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施肥在雨前效果好還是雨後效果好?

鄉村全景


夏玉米種植已經結束,有些地方採用種肥同播的種植方式,用玉米專用複合肥做底肥一畝地八九十斤,後期基本上不在追肥。也有些地方玉米種植就是純粹的播種玉米,然後在玉米八九個葉子期間在去追肥。追肥多用尿素,因為沒有施用底肥,所以追肥時尿素用量有些大,一畝地六十來斤。無論是種肥同播還是後期追肥都需要見肥見水。

過去幾年我們本地玉米種植,即便施用底肥也會做追肥處理。玉米追肥是一項不受玉米種植戶待見的農活,沒有人願意幹而又不得不幹。玉米第一次追肥是在玉米八九個葉子時候,也就是趕玉米大喇叭口期肥效。種植戶都知道玉米大喇叭口期追肥效果好,但沒有人真正等到玉米大喇叭口期再去追肥,肥料施展勁兒頭也需要時間。提前量對農業種植也有一定的作用。

玉米第一次追肥時玉米高度正好,第二次追肥的時候就有些高了,當然第二次追肥有查漏補缺的意思,實際是看苗情定苗追肥。但

有一次追肥玉米種植戶都難接受,就是玉米籽粒肥,玉米秸稈比人還高,鑽進去之後壓根兒看不見人,如果趕上雨天還憋氣。前幾年我和家裡老人種地時幹過一次玉米籽粒肥追肥,出來後坐在地頭上緩了半天氣。

玉米生長離不開肥料,肥料要想被玉米吸收首先要溶於水,所以無論什麼時候玉米施肥或者追肥,都需要及時澆水,或者趕在雨天來臨之前。過去農民為了降低玉米的種植成本,又想著讓追施的肥料最快的被玉米吸收,家家戶戶都提前準備好尿素,就等著天氣預報或者老天爺變臉。

一看天色變了要下雨,全村子都行動,拉著化肥就向地裡跑。

玉米雨前施肥或者追肥的效果最好,施肥或者追肥之後趕上中雨效果最好,相當於澆過了大水。畢竟肥料要想被玉米吸收先要溶於水,沒有水的參與再好的肥料也不會被玉米吸收利用。但看天施肥的效果有時達不到預期,六七月的天,小孩子的臉,說變的壞就變得壞,但說變得好就會變得好。有時候臨下雨急急忙忙施好了肥,天又晴了。

敲個黑板:玉米追肥在雨前效果最好,當然也要看苗情長勢。對於弱苗區域要適量多施尿素促進弱苗生長;對於苗情壯的區域多施用磷鉀肥,可以促進其生長髮育早成熟。有人說尿素類速溶肥趕在雨前施肥比較好,複合肥趕在雨後施肥比較好,從實踐經驗來看也有雨後追肥的事情,但多數追施的也是速溶肥,而且有一個非常不方便的情況,雨後很難入地,追肥操作不方便。


海棠小醉


大家好我是農村養殖1978

剛剛平臺說到玉米施肥在雨前好還是雨後好,今天我把我種植親身經歷給大家聊聊,我今年種植了100多畝玉米,一般我們四川宜賓筠連這個地方我們種植玉米都是施肥三次,其實施肥我們一般是下小雨才施肥,因為下雨天施肥玉米吸收比較好,我們一般在移栽一個星期施肥一次 了除草以後二十天我們在施肥第二次,除二次草以後在玉米出天花了我們施肥第三次,這個三次肥料最重要的,這個在下小雨去施肥這樣剛剛好玉米受粉時間,這樣肥料吸收進去玉米棒子就會大,玉米棒子才會滿顛,而且玉米粒幹了也很重,這樣的玉米含維生素特別高,這樣的玉米養殖雞鴨豬特別好。煮玉米酒也口感特別好。感謝大家多多關注謝謝!











