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旅行的人和很少旅行的人有什麼區別?


我來說說我的見解吧,經常旅行和不經常旅行的人,我覺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心態吧,遇事的心態和處理辦法,還有決策一些事情的速度。

我經常一個人自由行,從第一次做攻略一竅不通到後來的輕車熟路,做攻略的過程鍛鍊了我的邏輯性,剛開始做的時候真的是想到什麼做什麼,後來會列一張清單,然後按部就班全部做好。

還有就是遇到棘手事情的心態,有一次我們兩個人租車自由行,因為計劃不周的原因,沒有按照原計劃還車(路程沒有多走,只是晚上回來的很晚,當晚沒有還車),以至於後來還車的時候和老闆扯皮,當時我就覺得很虧,很想吵一架,在我那個朋友的安撫下,跟老闆很客氣的商量,後來沒有多收錢,反而交了個朋友。

有一個是我最不喜歡的一點,那就是婆婆媽媽,我前段時間去賞花,花在山裡,每年的花期捉摸不定,我當時根據今年的天氣和近幾天山裡的氣溫,下午訂的機票,第二天就走了,事實證明,我猜對了,在後來我一個同事,一直問這問那,最後也是沒有去,他很久之前有一次也是說好跟我們出去玩,結果事多,臨時變卦,我性格原本就不屬於婆婆媽媽型的,所以我不知道經常旅行會不會改善優柔寡斷的習慣,不過我想或多或少會有點影響的。

最後應該就是口才和交流能力吧,我有時候坐長途火車,女朋友很好奇,你怎麼跟誰都能聊到一起,上到六七十歲老人,下到十幾歲小娃娃,這個可能就是經歷的多了,然後聽他們講的故事,再把這個故事加工一下,傳達給別人,自然而然就什麼話都能接的上,不懂的多聽聽,懂得嘛,就大家一塊聊一聊,口才和思維能力啊,應該或多或少會有提升,什麼交流恐懼症,更是不會存在了吧。

以上就是我覺得不同點了,碼字不易,如果覺得說的有道理,謝謝認可一下。



東京丶大木杰倫


你好,謝謝邀請!看到你這個問題,其實我有很多話想說,我不是一個經常旅遊的人,一年大概就只會去兩個陌生的城市,但是我的身邊有很多經常旅遊的人,對於他們而言,上班不是必然選擇,而旅遊才是必然選擇,就我的親身經歷,來說說經常旅遊的人和很少旅遊的人之間的區別吧1

1.幫助別人和接受別人的幫助

其實,旅行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修行。旅遊的人都知道,當你站在陌生的城市,看著陌生的大街小巷,內心除了興奮,也有點點的不安,因為有些路真的是複雜,這就讓你不得不主動去和別人溝通,向當地人請教,獲得別人的幫助,而在有的時候,或許也會有人需要你的幫助。但在我們的生活上,我們很多人往往羞於啟齒地去接受別人的幫助。

2.生活方式多元化

經常旅遊,看到的風景會更多,接觸的人群會更龐大,在旅途中聽說的故事、風土人情更加多元化,在過程中,不僅拓寬了自己的眼界,也學會了人生一生都在學習的一門課程——和人很舒適地溝通,這門課程其實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困難的。

3.旅遊是一場學習的過程

旅遊,更像是一場學習。旅遊之前的準備、旅遊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旅遊之後需要應對的事情,都要做到很好的應對,一般來說會促使我們主動去學習,get一項新技能。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啦,當然這些說法都是因人而異的啦!有的人覺得旅遊就是浪費時間,還不如用旅遊的錢來給自己充電,我認為這樣也是挺好的,只要把錢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讓自己開心樂意都是很好的哦!
關注頭條號【愛飛樂遊】,獲取海量出國旅遊乾貨,讓我們帶你玩遍全世界!

愛飛樂遊


前不久我坐高鐵出差,不小心坐過站了,就直接出省了。高鐵乘務員讓我跟她們一起先在餐車坐會,下一站再把我送回來。聽她們聊天特別有意思。



兩位乘務員都是年輕的小妹妹。聽她們口氣好像家在浙江吧。

乘務員A問B晚上打算去哪?B說去江西舅舅家呆一晚。A再問,那明晚呢,回家嗎?B說,長沙那裡有個演唱會,想看明星去。不過B有點發愁說這趟出來換洗衣服都沒帶,不過也不理了。

聽兩位小姑娘在那輕描淡寫的聊天。感覺她們坐的不是高鐵而是地鐵。中國也沒有那麼大,就一城市那麼巴掌大,想去哪,坐幾站高鐵就是了。他們對“距離”的的心理認知跟我們常人是不一樣的。



