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想看書,怎麼辦,明明知道對我而言很重要?

楊過滒


如果你覺得看書對你很重要,但是你實在不想看書,也就是看書對於你而言是重要但是不緊急的事情。

既然是重要的事情,最後還是得做的。題主應該想要戒掉自己的讀書拖延症。拖延症屬於行為性習慣的一種,算其他不良習慣裡面能夠在一個月通過訓練得以改善的不良習慣之一。

“劣幣驅逐良幣”的道理也同樣適用於習慣,也就是一個壞習慣會驅逐你的好習慣,比如你不想看書對吧?那麼時間花在哪了?上網和玩手機?

各種娛樂方式都滿足了我們對放鬆、與他人聯繫、獲得刺激,忘記煩惱或者從壓力中解放出來的的內心需求,但是你可以先思考一下如果不讀書,時間用在其他方面無法產生長期價值的事情上,你的生活會走向何方?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果題主想要培養看書的好習慣,那麼我有一下幾點建議:

1.一次只進行一個習慣養成

也就是培養這個讀書習慣的同時,切記不要給自己制定其他的需要消耗意志力的習慣。在你每天精力最旺盛的時候進行讀書,能夠更好地抵制你想要玩樂的慾望。

2.找到讀書的動機

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是將別人認為痛苦、討厭的事情作為目標並持之以恆地努力的人——安東尼-羅賓

試著尋找讀書的核心理由。從“危機感、快感、期待感”三點出發思考。

危機感,如果不讀書,你可能學業無法進步甚至倒退?工作無法獲得晉升?

快感,如果戒掉拖延的不良習慣,看書能夠讓你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學業成績,從讀書中得到的快感讓你感到開心。

期待感,相較於讀書給你短期的益處,期待感是則是讀書長期能給你帶來的改變。你可以思考一下,長期讀書給你十年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是不是可能給你帶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3.培養讀書習慣,戒掉拖延症的方案

第一週(剋制慾望期)

創設一個排除干擾的學習環境(在學習時間裡,最好找個獨立的空間,手機放在另外一個房間)

將行動可視化,記錄你每天的讀書時間。

設定例外規則,如果哪一天你沒有讀書,不要進入“破罐子破摔”的思考模式,這個時候,可以制定一週看書時間總時長的計劃,在這一週的其他幾天多看一點書。

第二週到第三週(動力缺乏期)

提升你的動力

1.用語言激勵自己,每天早上大聲讀一遍能夠鼓勵自己的話

2.描繪長期讀書之後的美好景象(內心更加充盈,學業優秀,工作晉升)

3.每天的讀書計劃寫出來,完成打勾,讓自己形成讀書習慣,比如晚上8-10點,就是看書時間,不給自己藉口,用較少的意志力去完成。

4.使用計時器。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讀書,更容易產生心流。比如你看不進去書,給自己設置5分鐘,計時器到時間,你就可以放下這本書。降低讀書的難度,如果你手上的這本書對於你來說理解起來太難,建議你可以找到簡單易懂的版本或是難度較低的書籍先開始學習。

5.獎勵以及懲罰。選擇無負面影響的獎勵

,比如你讀書半小時,獎勵自己吃一顆巧克力,但是不要獎勵你自己玩手機,因為那樣會影響你每天讀書這個好習慣。選擇你真正討厭的事物作為懲罰,比如今天如果沒有讀書,第二天早上要起來做10分鐘平板支撐。

6.自我反省。每天花3分鐘回顧一下今天的讀書情況,確認自己的進步以及收穫。

7.選擇一同學習的夥伴。和喜歡讀書的人交朋友,相互鼓勵。

8.向身邊的人宣言你的讀書計劃。比如你的父母、孩子或是朋友,他們可能會隨時問你的完成情況,促使你自己開始讀書。

第四周倦怠期

將你的讀書計劃進行更新,制定接下來的讀書計劃,設立新的獎勵以及處罰。鞏固你的讀書習慣。

結束語:想要戒掉拖延症,培養讀書的習慣,可以先分解讀書任務,從5分鐘開始!加油~

我是

一個愛分享,愛學習的教育從業者


wendy愛學習


這種過程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坐在那兒半天一點兒也不想動,一點也不想看,結果一上午或者是一下午就這樣過去了,自己心裡很痛苦,難受的心發慌。

我是怎麼挺過來的呢?