農村養殖1978


玉米在雨後施肥效果是最好的。為什麼這樣說?農夫軍哥為你解答



人們常說肥水肥水,就是要有肥料和水份。農作物是靠肥料和水份才能供給自己營養成份,才能茁壯成長。



小時候父母親講過:”農作物雨天過後施肥好,雨前施肥沒有水份,乾巴巴的,肥料不易溶化,作物吸收不了。“



有一次,看見玉米苗生長很差,當時是晴天,我把肥料撒在玉米地面表土上,等著老天下雨到來。父母親知道很不是滋味,大聲說了一句:”肥料給天拿去了,沒有多少用。“



可見,以前我的父母是文盲,沒有文化的人是靠經驗摸索過來的。在此,細說一下玉米施肥的重要性。



一、基肥

想要土壤疏鬆,玉米的基肥必不可少的,土壤疏鬆有利玉米生長,減少土地的板結現象。選用農加肥或者有機肥是最好的。

二、生長期



玉米生長期間,3~5天已破土而出。12~13天期間就要施肥一次,可以加快玉米長期,不能勿略或者減少這次的施肥。

三、拔節期



玉米撥節期間,不容勿視,也是一個重要環節,拔節期間施肥不能少的一個環節。拔節施肥是關係到玉米植株生長粗壯因素。

四、抽穗期



抽穗期間,結果大小就要在這節眼兒落功夫,施足肥料,以使玉米坐果率飽滿。

嘮叨幾句好了,最後建議大家雨天過後施肥,不二選擇。雨天過後的土壤溼潤,玉米根部特別容易吸收。

關注農夫軍哥,與您分享更多,歡迎留下您的寶貴評論和點贊


農村軍哥


所有農作物生不同長期的對用肥需求、種類會有所變化,因此合理施肥,用什麼肥?施多少?怎麼施?都有要求和方法。關於雨前施肥好還是雨後施肥好,要看施什麼肥來決定。像複合肥在雨後施效果就比較好,而水溶肥則是晴天時早晨或傍晚施肥效果比較好。

玉米四個階段合理施肥促生長:

1.基肥

基肥是玉米生長髮育的基礎,所以施好基肥是為玉米優質高產做準備。基肥可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一畝田需要3000斤農家腐肥,磷肥、複合肥、鉀肥、尿素各50~100斤左右。

2.齊苗肥

玉米在栽種後大概10天左右就會長出幼苗,由於玉米在土壤中生長速度不同,所以幼苗有的生長快,有的生長慢,為了提高產量,可以在玉米出苗時進行一次施肥。根據幼苗長勢強弱調節施肥量,這樣可以促進弱苗生長,保證玉米苗生長速度一致。

齊苗肥主要用尿素,平均一畝地50公斤左右。

3.拔苗肥

玉米苗生長過高會導致玉米苗折斷,造成損失。所以玉米苗不需要長的太高,在長到40釐米的時候可以施一次提苗肥,提苗肥不是為了提高玉米的生長速度,而是讓玉米促進花期,從而促進玉米苗的生長效率。

提苗肥也是以尿素為主,可以適量混合30公斤左右的複合肥,這樣可以增強玉米的抗性。



4.促果肥

促果肥一般是在玉米結穗之後,出現小玉米棒子的時候進行施用,這時可以噴施一些葉面肥和小量硼肥、鉀肥、保障玉米棒的成活和促進玉米棒的生長,這樣玉米生長速度會更快,顆粒也會變的更加飽滿。

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提供幫助,歡迎大家留言評論,關注果都印象一起討論三農問題。


果都印象


玉米施肥雨前比雨後施肥好。我家種玉米在追肥時,選晴天在玉米行間打穴施尿素,然後用土蓋上,天下雨了玉米根系就會吸收。

有人說雨後施肥好,雨後你撒了尿素玉米葉沾上會燒了玉米葉,不燒葉肥撒地裡長了草。我看了許多三農創作者,寫的文章言而無信。這在今日頭條自媒體還能通過,要在正規媒體肯定不會採用。

農家福報優秀通訊員


玉米施肥,在雨前效果肯定比雨後效果好,我們這裡經常看到很多農民,在馬上要下大雨之前或者是在大雨中給農作物施肥的場面,當然也包括玉米的施肥,在雨前或雨中施肥是有兩大好處的!


第一:雨前或雨中施肥時,在雨水滲入土壤的同時,把肥料中玉米需要的各種營養原素,很快的帶入土壤,在最短的時候內玉米的根系可以吸收利用,減少肥料營養的揮發和流失,起到損失小見效快良好作用!

第二:雨前或雨中施肥時,可以把灑在玉米葉子上的肥料沖洗乾淨,避免粘在莖葉上的肥料燒苗燒葉,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如果在雨後施肥,粘在玉米玉米上的肥料有可能燒乾葉子,嚴重了還會死苗,



相對而言,雨後施肥就缺少了上述兩點的好處,所以玉米施肥還是選擇雨前比較好,這是農民朋友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許可以幫到你的!


