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旁边一位家长说,“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将来他只会离你更远”,你怎么看?

一切随风 จุ๊บ


这个问题,我也来说说我自己的想法。

我是一个妈妈,我不能想象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每天被生活所迫,四处看人脸色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环境妥妥验证了那句话“越努力,越优秀”。同时我也看到了“越优秀,越强大”。

我不能确定未来孩子长大了,生活的地方距离我有多远。但是我能够想象到的是:

越优秀,在这个社会上她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越多。

越优秀,她未来需要向别人低头的次数就越少。

越优秀,她越多一分选择婚姻幸福的权利。

可能有的人说,我心心念的就是孩子的未来怎么样,这是因为我一直认为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没有权利因为自己生下她就遏制她的梦想,折断她的羽翼。我不能确定是否孩子长大了,为了能近身照顾我而选择在我身边工作,但是我知道,如果孩子连自己的温饱都不能解决,自己的小家都一地鸡毛,她就是有心照顾我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们谁也不能确定孩子长大了就一定孝顺,但是我们都得认可以下的话:

优秀的孩子,长大了才有选择在父母身边工作还是漂洋过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权利!反之,只能被社会随机安排自己的人生去向!

优秀的孩子,长大后能在父母重病的时候决定他们的生命是否延续,反之,只有放弃治疗一条路!

我相信,所有父母从内心最深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但是面对周围越来越让人焦虑的教育环境,有的人以“孩子优秀了会离自己更远”来安慰自己,给自己偷懒的理由。我们不说每一位父母都要竭尽全力推着孩子在“教育”这条路上奔跑,但是作为父母,我们至少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少看一会儿手机,少玩儿一会儿游戏,多陪一会儿孩子,他/她不一定会成为顶级人才,但至少不会让孩子因为父母的惰性未来受到社会的惩罚!


朵妈说说


坊间有句话:优秀的孩子是给别人养的。关于这观点,先分享一个案例,从孩子和父母两方面分析一下:

我有一个同事,儿子从小就是学霸,优秀的孩子是母亲的骄傲,同事姐姐就一直在旁人的羡慕中生活着。直到儿子出了国,好几年看不见人影。前几天听说,儿子借到上海出差的机会,回到了小县城。第一天,同事把亲戚聚在一起,全家吃了顿接风宴。接着的几天里,就见不到儿子的影子了,各种应酬。终于,老娘拿出了娘威,才在要离家的两天,儿子陪了老娘几天。


1,从孩子来说:优秀的孩子们都是大城市甚至国外读了书了,他们见了世界,开了眼界,他们认知让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向往,他们的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有能力在外面过得更好。

2,从父母来说。我们这一代,家里更多的是独生子女,唯一的孩子是父母唯一的情感寄托。孩子离家远了,我们更多要考虑一下是自己老了怎么办。过年过节,家里冷冷清清怎么办?很多现实的问题就在眼前。

但是,孩子不是我们情感的附属,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学会爱和强大,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

至于老了去养老院还是雇保姆,等老了再考虑吧,把自己保养好,其他的,顺其自然吧。


静待花开122293612


电视剧《小欢喜》里有一句台词:成绩好的孩子只是路过的,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

。确实,优秀的孩子很可能会离父母更远,尤其是小城市的家庭。因为他们不甘于自己的才华被掩埋,志向也更远大。相反,成绩不好的孩子则更愿意在家附近发展。

以我自己为例,我和我哥当年都考上了211,都算是成绩不错的,但现在各自成家,都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地方。我在学校工作,每年寒假时间充裕,还可以慢悠悠地回家探亲,我哥在企业工作,春节休息时间短,已经连续好几年没有回过老家了,现在,他又外派到英国工作,这几年更没法回家了。所以,我对电视剧里的这句台词深有体会。

不过,如果把这个结论反过来说:为了让孩子不远离自己而拒绝让孩子变优秀,这种想法对吗?我认为当然不对。我作为父母,也不会对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

