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奶奶總想要取代孩子媽媽的位置?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怎麼可能?

奶奶愛孩子,作為媽媽,你應該慶幸才對,

總比沒人帶,自己一個人累死累活的比較好吧。

至於你說的取代,我告訴你永遠不可能。

奶奶即使再好,也永遠不會取代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我有一個朋友,

自從孩子出生之後,婆婆就一直跟著她,

除了餵奶時間,其他都是婆婆在帶。

包括換尿布,陪玩等等。

我朋友樂得清閒,好像生了一個假孩子一樣,

沒事就自己看看書,找小姐妹聚聚,生活美的不亦樂乎,

再看一下我獨自帶娃的艱辛,

真心羨慕啊。


後來,孩子慢慢長大,上幼兒園之後,

閨蜜才真正開始了接送。

而孩子呢,每每見到奶奶,也是吵著要媽媽的。

要知道她可是奶奶一手帶大的。

所以說,永遠不要怕孩子不跟你親,

即使奶奶再親,都無法取代媽媽的地位。

多一個人替你愛孩子,

想想多幸福呢。


老徐說事999


為什麼有的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我覺得原因有5點!


1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是因為世上只有媽媽好

媽媽是世上最善良的女人,最有愛心,最懂得包容!

奶奶認為用最好的愛,去善待媳婦,可以讓媳婦從媽家到婆家,做到一鍵過渡——無縫鏈接,縮短媳婦進入新環境的不適應期!

只有媽媽的愛,是世上所有愛中,最能引起共鳴!奶奶認為用最有效的愛,去善待媳婦,可以讓媳婦從女兒到媳婦,身份變化更平穩自然,減少排斥和失落,為婆媳友善相處,打好信任的基礎!

2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是因為奶奶具有女人的天性,習慣成自然

做奶奶之前,奶奶一直做的就是媽!沒有充分意識到奶奶和媽媽,不可以隨便取代!以為媳婦和兒子年齡相仿,做媽媽會顯得更有親和力,順理成章去愛屋及烏!願望可以很美好,但生活還是很現實!

媽媽比奶奶讓人感受更親切,更體貼!奶奶以為只要自己問心無愧,把媳婦看做女兒,雖是一廂情願的取代,但只要為人真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還是可以為婆媳以後的相處,營造包容的氛圍!

3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是因為奶奶已把媳婦當成自己的家人

奶奶也是媳婦熬成的婆,最能感同身受——媳婦的不易!因為沒有血脈相連,所以她們的相處,更不同尋常,更要用心來呵護!只有情同母女,視同己出,才能親如骨肉,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婆媳關係——決定著家的天氣變化!

唯有媽媽的愛,可以不加修飾,自然水到渠成;可以不矯揉造作,流露淋漓盡致!奶奶以為雖是自己的情有獨鍾,把媳婦看成女兒,但依然相信心誠則靈,金石為開!

4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是因為奶奶只有兒子,沒有生女兒的經歷!

沒有愛女兒的經歷!因為沒把握好分寸,愛就過了度,自作多情,想過把有女兒的癮,自作聰明把媳婦當女兒,給媳婦增加了壓力,不好自為之!忘了媳婦有母女,知道此母女,不同於彼母女,奶奶傻傻分不清,以為自己也是媽,媳婦面前就一定也象媽!

媽媽的愛,最純潔無私,最能滋潤兒女的心!奶奶以為用媽媽對女兒的愛,取代奶奶對媳婦的情,可以相處更輕鬆自在,既可以拉近親情,又能和睦關係,一舉兩得的取代,是一種切實有用的好方法!

5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是時代變遷推波助瀾的結果!

隨著男女平等,在現在家庭關係中,過門的媳婦隨兒子都叫媽!給奶奶造成錯覺,奶奶以為,不換到媽媽的位置,覺得自己不稱職,人心都是肉長的,捂不熱的心,畢竟是少數!相信心寬就是福!


奶奶你要奶奶變成媽,以下4點要牢記!

1奶奶你可以把媳婦當女兒,但你不能同時要求,媳婦把你當成媽,除非她同意,把你當成媽!

