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秸杆还田以后为什么小麦播种量从原来的二十斤升到了五十斤?

YP观点


回答题主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实行秸秆还田说起。秸秆还田有三种方式,

(1)秸秆沤肥

(2)以秸秆作饲料喂牛、喂羊,秸秆过腹后,牛羊粪便可做有机肥

(3)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

现在农村基本都是采用第3种方式,秸秆粉碎后直接还田,特别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的地方基本都是这种方式了。

实行秸秆还田这些年来农民一直诟病不断,秸秆还田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好处也有不足。

是小麦播种量增加正是秸杆还田的不足之处。

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秸秆还田的优点,促使这项技术在农村得以推广和应用

秸秆还田是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标志!

以前农村生活水平较低,秸杆一般都用于烧火做饭,早、中、晚时家家户户升起的袅袅炊烟就是秸杆烧饭留下的“诗情画意”!

现在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烧饭基本都告别了土锅土灶,用上清洁的煤气。秸杆的处理又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秸杆还田”成了首选。

秸杆还田也是经过了一个过程。一开始是农民的土办法,粮食收完以后,直接放火把秸杆焚烧了,秸杆变成草木灰还田,但这种原始的还田方法污染大,还会造成雾霾,影响交通安全,被国家禁止。

非焚烧的、新的秸杆粉碎还田技术是农业机械化逐步普及后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广的一项方便高效环保的农业耕作新举措、新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

——可操作性强,省工省时,减轻农民田间劳动强度,缩短秋收秋种时间。

——秸秆粉碎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农作物秸秆含有氮磷钾元素,钾含量很多。通过秸秆还田,作物的有效养分直接补充回土壤中去了。

——增强了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增加了微生物数量。土壤中大量微生物腐解粉碎的作物秸秆,使其变为作物可吸收的养分。土壤中大量微生物的活动还能增加生物酶,腐殖酸。生物酶、腐殖酸可以降解矿物质肥料,使化肥转化为作物可吸收的有效养分,被作物吸收利用。

——秸秆还田使土壤变疏松,增强土壤透气性,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耕性变好,地力增加。

总的来说,秸秆还田可保水、保肥、保热、保气使土壤连续改善,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的有利举措。同时,通过粉碎秸杆还田,还可以减少焚烧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二、秸秆还田的缺点导致小麦播种量上升

秸秆还田不是越多越好。每亩需还田的秸秆在200~400公斤为适宜,超过500公斤就不好了。机械粉碎后的秸秆长度为3~5公分为好,超过10公分后,秸秆不易腐烂。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当地机械性能不同,秸秆粉碎不均匀,长度不达标,还田秸秆的数量大于适宜量。

秸杆还田数量一旦大于适宜量,就会带来一定的缺点,具体分述如下:

——增加了氮肥需求量。每亩地微生物腐解有机质的碳氮比应该是25:1,可实际生产中碳氮比能达到75:1甚至100:1。秸秆在土壤中腐熟降解需要氮元素的参与,秸秆腐解过程中因和麦苗争夺氮,耕地时需要增加氮肥用量。每亩需要20公斤左右。这样就增加了一部分投资。

——增加种地成本。需要大马力的先进的机械才能达到粉碎秸秆要求,粉碎秸秆也要增加一块投资,粉碎秸秆每亩需50元,增加了种地成本。

——秸秆还田土壤太松软,土壤气空太大容易跑风。秸秆腐熟需要消耗土壤中大量水分。秸秆腐熟和麦苗既争肥又争水。所以,秸秆还田需要土壤墒情充足,如果土壤墒情不足需要浇水灌溉。秸秆还田的地块土壤很疏松,气空大,容易跑风,土壤失墒快。

