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奶奶总想要取代孩子妈妈的位置?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怎么可能?

奶奶爱孩子,作为妈妈,你应该庆幸才对,

总比没人带,自己一个人累死累活的比较好吧。

至于你说的取代,我告诉你永远不可能。

奶奶即使再好,也永远不会取代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我有一个朋友,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婆婆就一直跟着她,

除了喂奶时间,其他都是婆婆在带。

包括换尿布,陪玩等等。

我朋友乐得清闲,好像生了一个假孩子一样,

没事就自己看看书,找小姐妹聚聚,生活美的不亦乐乎,

再看一下我独自带娃的艰辛,

真心羡慕啊。


后来,孩子慢慢长大,上幼儿园之后,

闺蜜才真正开始了接送。

而孩子呢,每每见到奶奶,也是吵着要妈妈的。

要知道她可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所以说,永远不要怕孩子不跟你亲,

即使奶奶再亲,都无法取代妈妈的地位。

多一个人替你爱孩子,

想想多幸福呢。


老徐说事999


为什么有的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我觉得原因有5点!


1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是因为世上只有妈妈好

妈妈是世上最善良的女人,最有爱心,最懂得包容!

奶奶认为用最好的爱,去善待媳妇,可以让媳妇从妈家到婆家,做到一键过渡——无缝链接,缩短媳妇进入新环境的不适应期!

只有妈妈的爱,是世上所有爱中,最能引起共鸣!奶奶认为用最有效的爱,去善待媳妇,可以让媳妇从女儿到媳妇,身份变化更平稳自然,减少排斥和失落,为婆媳友善相处,打好信任的基础!

2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是因为奶奶具有女人的天性,习惯成自然

做奶奶之前,奶奶一直做的就是妈!没有充分意识到奶奶和妈妈,不可以随便取代!以为媳妇和儿子年龄相仿,做妈妈会显得更有亲和力,顺理成章去爱屋及乌!愿望可以很美好,但生活还是很现实!

妈妈比奶奶让人感受更亲切,更体贴!奶奶以为只要自己问心无愧,把媳妇看做女儿,虽是一厢情愿的取代,但只要为人真实、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是可以为婆媳以后的相处,营造包容的氛围!

3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是因为奶奶已把媳妇当成自己的家人

奶奶也是媳妇熬成的婆,最能感同身受——媳妇的不易!因为没有血脉相连,所以她们的相处,更不同寻常,更要用心来呵护!只有情同母女,视同己出,才能亲如骨肉,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婆媳关系——决定着家的天气变化!

唯有妈妈的爱,可以不加修饰,自然水到渠成;可以不矫揉造作,流露淋漓尽致!奶奶以为虽是自己的情有独钟,把媳妇看成女儿,但依然相信心诚则灵,金石为开!

4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是因为奶奶只有儿子,没有生女儿的经历!

没有爱女儿的经历!因为没把握好分寸,爱就过了度,自作多情,想过把有女儿的瘾,自作聪明把媳妇当女儿,给媳妇增加了压力,不好自为之!忘了媳妇有母女,知道此母女,不同于彼母女,奶奶傻傻分不清,以为自己也是妈,媳妇面前就一定也象妈!

妈妈的爱,最纯洁无私,最能滋润儿女的心!奶奶以为用妈妈对女儿的爱,取代奶奶对媳妇的情,可以相处更轻松自在,既可以拉近亲情,又能和睦关系,一举两得的取代,是一种切实有用的好方法!

5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是时代变迁推波助澜的结果!

随着男女平等,在现在家庭关系中,过门的媳妇随儿子都叫妈!给奶奶造成错觉,奶奶以为,不换到妈妈的位置,觉得自己不称职,人心都是肉长的,捂不热的心,毕竟是少数!相信心宽就是福!


奶奶你要奶奶变成妈,以下4点要牢记!

1奶奶你可以把媳妇当女儿,但你不能同时要求,媳妇把你当成妈,除非她同意,把你当成妈!