自以為是要理智,確保媽媽範圍有限度,過度付出成壓力,保持耐心很重要!始終要堅信,兒子選擇沒有錯,相信媳婦是女兒,大人不記小人過,言傳身教,家人和睦最重要,人心都是肉長的,歲月如歌會記住,相信媳婦也可做女兒!

2奶奶你可以把媳婦當女兒,但你不能同樣要求,媳婦做女兒,除非她樂意,認你這個媽!

自得其樂要理性,確保媽媽邊界有要求,越界經營是負擔,相互信任最重要!媽媽總比奶奶要親熱,只要不損真母女,減少婆媳的不適感,同在屋簷下,要信任媳婦明事理,相信婆婆也可做媽媽!

3奶奶你可以把媳婦當女兒,但你不能以為,插根蔥可裝象,除非她接受,有你這個媽!

自吹自擂時間有限制!媳婦在媽媽身邊,雖然不足三十年,奶奶身邊會多幾倍,但習慣已經成自然,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容易的事!改變時間是難題,理解包容最重要!

4奶奶你可以把媳婦當女兒,但你不能以為,濫竽充數,就能勝親媽,除非她相信,你也象個媽!

自圓其說萬事有原則!做好自己最重要,留點空間給彼此,安全距離要保證,相處不累才快樂,放手也是一種愛,尊重比愛更重要!

奶奶你時時、事事要記住,關係友善心舒暢,心胸開闊最重要,大人有大量,宰相肚裡好撐船,快樂才有幸福感,善待媳婦很重要,晚年才有幸福伴!媽媽來取代奶奶,是緩解婆媳的好方法,牢記分寸最重要,家和才能萬事興!

真心也對媳婦說一句,如果奶奶不像媽,才是把你當外人,良苦用心要理解,能有奶奶取代媽,多份母愛你福氣,好好珍惜才是對,好好用心去感受,理性判斷最重要,不要迷失在別人——羨慕嫉妒恨之中,丟失自己的幸福——最吃虧

總之,家庭相處需要信任做潤滑;家庭和諧需要理解來凝聚;家庭幸福需要包容做源泉,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心若計較,處處都是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晴天!


飛過追夢


這是我身邊的例子!多多就是奶奶帶的,由於媽媽沒有奶,早早就斷了母乳。斷奶後所有的基本生活都是由奶奶照顧的,晚上也是和奶奶一起睡!前些天媽媽休假了,想帶孩子出去玩,奶奶不同意,說媽媽從來沒有照顧過多多,怕帶不好,生活起居都是奶奶一手照顧,所以她讓多多選擇,看願意跟誰在一起。畢竟孩子還小,才一歲半,媽媽平時上班忙,和多多又不親近,所以孩子想和奶奶待一起,多多的媽媽也是很傷心難過!無形中奶奶取代了媽媽的位置。

就以上事例反應出兩方面問題

一方面:是奶奶自私的原因導致,既然媽媽上班忙,奶奶願意帶孩子,那麼奶奶也應當在媽媽閒暇時把孩子交給媽媽帶,孩子肯定會和媽媽親近的,只是你太自私了,試想下長久下去,多多的性格會怎樣?

另一方面:是媽媽太軟弱了,造就了奶奶的強勢。

我不明白做奶奶的是什麼心理,做好自己奶奶的角色就好了,為什麼非要多管閒事呢,我以後也會做奶奶,但我絕不會把孫子孫女當做我的一切,我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想做的事。


果果的媽咪


前幾年的一個離婚案子。

兩個年輕人結婚三年,育有一子;兩個人工作都還不錯:一個在國企,一個在銀行;都是單位骨幹。女生呢,有點強勢,凡事都要做主;男生呢,外表非常俊朗,聲音富有磁性,但是但是很聽媽媽的話,有點媽寶男的意思,但是還算有度量,在媳婦和媽之間,一直起著良性的粘合作用。

媽媽非常精明、能幹,裡裡外外一把手的。

當然也包括了帶孩子。

後來,女方突然起訴離婚。理由不說了。無外乎說不清理還亂的家務事。

其中有一條,就是這個問題:婆婆總在有意無意間表示出與孩子甚於親生母親的關係。


經過了案件的全部審理之後,我看到了這位母親的越位原因:


