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吉利星越好還是博越pro好?

憤怒只等於抱怨


如果對後排空間和後備箱空間有要求的就選擇博越pro,沒要求就選擇星越,因為星越2.0的發動機和愛信8AT是黃金組合,2.0的加速感是博越pro1.8給不了的,還有估計博越pro1.5是三缸機器,2.0的雙離合從搭配博瑞ge和領克暫時沒有反映出什麼問題,不知道後續還有沒有什麼毛病,而且這2款車是不在一個價位上,如果不差錢的話肯定是上星越2.0了。我是2018款博越車主。


石棟升


題主,你好!吉利博越和星越都是吉利3.0時代的重磅車型,尤其是博越這款車型堪稱吉利在SUV市場的品牌擔當和銷量擔當,自2016年上市以來,吉利博越的月均銷量都維持在在1.5萬輛左右,與榮威RX5一道成為緊湊型SUV中除了哈弗H6以外最暢銷的國產緊湊型SUV;而星越則是吉利深耕SUV市場的一款重磅車型,主動年輕和運動風格,也是提升吉利SUV品牌的重要車型之一,這款車今年二季度才上市,不過由於定位在更加年輕的細分市場,這款車型的銷量表現比較一般,5月銷量不到1000輛,處於產能爬坡期間,樂觀估計的話,這款車型的月均銷量應該在3000輛左右;那麼對於博越和星越這兩款不同造型風格面對不同目標人群的車型,究竟該如何選擇呢,下面發表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根據車型定位,如果是家用代步的話,建議你優先考慮博越,至於博越和博越Pro實際上就是一個車型的產品節奏而已,如果按照正常的產品生命週期,博越Pro則是博越的一箇中期改款車型,就像長安CS75和CS75Plus一樣,傳祺GS4的中期改款估計也會在今年上市。這主要是因為博越的造型風格更加中庸主流,更適合普通家用,另外在車型配置、動力總成、懸架調校、行駛操控、舒適性、安全性等方面博越都更加偏向家用,更重要的是博越相比星越在價格上也要便宜不少,以主賣價格為例,博越主賣價格在14萬左右,考慮終端大約2萬元的優惠,實際裸車價格在12萬元左右,而星越1.5T版本的起步價就高達13.58萬元,動力更強的2.0T起步價格更是達到了15.58萬元,因此博越的性價比優勢還是相當明顯的。

第二,從這兩款車的主要競品來看,博越和星越的競爭對手差異也是十分明顯的,博越和星越的關係類似於長安CS75和CS85的關係,同時也類似於哈弗F7和哈弗F7x的關係,博越、長安CS75以及哈弗F7都是主流家用SUV,只是在造型風格和細節設計上略有差異,但是CS85、星越以及哈弗F7x都屬於轎跑型SUV,由於在造型風格上更加個性運動,相對於主流家用SUV來說還是有很大差異,因此可以說這是兩類不同類型的SUV,而主流家用SUV的佔比可以高達90%,轎跑SUV的比例不會很大,並且這個細分市場也是最近一兩年才剛剛興起的,長安CS85以及哈弗F7x的銷量表現都非常一般,如果不是一定要追求個性化的外觀造型還是建議你優先選擇博越這一類SUV。

第三,從這兩款車型的目標人群來看,博越的目標用戶還是集中在30-45歲之間的中青年大部分消費群體,這部分人考慮買緊湊型SUV主要還是出於家用代步需求,在產品需求上還是重點關注車輛的顏值、舒適性、質量和安全配置等方面,當然價格也是主要考慮的一大原因之一,而星越的目標用戶則主要集中在25-35歲之間,並且絕大部分都是90後或者00後,他們更喜歡時尚、個性、炫酷的外觀造型以及追求更強勁的動力表現,對於他們來說星越這款車更多的是一個大玩具而不是一個普通的代步工具,當然強勁的動力表現也是彰顯與眾不同的個性以及獲得眾人關注的滿足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這兩類人是完全不一樣的,題主究竟選擇哪款車也要看看自己更加符合那一類人的特徵以及用車需求等。

第三,從使用成本來看,博越的使用成本相對星越來說還是很有優勢的,前面說了星越的價格要比博越高至少2萬塊錢,這是購買成本;而在使用成本上,博越1.8T發動機配6AT自動變速箱的實際油耗就高達10L,而星越採用2.0T發動機匹配7速雙離合自動變速箱或者8速手自一體自動變速箱的實際油耗估計在12L左右,這已經接近中型SUV的油耗數據了,因此星越的油耗成本也要比博越高20%左右;另外星越由於銷量表現較差,其配件價格和保養費用等維修成本也要比博越高很多,這也會增加部分使用成本,因此如果考慮購買星越的話,還要準備不菲的一筆維修保養費用,相對而言博越在這方面的優勢就能夠明顯的體現出來了,當然博越的優勢也僅僅是相對星越而言,相對其他同級別車型來說,百公里油耗在10L左右的油耗表現還是非常一般的。

綜合以上幾點,個人建議優先考慮銷量更好、產品性價比更高的博越,當然如果你不差錢並且就是喜歡時尚個性的車輛外觀的話那麼選擇星越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EV愛好者


