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有些家長越來越溺愛孩子的現象,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小駱三分鐘


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學會技能,體驗什麼叫“我能行!”


小熊貓鮑比


現在有些家長越來越多的溺愛孩子,有什麼建議?

我想要堅決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得了解什麼是溺愛型的父母教養方式以及溺愛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只有認識到了這點,我們才會想著改變。

溺愛型的父母教養方式

溺愛型家長對孩子的接納程度很高,將感情、物質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對於孩子給予較多的關愛,遷就孩子,但是很少進行限制,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具有很大程度的容忍和接受,具有過渡保護的傾向。

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表現為過分寵愛,百依百順,以孩子為中心,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處處袒護、事事包辦代替。

兒童心理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情感型”人格家長的必然方式。父母不是從社會關係角度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而是把子女視為純粹私人財產,把子女教育視為個人私事,用過分的生物本能的感情去滿足子女的要求,對子女百依百順。

溺愛型父母教養當時對孩子發展帶來的影響。

日本心理學家廣泛研究了雙親教養方式對兒童的個性的關係,研究表明,雙親採取溺愛的教養方式,孩子就貴顯示出幼稚、神經質、依賴性等性格。

美國心理雪茄研究了母親的教養方式與兒童個性的關係,發現母親教養方式是嬌寵溺愛性等,其孩子的個性表現為任性、幼稚、神經質、溫和等性格特徵。

溺愛型的家長對孩子來說教育投入最多,對孩子的要求最少,認為孩子沒有改進的地方,對孩子的性格喜歡且很少有不喜歡的,獎勵孩子方法是給孩子較好的東西。

溺愛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來說發展具有全面的阻礙性影響,孩子在動作發展,智力發展,獨立能力發展、交往能力發展以及對人對是關心方面發展較平均水平低,是一種最差的教養方式。

溺愛型的教養方式的父母在家庭中把孩子擺在高於父母不恰當的位置上,傾注於給孩子的愛撫程度很強,超過了一般的限度。過多地滿足孩子各種願望、對孩子過分照顧、保護,事事包辦代替,不肯放手讓孩子自己活動、做事,又往往對孩子有要求必應。

這種教養方式下,孩子依賴性強,驕縱、神經質、缺乏獨立性、懶惰、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目空一切,任性、為所欲為,缺乏責任感和耐心,不適應集體生活,遇事優柔寡斷,形成了一系列不適應社會要求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特徵,對父母沒有感情,只知道索取。

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特別在幼兒園,那些小霸王,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為什麼現在很難養出一個感恩的孩子,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教養方式上出了問題上。

那麼,不溺愛孩子,最好的教養方式是什麼呢?

家長對孩子進行什麼樣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在其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和支配下采取的教養方式,表現為一定的教養行為,最終作用於孩子的發展,對孩子的發展產生直接的作用。

所以,首先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教育觀念是否正確。

在眾多教養方式中,專家們認為最好的教養方式是民主權威性的。

家長對孩子給予中等程度的關愛和中等程度的允許和限制,對孩子保持溫和的態度,能合理接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親子間採取開放的態度和方式進行溝通,採取民主的態度對待孩子,尊重、愛護孩子,鼓勵孩子獨立和樹立個人特質。

  • 給孩子創設理解、民主、平等、寬鬆的家庭環境
  • 給孩子發展提供廣闊的心理空間
  • 給孩子發展提供發展的自由
  • 瞭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
  • 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 尊重孩子的自由與獨立
  • 接納孩子的行為,並與平等的身份與孩子交流
  • 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嘗試

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定是複雜的,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簡單而有趣的,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這樣。

只有當我們平等地對待孩子、鼓勵他們積極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訴你時,這些方法和功效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教育孩子也不是為了堅決問題,而是要樹立一中正確的觀念,去影響孩子,讓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每個問題背後都存在著一個未曾被我們發現的成長秘密,遇見問題,遇見成長!嗨!我是時光小兜,在職幼兒教師一枚,多年養娃實踐,歡迎關注噢❤️

科學育兒,與問題,與愛共成長!