——秸秆还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需要加大播种量。小麦播种后,麦种籽粒与土壤结合不紧密,造成小麦出苗率低,麦苗根系没有和土壤紧密结合,不能充分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造成小麦出苗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因此,农户为了保证麦田总苗数不减少只好加大播种量。至于是不是一定要从20斤升到50斤,这当然不是个定量。因为播种量的多少有很多因素决定。比如土壤墒情、播种时间、土壤肥力等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的。土壤墒情好就不需要那么大播种量。播种早要少下种;播种时间晚需要加大播种量;肥力不同的地块播种量也不样,肥力越好播种量应该减少,肥力不足的瘠薄地块需要加大播种量。

——上茬作物的病菌直接留在了土壤中,土壤病虫害更严重。

综上,秸杆还田的数量多于适宜量,就会增加播种量、增加施肥量、增加施水量、增加病虫害量,最终增加种田成本。

三,如何才能提高小麦出苗率,减少播种量?

1,粉碎秸秆时要选择大马力的先进机械。粉碎后秸秆最好是3~5公分,不能超过10公分。

2,秸秆粉碎后要跑撒均匀,不能有太多太厚的地方。

3,秸秆粉碎后土壤墒情不足要先浇水。或者播种后及时浇蒙头水。

4,秋收秋种时,有个别农机人员为了在有限的几天里多挣钱故意浅耕,耕作层10~15公分,甚至更浅。对这样的农机手要批评。耕地要用诚实可靠的农机。

5,太多太长的部分秸秆可以收拾出来,这样的秸秆留在地里不好播种,太长的秸秆不容易腐烂。

6,因为秸秆腐熟需要和小麦争夺氮,所以除了正常施肥外,还要另外多施氮肥15~20公斤。可在耕地前和其他化肥一起撒上后再耕地。

7,针对秸秆还田土壤病虫害严重的问题,播种时一定要进行药物拌种,积极预防小麦茎腐病、全蚀病等细菌病害;播种后可用辛硫磷药物拌毒饵撒在地表,可毒杀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确保麦苗不发生病虫害。

8、耕地后要耙平踏实后再播种,但是农机手更愿意耕地后直接播种。那只好播种后晾一天,自己用石辊镇压了。镇压后土壤踏实,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有利种子发芽,出苗后麦苗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可以充分吸收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有利麦苗正常生长,不发生苗黄苗弱死苗现象。

只要做好这几方面,适时足墒播种就能确保小麦发芽率,也可以适当降低播种量。

总结: 因为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广秸秆粉碎还田,一方面是因为秸秆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等原因,另外秸秆还田能保护环境。但因为适宜控制不好,导致确实需要增加一部分播种量。但是只要我们在秋种时做好浇水,适当增加氮肥,深耕深翻土地,整平踏实土壤,适时播种,积极预防病虫害发生,既可以减少一部分播种量,也能做到出苗好,苗齐苗壮。


农人小匠


小时候,每到年底,村里的喇叭总在通知社员做好小麦冬灌工作,村里所有的小麦全部冬灌一遍,腊月下一场厚雪,给地里撒尿素,开春锄草,暖阳下绿油油的麦田,弯腰蹲在地里的小姑娘,大媳妇,大妈大婶,裏着的花花绿绿的头巾,东拉西扯的谈笑风生,小孩子跑来跑去的拣草摘花,追蜂撵蝶!暖阳下,迎芬芳,麦田时光,人们提篮挎笼,将白蒿,勺勺菜(荠荠菜)放在里面准备回去蒸麦饭,包饺子!清明一过,雨水充沛,麦苗开始拔节,几天就长一大节,雨后麦苗节节高。五一前后开始吐穗,锋芒毕露,此时,不刮大风,再落两三场透雨,也算是风调雨顺了!六月初,关中平原的小麦进入收麦季节,地的色彩由绿变黄,算黄算割(一种鸟)开始顿奏人们搭镰收割了,接下来就是,光场,碾麦,扬场,晒麦,交公粮!…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渐渐消逝,人们在大机器,快节奏中失去了曾经的田园休闲风光!现代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在拆迁进城,赶进高楼,这些假农民,你们还能闻到久违们麦香吗!


古道惜安


我是农民!我种地!

秸秆还田!好不好!有好处也有缺点!

