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户王老太房子拆后分得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现在儿女都不赡养,为什么?

十万个母鸡


1、可能当地存在拆迁款都是儿子,或是多数家庭都给儿子情况,他给闺女60万,儿子心理不爽。

2、闺女也知道,男女平等,凭什么闺女儿子分的钱不一样。

3、闺女这个身份其实是有优势的,娘家钱有的分,婆家开发也有人钱,但是男的,如果娘家钱给姐姐妹妹分走了,媳妇娘家开发,媳妇那边又没分到钱,那不是损失大了,小编知道一个人,家里拆迁,绝大部分钱给姐姐分走了,从此变成一无所有的人。

4、老人呢可以采取法律投诉方式,不扶养,不孝顺,走法律途径,可是这样一来,都感情破裂,成为仇人了。

所以这是个很逗的事情,

逗在哪呢?

男女平等,但是不是全部家庭都男女平等,

男的娘家基业被分,对应的媳妇如果分不到娘家家产,等于破产了,如果媳妇又是扶弟魔,基本破产了。

重男轻女,重女轻男,男女平等,三种情况并存,

同时又存在男人结婚准备房、车、彩礼,娘家再穷点,家产再分割点。

现实中男人生存压力和结婚离婚成本的确高。

所以这个是现实问题。

把这个问题交给年迈的父母,很明显,父母的理论体系与亲情维系能力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是需要更多的社会人文关怀来帮助解决,尤其是闺女儿子都有的家庭,财产怎么分割。

最后传递正能量,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分家产不均也要赡养父母。

最后得认识到,家庭是亲情情感共同体,亲情荡然无存的时候,一个家就失去了意义。

妥善处理好亲情问题非常重要。

这就是父母想闺女儿子两边都满意,结果弄的都不满意,两个都不养了。

对人性、社会常识、已经家庭事物,子女事情综合处理能力等等因素一起,作为上一代人老人,处理不好也正常。

不过老人也是有被赡养权的,获得赡养还是能的,只是氛围、温度、情感上,会不那么好,靠强制方式获得的被赡养权还不如去养老院自在。

男女平等,发展到结婚男女平等出钱,不要彩礼,平等继承家业,平等赡养各自父母,平等的教育权,实现立体层面的平等,然后平分家产就都没意见了,大家都是那样了,不过当父母的也一样不能安心,家庭条件不好的,闺女出嫁又是个问题,男的家产被分割,娶的媳妇不能补回来,又是一个麻烦事。

彩礼,要男方出房子,车子,如果改成不要彩礼,男女方家庭共同出钱结婚,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家产平等,男女平等养老,是没问题的。

如果闺女出嫁要彩礼,男方出房子、车子,家产又平分,男人的生存空间会压缩很多。

选择性的男女平等对家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这个问题对应,男的家产给姐姐或是妹妹分掉,娶的媳妇没分到她娘家家产,娶的过程花费巨大,男人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

所以还是得用系统眼光去看待,要循序渐进的实现男女立体性平等。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尤其是一个社区或是一个村子实际情况来确定家产分割方式,超越实际常识的家庭出问题概率会比较大。

在分家产方面,走在时代最前沿,不一定能得到子女一致认可,比如符合时代潮流的男女平分家产,最后也可能弄得闺女儿子都不满意,两头不讨好,因为别人家也存在都给闺女或是都给儿子情况,同爹同妈不同分割法会导致家庭矛盾激化,老的时候生活在闺女儿子都不满意环境中,虽然说有法律保护自己的被赡养权,可是生活的不闹心吗?不别扭吗?

所以分家产,最可悲可泣的就是一本正经的在分配,领悟到法学意义上男女平等的前沿思想,到最后落个闺女儿子都不满意,都不爽,子女断亲或是老死不相往来,回过头想想一本正经的还有啥意义?

衡量父母情商以及分家产能力,四个重要依据:

1、是否家产分割后闺女儿子都不满意,两头没落好?

2、家产分割后,子女之间是否存在断亲或是老死不相往来情况。

3、自己的分配模式,父母彼此的娘家是否也那样分配,比如一个母亲,她适应闺女儿子平均分了,她自己能否以身作则争取到自己爹妈的家产?如果争取不到,自己不能以身作则,又拿什么理论说服子女?

4、还有就是姓氏权问题,如果男女平分,是否有本事要自己的外孙随自己姓氏?如果不能,又如何说服子女要男女平等?孙子随自己姓氏了,还跟没随自己形式的外孙一样,这又不平等了吧?

最后都一起思考一下,在闺女提出男女平等的时候,闺女能否说服婆家,要生育子女都随娘家姓氏?

既然要男女平等,那么,男的子女都随家族姓氏了,女的是否也能实现生的孩子都随自己娘家姓氏?如果都随了,婆家姓氏断裂,姓氏权传承就此断了怎么办?