自以为是要理智,确保妈妈范围有限度,过度付出成压力,保持耐心很重要!始终要坚信,儿子选择没有错,相信媳妇是女儿,大人不记小人过,言传身教,家人和睦最重要,人心都是肉长的,岁月如歌会记住,相信媳妇也可做女儿!

2奶奶你可以把媳妇当女儿,但你不能同样要求,媳妇做女儿,除非她乐意,认你这个妈!

自得其乐要理性,确保妈妈边界有要求,越界经营是负担,相互信任最重要!妈妈总比奶奶要亲热,只要不损真母女,减少婆媳的不适感,同在屋檐下,要信任媳妇明事理,相信婆婆也可做妈妈!

3奶奶你可以把媳妇当女儿,但你不能以为,插根葱可装象,除非她接受,有你这个妈!

自吹自擂时间有限制!媳妇在妈妈身边,虽然不足三十年,奶奶身边会多几倍,但习惯已经成自然,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容易的事!改变时间是难题,理解包容最重要!

4奶奶你可以把媳妇当女儿,但你不能以为,滥竽充数,就能胜亲妈,除非她相信,你也象个妈!

自圆其说万事有原则!做好自己最重要,留点空间给彼此,安全距离要保证,相处不累才快乐,放手也是一种爱,尊重比爱更重要!

奶奶你时时、事事要记住,关系友善心舒畅,心胸开阔最重要,大人有大量,宰相肚里好撑船,快乐才有幸福感,善待媳妇很重要,晚年才有幸福伴!妈妈来取代奶奶,是缓解婆媳的好方法,牢记分寸最重要,家和才能万事兴!

真心也对媳妇说一句,如果奶奶不像妈,才是把你当外人,良苦用心要理解,能有奶奶取代妈,多份母爱你福气,好好珍惜才是对,好好用心去感受,理性判断最重要,不要迷失在别人——羡慕嫉妒恨之中,丢失自己的幸福——最吃亏

总之,家庭相处需要信任做润滑;家庭和谐需要理解来凝聚;家庭幸福需要包容做源泉,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晴天!


飞过追梦


这是我身边的例子!多多就是奶奶带的,由于妈妈没有奶,早早就断了母乳。断奶后所有的基本生活都是由奶奶照顾的,晚上也是和奶奶一起睡!前些天妈妈休假了,想带孩子出去玩,奶奶不同意,说妈妈从来没有照顾过多多,怕带不好,生活起居都是奶奶一手照顾,所以她让多多选择,看愿意跟谁在一起。毕竟孩子还小,才一岁半,妈妈平时上班忙,和多多又不亲近,所以孩子想和奶奶待一起,多多的妈妈也是很伤心难过!无形中奶奶取代了妈妈的位置。

就以上事例反应出两方面问题

一方面:是奶奶自私的原因导致,既然妈妈上班忙,奶奶愿意带孩子,那么奶奶也应当在妈妈闲暇时把孩子交给妈妈带,孩子肯定会和妈妈亲近的,只是你太自私了,试想下长久下去,多多的性格会怎样?

另一方面:是妈妈太软弱了,造就了奶奶的强势。

我不明白做奶奶的是什么心理,做好自己奶奶的角色就好了,为什么非要多管闲事呢,我以后也会做奶奶,但我绝不会把孙子孙女当做我的一切,我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


果果的妈咪


前几年的一个离婚案子。

两个年轻人结婚三年,育有一子;两个人工作都还不错:一个在国企,一个在银行;都是单位骨干。女生呢,有点强势,凡事都要做主;男生呢,外表非常俊朗,声音富有磁性,但是但是很听妈妈的话,有点妈宝男的意思,但是还算有度量,在媳妇和妈之间,一直起着良性的粘合作用。

妈妈非常精明、能干,里里外外一把手的。

当然也包括了带孩子。

后来,女方突然起诉离婚。理由不说了。无外乎说不清理还乱的家务事。

其中有一条,就是这个问题:婆婆总在有意无意间表示出与孩子甚于亲生母亲的关系。


经过了案件的全部审理之后,我看到了这位母亲的越位原因:


