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退休養老金按工齡計算最為合理,你怎麼看?

用戶3154791630811


我個人認為,養老金按工齡發不合理。

經常會看到很多人提出養老金要按工齡核算。提出這個辦法的主要理由是:工作時做的貢獻不同,工資不同可以理解,但大家一樣都退休了,都不奉獻了,為什麼養老金還有差異?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就會發現,持養老金按工齡發放觀點的人員具有幾個共性:

一是認為現行養老金核算方式較為複雜。現行養老金的核算方式確實不是非常易懂,企業養老金核算方式還好容易一些,對處於過渡期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核算方式要計算新、老兩種方式,如果是在2014年10月後晉升了職稱(職務),還要虛擬為2014年9月調整了職稱(職務),還要計算差額等等,更為複雜一些。

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借鑑了國外養老保險制度的優點,採用了基金積累制與現收現付制的綜合,即考慮到了通脹因素、又考慮了繳費水平的高低,還要考慮到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等,甚至還要考慮過渡期的銜接問題。綜合的因素一多,計算方式自然就複雜。

二是參加工作較早。這個沒什麼解釋的,工作早,工齡自然會長些,按工齡核算養老金對自己有最有利。

三是多位企業退休人員。為什麼很多企業人員提出按工齡發放養老金呢?有三個主要原因。其一中有部分企業職工工作時工資較低或工資本來較高但企業沒有工資足額繳納養老保險,在職時敢怒不敢言,只能寄希望於養老金按工齡發;其二是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個人沒繳納養老保險,企業職工心裡不平衡;其三是自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本均按工資足額繳納養老保險了,但企業不足額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但筆者為什麼說養老金按工齡計算這種方法不合理呢?

舉個簡單例子吧,有人18歲高中畢業進廠工作了,還有的人畢業後考入了大學、還有可能讀了碩博,畢業工作時最早也在22、23了,甚至讀完博士的已經27、8歲了,此時剛剛參加工作,如果同樣60歲退休,那麼高中畢業的工齡42年,而高學歷的人可能只有37、8年,甚至只有32、3年。學歷越高,工齡就有可能越短,您說按工齡核算養老金合理麼?

如果出臺這樣的政策,是不是在導向上就出現了偏差呢?是不是在鼓勵大家都不讀書呢?因為這樣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對麼?這與科技強國的政策是相背的!要知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果都不讀書了,何談科技強國?如果都不讀書了,如何實現“中國夢”?

其實,在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還真與工齡密切相關。例如公務員的養老金按工齡30至35年的發基本工資的85%、35年以上發放90%,然後再加上生活補貼等。

但自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逐步與企業養老金接軌,與工齡的關係會越來越淡化,而與養老保險關聯的越來越緊密了。在職期間,養老保險繳費基數越高,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

工作時,繳納的養老保險越多,說明繳費基數越高,也就說明了在職期間的工資待遇越高。大家都知道,工資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的一部分。用人單位不會憑空為勞動者繳納養老保險,這筆費用,也是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中的一部分。也只有在工作期間做出更大的貢獻,才可能繳納更多的養老保險費用。

繳費多了,領到養老金多些,多繳多得,個人認為,這是比較合理的。


老王觀職場


準確的說,退休金應該是按照工齡和繳納的養老金基數來計算才是合理的!那些要把在職期間的職稱、職務、學歷等結合起來的做法都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所有人的能力、職責和崗位的重要性所產生的待遇差異都已經在在職的時候產生出來了,普通崗位一年工資是5萬元,重要和艱苦崗位一年可能是30萬元,但他們一旦退休,所有人的對社會的貢獻狀態都是一樣了,都趨於零,這個時候,曾經的差異就應該取消,只考慮工齡和社保繳納基數來發放養老金,這才是最合理的!