咬著牙堅持,自己勸自己,甚至自己哄著自己。

坐在那兒一上午,然後自己先告訴自己說看10分鐘,10分鐘我就勝利,然後,10分鐘過後可能慢慢的能看15分鐘,20分鐘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往前磨。

其實做什麼事情重要的是開始,一旦能開始了就不容易再拖延下去就可以做起來,所以說有時候自己需要哄著自己一點,自己需要勸著自己一點,讓自己開始做起來,只要開始做開始讀,那麼以後就好說了。

還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買點好吃的或者是喜歡喝的東西,然後適當獎勵一下自己,比如制定一個小目標,達成了就給自己買點東西。

相信我,我通過這種方法撐過了考研,撐過了考博,撐過了博士畢業。回頭再看那段經歷還是比較重要的,其實最重要的就是一個心理建設的過程,想清楚想明白了,一些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森哥的大學生活


多出去走走!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兩者是同時進行的。我們很難把這兩者分開,就像你不能要求一個未諳世事的少年能坐在桌子前面安靜地看一天書,那是不可能的。

從兩方面入手。

第一方面:消除焦慮

我知道很多雞湯或者演講裡都會說自己讀書多麼努力,整天都在看書。我也看不少人拍短視頻說自己讀書多努力。

有天,我恰好就遇到一個拍短視頻說自己讀書多努力的人,我就坐他旁邊,我一篇卷子都快做完了,這哥們還在那玩手機呢!因為那個拍攝過程還是比較複雜的,之後還得剪切之類的。我替他總結了一下他“努力學習”的過程,大概就是用書本把桌子鋪好,又是弄ipad,又是刷手機視頻,然後錄短視頻,擺幾個姿勢,又花費一段時間再把書本收起來,接著從座位起身回家,全程沒有看進去一行字。

所以能看進去書的是少數,看不進去書的是多數,無論這個人拍自己努力的視頻拍的多煽情,講雞湯段子講得多好,他也看不進去書。

既然你知道這是個共性問題,那麼自然就可以消除焦慮。

第二方面:尋求動力

讀書也好,做別的也好,本質都是做事,那麼做事就需要動力,至少需要動機。如果你給自己設立的目標太遠大,你讀書時就很難有動力。因為再遠大的目標,也需要一步步去實現,換句話說你需要把一個大目標切分成無數個階段性的目標。

如果只是一個寬泛的目標,會產生巨大的挫折感。這裡面還有一種誤區,就是認為挫折感可以鍛鍊一個人,我覺得這種認識是膚淺的。

因為挫折感不是自己故意找的,而是在努力過程中一步步解決的。有人為了故意給自己尋找挫折感,美其名曰鍛鍊自己,比如高一考試數學連30分都達不到,非給自己定一個目標,說要考清華,這種目標就太不切實際了。就根本不是在找挫折感,而是給自己立人設。

所以動力的問題還是需要關注的,需要從實際生活中找,這就是前文所說的行萬里路,如果你每天只是坐在桌子前面,你很難找到動力,只要出去走走,才會迸發出動力。


小唯一的網文世界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事情,讀書,做事,小到起床,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重要性,卻是在走不出“去做”這個動作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9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efaa8171bb74cd8970a48fec0d6ef58\

西村老馮


針對這個問題,我有個超級好的建議:

在手機應用搜索:嗶哩嗶哩或和TIMING

嗶哩嗶哩就是俗稱的B站

接著去B站直播打卡學或者在TIMING打卡學習

在嗶哩嗶哩、TIMING這類學習平臺上和志同道合的,全國各地的朋友同學一起學習。

不僅可以賺取流量,還有和你一樣同齡的小夥伴一起鼓勵激勵你,你也能找到更優秀的榜樣,而且這些平臺有很多學習資料方法分享。

其實一個人越在意,反而約不捨,就是你抓在手中的沙子,越是緊流得越快。

不經意間的改變是最有效的,馬上行動起來吧,我相信不到兩天,你會發現你自己就是一個妥妥的學霸


正面教育孩子


看了你提出的問題,知道你不是不知道看書的重要性,而不想看書。那麼是你還有更好的辦法,來度過空閒時間嗎?不可能啊,碎片時間咋安排?也可能是你還沒有養成看書的習慣?等等。我有幾個親身體會 現推薦給你。