這兩車有區別嗎?都是一個底盤,就是發動機和電子配置不一樣,當然價格也不一樣


拽著衣角的小爪子550


首先兩者都是不錯的車,兩者在動力操控和空間配置上都可以滿足家用需求。區別就是博越Pro還是正統的SUV,產品也是剛剛升級過。而星越是轎跑SUV造型,必然更追求一些操控感和動力性。


胡說車道666


我個人更偏向選2.0T的星越,原因如下:之前跑了一次吉利杭州灣第二製造基地——也就是吉利全新的CMA工廠,接受了一次概念洗腦轟炸,最典型的莫過於“我是C(CMA),這個世界上我的眼裡只有A(TNGA)和B(MQB),其它的都是渣渣後來問了一位在豐田效力工程師,對方不願意將領克CMA架構和豐田的TNGA相提並論,但是表示領克CMA架構的確要比大眾MQB先進——其實模塊化結構以及車型衍生能力這些東西,CMA相對MQB沒有絕對優勢,兩者大同小異,但是CMA架構的先進性就在於FlexRay總線上。FlexRay總線的數據傳輸速度達到了每秒10Mb,是大眾MQB的CAN總線速度的10倍,而且在節點佈置上,FlexRay總線的“玩法”更多更靈活,數據傳輸的安全冗餘也更大,場景應用開發前景更廣泛。這就意味著依據CMA架構開發出來的車型有更好的電子拓展能力和電子可靠性。CMA架構之所以敢號稱目前世界上“最聰明的架構”,仰仗的就是FlexRay總線。

如果說一大堆技術術語,恐怕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這麼來形容CMA和MQB的區別吧——CMA架構上下來的是蘋果手機,而MQB架構上下來的是早期的諾基亞或愛立信按鍵磚頭機,CMA比MQB更好,並不是一件多牛逼的事情,畢竟MQB是全球汽車模塊化架構的鼻祖,不單單是CMA,就連TNGA架構下的平臺模塊化設計思路,很多都是源於MQB。CMA之所以強於MQB,不過是佔了“年輕”的便宜。再過5年,CMA也會被新的架構“拍死在沙灘上”。但不管怎麼說,CMA也算是中國品牌迄今為止可以拿得出手和全球汽車製造巨頭抗衡的先進架構了,“領克CMA和吉利CMA的區別,就是保定驢肉火燒和河間驢肉火燒的區別。”那就是很多場合領克官方介紹CMA平臺的時候,就直接說“CMA”,而吉利品牌官方在介紹CMA平臺的時候,則會說“吉利CMA”……在很多吉利的官方描述中,吉利CMA平臺被寫成“G-CMA”——不要小看一字之差,在嚴謹的官方表述中,一字之差就代表著區別。後來一位吉利內部的工程師告訴我,領克的CMA架構其實就是沃爾沃的CMA架構,兩者完全無區別。而吉利自己在使用這套架構的時候進行了一些改良,在一些接口上有所取捨,從而衍生出自己的“G-CMA”架構。那麼兩種架構有啥區別呢?這裡我們不妨把CMA架構比喻成一套完整的廚房系統,而出自CMA架構的汽車,就是這個廚房系統做出來的菜。最完整的CMA廚房,裡面什麼都有,中外各式炊具廚刀,各種調料以及各種爐灶一應俱全。上至滿漢全席法國大餐,下至外賣咖啡街頭漢堡,都可以手到拈來。後來一個叫吉利的中國小夥進了廚房,抬眼一看,好傢伙,這麼多模塊化接口,如果只是做中餐的話,很多東西都沒用……例如各種容量的取鹽勺,這玩意只有老外才用,咱中國廚師什麼時候用過這玩意?被同行看見了不被笑死才怪!還有葡萄酒、稀奶油、啫喱粉、奶酪、果醬、羅勒草粉這些調料,中餐完全用不到……每次抬頭取調料的時候,還要仔細分辨一圈,影響上菜速度不說,那天一不小心拿錯了,把葡萄酒當醋用了,就麻煩了!既然咱們做菜只是給咱中國人吃,這些不用的東西全扔了吧,放在眼前礙事!於是,吉利把自家CMA廚房裡的很多用不上的東西全扔了,終於搞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吉利CMA廚房”。東西少了,工程驗證相對來說更簡單,成本也降低了,上菜也上得更快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沃爾沃XC40上的那套車聯網大屏系統,就沒有吉利的好使,這就是G-CMA不同於CMA的佐證結果之一。所以說吉利星越就是來自G-CMA架構下首款車!明白了嗎?😄


天狼1976


首選星越!CMA平臺,沃爾沃DE系列發動機,愛信8AT變速箱!這三大件勝過同級合資實力!外觀內飾也都上佳!


草根年樺


個人會選擇博越把


大琦子的Volg


同樣價格買高不買低,雖然低一價格配置會多好多,但是日常使用你會發現好多配置用不到的。但是星越也要理性看待,沃爾沃的發動機也並不是多麼厲害,況且是不是沃爾沃的也不一定。


開車從來不開空調


我覺得星越不錯提速好猛


瀟湘歐氏


星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