蘇平55417089


哪怕你工作了75年的工齡,要是科學家,有功之程,你每月拿一萬都不多。如果混了75年,你每月拿3000元就夠多了。只能說在不同的工種拿不同你工資,按社保拿錢,特殊工種也得分等級,只要合理就行,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應該少拿,有的是上班一杯茶一張報紙,到下班就回家。混工齡。這樣的人就應該按天天工拿線。辛苦異一線工人,出效益也是一線工人。


平淡小蟲


你好,確實有很多人說退休養老金應當按照工齡計算,工齡一年發放多少錢就可以了,其他的因素不要考慮。雖然這種說法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實際上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實施過這樣的政策。

  最早的養老保險制度

  在我們國家最早的養老保險制度是1951年的《勞動保險條例》,也就是說在建國之後很快就建立起來了。相應的勞動保險基金有工會進行管理,對符合條件的工人發放相應的待遇。

  最初的養老待遇是這樣確定的:

  女工人50歲、女職員55歲、男工人職員60歲,一般工齡滿25年(女同志20年),本企業工齡滿5年,可以退職養老。養老待遇按照其本企業工齡長短髮放退職養老補助費,數額是本人工資的50%~70%。

  由於其在職時本人工資的高低不同,所以並不是退休後每個人養老金都一樣的。

  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費計算一直是使用這樣的比例方式,直至2014年10月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比如工齡10~20年發放基本工資的70%,再加上退休時職務、職稱確定的退休生活補助費。工齡20~30年發放80%;30~35年發放85%;35年以上發放90%。

企業養老金計算公式

  1991年我國實施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最初的制度設計工齡相應的作用確實不大。1997年的企業退休人員待遇計算公式是這樣,基礎養老金等於退休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20%。不論工齡長短,繳費多少,忽視了工齡的重要作用。雖然工齡在個人賬戶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中有所體現,但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貶值比較厲害,過渡性養老金不會再增加新的工齡。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的養老金計算公式,從設計上來講,本身就是按照工齡發放養老金待遇的。不過這個公式也綜合考慮了繳費基數(職工工資)這樣的人為差異因素,是非常公平的養老金計算公式。


魚菜小哥


我雙手贊成,1年工齡按120元計發每個月工齡10元最公平合理,一個也不吃虧!人人平等!


54841036369


退休工資完全按工齡計算並不合理,沒有體現多交多得原則,對多交養老社保的人不公平,如果沒人交或多交養老社保,退休工資又從何而耒?所以適當提高工齡工資比重,是應該的,完全按工齡計算不合理,行不通。


用戶962712118707一滴


鄭長書綱友的觀點和表述非常好有說服力,合符我國現階段養老金額域的實際。這些退休老人中有很多人一生都勤奮工作,從不投機取巧更不會吹棒掌權者,所以他們是工作比別人乾的多,得的報酬確比別人低,如果按工齡計算退休金才能住這部分人得到他們應得的享受。贊贊贊!


我老樵夫


我認為退休養老金,應以貢獻大小作依據,最為合情合理。

貢獻大小有三:1、大家都強調的工齡,你工作了多少年?每年你都在做出貢獻,退休後的養老當然應和此有關。2、貢獻的大小,我們說:職位不分高低,只是分工不同。在不同的崗位客觀講,貢獻會不同。這是考慮之二。3、在職時,每月養老金交納的多少。就如存錢,存得多今後分得多。

這樣是否更合理?不能從自身條件出發,因為國家是會統籌考慮的。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工齡是養老金的重要指標,也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指標,但它不是唯一指標。如果是唯一指標以下事例如何辦:

1、軍人傷後復員從事社會性工作,因傷提前或不能延後退休就該養老金少?

2、給國家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創造重大財富的企業家因各種原因計算工齡較短(學習、放棄國外國籍等),養老金就該少?

3、從事地質野外、高原、建築、電力等高空高度危險行業工作的人,不可能有體力幹到60歲才退休,因工齡短養老金就該少?

4、16歲(法定最低)就從事一般工作,60歲退休就一定養老金最高?

退休金面對全民各種各樣情況不能就工齡一個指標確定,這會帶來社會更多的不公平。無論哪個國家養老金都是實行的“打富濟貧”,養老金偏低的人實領金額與他繳費金額比一定領多繳少;而領得較多者一定是繳的更多,實領不及繳費多。絕對公平是沒有的,相對公平才是社會最平衡和穩定的。


閒人146090081


按參加工作時間最為重要,必竟參加工早的人貢獻大,按照這個推下去最為合理在結合你的工齡,這樣即照顧到參加工作早的又照顧到那工常長,那些早期參加工他們的工作是非常幸苦,但他們退休後工資普遍比較低,我們要把他們這種情況考慮進,所以參加工作的時間和工齡共同做為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