光都開始投向銀行創新型存款產品-智能存款。

首先,智能存款和普通定期存款有什麼不一樣呢?為何會受到廣大投資者的歡迎?

智能存款本質上屬於銀行1-5年期定期存款,但智能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所有權和收益權是可以轉讓的,當投資者需要用錢之時,就可以將產品收益權轉讓出去,從而實現了類似於活期的收益形式,通常都是將收益權轉讓給信託等第三方金融機構。

而且此類智能存款產品的收益率普遍高於4%,這是連餘額寶、零錢通等大家所熟悉的貨幣基金市場收益率都達不到的,同時也支持隨存隨取,既有活期的靈活性,又有定期的高收益,一舉兩得。因此備受廣大用戶的青睞!

舉個例子來說,億聯銀行曾推出的一款智能存款,即億聯智存|利添利A款,滿期綜合利率一度高達6%(現已降至5.5%),該產品主要是通過京東金融等第三方金融平臺進行展示、銷售的,用戶需先開通該行電子賬戶方能直接從銀行購買。

除此之外,還有微眾銀行的“智能存款+”,藍海銀行的“藍貝貝”,振興銀行的“振興存”,眾邦銀行的“眾邦寶”等等都是普通投資者較為熟知的智能存款。

其次,智能存款產品為什麼存在爭議

從監管所釋放出來的信號來看,主要還是在利率市場化與產品“創新過度”的矛盾方面?

眾所周知,我國自2013年推動利率市場化以來,尤其是在2015年向前邁進一大步,隨著大額存單及智能存款產品等創新型存款類金融產品的上市,各大商業銀行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比例可以根據自身攬儲需要,這確實是有了利率市場化的顯著特點。

但是,監管部門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既要維護市場秩序,又擔心出現市場競爭加劇後的惡意競爭。因此,對此類智能存款從窗口指導到加強監管。比如說,監管曾要求微眾銀行下架“智能存款+”,後來又對其他產品實施限購令等。

由此可見,智能存款進入強監管時代是大勢所趨,既然存在利率市場化與創新過度的問題,那就必將在爭議中穩步發展,而不可能再出現類似6%的產品。但是否“一刀切”地下架所有此類智能存款恐怕也未必。


總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下,利率管制已經基本放開。由於地方中小銀行普遍面臨著同業負債成本較高的情況,同時也有較大攬儲壓力,而智能存款的推出可以說是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整體來說,積極穩妥地推進利率市場化是正確的,但能否繼續購買智能存款,就看能否允許中小銀行在存款利率上有更高的浮動上限空間。


東震木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存款也在不斷創新,各家銀行推出很多“智能存款”,和傳統銀行存款相比,利率更高,靈活性更強,但是合規性很難把握。

根據最近報道,監管自5月初召開會議,要求行業自律,清理按日均規模分檔計息的活期存款產品。對於這個報道,需要掌握一下信息。

  • 一是行業自律是怎麼回事?這是銀行業的一個自律組織,是為了保證行業健康發展,避免惡性競爭而成立的,會員單位必須遵守《

    中國銀行業自律公約》,絕大部分銀行加入了自律組織成為會員,一些小型銀行還不是。

  • 二是清理範圍有哪些?因為行業自律要求是以會議形式傳達的,不是公開的,具體內容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根據網上報道,這裡說的“智能存款”主要是對一些按日均規模分檔計息的活期產品。銀行為了吸收存款,針對單位活期賬戶會給出一些優惠政策,稱之為“智能存款”,比如:活期賬戶如果日均規模大於10萬按1.5%計息,超過30萬按2.5%計息等等,這種主要是針對單位客戶,不是個人客戶。
  • 三是“智能存款”是指什麼產品?個人客戶對於“智能存款”的認知主要是民營銀行的創新存款,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京東金融裡代銷的一些產品,和第二條說的“智能存款”不是一個概念。我們個人購買的“智能存款”是面向個人客戶的,而且是底層資產定期存款,這是兩者的主要區別。
  • 四是將來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會不會有風險?從此次行業自律要求看,對於“智能存款”要求是壓縮規模,停止新增,售完為止。也就是說,現在不能定義成違規,主要原因是可能影響行業正常秩序。對於民營銀行智能存款來說,我認為不在這個範圍內,今後即便約束限制,應該也是“停止新增,售完為止”的原則,所以對已經購買的智能存款不會有影響。

所以,我認為,對於此次的自律要求,投資者不必有什麼疑慮,只要是正規銀行公開發行的產品,不會對投資者的資金安全產生影響,因為即使存在問題,責任也在金融機構,不在投資者身上。

由於民營銀行暫時不能發行大額存單,如果再取消智能存款,根本無法和國債、銀行大額存單競爭,所以,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暫時不應該有問題。


互金直通車


當年智能存款的產品研發參與過,太熟悉了。未來銀行應該是會將此類產品作為主流存款產品來運用,絕不可能消失。

1.原來傳統的存款產品,是在原來的電腦技術條件下和不充分市場競爭的條件下的產物。絕對不是完美的產品,更應該說大部分是過時的產品。隨之而來的,傳統的競爭手段,例如送禮物、送積分也將會過時。