儿子是她辛辛苦苦带大的,儿媳是个强盗,盗走了儿子的爱;妈妈随时有和儿媳竞争一个男人的潜意识。

这件案子有意思的地方是,女生和婆婆性格十分相近,都比较强势,都要在家里说了算的那种。


但是彼此又水火不容。

婆婆已经退休,带孩子也有时间,而且属于闲不下来的那种女人。

但是又属于“任劳不任怨”的那种老人。

对儿媳妇成见很深,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不能让她满意的地方。

因为是儿子选中的女生,妈妈一直忍耐中。

但是在她的认知观念中,这个儿媳妇是配不上自己儿子的----那么优秀的儿子啊,娶了这么个女的。

她要做给儿媳看看,一个好女人在家里是怎么服侍老公,怎么抚养孩子的。



相比年轻人,奶奶更富有照料孩子的经验和耐心,长时间相处中,孩子和奶奶很自然的建立了亲情关系,孩子对直接照料人有着很深的依赖和依恋。

同样一个孩子,奶奶抱上怎么都乖乖的,一逗就笑,一喂就吃,一哄就睡。

亲妈抱上,孩子立马水土不服的样子,浑身长满了荨麻疹一样左右都不服帖。

奶奶事实上已经取代了妈妈的位置在抚养这个孩子。

亲妈很糟心。

更糟的是,奶奶还非常喜欢在家庭成员面前炫耀她和孩子之间不是母子却甚于母子的浓情蜜意。

搞得亲妈有点像后妈,心中非常狼狈。



小孙子是自家人,儿媳妇是外来人口。不理性的婆婆总是习惯抢风头,表功劳,孤立儿媳。最终在孩子眼里,妈妈成为一个不知所以然的代名词,最亲近的人是奶奶。


这个女生最终感觉自己的孩子更像是婆婆的孩子。在这场暗中对孩子亲情的抢夺战中,输掉的,一定是这个年轻的妈妈。

孩子是纯粹的生命,他在三岁以内,对直接照料人非常依赖,无论这个人是称呼为妈妈,还是称呼为奶奶,孩子只认那个天天和他在一起,照顾他的那个人。


婆媳关系本就是姻亲而缔结,原本陌生的二个女人在一个屋檐之下相遇,又因为生命中的2个男人纠缠在一起。

其实没有谁好谁不好。

只能说,

如果你爱这个大大的男人,那么接受他的妈妈;

如果你爱这个小小的男人,那么接受他的奶奶。


至于这个离婚的案子,最后还是调解离婚了。

很遗憾。

孩子,由男方直接抚养。

最终,奶奶还是取代了孩子亲妈的位置,成为孩子的照料人。


芯妈心语


我婆婆就是真实的写照!由于生我儿子难产受伤严重,月子里我妈过来照顾我,我婆婆就一直不肯放下我儿子,哪怕我喂奶她都看着,只要我儿子一离开我的奶头她就把孩子抢过去,有时候儿子还没吃饱只是中途歇一会她就抢过去了!我妈都说不要这样子,小孩子吃奶要吃一会儿的,没那么快,她还不听,还按她自己的来,我婆婆这样做是因为我公公和我老公一直都是受她管制,家里什么都是她说了算的那种,但是我和我老公结婚一分钱没花她的,我妈还给我10万的嫁妆钱带过来,彩礼钱也让我带过来了,所以我不听她的,她儿子也不敢对我发脾气啥的,她月子里就是想给我点颜色看看,可惜她没这个权利,我又没花他们家一分钱,根本就不会给她低头的,现在我自己带孩子也不让她天天来我家,偶尔去她那边给她抱抱孙子。


Aim喵


我 的婆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婆婆和公公这么些年感情一直不好,婆婆强势,看不上懦弱的公公,家里家外都是婆婆说了算,我老公在强势母亲的管理下,性格也偏软弱,什么事都要和婆婆商量。

婆婆自己也认为把儿子教育得非常好,常常以此居功。

自从我生了儿子,婆婆就主动承担起了看孙子的任务。不可否认,婆婆对孙子那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晒着,因为一直跟着奶奶,孩子对奶奶也特别亲,婆婆经常当着我们的面问宝宝:小宝最爱谁啊?



