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有些良田荒废无人耕种?

深圳38岁


农村的良田荒废无人耕种,是因为种地的收入太过说微薄,而且在有天旱灾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是赔钱的。如果说付出和收入能成正比,那么也不会这么多的土地荒废。

现在种植粮食的收入如果和二三十年前的收入比例算,现在和以前的收入完全进入倒退。以前种植一季的粮食收入是普通工人三四月的收入,而现在种植粮食一季的收入是普通工人一个星期的收入,这样的对比差肯定会让人们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种地。

未来土地必须要进行一次大的改革,否则会有更多的土地荒废。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他们才会有种地的执热情。即使是无法达到二三十年前的工人和收入的比例,那么也尽可能的高收入比。

如果农村种植一季的粮食收入是普通工人一二个月的工资,那么还会有人浪费土地任其荒废吗?即使有,那只可能会是极个别人。但是普通农民肯定会更加珍惜土地资源。可是现实的情况就是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

现在很多农村的良田有的人家已经开始种树,这完全是浪费土地资源的一种行。

如何时增加农民收入呢?首先要高粮食的收购价格,严控化肥、农药和种子的价格,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重新把地种起来。如果还是按现在的情况发展,那么一二十年后种地的人更加少,而且还有很多的就不会种地。这是一种倒退的农业发展模式,必须改善现状,才能充分利用土地价值。

用工业反哺农业是最好的方式,同时可以引导企业投资农业,只有这样才有资金让农业发展的更好。毕竟现在是农业大国而不是强国,要想进入农业强国,只有让工业反哺农业。


十方印记


我家住在皖〈淮)北大平原,这里自古土地肥沃,平旦无边,我小时候老人就说:我们这里土地真是一碗土,一碗粮……近几年因为物价长的过快,唯有农民的一切不长,现在一亩地你种的在好的,一年也就收入一千元左右〈我处人均一亩多)不顶打十天工收入,同时一家人你光靠种这些地,在温饱也无法解决,因此一些体力少好点的人,都外出打工了,出了县城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废的土地,让一些老年人看了心疼。如果国家不能尽快适当的解决农民问题。这将会为后人畄下大麻烦,到那时候再来解决,将会花费更大的财力,人力。就和当初我们不注重环保一样!


光明227225666


大概看了一下评论,作为种田的我还是老心情:大半是一群不种田的人在诉苦,埋怨!我只想说我的心情!

从我从事种粮以来,由于规模够大,政府让我去参加了职业农民培训。向我们表达了政府对将来良田无人可种的担心。并解释了粮价下跌的原因以及无奈。最终希望我们在种的坚持一下!

良田无人可种,政府也很心痛!相比现在,政府更担心未来。上次培训全市七八十人,我九一年是最小的一个,七零后主力,八零后次之。九零后仅我一人。现在有几个小伙子种田?大部分一边觉得自己吃不了种田的苦,一边承受着各种压力没想过尝试一下,一边做着典型愤青的事整天叫嚣着粮食价格低!说是因为价格低导致的没有农民!我觉得这真的是个笑话。

如果国家不改革,粮食价上升,大局面我不说,就按二十年前一家守几亩地的做法。你一个二十岁多岁的小伙子会买机械耕种吗?买的话多少年回本?不买你会赶着牛去犁地吗?反正我从事农业的最初打算就是买机械,种大面积。要我赶牛?种金子我也不干!

国家要发展,社会在进步。总要有过程,目前中国由于地貌复杂,土地的未来发展道路正在小心翼翼的探索着。虽然有一些问题,但最终总能找到出路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是愤青们骂出来的,而是向过去半个世纪一样是国家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来的!

你们好奇我种粮挣不挣钱吗?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一下,今年直播我一个人利益最大化种植三百亩。让你们看一下到底能不能挣到钱,是打我的脸还是打愤青的脸!