男女在血缘传承是无差别的,但是在姓氏权传承上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有区别的。

分娘家一半家产容易,但是传承娘家姓氏又没有那权利,现实的问题也是有点尴尬的。

所以这是一整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单凭借父母那点智商是很难做到闺女儿子都满意的,转型期得承受两头不落好的困境,这也是没办法的。

父母也不能强迫子女接受他们的想法,因为父母自己也有娘家,也有爹妈,他们的那一套理论在自己娘家也不一定能实现,做到以身作则是很难的。

尤其是当娘的,可能自己在娘家一分钱家产没分到,又如何以身作则把男女平分家产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自己不能以身作则,继承不了娘家家产,又传承不了娘家姓氏,自己地位都尴尬了又如何教育下一代?

所以转型期时候的问题,得一代接一代,若干代后大家基本一样就心理平衡了,但是中间会存在家庭矛盾问题,这个要理性对待。

父母与子女都一样,自己选择的路要自己承担结果,因果循环,百因必有果是肯定的,家庭是讲亲情的,亲情的破裂,这个结果要一起承担,虽然被赡养权有法律保护,可是亲情的破裂与缺失,是其他力量很难代为修复和补救的。


搭配风暴


还是那句话,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不能有任何附加条件的,别说是360万给了60万,就是一分不给,这个女儿该赡养也得赡养,而且一点义务也不能耽搁,这是法之规定,容不得你任性。老人的拆迁款,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处理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就是扔到大街上谁也管不着,谁都不能去左右他们的支配权。

实际上,类似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很多父母在分配家庭财产时,往往都偏向于儿子,把女儿视为外人,在分配家产时,好一点的会象征性的给一些,不好的直接就不考虑女儿,但是有些父母在赡养的时候却要求儿女们一视同仁,所以这种分配上的不公也导致了很多家庭的矛盾。

从情理上来讲,父母的这种分配是不公的,虽然自己的钱财可以任性,但作为父母来讲,在对待子女上还是应当一碗水端平,不管是儿是女,那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为什么非要分个厚此薄彼呢?这种偏向的分配方式,不但会让子女记恨父母,心里疙疙瘩瘩,而且还会影响到子女之间的和谐。所以说,一个好的聪明的父母,在这方面应该是公正的,手心手背都当肉,儿子女儿都是亲。


元芳有看法


一个女人生两个女儿,娘家兄弟生两儿子显负担大就让刚生下的小儿子送给了姐姐,姐姐辛辛苦苦养着弟弟的儿子,过了几年她的丈夫出去干活开车翻车自己让车轧死了,女人带三个孩子吃苦受累的让孩子养大,家里盖了楼房,两女儿也出嫁了,要这个儿子长的不好二十六七岁还没找到媳妇,家里拆迁了有人给她儿子介绍个媳妇,她花几万元把媳妇娶回家了,媳妇对婆婆可好,不让婆婆做饭也不让洗碗,婆婆可开心见人就夸,过了两年媳妇要买房子让婆婆拆迁款拿出来交了手付,房子写的媳妇名字,媳妇儿子让她出去干活每月为她们还房代一千元,她干活摔坏了腰送医院治疗,媳妇和儿子说没钱不让治要拉回家,两女儿不愿意,儿子才拿钱给她治,病沒治好儿子儿媳就不管了,媳妇让钱套出来玩了,有病也不管了,人啊自己沒主见不行啊,她要是别让钱拿出来给媳妇买房,可能儿子媳妇还不敢这么坏不管她,现在养子和她签的协议活不养死不埋,媳妇有心机,养子没良心,自己没儿子也不能去养别人的儿子,人在做天在看。


开心生活888999


王老太当时想的错了,我老家有个年纪大的人,无儿无女,过继个儿子,年纪老了,病也多了,这年代,莫说继子?就是亲生,久病无孝子,更何况继子和媳妇,老人病卧床上,想来想去,一天突然神秘的叫继子把媳妇叫来,说有话要交待,于是继子和老婆来到床前,老人让他们扶他坐起,说,你们把门关紧,我告诉你们,破四旧时,我藏了地主家交出来的金条,银元,就藏在隔壁那家灶堂下,大概二米深,隔壁厨房原来是地主的柴房,如今分给隔壁这家打灶台在,你们千万要保秘,等我死后,头七过完,你们就去找隔壁商量。

继子夫妇听了,态度一万个变化,每天早上煮点稀饭,到镇上买一个包子,送给老人,把老人侍候得好得很,到晚上,继子夫妇关门两口子商量,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跟隔壁说,说不好,隔壁知道了,自己挖去了,他们夫妻只能等老人死了再说,沉住气。