回到題主的問題,經常旅行的人和很少旅行的人有什麼區別。我覺得跟高鐵員工和普通人的區別類似,就是對“距離”的心理認知以及由此產生的心態不一樣。

經常旅行的人,世界地圖上的每一個地方,對他們來說可能都不遙遠。再遠的地方,也是幾張機票、幾趟汽車火車能搞定的事情。有時心情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彷彿,整個世界觸手可及。而且經常旅行的人,在外遇見的形形色色的人,遭遇各種狀況的經歷多了,對很多突發事件的心態就更平和一些,反應和解決的辦法更靈活多樣。



很少旅行的人,如果自己籌劃一次出行,就算是省內遊,都可能是一件巨大工程,有太多需要擔心考慮的事情。而且因為經驗不足,會發現就算準備得再充分,每次出行都有意想不到的狀況發生,搞得旅程狼狽不已。由此也會表現在個人的行為處世上:對未知的恐懼和擔心,對突發狀況的焦慮和不知所措。

一個人的視野、膽識、心態是由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遇見的人和事等累積而成的。旅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是我個人的心得體會,跟你一起分享。


小魚的樂讀時光


我是一個旅遊的愛好者,但是由於我自己的條件不允許,限制了我外出遠遊,接下來我就講一下不經常出去旅遊在北戴河被挨宰的經歷吧,


2018年8月下旬我們一家四口從北京出發到北戴河去旅遊路上一切都順利,到了地方找了一家民宿住了下來,租的是兩室一廳一天180元,能做飯能洗澡,就跟自己家差不多,房租也便宜。



關鍵是我們吃飯的時候被飯店的老闆給宰客了,兩個大人和兩個小孩子,吃一頓普通的海鮮那個老闆要了我們600多,明明是到了海邊普通的海鮮應該便宜才對啊,反到是比我在北京吃海鮮還要貴。

總之不經常出去旅遊的人出門之前一定要多借鑑別人的經驗,避免踩到坑


手把手汽車陪練王教練


經常旅行的人和不經常旅行的人其實區別蠻大的。就那我自己來說吧,在大學畢業之前我就沒出過我們陝西省。後來畢業後由於工作需要,還有節假日自己出去旅行,我才去了很多地方,北京、上海,廣州,等等大城市,還有西藏,海南等風景秀麗的地方,也去了一次泰國。

我反覆思考,畢業後這幾年因為去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人和事,我的思想放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有這幾點:

1.人變得包容,對不同的東西學會從欣賞的角度去看待。之前我對一些另類的人和事總是抱著排斥和厭惡的心態,但是見的多了後,我發現多元文化是非常棒的。

2.不在執拗,不再固執己見。去的地方多了,你會發現,原來世界很大,我們沒見過的東西太多了,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我現在對任何事物都不輕易下結論,就算走了結論,當有不同意見也是可以商量的。

3.更能從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因為在旅行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發現多溝通,多去為對方著想,反而會更容易得到別人的理解,從而解決問題。

4.心態變得更平和,不容易生氣。學會了理解別人,能夠想到別人的難處,這樣遇到事情往往就很容易將事情想通,那麼許多在別人看來是很大的問題,在我看來往往不是什麼問題。







火eye金睛


主要差別是眼界和視野。

現實中,很多旅遊愛好者,性格相對比較獨立,心胸寬廣,見識也多,在旅途中所感知的奇聞異事也不少,會增加茶餘飯後的閒聊談資。

說說自己,以前基本上算宅的一個人,每天工作朝九晚五,下班回家,兩點一線確實沒意思,後來愛上了旅遊,隨著去的地方多,也見識了很多地方人文情懷與生活習俗。記得18年4月份,當時去四川普格大涼山旅遊,沒去之前腦海中浮現了大山景色之美,空氣新鮮,當驅車看見迎面走過來的一群放學孩子,讓我眼角紅了,很多小孩穿的衣服破爛不堪,腳上穿的鞋都有洞,十幾個結伴同行的小孩基本上沒有一個乾乾淨淨的,那一刻確實觸動了內心,那天還好,車上帶了很多零食,都分發給了孩子,看見他們露出笑容真的很純真。

總之,人還是要多出去走走,才會發現世界的不同,如果一直宅在圈子裡會孤陋寡聞,四川現在也在助力大涼山發展,相信山裡的孩子未來生活會越來越好。





張小兜愛旅遊


我常年在路上浪,發現旅行能增加你的愛好

1 美食,經常品嚐各地的美食,從而對美食甚至烹飪都有了興趣,老想在家也能做出當地的味道

2 攝影 旅行免不了拍照,越拍越多,就想越來越好,於是折騰單反,入鏡頭 本身是東北人,下場雪都興高采烈的出頂雪拍照,回來後期,朋友見了都說有病

3 運動 在外走了大半年回來發現在家根本就呆不下了,每天必須得上外走兩圈才能安心入睡,久而久之也就愛上了跑步,打籃球之類的運動

以上這些愛好都是通過旅遊開發出來的,真的有益身心陶冶情操,再看看我的朋友,整天英雄聯盟王者榮耀,說實話,和他們漸行漸遠,如果我不去長期旅遊可能也是這副模樣,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唉