在农村苟且的大后生


现在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到城市里打工挣钱了。还在上学年纪的孩子们,也梦想着在大城市里面买房成家立业,过城市里面的生活。子女孝顺的,在有了房子有了家以后,就把自己的父母从农村接到了城市里帮忙带小孩,一起生活,农村的家,成了偶尔回去一趟的老家。

随着人去楼空,田地的荒芜立马出现。很多田地多年没有耕种,已经杂草丛生,甚至已经不能耕种了,有的在水边的田地,已经到处是乱石,重新耕种的成本非常大了。

那农村的人走了,农村的土地真的会一直这样荒废下去吗?

从走过的乡村来看,农村的土地荒废是暂时的,被荒废的田地数量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大多数还是实现了复垦,除非是田地的土质特别差,交通条件非常不利,或者开垦的成本非常大。一般情况下,土地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都恢复了耕种。

很多人觉得很不理解,为什么农民明明离开农村,走向了城市,为什么农村很少有衰败的感觉呢。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说起。当时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人口需要大量回复,于是很多家庭都多生小孩,一般农村地区6个小孩左右的家庭,遍地都是。为了养活这些孩子,父母开始开荒种地。家里好几个人要吃饭,加上孩子需要照顾,为了不被饿着,只好开荒种地,多打粮食,养活一家人。

但是随着计划生育的实行,家里原来6个孩子,到后来两三个,甚至干部家庭的一个孩子。农村人对土地的需求量变小,很多人开始挑肥拣瘦,选择条件好的土地进行耕种,其他不好的田地直接荒废。

加上改革开放,农村人开始走向大城市,打工挣钱。农村的壮劳力越来越少,家里只有老人和小孩,农村的土地荒废越来越多。但是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农村的劳动力减少了,于是催生了合作社。

在广大农村地区,合作社将农民闲置的土地归拢起来,每年向农户支付一定的租金,发展优质水稻、优质水果、优质药材、优质林木等的种植,并实现了大规模的机械生产,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农村的饿土地得到了再一次的利用,农民不仅可以得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到合作社就业,获得双份收入,解决了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和生计问题。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降缓,大量农村人重新回到农村,重新创业,拾起荒废的土地,利用打工挣来的钱,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成了新时代的农民。他们利用网络、电商、机械等先进产品,与传统的牛耕生产相比,生产效率大大的提升。

所以,农村的土地荒废,只是暂时的,大自然尚且能够自动调整,何况是聪明的人类呢。农村的土地迟早会恢复生计,还大家以丰收的喜悦。


千里走乡村


我是山西洪洞的,种地本来收入少,甚至有时没收入,且人均几分地,讨老婆就得几十万,更不要说女方还要车要楼,就连盖个小平房也得十几二十万,地里条件限制,当地打工工资少得可怜,勤点省点勉强维持家用还行。还得一家人身体棒棒的,不出意外方可勉强。为了生活得到补充,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不要说年轻的都出去打工了,就以我70年的狗来说,为了儿子娶媳妇欠下帐的还不少,比我大几岁的还有很多,都出去不是当保安,就是干绿化的,走了好几十号人了,如果种地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谁愿意背井离乡出门打工呢?谁不知道一家子每天围在一个桌上吃顿团圆饭呢?这就是土地弃种的最大原因。只能代表我们这一片,代表不了其它地方。也有比我这搞的好的,不用出去打工的地方多的是。


胡元龙T15934530580


我是六0后,这个问题,我的经历有一定代表性。分田到户时,我家七口人,每人六分田,其中山田(比较偏僻)有二亩,村田(住房门口或附近的)有二亩多。改革开放后,主要劳为外出务工,家里留下老人小孩,山田耕作比较辛苦,然后就荒废了。经历二三十年后,家人有生老轮回,现在人口已增添到十多口人了,剩下的二亩多农田早已成为鸡肋,家人虽然没有成为官成富二代,但成工二代还是可以的。对于耕地,有人愿意耕种,就给他耕,没人接手,就渐时荒着。等政策变动或自已回到家不外出了种点小菜也是可以的。


承啟楼主


看到荒废大片大片土地真是心疼!想种又不叫种?一荒废十多年,看的心疼!凉凉的心!以前饿肚子的人都有体会。可是不知现在怎么啦?红线!红线!荒地里种粮食不能吃吗?为什么?为什么呀?