好处,省去农民把秸秆拉回家沤肥的麻烦过程!省人力!

缺点就是沤肥不熟!容易在土壤里支撑着土壤下空!种出来的苗容易吊死!所以种子播种量上调!因为后期苗期会吊死好多苗!

秸秆还田没有沤肥到劲儿!病虫害遗留问题造成第二季庄稼苗期病虫害防治难题!这样也容易苗期成活率低!只有加大播种量量了!







豫舞扶扬


秸秆还田技术是近几年广泛应用的旨在培肥地力的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效地增加了土一壤中的有机质,有效地改善了因大量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同时由于机械作业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也可以有效解决因焚烧秸秆而引起的空气污染。可谓是一举多得,利国利民。

我们胶东地区有玉米小麦连茬种植的习惯。秋天玉米成熟期与小麦适播期相近,并且玉米秸秆营养丰富,所以进行玉米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非常高效有利。

俗话说“万事有利必有弊”。在生产实践中秸秆还田如果操作不当,还是会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对下茬小麦播种生长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秸秆还田质量差会对小麦播种带来影响。

如果秸秆比较粗壮,还田过程中常会有粉碎不彻底的现象发生。粉碎的秸秆过粗或过长,会给小麦播种带来困难。它可能阻碍播种机的行进,造成下种困难或不均匀,或覆土困难或覆土不均匀,或镇压不实。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会给小麦的出苗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发现还田质量不佳,最好是进行二次还田作业,确保下茬作物播种可以顺利进行。

其次,还田时间也会对小麦出苗带来影响。

1如果在秸秆干枯时进行还田,秸秆营养成分流失,干枯的秸秆需要分解腐烂,就需要从土壤中汲取水和养分,这就和小麦形成了争水抢肥,影响小麦生长。

所以要在秸秆青绿时进行还田作业。这时秸秆水分充足,营养丰富,既容易作业,又不会对小麦争水抢肥。

2刚结束还田作业的地,由于土壤中秸秆多,与土混合不严实,土壤缝隙大,土壤松软,蒸发量高。这个时候播种小麦,一是容易播种过深,二是容易落干。

这种情况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在播种前一个星期进行还田作业,这样有充足的时间让土壤沉积。二是进喷灌作业,确保小麦不落干。

第三,前茬作物遗留病虫会对小麦出苗生长造成影响。

秸秆还田后,前茬作物的一些病菌和虫卵会进入土壤,加大了小麦染病和受害的机会。

秸秆还田前要剔除病株,尽量减少病菌和虫卵的基数。再就是小麦拌种,提前预放。

秸秆还田后对小麦的播种和生长影响不容小觑。但我们不能单靠增加播种量来增加抵御风险的可能。过大的播种量同样会对小麦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我以多年秸秆还田种小麦的经验认为每亩30斤比较合适。


金城赤子克平


秸秆还田是近几年国家为了环保推行的一种措施。也就是把上茬作物收获后留下的秸秆秸,用秸秆还田机粉碎后,再用旋耕机把土地旋耕的同时把粉碎的秸秆混入进土壤中,以达到环保肥田的目的。之所以小麦播种量从原来的二十斤上生到了秸秆还田后的五十近,就是秸秆还田造成的后果,秸秆还田造成了小麦出芽率降低,如果不加大小麦的播种量,小麦出芽率降低就会导致产量下降,加大播种量就弥补了小麦出芽率的不足,保正了小麦的正常产量。那么,秸秆还田造成小麦出芽率降低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参考。



秸秆还田造成小麦出芽率降低的原因

1.秸秆还田会导致土壤太过疏松,导致土壤的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干旱,播进土壤中的部分种子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发芽,导致小麦出芽率降低。

2.有的地块秸秆太多,或者秸秆与土壤混合不均匀,造成土壤中有一团一团的秸秆。小麦种子播下后,一部分小麦种子被播进粉碎的秸秆中,小麦种子四面都是干燥的秸秆,在秸秆包围的环境下,缺少水分小麦是不可能发芽的,导致小麦出芽率降低。


3.比较干燥的秸秆与土壤混合后,会在土壤中吸收水分,与小麦种子争夺水分,导致小麦出芽率降低。

4.秸秆还田混入土壤中后,当吸够了水后会自然发酵,而发酵会产生高温,造成部分小麦烧根,严重的会造成小麦死亡。为了防止小麦死亡而减产,增加小麦播种量也是一个办法。

5.