請你原地爆炸6


我覺得我還是可以說出一點見解的:

從2014年出發九寨溝開始,我覺得那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出遠門旅遊過,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我也可以有點話題說說我去哪哪哪了,那時候不懂,覺得旅遊是有錢人才會做的事情。所以遠旅一下是對自己一年最大的獎勵……

後來接觸到驢友,每逢節假日,2~3天時間都會來一次戶外,去過烏蘭布統草原,庫布齊沙漠,五臺山自虐,還有種種的山峰,在零下十幾度海拔3千米的高山遇到8級妖風被吹了下來,8小時徒步30公里,只能餅乾麵包充飢,搭帳篷,住民宿……這些不僅僅會開闊我們的視野,也可以交到更多爽朗大氣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我們體會生命不易,食物的珍貴,毫不誇張的說這些體會是真實的……

再說說金錢吧 短旅花不了太多銀子 幾十 幾百都有 因為戶外隊友差不多都是1~3天的行程,且大多數盈利模式比較透明,但是自己的戶外裝備的確是要花很多銀子的,衝鋒衣褲鞋登山仗之類的戶外裝備比較費錢,但是對於長期的人來說慢慢買還是可以接受的……

我自己是這麼認為的,一個字一個字手機敲出來的,歡迎大家有不同的想法……




小路咀團團


經常旅行的人和很少旅行的人有什麼區別?就這個問題,我談一談自己的真實看法。

經常旅行的人,增長了豐富的閱歷知識,使人心胸更開闊。接觸到更多的人和事物,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美麗的風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還有使自己增加了很多興趣愛好,我就是如此。

以前因為工作的原因,很少出門旅行,偶爾出門也是因為工作上的事情。退休以後無所事事,沉迷於打麻將上。自從老伴退休以後,才有了旅遊的打算,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去年5月份開始去了海南三亞,9月份去了泰國的旅遊。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使自己熱愛了旅遊和拍攝風景,回來以後在同事的聚會上。發送了會動的照片,這使自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照片出自彩視平臺的製作,使自己也加入了彩視,視頻的創作。並發表了第1部作品,泰國之旅。播放的效果很好,使自己更加堅定了視頻製作的這條道路。

通過視頻的製作,瞭解到很多手機的,使用知識和網絡功能。現在出門旅行不用跟旅行團了,今年出門旅行去了很多地方都是自由行,一部手機全部搞定。

今年9月份又註冊了,今日頭條號平臺,申請的旅遊創作者的興趣認證,而且發表了多部視頻作品。開始了自己真正創作的之旅。

這就是通過旅遊,改變了生活觀念。使自己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學習,觀察事物開闊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做一個追趕新時代的老人。

這就是我旅遊前和旅遊後的變化,和真實的情況,希望給熱愛旅遊,熱愛學習的老年人有所幫助。謝謝朋友們請指教。





用戶YD


經常旅行的人和很少旅行的人的區別

大概是用來形容我和我朋友了吧

因為我本身就是做旅遊和酒店的

我朋友是做互聯網運營的

所以,我倆在旅行問題上,差別真的挺大的

首先是出行準備上

我是常年備三套乾淨的衣物

這裡所說的衣物是包括鞋子的

一套正裝,兩套休閒裝

其他物品雨傘必備,感冒藥必備

平日裡都裝在旅行箱裡,不怎麼動

我朋友很少出門旅行

所以,每次外出

她都會:哎呀,我帶什麼衣服好呢?

哎呀,我穿什麼鞋好呢?高跟鞋要不要帶上?

哎呀,我是帶遮陽傘還是雨傘呢?

所以,我們一起出發的時候

我是一個行李箱就夠了

她的話最少兩個箱子,外加一個揹包

真正到了目的地之後,她箱子裡大多數東西是用不上的!

其次是手機

反正我手機裡面裝的最多的APP

攜程,同程,去哪兒,驢媽媽,藝龍,小豬短租等等

基本上要麼是訂房軟件,要麼是定票軟件

她的話,手機裡裝的一般都是

美圖,美拍,餓了麼,美團,大眾點評……

嗯,基本上是為了拍照而存在的

還有就是旅行心態

因為旅行多了

很多地方的風俗習慣,飲食習慣都瞭解了

所以,完全能夠做到旅行途中卡著時間不慌不忙的趕路

她的話總是吐槽我

你快看看時間上是不是來得及

咱們去那裡會不會堵車

這個聽起來很好吃咱們去吃吧

……

當然了,不是為了吐槽她

只是,經常出去旅行的人

在一些習慣,方式上面和一些不經常旅行的人

確實有很大區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