我儿子就会奶声奶气地回答:最爱奶奶,于是婆婆就会开心地大笑。然后婆婆接着问,小宝还爱谁啊?我儿子答:爱爸爸。婆婆很满意,然后她就不问了。

有时候小宝淘气,我一教训他,婆婆就赶忙过来把孩子抱走,不许训我大孙子,小宝乖,妈妈不乖,不理妈妈。

我很生气却也不敢发作,毕竟还要指望婆婆看孩子,可是婆婆这种教育方法我实在不能认同,我跟老公反映情况,哪知老公说,怪不得小宝跟他奶奶那么亲,谁让你总是训孩子了,我看妈确实比你对孩子细心。



我还能说什么,啥妈啥儿子,果然是一脉相承。

其实,我倒是能理解婆婆这样的行为,她对公公一直很失望,于是在年轻时把感情都转移到了儿子身上,有了孙子之后,又将情感转移到了孙子身上,她爱儿子,爱孙子,却唯独没有学会爱自己。

这样的婆婆看起来就像个小孩,把自己放在了与儿媳妇比较的位置上,生怕小孙子爱妈妈多一些之后,就会对她爱得少一些。

婆婆这种行为其实就是缺爱的一种表现,缺爱会让人在所爱之人面前变得卑微,缺爱的人才更容易争宠。



婆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夫妻关系,于是把重心都放在了儿子身上,等儿子成家立业,不再以老妈为中心,她会失落一段时间,一旦有了孙子辈,婆婆就会马上抓住这个可塑性极强的小婴儿,把一腔感情又投入到孙子身上,恨不得孙子眼里只有她一个人。

这种感情错位会让婆婆的很多行为看起来不可理解,作为晚辈,如果已经无法帮助婆婆修复她的夫妻关系,那就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多理解理解老人的不容易,求同存异,以和为贵。毕竟,婆婆爱孙子的心是半点不掺假的,仅这一点,就足够值得我们尊重。


桃小毛


我以为只有我有这样的感觉,没生孩子之前我觉得我婆婆特别好,事事都替你想着,家里人也说有个这样的婆婆很不容易。可自从生了孩子以后就感觉变了个人一样,所谓隔代亲也充分体现了出来。孩子不能哭,不管大小事只要一哭,我婆婆的大嗓门立马就嚷开了,冲我喊了不是一次两次,见不得孩子哭一下。我婆婆眼睛不好,有严重的夜盲症,就算大白天也看不太清东西还总喜欢抱着孩子,只要她不得以绝对不放手,能抱一天。可孩子大了啊,总抱着她会影响她活动跟发育,我婆婆半句都听不进去,你说你的,我该怎么着还怎么着。每次她一接过去孩子就哭,伸手找妈妈,我准备接走,我婆婆马上就抱着孩子去别处,死活不给我,我说孩子都哭成这样了还不给我,不情愿的给了,然后边给边说你别老抱着她,让她自己躺会。我说你抱一天也没见着说放下,我刚一抱你就让放。等我接过去孩子不哭了,她见状马上又伸手从怀里抢走,我老公看见了说了她几句才不抢。后来实在忍不了就搬去我老妈家住着,我婆婆一天能下来8回(我老妈跟我婆婆住一栋楼),一看见孩子拿着新鲜东西就问谁买的,我说她姥爷买的,我婆婆就变了个脸对孩子说姥爷有钱烧的瞎买。我跟老公每星期都会抽一天带孩子出去玩玩,过过一家三口的小生活,可一出去我婆婆就千方百计要跟着去,一出门就开始抢孩子大战,我说你眼睛不好别抱了,我婆婆说没事,我走慢点,这路我都熟悉,你小侄子都是我带大的,有什么不行。关键是孩子比较依赖我,一出门就喜欢趴在我身上,可我婆婆认为谁抱不是抱?谁的怀抱不一样?妈妈有奶,奶奶也有,不行吃奶奶的,这是我婆婆的原话,我都震惊了。从她说完这话以后,我基本上再也不敢让她单独跟孩子在一起了。