首先,这样的想法是非常自私的。父母培养一个孩子长大,是要让他飞得更高,而不是仅仅培养一个能为自己养老送终的奴仆。更何况,父母百年之后,孩子还有大半段人生旅程要走,不让孩子有优秀的素质,怎么保证孩子过上优质的生活?就算是古人常念“父母在,不远游”,但真正千古留名的人,没有几个不是远离家乡的。今年过年的时候,同学聚会,其中一个同学在成都上学,毕业后本可以在成都找工作,但因为家里的一些特殊原因,他回到家乡一个乡镇中学当老师,日子倒是比较舒服,但只要是跟同学们一起,他都总感觉自惭形秽,感觉自己的人生过于单调,充满遗憾。倒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教师这个工作,而是他原本有一颗渴望飞翔的心,现在却被家庭的锁链禁锢着。我认为,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其次,这样的想法是非常短视的。那些留在父母身边的人,很多是因为不够优秀,所以没有更好的选择,如果有一天,生活逼得他无路可走,他同样会选择离开父母,去外面打工。相反,越是优秀的人越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传说梁朝伟心情不好可以飞到伦敦喂鸽子,然后再飞回来,一个优秀的、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可以选择经常回老家看父母,也可以选择在现在生活的城市给父母一个新家,可以带父母旅行,可以保证父母的医疗。这难道不比那些虽然在父母身边但却无力为父母做什么的人强吗?几年前我们拟引进一名教授,其老家就在学校附近,这位教授此前离家很远,但他可以做到每年回家4-5次(甚至都不用自己掏钱),更关键的是,如果他想回老家离父母近一些,他随时可以办理调动。这就是自由。

最后,把孩子强留在身边,换不回美好晚年。什么样的孩子喜欢留在父母身边?除了少数真孝顺的,其余多半都是啃老族、妈宝男。父母舍不得孩子远行,孩子也舍不得父母的这个窝,父母永远把孩子当孩子,孩子也永远不会长大。父母不从孩子生活中退出来,时不时去干涉孩子的生活,这必然会导致很多现实矛盾,比如婆媳矛盾等等。或许,当年父母千方百计想要留在身边的孩子,到头来成为想送都送不走的瘟神。倒不如与孩子保持一段距离,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这样或许过得更滋润。我老家里就有不少表哥表弟,初中毕业就辍学,现在要么在家务农,要么到广州深圳去打工,在外面可能2-3年不回家,孩子成留守儿童;在家待着就整天麻将,家务也不做,父母生病了也就是带到镇上医院去看看。这样的父母,能感到幸福吗?

所以,只有孩子真正优秀了,自立了,懂事了,成熟了,孩子和父母才会终身受益的,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可言。所谓“成绩不好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只不过是父母的自我安慰,孩子当然是越优秀越好了。


高校人才真经


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对。说它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有些孩子很优秀,但家住穷乡辟壤,一个叫家的地方没有工作,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故乡安置不了肉身,只有离家乡,别父母,远走高飞,漂泊到异地他乡去工作。说它不完全对,是因为;

一、要看孩子在哪些方面优秀。除了外交型人才和自然科技方面的高端型人才需要在国外工作、学习深造和发展以外,其他行业,如从政、经商、办企业等,都可以在离父母较近的本地方、本区域工作和发展,不存在孩子优秀,就会离父母更远的问题。


二、要看孩子优秀到什么程度。如果是一般的优秀,自然就会离父母更远;如果是孩子非常优秀,在政界的职级较高,或者在企业是董事长、总经理、CEO、大型企业高管,年薪十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就会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居住和生活。因此,孩子那么优秀,将来只会离你更远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三、要看孩子的优秀是否全面,即品学兼优。自古就有父母在,儿不远行之说。

如果孩子只是学习优秀而品德不优秀的话,那么即便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与父母同城工作和生活,也会找出各种理由不去孝敬和赡养父母的,甚至会出现在国外花光父母所有积蓄后,将父母遗弃在大街上,或者海归后又变成了啃老族。如果品学兼优的话,即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和父母在同城一起生活,也会想方设法,在精神上慰籍父母,经济上支持父母,生活上通过请保姆等方式帮助和照顾父母的。

因此,孩子离父母更远,不是优不优秀的问题,而是优秀的深度和广度问题,即品学兼优的问题。


至善成仁


我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我的学霸同学,当年考上清华,后又去美国读硕士,博士,学的是大气专业,和航空航天事业有关,非常牛气,家长父母都以他为傲。但是他父母在该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却有一肚子的苦水:同学定居美国后,老两口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但是怎么都适应不了,加之我同学坚决要丁克,直接剥脱了他们当爷爷奶奶的权利,所以老两口就回国自己颐养天年了,有时他们也后悔:儿子就是为别人养的,早知这样就不给他读那么多书了!我们安慰他:你儿子不是平凡人,他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为人类事业做贡献多伟大啊!社会需要他。

对比我们这些同学,普普通通一生,有一份安定的工作和温馨的小家,守着父母,其乐融融。小日子也过的很幸福。

那怎么评价哪种生活方式最好呢??中国式父母多少还是有养儿防老的思想,但子女毕竟是独立的,他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且从全社会的角度看,正因为有优秀的人才冲在前,推动社会的进步,才有我们普通人的幸福生活。现在我培养儿子就希望他能成为优秀的人!能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人。而我完全可以自己好好过!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能有自私的想法,孩子不是我们的财物,他根本就不属于你!在这里分享一首纪伯伦的诗: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看完这首诗,一切都释然了。孩子们勇敢地飞翔吧!家长们,勇敢地放手吧!


