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防治什么时候最佳?

难得糊涂2083481094458


赤霉病最佳喷药预防时间是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预防,药后5-7天在喷药一次。药剂可选择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等药剂,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一、小麦赤霉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1、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小麦时可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抗小麦赤霉病品种如扬麦、宁麦等。

2、清除病株残体和土壤深翻。小麦赤霉病病菌主要在旱地土壤中的稻桩、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上越冬越夏,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秸秆能减少初始菌源。作物秸秆带有大量病菌,深翻能压低虫源基数。可在小麦播种时大力推行土壤翻耕,将还田秸秆掩埋在20cm以下土层,压低菌源基数。

3、推行种子处理。大力推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技术,使用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减少病菌侵染。如每100公斤小麦种子可选用戊唑醇种子处理悬浮剂有效成分3-4克等药剂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

4、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抗病虫能力。适期适墒适量适法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合理运筹肥水,实行健身栽培,提高小麦抵抗能力。

5、扬花初期喷药预防。准确抓住小麦齐穗至扬花期(见花打药)开展一次防治,药量要足,选药时突出兼治和预防作用,施药后5-7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药剂可选择氰烯•戊唑醇、唑醚•戊唑醇、丙唑•戊唑醇、戊唑•咪鲜胺、咪铜•氟环唑、苯甲•多抗、苯甲•丙环唑等,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二、为什么小麦赤霉病容易发生?

一是至今没有发现对赤霉病免疫的品种,这就说明小麦赤霉病病菌可以感染任何小麦品种。二是全国小麦播前不一致,生育进度也不一致,小麦抽穗扬花期长,极易遇见连阴雨天气,尤其是4月份以后是雨水增多的时期。三是防治观念没有改变,重防治轻预防,而小麦赤霉病必须提前预防,一旦发病无药可求。四是田间菌源广泛存在,加之田间管理不善等为赤霉病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赤霉病防治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哪些?

1、打药时机不对。小麦赤霉病必须提前喷药预防,是能防不能治的病害,一旦发病即使打再多的农药也没有效果。

2、打药时间过迟。很多种植户看见小麦赤霉病症状时在施药,这个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预防时间防效肯定不好。

3、虽然很多小麦种植户大多数都知道小麦赤霉病在扬花期喷药预防,但是小麦是边抽穗边扬花,扬花初期很难把握,种植户基本上靠经验判断,在防治时间可能存在误差,也是防治效果不好之一。

4、小麦赤霉病对部分农药产生抗性,导致防效降低。多菌灵自1972开始广泛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安徽、湖北、河南等省,以发现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性,且抗性菌株在病菌群体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在防治小麦赤霉病防治上建议用多菌灵与其他复配药剂来防治小麦赤霉病,如多菌灵和咪鲜胺复配剂等。

5、现在种田大户承包田很多,少则几百亩,多则几千亩,可能在管理上比较粗放,导致小麦生育期不一致,虽然同一时间施药,但小麦生育期不一致,也有部分田块错过了最佳预防时间,防治效果也大打折扣。

6、小麦扬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不具施药条件,错过了最佳喷药预防的时间。

7、小麦赤霉病是气候型病害,抽穗扬花期晴天少雨天气一般很少发病或发病很轻,部分农户存在侥幸心理,只要天气好防不防没有关系,一旦遇到穗期多雨天气,赤霉病发生就很严重。

8、在防治过程中施药技术不合理规范,如兑水量不足,喷雾不均匀,无人机防治没有加沉降剂等都会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四、在预防小麦赤霉病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一是田间查看小麦长势,根据经验判断小麦扬花初期的时间。二是注意收看近期天气预报,抢抓有力时间及时喷药预防。三是注意选择合适药剂如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氰烯菌酯•戊唑醇等药剂,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四是注意对于长势不一致的麦田可扬花一块打一块,确保防治效果。五是注意喷雾药兑足水量,喷雾时均匀一致,不重喷、漏喷。


农作物栽培知识讲解


目前很多小麦种植区都处在小麦的扬花初期阶段,并且平均气温在10℃以上。并且近期全国大范围内都面临着降温和连阴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小麦的赤霉病一定会非常严重。那么小麦的赤霉病是怎么产生的呢?都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小麦的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性病害,在大流行年份儿, 可以造成小麦的20-30%的减产,除此之外,还会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赤霉菌在小麦上分泌的代谢产物具有毒素,可能会产生中毒现象。小麦的赤霉病的爆发主要与气候、品种、管理等有关。

那么针对目前情况,如何防治小麦的赤霉病呢?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药剂防治。针对小麦赤霉病可以选择的有效药剂有17%吡唑.氟环唑、30%吡唑.戊唑醇、50%苯甲.戊唑醇、35%嘧菌酯.氟环唑、40%戊唑.咪鲜胺等,可以选择在雨后进行用药(如果在六小时内落雨,晴天之后进行再次用药),两次用药时间间隔为5-7天,则可以对小麦赤霉病起到一个很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在用药时,可以选择复配高效氯氟氰菊酯防治蚜虫,并且配以磷硼肥防止花而不实。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以上是我针对小麦赤霉病进行的分析。希望大家进行讨论,谢谢!






小位说三农


小麦赤霉病的症状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 ,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小麦赤霉病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小麦赤霉病能够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有可能会受到伤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 ,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和子座)。

中国中、南部稻麦两作区,病菌除在病残体上越夏外,还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壳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麦扬花期 。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侵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在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穗腐形成的分生孢子对本田再侵染作 用不大,但对邻近晚麦侵染作用较大。该菌还能以菌丝体在病种子内越夏越冬。

在中国北部、东北部麦区,病菌能在麦株残体、带病种子和其它植物如稗草、玉米、大豆、红蓼等残体上以菌丝体或子囊壳越冬。在北方冬麦区小麦赤霉病则以菌丝体在小麦、玉米穗轴上越夏越冬 ,次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进行侵染。赤霉病主要通过风雨传播,雨水作用较大。

QQ截图20180128221538.png

防治方法

1、适期防治: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5%)喷第一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一周后补喷一次。

2、选用药剂:每亩可用12.5%烯唑醇25-30克或25%戊唑醇15-20克或用50%多菌灵胶悬剂100-150毫升。

3、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使用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30公斤,使用机动喷雾器每亩对水15公斤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4、病虫兼治: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时,每亩加入25%吡虫啉15克和功夫菊酯100毫升,可兼治小麦蚜虫和吸浆虫。




农村雨哥


赤霉病防治最好效果是“治未病”。治未病就是在未发生赤霉病株前就提前防治,这和小孩打预防针是一个道理,事半功倍效果较好。

喷施药物要在扬花期之前,若在盛花期赤霉病高发再喷药为时已晚,并且因喷施药液“灌花”影响授粉减少子房“坐床”,小穗孕成籽粒数少而减产。

喷药最佳时期,水肥地苗情壮茂的川塬水浇地宜在清明至谷雨前后,旱田视疫情稍后,但是至迟不得超过扬花期。


老雪25


现阶段小麦都属于孕穗期,再过几天就要开始抽穗扬花,而扬花期是小麦赤霉病侵染爆发的时候,需要扬花初期用农业部推荐的40%戊唑醇•咪鲜胺或4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做好预防。4月中下旬将到达飞防作业防治的高峰期,小麦赤霉病防治窗口期短,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