我最近没胖


有的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这是中国家庭很多老一辈的现状。这种老人,往往是非不分,不听任何人建议,并且在大家庭中有着很重的甚至是绝对的话语权。

1、权利控制。总想取代妈妈的奶奶,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望,小时候控制自己的儿子,等儿子长大了,发现被儿媳妇夺走之后,儿子不再听自己的话,受自己的掌控,内心是愤怒的。这种愤怒,会有意无意的对儿媳妇发泄出来。等有了孙子,一下子又有了控制的对象,肯定会一把再夺过控制权。

我有个朋友的婆婆,是属于控制欲望特别强烈的人。朋友买了房子,装修时婆婆过来指手画脚,等买家具时,婆婆过来一一指着问:“这个餐桌多少钱?这套沙发多少钱?”回答多少钱后,如果价钱贵了就会一顿批判,如果价钱在满意范围内,却不相信,继续问“在哪里买的?”然后自己跑到家具城去核实价格。如果发现对她谎报价格,回来后又是一顿责骂。

家里买了车,却不敢告诉婆婆,只说是自家哥哥买的,让他们暂时开着呢。

2、界限不清。中国家庭里,界限不清是最明显的。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事情就是你的事情,你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一旦树立界限,就感觉两个人之间彻底没关系了,生分了。因此如果儿子和自己妈树立界限,妈妈往往会要死要活,用道德绑架儿子回到自己身边。

在奶奶眼里,我的儿子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我的儿子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而儿媳妇这种横刀插过来的人,完全是外人,不在我的家庭成员范围内,因此儿媳妇的位置、处境和心理感受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

3、孙子是自己家人,媳妇是外人。我们不难发现,总想取代妈妈位置的奶奶,大多数生的都是孙子,奶奶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孙子是我们家的根,秉承着传宗接代的使命,这么重大的责任,再加上强烈的控制欲望,肯定是要落在奶奶的肩膀上。


碰到如此的奶奶,应该怎么破?

1、明确界限。我是孩子的妈妈,养育孩子的权利是我,而不是你。这一点首先和丈夫达成一致,否则你在这里划分界限,丈夫却跑到婆婆那一边去了,只剩下自己孤身奋战。和老人明确表明态度和界限后,不管老人使用什么招数:道德绑架、哭诉、指责甚至用跳楼等方式威胁,都要坚守住。说实话,做到这一点挺难的,需要长时间的一次又一次的斗争和较量。

我朋友的情况,即是老公永远和自己站在一起,大概用了三年的时间,才从婆婆每天对于自己生活的干涉变成现在的相安无事。

2、我是我们这个小家庭成员的一员,你不是,你才是外人。这一点,其实也是界限的建立。让老人明白,孙子虽然是你们家的姓,但是首先是我和你儿子共同的儿子,我们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着抚养的权利。

在这个小家庭里,你如果帮忙照看孩子,我很感激。但是你如果越位,把我这个当妈妈的抛在一边,那么对不起,请你出去,不要再来帮我带孩子。

3、摆明态度,即使性格没有婆婆强势,但是态度一定要坚定。在一个大家庭里,往往有着一个很微妙的关系,那就是有强者,有弱者;有控制者,也有甘愿被控制者。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把中国的大家庭叫做“家庭政治”。

妈妈要做的是:性格强势的,完全可以和奶奶针尖对麦芒,尽管会有一段鸡飞狗跳的时间,但往往会换来更长久的安宁;性格没有那么强势的,也要坚守自己的态度,温柔而坚定。也许婆婆最开始不会把儿媳妇的话放在眼里,但是时间久了,还是能争取到一部分权利的。

我经常看到和听到,老人教唆孩子打妈妈、骂妈妈,和孩子说妈妈的坏话。这也是奶奶在和儿媳妇争夺孙子的权利表现。

碰到这种情况,妈妈一定要严肃的和婆婆表明态度,告诉其这种事情的严重性,不是说着玩玩那么简单的。

4、有经济能力的一定分开住。只要有点经济能力,一定要和老人分开住。同一屋檐下,和老人居住在一起,不仅仅在孩子方面,在老公方面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婆婆永远会觉得自己儿子是最优秀的,你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娶你到家里来,你就应该伺候好她的儿子。让老公给自己倒杯水,也会遭受婆婆不满的话语。