時光小兜


對於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溺愛孩子的現象,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溺愛是照顧者和兒童之間關係的一種特徵,照顧者(通常是母親)庇護孩子,同時也妨礙孩子試圖作出獨立行動的努力。

溺愛孩子的的現象現在比較普及了,尤其是隔代親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溺愛程度更是厲害,那簡直是要星星不給月亮,要太陽不給星星。這樣不是親孩子那是在害孩子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最有名上海機場刺母案:顧某的兒子小汪,1987年生高中畢業後去日本,在日本讀語言學校時,兒子認識了幾個上海的同學經常一起玩。兩年後其他幾個人沒有考上日本的大學,就回上海了,只有他一個人考上了日本的大學。在顧女士和親戚的印象中,小汪性格挺開朗的也很上進用功,當時還一邊讀書一邊打工。有一次放假回上海,他還給正在讀高中的表弟買了牛仔褲和書包,讓表弟好好讀書。從大二開始,顧某覺得兒子越來越孤僻了。放假回到上海 ,也不喜歡跟別人交流,經常自己一個人呆在家裡看書、上網。在日本讀書的五年中,小汪先是住宿舍,後來找人合租,最後就一個人單住,五年中顧某從未去日本看過兒子,但兒子每年放假都會回國。兒子在日本讀書時,她幾乎每天都會和兒子視頻聊天,她能感覺到兒子學習壓力不小。前不久,兒子跟她說過,總感覺有人在跟他講話。她原打算帶兒子去醫院檢查,沒想到剛在機場相見就出了這種事。

其中的原因讓人們值得深思,她為兒子留學簡單算了一筆賬:這次回來之前,兒子租房的住宿費已經到了12000元 (人民幣)/月左右,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在1萬多元,學費一年8萬元,一年開銷要30多萬元,5年花了150餘萬元。可是他的孩子不但不知道感恩,還覺得他的父母無用只能掙那麼點錢,主人公留學生小汪在日本交了個女朋友,他又要和父母要錢買跑車。殊不知父母為了供他上日本留學經濟上很吃力了,無法滿足他的需求,他覺的父母很廢材很無用,於是就發生機場那悲慘的一幕,這是多麼可悲的悲劇,這就是溺愛的結果。

我建議可以讓孩子們吃點苦受點罪,那絕對不是壞事。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所有的孩子在家是個寶,出門還不如一棵草,你不可能陪她一輩子,也不可能為他一輩子遮風避雨。在家吃點苦那是為了將來出去不受罪,簡單的說吧在傢什麼家務都會了,上了大學住校了一切都ok啦,要是什麼都不會那可就悲催了,古有棍棒出孝子,寵愛出逆子大家覺的有道理嗎?








小薇的孕期日常生活


溺愛的心理真相不是犧牲自己,而是寵愛自己

溺愛,對孩子和媽媽來說,不是幸福而是災難。因為溺愛,不知多少青少年失去正常的生活能力和人格魅力,不知多少媽媽為寵愛出孽子而痛心疾首。溺愛是毀滅性的教育方式,相信大多數媽媽已經從無數的前車之鑑中認識到這一點,但是,還是有那麼多的媽媽控制不住自己的溺愛行為,甚至那些通情達理的高素質知識分子,一面對楚楚可憐的孩子也不僅變成瘋狂給愛的媽媽。這是為什麼呢?母愛真是如此偉大嗎?

其實,溺愛不僅僅出於媽媽本能的愛,還出於媽媽對自己的寵愛。

每個人內心中都藏著兩個“我”,一個是“內在的父母”,即我們現實中的父母角色與理想中的父母角色的內化,當我們為人父母時,這個“我”也就是我們自己。另一個是“內在的小孩兒”,即我們對自己童年體驗的記憶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內化。

溺愛最重要的也是最不容易被人發現的原因,就是媽媽將“內在的小孩”投射到現實中的孩子身上。她把現在的孩子,當作自己,按照自己潛意識裡的意願給孩子愛,她根本看不到孩子的成長需求,而是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滿足。例如,那些從小生活貧困的媽媽就會在物質上大量滿足孩子,因為她潛意識裡極端排斥貧苦的日子,她給孩子大量的物質,其實是在滿足自己“內在的小孩”的慾望。所以,媽媽無節制的給予孩子愛,其實是在無節制地滿足自己的慾望。溺愛表面上是犧牲自己,滿足孩子的需要。其心理真相卻是寵愛自己。

每個媽媽都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愛,你是不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愛孩子,你是不是希望有一個孩子一樣的童年嗎?如果是,請注意了,你也許正在有意無意中溺愛孩子。