兒子是她辛辛苦苦帶大的,兒媳是個強盜,盜走了兒子的愛;媽媽隨時有和兒媳競爭一個男人的潛意識。

這件案子有意思的地方是,女生和婆婆性格十分相近,都比較強勢,都要在家裡說了算的那種。


但是彼此又水火不容。

婆婆已經退休,帶孩子也有時間,而且屬於閒不下來的那種女人。

但是又屬於“任勞不任怨”的那種老人。

對兒媳婦成見很深,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不能讓她滿意的地方。

因為是兒子選中的女生,媽媽一直忍耐中。

但是在她的認知觀念中,這個兒媳婦是配不上自己兒子的----那麼優秀的兒子啊,娶了這麼個女的。

她要做給兒媳看看,一個好女人在家裡是怎麼服侍老公,怎麼撫養孩子的。



相比年輕人,奶奶更富有照料孩子的經驗和耐心,長時間相處中,孩子和奶奶很自然的建立了親情關係,孩子對直接照料人有著很深的依賴和依戀。

同樣一個孩子,奶奶抱上怎麼都乖乖的,一逗就笑,一喂就吃,一鬨就睡。

親媽抱上,孩子立馬水土不服的樣子,渾身長滿了蕁麻疹一樣左右都不服帖。

奶奶事實上已經取代了媽媽的位置在撫養這個孩子。

親媽很糟心。

更糟的是,奶奶還非常喜歡在家庭成員面前炫耀她和孩子之間不是母子卻甚於母子的濃情蜜意。

搞得親媽有點像後媽,心中非常狼狽。



小孫子是自家人,兒媳婦是外來人口。不理性的婆婆總是習慣搶風頭,表功勞,孤立兒媳。最終在孩子眼裡,媽媽成為一個不知所以然的代名詞,最親近的人是奶奶。


這個女生最終感覺自己的孩子更像是婆婆的孩子。在這場暗中對孩子親情的搶奪戰中,輸掉的,一定是這個年輕的媽媽。

孩子是純粹的生命,他在三歲以內,對直接照料人非常依賴,無論這個人是稱呼為媽媽,還是稱呼為奶奶,孩子只認那個天天和他在一起,照顧他的那個人。


婆媳關係本就是姻親而締結,原本陌生的二個女人在一個屋簷之下相遇,又因為生命中的2個男人糾纏在一起。

其實沒有誰好誰不好。

只能說,

如果你愛這個大大的男人,那麼接受他的媽媽;

如果你愛這個小小的男人,那麼接受他的奶奶。


至於這個離婚的案子,最後還是調解離婚了。

很遺憾。

孩子,由男方直接撫養。

最終,奶奶還是取代了孩子親媽的位置,成為孩子的照料人。


芯媽心語


我婆婆就是真實的寫照!由於生我兒子難產受傷嚴重,月子裡我媽過來照顧我,我婆婆就一直不肯放下我兒子,哪怕我餵奶她都看著,只要我兒子一離開我的奶頭她就把孩子搶過去,有時候兒子還沒吃飽只是中途歇一會她就搶過去了!我媽都說不要這樣子,小孩子吃奶要吃一會兒的,沒那麼快,她還不聽,還按她自己的來,我婆婆這樣做是因為我公公和我老公一直都是受她管制,家裡什麼都是她說了算的那種,但是我和我老公結婚一分錢沒花她的,我媽還給我10萬的嫁妝錢帶過來,彩禮錢也讓我帶過來了,所以我不聽她的,她兒子也不敢對我發脾氣啥的,她月子裡就是想給我點顏色看看,可惜她沒這個權利,我又沒花他們家一分錢,根本就不會給她低頭的,現在我自己帶孩子也不讓她天天來我家,偶爾去她那邊給她抱抱孫子。


Aim喵


我 的婆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婆婆和公公這麼些年感情一直不好,婆婆強勢,看不上懦弱的公公,家裡家外都是婆婆說了算,我老公在強勢母親的管理下,性格也偏軟弱,什麼事都要和婆婆商量。

婆婆自己也認為把兒子教育得非常好,常常以此居功。

自從我生了兒子,婆婆就主動承擔起了看孫子的任務。不可否認,婆婆對孫子那真的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曬著,因為一直跟著奶奶,孩子對奶奶也特別親,婆婆經常當著我們的面問寶寶:小寶最愛誰啊?