三小姐说


我太太所在的学校,靠近著名的南京大学,很多老师,特别是退休老师,家人都是这边的教授。她经常去看望这些离退休老师(其中有8人属于离休干部,每年去探望两次)。

很多老师的孩子都常年生活在美国,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分子的孩子才有条件或者意识去国外留学,因此留在当地工作、成家。而把老人留在国内。

上周她去南大陶谷新村看一个当年的劳模老师,她84岁。老伴近90岁,原来南京大学的著名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们住的房子,一直没有装修,还沿用着八九十年代的老式家具,爬楼,没有电梯。老人家孩子在美国,很少回来,他们一直是老两口相依为命,他们说孩子去了国外,实际上就不是自己的孩子了。讲到这些,泪眼婆娑。

很多老师和教授的孩子,原来大家都羡慕他们的孩子学业有成,在美国学习工作,成家立业,现在这些老人到了晚年,特别渴望着孩子能回到身边。老人身体好,能够自理的时候还好说,最可怕的是生了病,甚至一些老年痴呆,床头无人照应。

目前尚没有什么两全的办法,毕竟他们的儿女也有工作,也有自己的孩子。很多中国的老人并不习惯去国外和孩子们一起生活,各种困难,有些老人便选择住在了养老院。


君无戏言博主


我姨不止一次听过这样的话,她儿子考上了青岛的一所学校,毕业后留在了青岛。所以邻居或者熟人亲戚朋友见了都会说她,孩子那么优秀干嘛?他离你那么远,你这是给别人养了个儿子啊!我姨笑笑或者嗯嗯附和一下。我的看法是:

一、父母一般都希望自己孩子优秀,看到孩子过的幸福父母就很高兴了。

一般父母不怕儿子离自己远,一般父母也不会阻挡儿子前进的步伐。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有个别父母是自私的,孩子优秀了,他想从孩子身上索取点什么,希望孩子给自己点钱。那是因为父母也有难的时候,如果不是难,他不会轻易向子女开口。

二、一般人看到孤苦伶仃的老人在家,而儿女在外的时候,就会对老人新生怜意,继而发出“让孩子那么优秀干嘛”这样的感叹!

但是父母内心是不会后悔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离自己远了,所以希望在外的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父母。同样也有在父母身边守着的孩子让父母生气的。自己家孩子不优秀时,有些家长也会自我安慰说让自己孩子那么优秀干嘛越优秀离自己越远。但如果自己孩子真的要离开自己,父母也不会阻挡。

总之一般父母不会因为孩子优秀了就会离自己远了而阻碍孩子的发展。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幸福。


育儿成长法


这句话很片面,而且很武断,甚至有些自私和格局小。

孩子的优秀,前期是通过家庭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后期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读书学习,亲身经历。

作为父母,其实最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情是:孩子不是你们的附属品。

这位家长说优秀的孩子将来会离父母更远,这句话足以看出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离自己很远,甚至说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脱离他的掌控。

一般来说,一个孩子真正可以独当一面就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当孩子经历了大学四年的成长潜伏期,步入社会之后,会发现自己22年以来接触的世界只是九牛一毛,这段时间是孩子飞速成长的时候,而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放手,让他自己去碰壁,去成长,去更优秀。

成年之后的孩子,不再单纯的是父母的孩子,他们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别人的朋友、同事、领导等,甚至是别人的依靠。他们有了更多的社会角色,有了自己需要单独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在外人看来,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人了,经受得起这个世界带给他的一切磋磨。

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放宽心,让孩子自己发展,当发现孩子走的路不对是,及时纠正和引导。父母和老师,一生都是孩子的引路人,而路引到了,怎么走,能走多远,还是需要看孩子自己。

孩子长大了,父母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前18年陪着孩子,以孩子为中心,后面的生活,也该以自己,以另一半为中心,过属于自己的生活。

世界上的所有父母都是从孩子来的,而孩子们也终有一天会为人父母。越优秀的孩子,他们见过的世界更广,对将来自己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好,这样世世代代,将会更加优秀。

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阻碍自己孩子的发展,不要觉得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必须自己可以掌握,孩子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而父母也一样。

人这一生,到头来一直陪伴自己的,还是自己。所有的情绪和经历只有自己知道,别为了其他人,耽搁了自己本该不一样的人生!