2.智能存款產品是在現在電腦科技發展到一定階段,可以大批量、智能化判斷存款利息應該如何計算,才誕生的創新型存款產品。他既符合市場競爭的需要,也符合儲戶流動性管理的需要。在現在越來越注重理財安全的市場條件下,這個產品才剛剛進入到少年,還沒有進入到成熟期呢。

3.未來智能存款產品的存款利率可能會有變動。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趨勢,之前東北振興銀行5年期6.0的智能存款產品已經沒有了,現在最高是5.5。我在其他文章中預計,到了年底,存款利率可能還會進一步下調。所以現在還需要抓住紅利期,尋找高息存款產品,放心的去存吧。


4.自從人民銀行2015年放開存款利率上限管理規定後,存款產品利率就會呈現出多樣化,差別化和競爭化的態勢 這個潮流已經是不可阻擋了,未來應該以智能存款為主流產品,其他還保留活期和部分傳統產品。

5.各個銀行會根據智能存款產品開發出各自特色的產品名稱和系列。舉例東北振興銀行的利添利產品,可能到了期末年末,為了充充存款,出上一個三個月的智能存款產品,設定總額和更高一點的利率,售完即止。將來智能存款就是各銀行市場競爭的利器。

所以這個產品系列是不會消失的,但是利率可能會隨著市場資金的供給寬鬆或者緊張,而不斷的進行調整,以及設計各式各樣的,花樣百出的新存款產品。

智能存款產品和大額存單產品以及結構型存款產品,將來會成為銀行存款市場的三大品種。

德先生將金融和理財,由專業變得通俗,覺得好,關注我,再多點點贊。


勻楓財技大兜底


扣了個“智能存款“的大帽子,但只是限了“按日均規模靠檔計息的活期存款產品”。

這類產品很多大行都有發行,比如民生銀行“隨心存”,底層是活期存款,如果日均規模≥1000元,則按3%計息,如<1000,則按活期利率0.35%計息。

這類創新型活期存款,是商業銀行利率市場化衝動下的吸儲利器,也是此次銀行行業自律政策的對象。

而民營銀行發行的“智能存款”並未提及。另外,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模式也不同於本次被叫停產品,底層一般是3或5年定期存款,所以收益率相對也比較高,通過轉讓提供了提前支取的流動性。

如果套到高息攬儲、價格競爭的大框架下,民營銀行“智能存款”有可能也是被監管的對象,需要再繼續觀察監管動向。

基於這個背景,建議在窗口未完全關閉之前,能囤多少智能存款就先囤多少,然後等待下一種爆款理財產品出現。


金融街知事


智能存款業務作為一種結構性理財產品,它的最先推出方是民營銀行。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的理解為一種金融創新,目的是為了增加民營銀行的吸儲率和增加它的市場信任度和口碑,目前為止國家並沒有明令禁止智能存款業務並且一直是鼓勵支持的,對於當前的金融創新智能存款本身的利率風險不大,很多時候只是以銀行理財的利率對外出售而已。

並且當前智能存款業務只要在一家銀行存儲的金額上限不超過50萬,那麼一旦出現意外的本金損失是會由銀行和國家破產保護賠償的,所以和定期儲蓄一樣安全。並且趁著最近這兩年智能存款作為一款新興金融產品,它處在相對的紅利期嘗試一下也是可以的,就像最開始推出的餘額寶後續利率也會一定下滑,所以目前為止還是可以放心購買的,也沒有任何的明令禁止。


如果想購買智能同款業務的話,可以去你們當地的地域性商業銀行,包括民營銀行去進行諮詢,或者通過網上銀行去進行購買也可以都是比較方便快捷安全的。


晴天財經閣


有人說智能存款已經停止了,這是不準確的。

今年5月初銀保監會要求停止智能存款業務。實際上清理停辦產品屬性為“根據客戶活期存款賬戶日均餘額、參考定期存款利率、設置分檔利率的活期類存款創新產品”。

看這一大堆條件,很多人都發懵。要求停辦的產品是這樣的:

第一,是活期存款類產品。

第二,根據活期存款賬戶日均餘額。是看錢的金額,不是看存款的屬性。

第三,參考定期存款利率、設置分檔利率。活期按定期計利息本身就不對,一般這種存款是規模越大,利率越高。

被叫停的是上述這種存款。

然而,現在市場上流行的智能存款是這樣的一種方式。這是一種定期存款,根據存款時間的長短靠檔計息。比如這種存款,存款期限一天以內不計利息;存款期間大於一天小於一個月,利息是0.455%。隨著時存款時間的越長,利率會越高。持有5年,最高利率高達5.5%。


這樣的存款市場上還是普遍存在的,所以放心好了。


暖心人社


1 智能存款可以看做是把傳統銀行的活期定期存款做了結合,然後搬到網上的一種形式,更加方便靈活,而且利率高些。主要出現帶一些民營銀行,在互聯網渠道開展業務的一次產品創新

2 隨著一些互聯網民營銀行數量變多,各種花樣的智能存款出現,也意味著風險,對於一些搞噱頭,模仿的智能存款,及時規避。防止信用風險的發聲。只是合理優化,不是一刀切,沒必要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