我兒子就會奶聲奶氣地回答:最愛奶奶,於是婆婆就會開心地大笑。然後婆婆接著問,小寶還愛誰啊?我兒子答:愛爸爸。婆婆很滿意,然後她就不問了。

有時候小寶淘氣,我一教訓他,婆婆就趕忙過來把孩子抱走,不許訓我大孫子,小寶乖,媽媽不乖,不理媽媽。

我很生氣卻也不敢發作,畢竟還要指望婆婆看孩子,可是婆婆這種教育方法我實在不能認同,我跟老公反映情況,哪知老公說,怪不得小寶跟他奶奶那麼親,誰讓你總是訓孩子了,我看媽確實比你對孩子細心。



我還能說什麼,啥媽啥兒子,果然是一脈相承。

其實,我倒是能理解婆婆這樣的行為,她對公公一直很失望,於是在年輕時把感情都轉移到了兒子身上,有了孫子之後,又將情感轉移到了孫子身上,她愛兒子,愛孫子,卻唯獨沒有學會愛自己。

這樣的婆婆看起來就像個小孩,把自己放在了與兒媳婦比較的位置上,生怕小孫子愛媽媽多一些之後,就會對她愛得少一些。

婆婆這種行為其實就是缺愛的一種表現,缺愛會讓人在所愛之人面前變得卑微,缺愛的人才更容易爭寵。



婆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經營好自己的夫妻關係,於是把重心都放在了兒子身上,等兒子成家立業,不再以老媽為中心,她會失落一段時間,一旦有了孫子輩,婆婆就會馬上抓住這個可塑性極強的小嬰兒,把一腔感情又投入到孫子身上,恨不得孫子眼裡只有她一個人。

這種感情錯位會讓婆婆的很多行為看起來不可理解,作為晚輩,如果已經無法幫助婆婆修復她的夫妻關係,那就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多理解理解老人的不容易,求同存異,以和為貴。畢竟,婆婆愛孫子的心是半點不摻假的,僅這一點,就足夠值得我們尊重。


桃小毛


我以為只有我有這樣的感覺,沒生孩子之前我覺得我婆婆特別好,事事都替你想著,家裡人也說有個這樣的婆婆很不容易。可自從生了孩子以後就感覺變了個人一樣,所謂隔代親也充分體現了出來。孩子不能哭,不管大小事只要一哭,我婆婆的大嗓門立馬就嚷開了,衝我喊了不是一次兩次,見不得孩子哭一下。我婆婆眼睛不好,有嚴重的夜盲症,就算大白天也看不太清東西還總喜歡抱著孩子,只要她不得以絕對不放手,能抱一天。可孩子大了啊,總抱著她會影響她活動跟發育,我婆婆半句都聽不進去,你說你的,我該怎麼著還怎麼著。每次她一接過去孩子就哭,伸手找媽媽,我準備接走,我婆婆馬上就抱著孩子去別處,死活不給我,我說孩子都哭成這樣了還不給我,不情願的給了,然後邊給邊說你別老抱著她,讓她自己躺會。我說你抱一天也沒見著說放下,我剛一抱你就讓放。等我接過去孩子不哭了,她見狀馬上又伸手從懷裡搶走,我老公看見了說了她幾句才不搶。後來實在忍不了就搬去我老媽家住著,我婆婆一天能下來8回(我老媽跟我婆婆住一棟樓),一看見孩子拿著新鮮東西就問誰買的,我說她姥爺買的,我婆婆就變了個臉對孩子說姥爺有錢燒的瞎買。我跟老公每星期都會抽一天帶孩子出去玩玩,過過一家三口的小生活,可一出去我婆婆就千方百計要跟著去,一出門就開始搶孩子大戰,我說你眼睛不好別抱了,我婆婆說沒事,我走慢點,這路我都熟悉,你小侄子都是我帶大的,有什麼不行。關鍵是孩子比較依賴我,一出門就喜歡趴在我身上,可我婆婆認為誰抱不是抱?誰的懷抱不一樣?媽媽有奶,奶奶也有,不行吃奶奶的,這是我婆婆的原話,我都震驚了。從她說完這話以後,我基本上再也不敢讓她單獨跟孩子在一起了。