再说,腊到严冬,老人在继子夫妇精心照料下,还是去了,继子心里有底气,宝贝还没挖,到手的财,放在那,于是给老人办的后事,风光热闹,好多有儿女的乡邻都羡慕老人有福,继子比亲生都孝顺,待老人归山后,继子找隔壁商量说出想法,隔壁开始是对半开,最后三七开,年关了,要把隔壁灶台拆掉,深挖2米多,黄土堆满房间,狗屁也没有挖到,原本是老人怕继子不管他,才想的方法骗他们,最后隔壁找继子扯皮,要继子买水泥沙,请人从重新建个灶台。这个老人的谎言,至今让人笑话,但似乎给我们有些警示




心向荣


站在儿女的角度思考,即使王老太不把钱分给子女,子女也应该要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对老人来说,除了退休金外,子女也是晚年值得依靠的对象。不过,对于这一案例,实际上,拆迁户王老太的做法,存在着几个问题。其中,即使是儿女,但儿子分得的钱却是女儿的数倍,显得有所不公平。再者,拆迁资金却全额给了子女,不留给自己一份,如今子女不进行赡养,却让自己处于非常被动与尴尬的状态之中。很显然,对于王老太而言,还是非常信任自己的子女,但自己的子女却并不懂得感恩,丢失了赡养的责任。


郭施亮


王老太自己没有一碗水端平,重男轻女,把300万给了儿子,嫁出去的女儿得了60万,结果,儿子,女儿都不抚养她,可能儿子的想法更极端,希望全给他,他才愿意抚养,而女儿的想法是既然大头都留给了儿子,那就由他抚养才更合理,事实上,靠儿女善养不现实,你给他们钱天经地义,伦到子女淘钱养你是那么的不情愿,个人觉得应该留着这钱自已养老,也可以请保姆照料,子女忙他们的,有时间回来看看也好,待自己走后,余下的钱留着给他们平分,在这个世界,靠谁都靠不住,自己有才是最安全的保障,建议当下的退了休的老年人,留三分爱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自己有钱留着给自个留条后路,日后有个病什么的少伸手向子女要钱,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毕竟儿女也挣钱不易,生活压力也大,也减少子女的负担吧。


往事如云149428315


王老太拿到补偿款,首先就做错了一件事,一碗水没端平;给儿子三百万,女儿只给六十万偏袒儿子。就因为偏袒,才造成女儿心里生气,所以造成没人伺候她,没人养她。

王老婆拿到补偿款时,应该把三百万大头自己留着养老,六十万给儿女各分三十万。

王老太应该在把亲戚朋友请到家里,当着大家儿女的面讲清楚,剩下三百万钱留着养老。将来谁对自己好,自己就跟谁过;如果死后剩钱,谁对自己好,钱就全部留分给谁;谁对自己不好一分不分给;要是儿女都孝顺,平均分这笔钱,最后当着亲戚朋友的面立个字据。

老人善良仁慈,心想把钱都分给儿女,儿女将来肯定善养她的。错就错在一分没留,大错特错,分钱不公平,偏袒儿子。

中国式的家长,就是这样。把嫁出去的女儿当外人,把家产钱财全都留给儿子;到老了,病了,躺在床上能伺候他们的多数都是女儿;到最后能善待善养父母的大多数是女儿。儿子也有孝顺的,孝顺父母的儿子,人也不少;实话实说,普遍现象大多数还是女儿心细体贴。

造成王老太没人善养她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王老太,做事不公,一碗水没端平,要不然不会造成没人善养她的后果。


青色湖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因,必然有什么样的果,实话说,我最讨厌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尤其是重男轻女思想极为严重的父母,把儿子看成她的心肝宝贝,女儿当作泼出去的水,根本不重视,什么都把儿子看成第一位的,女儿可有可无,这种父母,非常可恶。

即便是同一个儿子,有的父母,明显偏重小儿子,而忽视大儿子,前面回答一个提问,老太太2个儿子,给小儿子送出大学毕业,大儿子高中毕业就不送了,花了几十万给小儿子买房子,大儿子自己出钱买房,最后连100多万的拆迁款都给了大儿子,有意思的是,最后得了癌症,小儿子和儿媳妇直接不管了,全都撂给大儿子,大儿子的老婆那个气啊,最后,大儿子和大儿媳还得照顾,你总不能把她扔到医院不管吧?老太太那个后悔啊,说养了一个白眼狼小儿子。

所以,对于这种父母,真的是可恶,偏心,是导致儿女之间、儿女和父母之间矛盾加深的根源,有一个不和睦的家庭,一定是有一个偏心和一碗水端平的父母。

实际上,楼主提到的这种情况,在陕西非常普遍,只要女儿嫁出去了,就不会分家产的,包括家里的拆迁款,跟女儿没有任何关系。

我想,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在陕西,在哪儿全国人民其他地方也非常普遍,就是女儿一旦嫁出去了,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家里的钱,更没有任何关系。一个朋友陕西的,她父母直接说,你嫁出去了,家里的房子、拆迁款跟你没关系,就是你弟弟的,你也别想了(唯一儿子)。

