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退休養老金按工齡計算最為合理,你怎麼看?

用戶3154791630811


大部分人都認為,工齡越長,養老金就越高,但是大家也知道養老金原則上

“多繳多得,長繳長得”。

養老金按工齡計算顯然是不合理的

保叔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總結出了影響養老金高低的5大因素:① 參保人的繳費年限;② 參保人的繳費基數;③ 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社會平均工資);④ 養老保險個人存儲額;⑤ 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等等。

工齡和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有本質區別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

1、實際繳費年限:指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養老保險費的時間;

2、視同繳費年限:指企業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

3、職工工齡,指職工的工作年限。工齡能夠反映職工的工作價值,同時也能反映繳費年限的長短。

需要注意的是,工齡越長,繳費年限就越長,但工齡並不等於繳費年限。工齡長的人,如果繳費年限很短,養老金也會比工齡短但是繳費年限長的人低。


家加社保


準確的說,退休金應該是按照工齡和繳納的養老金基數來計算才是合理的!那些要把在職期間的職稱、職務、學歷等結合起來的做法都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所有人的能力、職責和崗位的重要性所產生的待遇差異都已經在在職的時候產生出來了,普通崗位一年工資是5萬元,重要和艱苦崗位一年可能是30萬元,但他們一旦退休,所有人的對社會的貢獻狀態都是一樣了,都趨於零,這個時候,曾經的差異就應該取消,只考慮工齡和社保繳納基數來發放養老金,這才是最合理的!


蘇平55417089


哪怕你工作了75年的工齡,要是科學家,有功之程,你每月拿一萬都不多。如果混了75年,你每月拿3000元就夠多了。只能說在不同的工種拿不同你工資,按社保拿錢,特殊工種也得分等級,只要合理就行,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應該少拿,有的是上班一杯茶一張報紙,到下班就回家。混工齡。這樣的人就應該按天天工拿線。辛苦異一線工人,出效益也是一線工人。


平淡小蟲


你好,確實有很多人說退休養老金應當按照工齡計算,工齡一年發放多少錢就可以了,其他的因素不要考慮。雖然這種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實施過這樣的政策。

  最早的養老保險制度

  在我們國家最早的養老保險制度是1951年的《勞動保險條例》,也就是說在建國之後很快就建立起來了。相應的勞動保險基金有工會進行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工人發放相應的待遇。

  最初的養老待遇是這樣確定的:

  女工人50歲、女職員55歲、男工人職員60歲,一般工齡滿25年(女同志20年),本企業工齡滿5年,可以退職養老。養老待遇按照其本企業工齡長短髮放退職養老補助費,數額是本人工資的50%~70%。

  由於其在職時本人工資的高低不同,所以並不是退休後每個人養老金都一樣的。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計算一直是使用這樣的比例方式,直至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比如工齡10~20年發放基本工資的70%,再加上退休時職務、職稱確定的退休生活補助費。工齡20~30年發放80%;30~35年發放85%;35年以上發放90%。

企業養老金計算公式

  1991年我國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最初的制度設計工齡相應的作用確實不大。1997年的企業退休人員待遇計算公式是這樣,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不論工齡長短,繳費多少,忽視了工齡的重要作用。雖然工齡在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中有所體現,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貶值比較厲害,過渡性養老金不會再增加新的工齡。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從設計上來講,本身就是按照工齡發放養老金待遇的。不過這個公式也綜合考慮了繳費基數(職工工資)這樣的人為差異因素,是非常公平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魚菜小哥


我雙手贊成,1年工齡按120元計發每個月工齡10元最公平合理,一個也不吃虧!人人平等!


54841036369


退休工資完全按工齡計算並不合理,沒有體現多交多得原則,對多交養老社保的人不公平,如果沒人交或多交養老社保,退休工資又從何而耒?所以適當提高工齡工資比重,是應該的,完全按工齡計算不合理,行不通。


用戶962712118707一滴


鄭長書綱友的觀點和表述非常好有說服力,合符我國現階段養老金額域的實際。這些退休老人中有很多人一生都勤奮工作,從不投機取巧更不會吹棒掌權者,所以他們是工作比別人乾的多,得的報酬確比別人低,如果按工齡計算退休金才能住這部分人得到他們應得的享受。贊贊贊!


我老樵夫


我認為退休養老金,應以貢獻大小作依據,最為合情合理。

貢獻大小有三:1、大家都強調的工齡,你工作了多少年?每年你都在做出貢獻,退休後的養老當然應和此有關。2、貢獻的大小,我們說:職位不分高低,只是分工不同。在不同的崗位客觀講,貢獻會不同。這是考慮之二。3、在職時,每月養老金交納的多少。就如存錢,存得多今後分得多。

這樣是否更合理?不能從自身條件出發,因為國家是會統籌考慮的。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工齡是養老金的重要指標,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指標,但它不是唯一指標。如果是唯一指標以下事例如何辦:

1、軍人傷後復員從事社會性工作,因傷提前或不能延後退休就該養老金少?

2、給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創造重大財富的企業家因各種原因計算工齡較短(學習、放棄國外國籍等),養老金就該少?

3、從事地質野外、高原、建築、電力等高空高度危險行業工作的人,不可能有體力幹到60歲才退休,因工齡短養老金就該少?

4、16歲(法定最低)就從事一般工作,60歲退休就一定養老金最高?

退休金面對全民各種各樣情況不能就工齡一個指標確定,這會帶來社會更多的不公平。無論哪個國家養老金都是實行的“打富濟貧”,養老金偏低的人實領金額與他繳費金額比一定領多繳少;而領得較多者一定是繳的更多,實領不及繳費多。絕對公平是沒有的,相對公平才是社會最平衡和穩定的。


閒人146090081


按參加工作時間最為重要,必竟參加工早的人貢獻大,按照這個推下去最為合理在結合你的工齡,這樣即照顧到參加工作早的又照顧到那工常長,那些早期參加工他們的工作是非常幸苦,但他們退休後工資普遍比較低,我們要把他們這種情況考慮進,所以參加工作的時間和工齡共同做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