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會有很多缺陷,比如,她喜歡追隨別人,求助別人,人云亦云,在家中依賴父母,日後在外面,寧願依賴同時,依賴上司,也不願自己創造,不敢表現自己,害怕獨立,又或者他喜歡做一個“小霸王”,自私自利,不尊重父母兄弟姐妹,脾氣暴躁,性格極端,這些都意味著他的人格還沒有趨於成熟和健全。

對孩子真正的愛,其實是一種理智的愛。比如,當和孩子一起外出遊玩時,孩子發現了很多精美的玩具、美味的糖果、漂亮的衣服等等,媽媽可以買,但一定要有個節制,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的東西,媽媽都必須要無條件給去給予他。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滿足孩子某些特別的願望。關鍵在於,在這種時候,你要讓孩子知道,這是因為有特別的原因,你才會這樣做的。

理智的愛還表現在針對孩子不同的階段,採取不同的愛的方式,比如在孩子0~2歲時,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她在這種愛的環境中得到生命最初的安全感。到了2~4歲,孩子開始自主探索世界與自己,這時,最明智的是尊重孩子的自主探索,使他的自我意識得到強化。這樣,等他步入青春期後,他會發現他已經能夠獨立的處理很多成長的問題,化解很多生活中的困惑。


易彤A


教育是一種文化,東西方的教育文化存在差異,東方的教育明顯落後於西方,尤其是中國的家庭教育落後、放蕩;西方的家庭教育貼近自然,更人性化,科學化。

人的品格形成依賴於基因遺傳和後天教育,只要教育得當,社會影響良好,人的素質和品德優異,也就是公民素質普遍居高,社會也就文明程度愈高。

一直以來,中國的家長普遍溺愛子女,有歷史根源,也有現實原因。家長無條件滿足子女,有求必應,不管合理與否,一概滿足。甚至無原則滿足子女要求,不管有違禮德,想方設法使子女達到慾望,這其實是無知的無奈,也是無愚昧的表現,這樣導致子女只索取不付出,成為懶惰啃老族,最後家長為子女終身買單,只有遺憾!

對子女不可溺愛,溺愛子女不利民也不利國。


老段康寧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對於現在有些家長越來越溺愛孩子的現象,你有什麼好的建議?下面是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家長的哪些行為算是溺愛孩子

  1.無條件滿足孩子所有的需要

  許多家長為了表示自己對孩子的疼愛,總會無條件地滿足他們各種各樣的需要,無論孩子說什麼,他們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

  2.沒有原則

  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作天大的事情,即便是孩子提出了無理的要求,他們可能也會滿足,為的就是能夠讓孩子開心,讓孩子得到快樂,但是這樣一來孩子們就不知道什麼是原則,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

  ●家長溺愛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1.遇事容易受挫

  孩子從小就在家長的保護下長大,他們遇到問題以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總想著父母能夠為自己解決,所以當他們真正遇到困難時,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站在自己身前的父母。

  2.在人際交往上有障礙

  父母對於孩子的所有事情都是言聽計從的,所以孩子以為所有人都要聽自己的,等到他們出了家門。他們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其他人,但是卻發現其他人並不會像父母那樣對待他們。這樣一來,他們在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可能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合和不滿意。

  3.容易啃老

  孩子在還沒有成年的時候就過度地依賴父母,而父母在這期間也沒有特意的去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即便是長大了,他們也會想著如何依靠父母,如何靠父母生活下去,這樣到頭來只會讓他們成為令人心寒的啃老族。

  4.溺愛使孩子內心無愛,在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腦裡邊裝著一些混亂的價值觀念。所有的孩子都將必須走向社會,如果一個孩子在溺愛的環境下長大,他就接受不到那種正確價值觀的薰陶,甚至他的思維就停滯在那種感覺裡。溺愛使孩子能力低下,使孩子厭惡學習等等,所以是需要及時的制止這種行為的。孩子是大人的寶貝,所以很多時候都無法不溺愛,造成孩子沒有受到正確的教育。發現不對就有及時的停止,之後要慢慢的引導孩子,讓孩子在正確的教育方式下成長,這樣孩子長大了才會有責任感,好好的學習,養成好的習慣。

  ●建議:

  太過溺愛孩子的話,對還是有著很多的害處,其實並不是愛孩子的表現。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採取措施了,不要給他不一樣的待遇,要與人平等,不要以他為中心,以免讓他覺得自己是中心,容易驕傲。有的時候應該給孩子自己空間。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能輕易滿足,給他製造一些障礙,讓他學會珍惜學會吃苦。不要什麼都替孩子做主,能自己做的就讓他自己去完成,穿衣穿鞋變得更勤勞更獨立。也不要過於袒護孩子。