西北農村哥






黃山君鼎


玉米施肥無論是在雨前還是雨後,都各有利敝,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都是為了藉助雨水,加速肥料的溶解分化,易於被農作物吸收,這就帶來了如下問題。

如果是沙質鬆散土壤,它既存不住水,也存不住肥,在肥料隨水溶化的同時,也極易流失,並且,這種土壤透氣性好,也很容易揮發,水分和養分都會隨著蒸發而消失。這樣的地塊,最好是水肥小施勤施,一次量不宜過多,否則的話會造成浪費,用肥數量不少,實際有效利用率不高,達不到高產的效果。這種土地種玉米,最好是在雨後施肥,讓它慢慢溶化,利於植株根系吸收,不會造成水肥流失嚴重。



如果黏性土壤,這種土質保肥保水,耐乾旱,但是通透性差,易板結,然而,這種土地上生長的玉米往往是株壯棒大,優質高產。因此,這種地塊玉米可以雨前施肥,因為土壤密度大,水肥不易流失滲透,在雨前將化肥灑在根部,在雨水的浸泡下,化肥逐漸溶化,滲入玉米根部,由於土壤黏稠,水肥也不會過快流失,易於水肥長時間生效,所以生長的玉米植株高大,顆粒飽滿。


所以說,玉米在雨前施肥還是雨後施肥,應根據地質而定,能夠保水保肥的土地,適合於雨前施肥,保水保肥性差的土地,宜於雨後施肥,也不要施的太多,本著少施勤施的原則進行。


若飛305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玉米吸收肥料的時間較長,需肥量也較大,單靠施底肥和種肥往往不能完全滿足需要,因此還要進行追肥。

 

那麼玉米追肥最佳時間是什麼時候?用什麼化肥?追肥的關鍵問題之一,就是要掌握作物對養分吸收的臨界期和最高效率期,儘量做到在營養盛期進行科學追肥,這樣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發揮其增產作用。

追肥方法

玉米生產中常用的追肥方法有3種,即壟臺撒施,而後立即犁蹚土覆蓋;人工壟臺株間刨坑深施,覆土,再犁蹚地覆蓋;壟溝追肥。這3種追肥方法效果最好的是人工刨坑蹚溝覆土,這樣做會因施肥深,覆蓋嚴,肥料利用率高,而取得很好的應用效果,將比壠上撒施肥的增產2%-11% 。

追肥次數

玉米大部分都在9-11葉期追一次肥,約在6月25日前後進行,如果用作追肥的數量較大,最好進行兩次追肥(拔節孕穗肥和穗粒肥)。兩次追肥的分配原則是,第一次應占追肥總量的2/3,第二次佔1/3。沙質土等輕質土壤,保肥水性差,要少量多次追肥,以防氮素淋失。

 

土壤乾旱情況下,根據氣象預報確定追肥時間,最好在雨前追肥。還要根據玉米長勢、苗情狀況適量追肥,缺肥地塊應及時補施,加大追肥量。對貪青晚熟地塊,要增施磷、鉀肥,促進玉米儘快成熟。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助到你哦!





阿鵬說潮娛


前幾天回農村老家,發現早種的玉米已經張開喇叭口了,緊接著就需要打藥施肥了。對於玉米施肥,是雨前效果好還是雨後效果好,一直都有爭論,在玉米整個生長期間打藥施肥多次,正確追肥才能獲得更多收穫。那麼玉米追肥到底是雨前好還是雨後好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討論一下。

首先,在玉米整個生長過程裡,一般需要追肥2次。第一次在玉米把節生長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及時追肥,有利於玉米植株快速生長,促進植株健康發育。第二次在玉米抽穗的時候,這個時候及時追肥,有利於玉米穗吸收營養促進玉米穗大粒多,顆粒飽滿,能促使玉米儘快成熟,提高產量。

玉米追肥主要是氮肥,也可以少量追加鉀肥。兩次肥料的補充,是玉米健康生長提高產量的關鍵。

其次,根據農民的種植經驗,如果是穴施雨前效果更好,如果是撒施雨後效果更好。因為在雨後,土壤潮溼,撒下去的肥料會隨著溼潤的土壤融化滲入土壤中,更有利於玉米植株的吸收。如果在雨前追肥,會有大量肥料隨著雨水被沖走,這樣就損失了肥料,本來要給玉米的營養也會大打折扣。而雨後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潮溼的土壤會使肥料很快融化,深入土壤,供玉米吸收。

綜上所述:根據追肥方法不同,選擇雨前雨後的時間也不同。如果是穴施,雨前雨後效果差不多。而如果是撒施,當然還是雨後效果更好。

農民曆來都是靠天吃飯,對播種追肥日常管理,除了以往的經驗和固有的方法外,還需要根據天氣變化,農作物生長變化,酌情而定,並不是要搬著公式來做。以上是我的分享,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