秸秆上带有害虫的卵和病菌,这些虫卵和细菌随粉碎的秸秆进入土壤中,虫卵在土壤中孵化出来后为害小麦,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有的害虫甚至把麦种吃了,造成小麦出芽率降低。病菌在土壤中繁殖感染小麦,导致小麦染病死亡。为了使小麦不减产,就提高了播种量,使小麦苗稠密一些,来弥补病虫害造成的缺苗。

提高小麦出芽率,降低播种量的办法

有三种办法供参考。

1.秸秆还田后,应用专用设备把虚浮的土壤压下去,使土壤不至于太过疏松,减小土壤之间的空隙。然后再撒些尿素,把地浇一遍,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水也有压土减小土壤空隙的作用。土壤含水量增加了,空隙减小了,小麦出芽率就得到了保正,同时播种量也可以降低了。

2.可在秸秆还田后立即给土壤浇水的同时,随水浇施生物菌剂,用来分解发酵土壤中的秸秆,待秸秆腐熟完全后再播小麦,以解决小麦烧根烧苗造成的麦苗损失。

3.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秸秆粉碎后把秸秆收集起来拉出去把秸秆掺上畜禽粪便,用生物发酵剂把秸秆完全腐熟后再施入田中,这样就完美的解决了各种问题,小麦的播种量也可以恢复到以前的量了。

总之,秸秆还田后的小麦播种量增加,就是因为秸秆还田后的没做任何处理造成的,因为秸秆直接还田害处是很多的,可直接导致小麦出芽率降低。所以一定要秸秆处理好了再还田。


逸风三农


记得二十年前,收完秋后将秸秆和杂草清理出地块,然后再犁耙播种。一般播小麦种子在20斤左右,出苗后苗齐苗壮。

现在大都是机械化收秋,秸秆和杂草全部进行粉碎还田,然后机耕机播,亩用麦种50斤左右,出苗后苗黄苗弱,有的还缺苗断垄。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秸秆埋在土壤里,加上旋耕机耕的地不够深,使播下的麦种有的播到了秸秆上,不能与土壤直接接触,出苗后出现苗黄苗弱。还有就是机播不般不深,有部分麦种暴露在地面不能发芽,所以造成种子的浪费






掌上新农村


大家好我是老王,这几年我们推广秸秆还田,把作物的秸秆粉碎留在田里,从而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而有机质是土壤团粒结构形成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但是在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人们发现秸秆还田之后,小麦的长势不好,分蘖数量下降从而引发亩株数不够造成小麦的减产。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通过加大播种量弥补小麦分蘖不足的问题,正常的小麦播种量在18-20斤,一些人把播种量增加到四五十斤的样子。

虽然通过增加播种量可以增加一些产量,但是增加了种地的成本。那么为何秸秆还田之后会引发小麦分蘖不足长势不良的问题呢?

主要在于秸秆还田的秸秆属于未腐熟发酵的有机态物质,在土壤之中进行发酵腐熟会消耗土壤的氮元素,而且发酵过程中与小麦争夺水分,并散发一些对小麦根系有害的气体,引发小麦长势差。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秸秆还田的时候,一定要把秸秆深翻到30公分以下的深处,并且适当增加氮肥的使用和一些微生物腐熟剂产品,土壤墒情差及时浇水,加快秸秆的腐熟发酵速度,并为小麦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

以上就是关于秸秆还田之后小麦种植的介绍,各位朋友你们明白了吗?