周思敏


稀里糊涂的,一不小心我也迈入“中年老母亲”的行列了,以我和女儿这么些年相处得来的经验,并不认可“孩子越优秀会离父母越远”这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与父母关系亲疏和孩子本身优不优秀没多大关系。

别人

我的高中女同学,用了3年时间考上了北师大,当时还没有985高校这种说法,她弟弟在她考上大学的第2年考上了天津的南开大学,我同学毕业后和比她高两届的学长结了婚,她老公在外企工作薪酬可观,她在孩子稍大些,在老师推荐下也找了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过上了在北京有房有车的生活。

女同学她弟大学毕业后读了研究生,拿上硕士学位和女友一起到北京发展,她弟和她在北京定居之后,她父母也到了退休年龄,处理了老家的房子也搬到了北京居住,这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了。

高中同窗时我常到她家玩儿,她父母为人和气,说话从不高声,据说在各自单位都是技术骨干。听同学说,她和她弟有任何事都会和父母商量,父母对她们姐弟也是有啥说啥从来不偏不倚,姐弟俩感情非常好,和父母关系也很亲厚。

亲情浓厚自然会想方设法聚在一起,同学姐弟就是这样,先是姐弟俩一起想办法,让弟弟一家留居北京,然后姐弟俩又一起决定接父母到北京居住,好一家团聚。

我家

我和孩儿爸在女儿大学所在城市住4年多了,亲戚朋友刚开始有些议论,认为我们惯孩子,可我自己不这么认为,刚入学的时候,女儿一个人忙上忙下的收拾打扫宿舍,我和孩儿爸袖手旁观一点儿忙也没帮,毕业的时候,女儿和外地同学一样,自己打包行李找快递往家运,我和孩儿爸自己该干啥干啥,也一点儿忙没帮,说实话,女儿操心我们可比我们操心她多多了。

我们的原则就是该孩子自己干的事,绝不干涉,更不包办代替,孩子有事找我们商量,最多提个建议。我们和孩子相处舒服自在,没有芥蒂和隔阂,和则聚的状态持续了好多年了。

总结一下

我的观点是,不要害怕孩子太优秀,不要计较孩子不够优秀,孩子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就鼓励支持他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优不优秀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愿不愿意反哺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做为妈妈,能且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做个被孩子喜欢的好妈妈。



最好的教育是唤醒孩子灵魂的教育,我是[阿娥你好],一个擅长和孩子交流的妈妈,也是一个爱学习、爱观察、爱思考的写作者,[关注]我,和我一起,每天成长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阿娥你好


当初女儿出国求学,她的外公外婆挺舍不得,老是叨叨:就一个孩子,跑这么远……

女儿离我越来越远,我倒是挺开心的,因为放飞女儿一直是我的梦想,再说飞得远更需要能力。

有能力离父母更远的,将来回家陪伴父母,不会存在问题;只能留在父母身边的,却难有能力离开父母独立生存。

我身边不少当父母的,甚至九零后父母,还有这种这种可笑的观念:好容易养大的孩子,却跑那么远,还不如不养。

有的甚至以为我会因为想女儿偷偷地哭。

为何他们不想孩子跑远?说到底还是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为自己将来养老。

这样的父母未免过于狭隘,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封建社会,岂不知孩子已经是新世纪的孩子,这种思想养出来的孩子可以被留在身边,但未必能够承担养老重任。

看看成年子女留在身边的人,有几个不是父母在照顾他们的?又有几人能够享受孩子照顾的?也许他们只是累着、快乐着,并幻想着将来孩子照顾他们,却没想过,孩子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将来怎么照顾他们?

有个朋友以前非常享受儿孙绕膝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生病住院,儿子不知道关心她、照顾她,连起码的问候都没有,第一反应是家中没人做饭、孩子没人照顾了,她才感觉到心酸。

可是她一出院,又忍着病痛为儿孙忙活了。

多年前记得看过一期电视节目,一位大学生因为承受不了父亲的养老期望选择了玩失踪。

现代父母养育孩子,不应该以获取为目的,只需享受为人父母的过程。我们陪伴孩子走完一程,就应该尽量放手。至于孩子选择留在父母身边,还是放飞自己追逐梦想,都应该由孩子自己做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