我最近沒胖


有的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這是中國家庭很多老一輩的現狀。這種老人,往往是非不分,不聽任何人建議,並且在大家庭中有著很重的甚至是絕對的話語權。

1、權利控制。總想取代媽媽的奶奶,有著強烈的控制慾望,小時候控制自己的兒子,等兒子長大了,發現被兒媳婦奪走之後,兒子不再聽自己的話,受自己的掌控,內心是憤怒的。這種憤怒,會有意無意的對兒媳婦發洩出來。等有了孫子,一下子又有了控制的對象,肯定會一把再奪過控制權。

我有個朋友的婆婆,是屬於控制慾望特別強烈的人。朋友買了房子,裝修時婆婆過來指手畫腳,等買傢俱時,婆婆過來一一指著問:“這個餐桌多少錢?這套沙發多少錢?”回答多少錢後,如果價錢貴了就會一頓批判,如果價錢在滿意範圍內,卻不相信,繼續問“在哪裡買的?”然後自己跑到傢俱城去核實價格。如果發現對她謊報價格,回來後又是一頓責罵。

家裡買了車,卻不敢告訴婆婆,只說是自家哥哥買的,讓他們暫時開著呢。

2、界限不清。中國家庭裡,界限不清是最明顯的。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一旦樹立界限,就感覺兩個人之間徹底沒關係了,生分了。因此如果兒子和自己媽樹立界限,媽媽往往會要死要活,用道德綁架兒子回到自己身邊。

在奶奶眼裡,我的兒子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的兒子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而兒媳婦這種橫刀插過來的人,完全是外人,不在我的家庭成員範圍內,因此兒媳婦的位置、處境和心理感受完全不在考慮範圍內。

3、孫子是自己家人,媳婦是外人。我們不難發現,總想取代媽媽位置的奶奶,大多數生的都是孫子,奶奶有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

孫子是我們家的根,秉承著傳宗接代的使命,這麼重大的責任,再加上強烈的控制慾望,肯定是要落在奶奶的肩膀上。


碰到如此的奶奶,應該怎麼破?

1、明確界限。我是孩子的媽媽,養育孩子的權利是我,而不是你。這一點首先和丈夫達成一致,否則你在這裡劃分界限,丈夫卻跑到婆婆那一邊去了,只剩下自己孤身奮戰。和老人明確表明態度和界限後,不管老人使用什麼招數:道德綁架、哭訴、指責甚至用跳樓等方式威脅,都要堅守住。說實話,做到這一點挺難的,需要長時間的一次又一次的鬥爭和較量。

我朋友的情況,即是老公永遠和自己站在一起,大概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從婆婆每天對於自己生活的干涉變成現在的相安無事。

2、我是我們這個小家庭成員的一員,你不是,你才是外人。這一點,其實也是界限的建立。讓老人明白,孫子雖然是你們家的姓,但是首先是我和你兒子共同的兒子,我們才是孩子的監護人,有著撫養的權利。

在這個小家庭裡,你如果幫忙照看孩子,我很感激。但是你如果越位,把我這個當媽媽的拋在一邊,那麼對不起,請你出去,不要再來幫我帶孩子。

3、擺明態度,即使性格沒有婆婆強勢,但是態度一定要堅定。在一個大家庭裡,往往有著一個很微妙的關係,那就是有強者,有弱者;有控制者,也有甘願被控制者。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把中國的大家庭叫做“家庭政治”。

媽媽要做的是:性格強勢的,完全可以和奶奶針尖對麥芒,儘管會有一段雞飛狗跳的時間,但往往會換來更長久的安寧;性格沒有那麼強勢的,也要堅守自己的態度,溫柔而堅定。也許婆婆最開始不會把兒媳婦的話放在眼裡,但是時間久了,還是能爭取到一部分權利的。

我經常看到和聽到,老人教唆孩子打媽媽、罵媽媽,和孩子說媽媽的壞話。這也是奶奶在和兒媳婦爭奪孫子的權利表現。

碰到這種情況,媽媽一定要嚴肅的和婆婆表明態度,告訴其這種事情的嚴重性,不是說著玩玩那麼簡單的。

4、有經濟能力的一定分開住。只要有點經濟能力,一定要和老人分開住。同一屋簷下,和老人居住在一起,不僅僅在孩子方面,在老公方面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婆婆永遠會覺得自己兒子是最優秀的,你配不上自己的兒子。娶你到家裡來,你就應該伺候好她的兒子。讓老公給自己倒杯水,也會遭受婆婆不滿的話語。