乡知老王


这个问题其实农民都知道,秸秆还田,这种作法并不错,只是在生产上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如机械的性能、机手的操作等,使得秸秆还田效能很不理想。还田的玉米秸秆量大、且不细碎,加上多为旋耕机耕地,机器的性能,机手追求工作速度和经济效益,旋耕的深度浅超不过10~15厘米,大量的不烂碎的柴草秸秆掺和于有限的土层内,甚至掺和不匀,有一堆堆的草蛋蛋,麦籽粒种在这草里,麦种怎能发芽出苗?再加上墒情差、和秸秆在土内分化腐朽过程中,会生发些有害的气体,还会烧伤种子失去发芽能力,因此出现秸秆还田和耕地质量差的麦田苗少、苗黄甚至出苗后死亡的现象。



所以,这类情况下,唯有浇水灌溉使土草踏实,才能稍微补救死苗、黄苗现象。再就是被动的加大播种量,来求得保全苗的目的,即浪费种子,苗期又显得苗弱不壮,在以后生长期还需多浇水多追肥,增加了投入成本,而最终产量还是不会很高,劳民伤财,怎么都不划算。


论说,秸秆还田是国家提倡和推行的,有利于环保和增加土壤有效腐殖质的肥效的一举多得的好事。只是在具体操作中做的不到位,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或长不碎细的秸秆杂草,在冬季温度低的情况下,它根本腐烂不好,起不到培肥地力的作用,反倒起了坏作用。


因此,要求秸秆粉碎尽可能细碎,耕层加深,不低于耕深20厘米或以上,使秸秆分布均匀,提倡隔1~2年,秸秆还田的要深耕或深翻一次,深度达25~30厘米,彻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理化性质、增强通透性、适耕性、减少土壤板结、提高有益生物活性、氮磷钾等养分有效性和团粒结构,培肥地力,有益作物生长,从而达到高产丰产。



再一个折中的方法是,在秸秆粉碎后,未耕地前,把粉碎不良的秸秆从地里往外运出一部分,这样也可以减少柴草大的问题,避免被动的加大小麦播种量的问题。拉出来的秸秆,可通过加农肥厩肥或磷肥部分土,堆积加水后高温发酵腐熟沤烂,作为农家肥适时施入农田,又节省些化肥的投入。据说,一亩地的玉米秸秆腐熟发酵后,肥力折合尿素14.1公斤、二銨5.3公斤、氯化钾20.5公斤,施入农田,可省下100多元钱。

以上是个人看法和观点,望友友交流!欢迎点评关注!幸福一家人,谢谢!!!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秸秆还田以后为什么小麦的播种量加大了那么多?这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秸秆粉碎的不够细,另外旋耕的深度不够深造成的。

按道理来讲实行秸秆还田确实是一件大好事。它能改变土壤的结构,增加士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的肥力。如果连续多年实行秸秆还田的话,肯定会把耕地变成肥沃的"海棉田",这样的海棉田即保水,又保肥,将来肯定是一块上好的高产田。但是,要想把耕地变成"海棉田",最主要的就是要把秸秆彻底粉碎以后进行深耕。最好深耕要达到25至30厘米为好。

现在,有些地方播种量加大一倍以上,主要就是旋耕的深度不够深,另外,粉碎的秸秆不够细。如果这两个问题不彻底解决,将来的土地会越种越糟糕。

总之,要想彻底解决小编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记住两个字就解决了,那就是"深耕”就行了!





少利17


现在农村土地上的农作收获后留下来的秸秆放在以前都是放火烧了,即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又污染了空气。现在的秸秆还田虽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却对种植还是有些影响的,因为庄稼收获后,播种种植后秸秆理入一上壤,使种子不能完全干和土壤接触,又使土壤空隙増大,导致种子吸收土壤水份受影响,特别是降雨量少的时候,从而导致出苗率不高,所以现在播种种子都要比以前增加了数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亩的出苗率和最终的收成,在这里我有个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用机器把收获的秸秆打成捆,即可以播种好,又可把打成捆的秸秆搞养殖加工,也可以加工成碳化颗粒做燃料出售,从而增加收益。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