再回到这个老太太的行为,360万,给儿子300万,女儿60万,就是典型的不是一碗水端平,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而这种情况,在全中国非常普遍,没法破解。我们只能说,老太太确实自身有问题,我们在谴责她的时候,想一下,全国如此(农村),有啥办法?但客观地说,老太太能给女儿60万就不错了,有的老人,女儿一分钱不给,那才是更伤人。

所以,老太太自己处理有问题,女儿有想法,也可以理解,不过呢,实话说,女儿也真的不应该不赡养父母,虽然我们理解她的心情,但你不能不赡养父母,即便父母做的不对,赡养父母,是你的责任和义务,父母把你养大,你赡养父母,也是必须的,法律也是如此规定,说不好听一点,你能给拿到60万就不错了,有的父母,一分钱不给女儿,你做女儿的,还不照样要赡养父母吗?

其实,老太太还可以这样做,给儿子女儿分一些拆迁款,自己留一部分,如给儿子100万,女儿100万,再给自己留160万,这是最理想的分配,实在不想,给儿子160万,女儿和自己各自100万,也是可以的,如此,女儿也不会说啥了,毕竟,父母老了,是跟儿子一块居住,主要由儿子来赡养,他多拿一点,也正常。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这种情况很常见。

一碗水得端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举例说明。

01

我奶奶87岁了,在钱的方面就很机智,她坚持不患寡而患不均,无论是我家买房,叔叔买房,还是孙子孙女出生,压岁钱,都给的大致相同。

用奶奶的话说,一碗水得端平,虽然内心可能端不平,表面上,钱和礼金的事情上,一定要尽力公平。

因为奶奶见过太多多子女家庭,因为父母偏心,财产分配不均,导致最后没一个子女赡养的凄凉下场。

得到多的是被偏爱,被溺爱的,这种子女大多没出息,吸血鬼,啃老族,指望他们养老,怎么可能?他们已经习惯了索取。

得到少的,甚至得不到的任何的,是不被父母喜欢的那一方,让他们赡养,很多子女是咽不下这口气的,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就想求个公平。被父母不待见,还尽力尽力养老的人,是大部分人。但是也有因此而不赡养老人的,比如提问中的女儿。

02

提问中拆迁户王老太给儿子300万拆迁款,给女儿60万,其实都不少了,但是比例悬殊,让女儿只拿到儿子的五分之一,女儿觉得不公平,儿子觉得家产都是他应得的,可能还嫌少。

这样的做法,儿子也不感恩,女儿也不满意。子女心中都不满意,王老太钱花光了,没落到好。

这就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儿子觉得你不是给女儿钱了吗?她养你啊。

女儿觉得老太太很不公平,应该由儿子赡养。

王老太正确的做法是,不要把拆迁款在自己生前分配完毕,给儿女一人一些钱,比如一人50万,公平分配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务必公平。

剩下的260万,两老自己存起来,并且告诉儿女,以后谁对父母好,这钱就留给谁。

如果两人都很孝顺父母,积极赡养父母,平均分配。

我想,老人的晚年,该是两个孩子抢着来孝敬吧。

03

明智的父母,都不会在活着的时候,把财产全部分配给子女,要给自己留上后路。子女再孝顺,手上有钱办事不难,也不用看子女脸色求赡养,大不了自己花钱请保姆护工就是了。

分配不均更是父母财产分配大忌,一碗水得端平,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信你在电视上随便找个家庭调解栏目看,这种例子和教训太多。

#头条情感学院#

#慧眼识才萌新作者进阶计划#


安心宁


金钱最能摇动人的良心,就如风大必定撼动树梢一样。特别对于有些家庭视钱如命的子女。我举两个真实例子。

我小学老师Y老师,有子三人。平日关系都还可以。某日,两个老人心血来潮,把一辈子几个存钱平均分给三个儿子。结果分后,谁也不上门了。

三个儿子儿媳,原来都认为自己待老人不错,有认为自己孝奉老人,比其他儿子儿媳胜过一筹的。平均分款后,打破了原来这种心理平衡, 故谁也不再来侍奉。老人一时想不开,急火攻心,不到一年死了。

另一个例子暂且不说了。总之,在中国这种金钱氛围下,什么都讲钱的社会(主要是居民社会福利太差),有几个不见钱眼开的。许多家庭的儿女,和贼差不多,恨不能把老人那点积蓄都挖去。不过这样孽子还是少数,他们也是让生存逼的啊。

或许父母一生所为,在钱上给儿女留下深刻印记,子承父好,代代相袭,也不是没有的事。不过老人能守住自己日子,也是智慧。如若确实日子太糟糕了,只好听天由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