有無趣的時候 吧 ,吃喝玩樂能打發嗎?看點書吧。

一個事業再成功、工作再忙碌、業餘生活再豐富的人,也有無趣的時候,靠吃喝玩樂能打發此時,但打發不了彼時;能打發這邊景色獨好,但打發不了那邊孤影寂寞時。再說 ,想過用歌舞昇平打發閒日子的生活,那得需要敢戳手機上的支付鍵而不心疼。想想怎能支撐花錢如流水的日子,心更虛,更無聊。對比之下,泡上一壺茶,半依沙發 ,放鬆全身,看本好書,何嘗不是一件打發閒時的趣事,省錢省力有益無害啊。

有無助的時候吧,靠誰不如靠自己!書中求解吧。

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裡,在工作生活和社交感情等方面 ,一定會出現無助的時候,有時候可能親朋好友也解決不了你的實際問題或心理問題。面對無助你可能感嘆人生 ,可能束手無策 ,這時候看看書,學一學,不僅能使你靜靜心、平平氣,還可能通過學習受到啟發,在書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起碼能使你冒出火花,樹立擺脫無助的信心。這也算是書中解難吧。

有詞窮的時候吧,戀人面前好尷尬啊!翻書尋佳句吧。

和戀人在一起的時候,不能總是海誓山盟、情意綿綿吧,還需要用那個充滿詩情畫意、出口成章的口,吐出象牙來,打動芳心,鎖定幸福。這是避己硬件不足,攻其戀才軟肋,出奇兵,奪美人妙招。那麼,滿腹經綸從哪裡來?唯有萬卷書中來。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要想抱得美人歸,認認真真看點書,好好思考,運用實踐,不失是一條個人奮鬥、健康成長、追求幸福的康莊大道。

你不想試試嗎?反正我試過了。有效!




荒野不荒涼


既然重要,就給了我們堅持的理由。平常我們說,年青時吃不了讀書的苦,以後必將吃生活的苦,這句話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對的。勸學詩中也言: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偶爾可以放鬆一下,換一下心情,但大多時侯,我們還是要回到讀書上來。目標既定,就需要我們列出計劃,過程中略有偏差,就需調整。計劃可以量化我們的學習進度,無形中起到督促作用。 我不知道你是哪一類的學習,學歷類,註冊類,外審類,還是其他類。各類難度上應略有不同,既便同為註冊類,也會因內容的不同而有方法的差異,有偏記憶的,偏理解的,偏計算的,時間安排上,學習方法上都會有差異。比如外審類,質量、安全、環境體系認證的,只要多刷題,幾遍做過去,沒有不通過的。 現在大部分學習都有視頻講課,主動學習煩悶時,可做被動學習,被動地去接受學習的內容。也可換科目學習,也應有一定效果。 不要求一遍就把所有知識全學會,實在沒懂就先把這段放過去,通過後續的學習或做題來掌握。如果陷於某一細節,就會有一葉障目之嫌,前期的學習主要在全書整體架構的把握。 抓住重點,哪種考試都不需要我們答滿分,對偏題,難題,幾年不出現一次的題要學會放棄。 前期看宏觀,中期看細節,後期看記憶,記憶有技巧,心態要放鬆,相信一定會學有所得。


尺寸之間有天地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你看書的目的是什麼。一般來說,我們看書無非三個目的,按主次分,一提高自己,二休閒,三裝b(😅開玩笑的)。

如果是為了提高自己,就要知道知識是無限的,我們窮盡一生也不可能學完,我們要學會學習對我們有用的知識,才能不浪費寶貴的時間在無用的知識。

現代社會知識來源豐富,不一定要通過看書提高自己。你可以通過網絡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好處是快速和集成化。網絡信息多是信息發佈者經過處理以後的,目的是快速傳播給接收方,容易接收和消化,有利於你迅速瞭解最新的動態和最多來源的信息。壞處是流於膚淺,難以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梳理,有些精深專業性強的知識還有個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不容易從網上輕易獲取。有了這個前提,你再去買書,可以有的放矢獲取專業化的知識,省錢又省時間。

後兩個目的不存在看不進書的問題,就不說了。



逐日


其實是因為你覺得看書不能給你帶來可見的利益和價值,如果書就像人民幣,那見“錢”眼開的你還不會如飢似渴地去閱讀嗎!所以不在於願不願看書,而在於我們的價值觀!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抓住問題的關鍵,反思一下自己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了,你就會覺得豁然開朗。


湖邊遇柳


明知對自己很重要還是不想看書,恕我直言,您就是欠揍!

自古就有一個教育良方:先生要手裡拿著戒尺,讀書郎不想看書就一頓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