  父母愛孩子並沒有錯,但是愛要用對方式。生活中只要孩子不做錯事就好,有的話要嚴厲的批評,讓他什麼是錯的什麼才是對的。不應該一味地去溺愛孩子,毫無條件的寵愛孩子,這樣一來反而是把孩子害了。








慕小喬


首先,年輕的家長,會有現代意識,在家裡同孩子地位平等。作為孩子,在每件事沒有做過之前,都是新鮮的充滿好奇的。家長放開手腳,讓孩子自己去發現,去感受,然後再與家長交流,這樣,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其次,學齡兒童學習壓力大,每天都有大量的家庭作業要完成。好多家長為了孩子能完成作業,不讓孩子做家務,甚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這樣,確實對孩子有不好的一面,缺乏自理能力。但現實中,很多孩子連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都很困難,其他的事,哪有時間顧得上?

另外,孩子的習慣養成,是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結果,是必須有孩子自覺意識的參與。家長命令式的,苦口婆心說教式的,甚至打罵批評式的都必須轉化為自覺意識才能養成習慣。

最後不得不說,有什麼樣的家長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家長的言行時時刻刻在影響著孩子,家長有了好習慣,孩子也很容易養成好習慣的。


衣物語


人生的路上總是荊棘叢叢,作為父母的我們總是會擔心孩子未來不夠堅強,不能從容面對生活的各種障礙,於是我們會有意識的製造些“麻煩”,讓孩子去歷練,可是錯誤的抗挫教育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強大內心,更會讓孩子進入誤區...

3種錯誤的抗挫教育

1

認為孩子經受的挫折越多越好

有的父母會在孩子成長中故意製造一些麻煩,來提高孩子抗挫的能力。其實我們都“誤會”了挫折。

在心理學上: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

過多的挫折,就是過多的消極狀態。過多的消極狀態只會讓孩子對生活沒有熱情,做事缺乏激情,失去信心,變得十分自卑和脆弱。

2

只有大麻煩才是挫折

很多父母都認為只有人生中的大麻煩才是挫折,而忽略了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孩子在學習中遇到難題無法克服而焦頭爛額時,對於父母來說可能認為“不就一道題嗎,有什麼大不了的。”然而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一個挫折,因為他們是有主觀感受的,對於他們來說,解決不了難題和你認為的人生大麻煩困難度是一致的。

所以我們不能憑藉自己的主觀意識就去否定孩子的挫折,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覺自己很沒用:“爸爸媽媽都認為簡單的事情怎麼對我來說就那麼難?”孩子會越來越不自信,否定自我價值。

3

孩子不哭就是教育有方

有的家長認為當孩子遇到挫折不哭時就是“抗挫能力強”。殊不知不哭泣的孩子只是把委屈、難過放在心裡。而這些情緒得不到排解、發洩,只會在心裡越積越深,將來就會變得不自信、膽小,懦弱,甚至有些迷茫。

優優和果果成長的過程中,也會經常遇到挫折,但他們堅強樂觀,從不懼怕挫折。其實在孩子面對挫折時,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可以正確認識挫折,可以積極面對挫折的態度,這才是我們對孩子教育的關鍵。

那麼如何讓孩子積極面對挫折?

1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遇到挫折困難時,可能會情緒低落甚至痛哭,作為家長我們要先讓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然後在孩子平靜後,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你很難過,是的,媽媽小時候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很難過,就跟你現在一樣。”

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與孩子產生情感共振,讓孩子知道,原來自己難過是正常的。

2

幫助孩子正確認識挫折

孩子平靜後,我們要問孩子:“為什麼難過呢?”

“是因為遇到了困難。”

“那麼困難是什麼呢?”