不在一个屋檐下居住,再加上自己的谆谆教导,之少能保证老公是和自己一条心的。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很难处理。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中国的家庭里,往往都有着消失的男性:老公、公公仿佛都不见了。因此,妈妈在处理大家庭关系时,一定要先把老公的工作做到位,之后夫妻共同面对和处理。而不是自己孤军奋战一家人,这样的结果往往都很悲壮。


一诺妈聊育儿


认真看完所有评论,简直是我现在的写照,太有共鸣了,想给所有人点个赞!我婆婆是那种强势的婆婆,平时没有矛盾的时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有矛盾就得听她的!

我承认我休产假的时候,婆婆公公确实照顾我照顾宝宝很认真!我产假到期,需要上班,因为娘家离工作单位就五分钟路程,我就说带宝宝去娘家住,这样我可以轻松上班还可以照顾宝宝。说这件事当晚婆婆气得没说话,摔门就走了,晚上给老公打电话说别让我带孩子去。

之后我又提起带孩子回娘家这件事,(因为刚上班时间太紧张,得乳腺炎,高烧四十度)一句话,不可以!我问,孩子是我的我的我能做主吗?婆婆说孩子也是她儿子的,她也能做主,不可以!我父母说,让他们小两口自己带孩子吧,婆婆立即说过,不可能!当着我父母的面训我,说我家家教不好!在我两天不吃饭和不说话的抗争后,婆婆再次训了我,让我带孩子回了娘家。和老公也开始了冷战,至今三个月了,没有联系,感觉婚姻似乎也到了尽头。

婆婆是长辈,我不好说什么,但是老公竟然允许婆婆的这种行为,我接受不了。孩子哭了,我哄着孩子,他第一时间想到他妈说让他妈过来哄;孩子生病,我问他什么时候去医院,他也先问他妈!所以造成也种结局是老公的“功劳”!

我不想说我是因为婆媳矛盾离得婚,但是我确实不喜欢婆婆,老公至今的种种行为更是让人伤心,现在正在考虑离婚!孩子我现在自己在带,有工作,有收入,除了完整的家庭,我想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他。


foreverlove170988199


为什么有的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

有一个年轻的妈妈私信我说,奶奶取代了妈妈的位置,奶每天抱着孩子、哄孩子睡觉,孩子都不喜欢妈妈。孩子吃奶的时候都是闭着眼睛,看到妈妈就哭,家里人干脆就不让妈妈抱孩子、哄孩子了,这位妈妈很是伤心。

为什么有的奶奶总想取代妈妈的位置?

1、太勤劳不由自主

有些奶奶特别勤劳,什么事都抢着干,生怕累着儿媳妇,一不小心,做着做着就做多了,奶奶不是奶奶,妈妈不是妈妈,超越了奶奶的界限,让孩子只认奶奶不认妈妈。

2、权力欲望强烈

有些奶奶权利欲望特别强烈,年轻的时候控制老公,有了儿子控制儿子,家里一直是她说了算,有了儿媳妇还想管儿媳妇,有了孙子自然想控制孙子。

她认为只有取代妈妈的位置,让孙子和她亲,让儿子继续听她的,她才会心情倍爽。

3、认为走过的桥比儿媳妇走过的路多

有些奶奶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在照看孩子方面比儿媳妇高一筹,总是想做总指挥。孩子怎么睡觉、怎么穿衣、怎么吃饭、怎么玩,都是奶奶说了算。

婆媳之间的矛盾,很多都来源于奶奶和妈妈对于孩子的争夺,如果奶奶肯放手,妈妈肯上手,双方协调一致,恐怕就没那么多矛盾了。

新晋二胎宝妈,高级育婴师,个性化训练指导师,青云计划获奖者,获多平台原创邀约。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关注我,获取更多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