不在一個屋簷下居住,再加上自己的諄諄教導,之少能保證老公是和自己一條心的。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很難處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中國的家庭裡,往往都有著消失的男性:老公、公公彷彿都不見了。因此,媽媽在處理大家庭關係時,一定要先把老公的工作做到位,之後夫妻共同面對和處理。而不是自己孤軍奮戰一家人,這樣的結果往往都很悲壯。


一諾媽聊育兒


認真看完所有評論,簡直是我現在的寫照,太有共鳴了,想給所有人點個贊!我婆婆是那種強勢的婆婆,平時沒有矛盾的時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有矛盾就得聽她的!

我承認我休產假的時候,婆婆公公確實照顧我照顧寶寶很認真!我產假到期,需要上班,因為孃家離工作單位就五分鐘路程,我就說帶寶寶去孃家住,這樣我可以輕鬆上班還可以照顧寶寶。說這件事當晚婆婆氣得沒說話,摔門就走了,晚上給老公打電話說別讓我帶孩子去。

之後我又提起帶孩子回孃家這件事,(因為剛上班時間太緊張,得乳腺炎,高燒四十度)一句話,不可以!我問,孩子是我的我的我能做主嗎?婆婆說孩子也是她兒子的,她也能做主,不可以!我父母說,讓他們小兩口自己帶孩子吧,婆婆立即說過,不可能!當著我父母的面訓我,說我家家教不好!在我兩天不吃飯和不說話的抗爭後,婆婆再次訓了我,讓我帶孩子回了孃家。和老公也開始了冷戰,至今三個月了,沒有聯繫,感覺婚姻似乎也到了盡頭。

婆婆是長輩,我不好說什麼,但是老公竟然允許婆婆的這種行為,我接受不了。孩子哭了,我哄著孩子,他第一時間想到他媽說讓他媽過來哄;孩子生病,我問他什麼時候去醫院,他也先問他媽!所以造成也種結局是老公的“功勞”!

我不想說我是因為婆媳矛盾離得婚,但是我確實不喜歡婆婆,老公至今的種種行為更是讓人傷心,現在正在考慮離婚!孩子我現在自己在帶,有工作,有收入,除了完整的家庭,我想把所有最好的都給他。


foreverlove170988199


為什麼有的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

有一個年輕的媽媽私信我說,奶奶取代了媽媽的位置,奶每天抱著孩子、哄孩子睡覺,孩子都不喜歡媽媽。孩子吃奶的時候都是閉著眼睛,看到媽媽就哭,家裡人乾脆就不讓媽媽抱孩子、哄孩子了,這位媽媽很是傷心。

為什麼有的奶奶總想取代媽媽的位置?

1、太勤勞不由自主

有些奶奶特別勤勞,什麼事都搶著幹,生怕累著兒媳婦,一不小心,做著做著就做多了,奶奶不是奶奶,媽媽不是媽媽,超越了奶奶的界限,讓孩子只認奶奶不認媽媽。

2、權力慾望強烈

有些奶奶權利慾望特別強烈,年輕的時候控制老公,有了兒子控制兒子,家裡一直是她說了算,有了兒媳婦還想管兒媳婦,有了孫子自然想控制孫子。

她認為只有取代媽媽的位置,讓孫子和她親,讓兒子繼續聽她的,她才會心情倍爽。

3、認為走過的橋比兒媳婦走過的路多

有些奶奶認為自己經驗豐富,在照看孩子方面比兒媳婦高一籌,總是想做總指揮。孩子怎麼睡覺、怎麼穿衣、怎麼吃飯、怎麼玩,都是奶奶說了算。

婆媳之間的矛盾,很多都來源於奶奶和媽媽對於孩子的爭奪,如果奶奶肯放手,媽媽肯上手,雙方協調一致,恐怕就沒那麼多矛盾了。

新晉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青雲計劃獲獎者,獲多平臺原創邀約。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