“是沒有解開習題”

“那為什麼不能解開呢?是因為老師講的內容沒有聽懂呢,還是你上課的時候走神了。”

讓孩子意識到其實他所謂的困難不是一件解無可解的事情,順騰摸瓜,找到困難的根源,讓他發現“哦,原來我遇到這個困難,是因為我沒有好好聽老師講課造成的。”並不是我多笨或者困難是多大。

3

幫助孩子找到解決挫折的辦法

優優小學剛正式學英語的時候,總是背不會單詞。很多單詞,剛背會就忘記了。她很苦惱,我知道後,就幫助她把單詞拆分,再從課文裡找到有趣的句子幫助她記憶,並在早晨的黃金時間裡跟她一起預習、複習。慢慢的孩子自己掌握了訣竅,記起單詞來小菜一碟。

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要根據自己的經驗,適當的引導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客服困難,孩子的內心才會不再懼怕困難。

人生難免有高低起伏,困難波折,未來真正給孩子造成阻礙的並不是眼下的挫折和困難,而是孩子面對困難時的心境,樂觀積極的心態始終可以幫助孩子化解困難,笑對人生,還能把每一次的困難變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變成自己通往成功的墊腳石,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認清挫折的本質,幫助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才是挫折教育的關鍵。








徽州老根在杭州


我是今日頭條號的頭條號@大唐長安城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關於你的問題“對於現在家長越來越溺愛孩子的現象,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我的回答是:

孩子各種要求 家長該如何對待?溺愛是現在社會很普遍的一個現象,很多家長對孩子是有求必應,來者不拒。家長們認為只要孩子喜歡的東西,不管是否實用,孩子開心最重要。但是家長是否想過這對孩子以後會產生不良影響,家長應該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拒絕不合理要求。

1.孩子的合理要求及時滿足人生活在世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需求,我們大多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滿足自己的需求。但孩子還小,很多需求都要父母幫忙完成。因為這樣,家長要有原則地滿足孩子,而不是有求必應。所謂及時就是孩子向你表達需要時,要馬上給予回應。比如說,孩子學習方面,有時需要添加一些文具貨資料,家長通過了解確認後,要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重視。

2.教孩子學會控制慾望前面提到溺愛,一些孩子見家長對自己是有求必應,於是就變本加厲,對父母的要求越來越多。如果出現這樣,那麼就很嚴重了,說明你的孩子慾望越來越大,認為一切東西都可以不勞而獲。孩子一旦提出要求,無論是否合理,家長立馬滿足他們的話,還會讓他們形成一種惰性,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以後孩子就會失去自力更生的能力。

3.讓孩子學會等待家長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重要的引導作用,家長要學會鍛鍊孩子各種品質。在關於需求這方面,家長必須分清輕重緩急,對孩子一些不受時間影響的需求,可以適當讓孩子學會等待,而不是馬上滿足他們,不要讓他們覺得一切得來都是很容易的。學會等待就必須具備耐心,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往往需要經過付出和努力。家長在讓孩子等待中明白耐心對他們以後成長的重要性。4.堅決不答應孩子的無理要求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做事都必須有自己的原則,不需要遷就任何人。對孩子也是一樣,不要以孩子小不懂事為藉口,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比如說,你的孩子對玩具是喜新厭舊,逛街一看見新鮮的玩具,就哭著央求你給他買,若是你答應了,以後就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你的孩子會完全依賴家長,失去自力更生的能力。愛孩子也要講究方法,過度的溺愛就是縱容。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能夠成為有用的人才,就必須從小學會教育他們,讓他們嘗試自己通過努力去滿足自己的需求。

以上是我的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大唐長安城


這個現象太普及了,有的是老人溺愛孫輩,有的是年輕的父母溺愛孩子,這個現象的普及有社會的原因,現在的孩子很多是獨生子女,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想不寵愛都難,不知不覺就把孩子寵愛成一個小皇帝。

五六十年代,孩子隨便生,一家五六個,七八個,家裡三個孩子都是少的,家裡這麼多孩子,那個年代家裡都不富裕,穿件新衣服都難,我們家就六個孩子,小時候能吃飽飯就不錯了,那個年代有哪個孩子是溺愛長大的?

現在可以說大多數家庭都是溺愛孩子的,只是溺愛的程度不一樣,輕微的寵愛問題不大,不影響孩子的成長,就怕溺愛沒有節制,沒有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危險的,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眼裡沒有別人,自理能力差,面對逆境應對的能力更差,先不說父母老了孩子是否孝順,他自己能否平安一生都很難說,為什麼有很多孩子遇到問題就走極端,令人惋惜。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一個人沒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思想,怎麼能平安一生?

現在社會上兒童,包括年輕人,甚至中年人身上發生的極端事件太多了,不能去一一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和小時候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有關係。

雖然現在溺愛孩子的現象很普遍,但也有的家庭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這些父母頭腦很清醒,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理智,這些家庭出來的孩子很優秀,父母也很優秀。

常言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是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也許他們根本沒有考慮溺愛孩子的後果,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