老愉树之延续


农村的良田无人种被荒废了,世界之大无所不有这种情况在我这里很少有,别的地方可能荒废了的也有不少,你说的怎么看我说不如改为怎么办来说,首先说农民种地没收入种地不如打工,种地一年收入一次人均占地少的地方,一户四五亩地一年下来种粮食超不过一万斤,全卖了也没几个钱,四五口人一年的消费真的难以支撑。再说实际的问题在于这个地根本无法种,投支也很大种籽.化肥.农药.机耕费,水电费.杂七杂八的开支迫使农民只好放下良田不种,另找出路矣求生存。有人说国家对农业补助很大,对于三农问题也很关心,但没有落实到位,我认为补不如取,补要养活一大批的闲人,经过层层组织真正补到种地的人的手里只是鸡毛算皮没几个钱。与其补贴不如取消农民浇地的水费,抽水的电费。一亩地的农业支持补贴几十元钱,可是一亩地的水资源费要收取几佰元钱。不如不种地,也不给上面交那笔钱,这就是办法。


用户87751048672李长


如何看待农村荒废的土地越来越多,这是全民关心的问题。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五谷杂粮在地里产生,如今看着肥沃土壤杂草丛生,实在让人揪心。

土地摞荒多方面原因造成,如今经济和网络大爆炸时代,有钱就是爷,无钱是孙子,那怕亲戚朋友,没有钱人家避而远之,好似陌路人,招呼懒得和你打,好象粘着他们的财运,难堪而尴尬。

在农村,基本上生活着年事已高的老人,他们因丧失劳动能力留守家里,年轻娃仔们也离开家乡去外面打拼,这是明摆着的事实。虽然政策对农村普遍优惠,满60岁给予适当经济补贴,但仅仅是杯水车薪。

也有的老人,孩子们成家立室,娶妻生子,在城里有稳定的收入,他们把老人接到城里。其一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爷爷奶奶接送上学,其二,为报达父母养育之恩尽他们瞻养义务,不要辛苦一辈子的老人在辛苦,让他们晚年享受老来乐,享享清福。

农民口朝黄泥背朝天,风里行雨中淋,汗水摔八瓣,泥巴裹满衣,辛辛苦苦一年到头,能填饱肚子算上高香了。假如遇到天旱水灾,庄稼被糟蹋不成样子而颗粒无收,实在是非常让人痛心的事情。

更何况,七大姑八大姨办喜事或者丧事什么的也得要去,礼尚往来嘛!份子钱从何而来?只有抽时间帮人家打打短工,每天几十元到帐,赚到的钱里三层外三层攥在手里,精打细算,那怕一分钱都不愿乱花,积蓄起来以防某家办事或明年春耕肥料急用。

虽然现在国家公粮免收,但是娃仔上学读书这笔开支却无法免掉,学校学杂费免收,但各种各样的资料费接踵而来,迫不得已扛袋米到市场去卖,就像吃笋子一样,吃一节剥一节。因为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唯一希望就是自己种植的粮食可以变成钱了。


突破乌江


我们这是南方种水稻,水稻要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好的水资源就得靠天吃饭,不然收成不好。

改革开放后,城市开发需要,农民有力有地方使,一部分家里有剩余劳动力的农民走进城市,开始由一带十人,十带百人,进入城市改造建设,慢慢年青人基本上到全国各地打工上学,当老板的越来越多,剩下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看孩子,到现在的留守老人和一小部分孩子。

由于这些年农村人直奔大城市,很多蓄水塘,水库引水渠道,水利设施每年没有及时维修,都在逐年的渐渐自然毁坏。农民们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收成不高,种田每年的收入又低于外面打工的收入很多。

土地荒废有很多原因和因素,也是自然形成而来,有些孩子读书读的好一点有出息的,有些青年人在外打工干出一番天地的,他(她)们把父母都接到自己身边离开家乡生活,每天能看到年迈的父母状况,也能尽到做子女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