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农产品)产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waiwai2000


年年种玉米,为何产量上不去?

玉米产量上不去,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品种不更新,没有选择新品种。

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是农业大县,主要种植玉米和红干椒,年种植面积在几百万亩左右。这里农民主要喜欢种植京科968。种植年限大约有八年了。种植京科968从开始亩产1000公斤,到如今亩产800公斤,产量直线下降,农民从没想到更新换代。

二、盲目引进新品种,没考虑适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

很多农民朋友听品种广告宣传产量高,表现好,不进行引种试验示范便开始大面积种植。最终因为生长期长或生育期短造成早衰死亡或生长期过长被冻死,造成绝收。


三、种植管理不到位,影响秋后产量。

大家都知道,玉米是喜水喜肥作物。玉米生长一生需要大量合理水肥供应。有的农民在种植玉米时盲目选择肥料,干旱时浇水不及时,或大量冲施氮肥,造成玉米徒长,直接影响玉米秋后产量。

四、种植管理不科学,也影响玉米产量。

有的农民选择玉米种子不看品种说明,随便种植。生产厂家种子袋背后说明是稀植品种,要求亩留苗4000株。他们偏偏留苗5500株,因密度大造成倒伏,空杆,掉棒,到秋收时也影响产量。

总之,影响玉米产量因素很多,我只是说了以上四点。还有其它影响产量因素,希望大家说出来。


开鲁硕丰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第三位的农作物,仅次于水稻、玉米,近年来全国总产量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种植面积减少。随着国家的调控,镰刀湾地区缩减种植面积3000万亩以上,同时其他地区由于玉米价格的下降,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有一部分土地改种其他作物,面积下降产量下降。

二、新品种不过关。种子法修改后,进一步放宽了玉米品种的审定,每年审定推广的品种达1000多个,品种申报企业多、审定渠道多、推出速度快,导致品种质量参差不齐,原来选育一个品种至少需要10年时间,现在快了品种自身不稳定、性状不一致、表现不明显,有的品种见光死,推出一年后就淘汰,新品种多但自身质量不过关,形成减产。

三、种子质量有问题。目前种子市场开放搞活了,县乡村三级都有种子销售门店,一个村可能有好多家,品种几千个,名目繁多、鱼龙混杂、眼花缭乱,由于市场管理跟不上,包装虽然靓丽,但里面的种子质量不一定好,以次充好、假是冒伪劣也不少,农民鉴别能力差,纯度、芽率不高肉眼无法识别,种子质量不高,影响产量。

四、播种差苗不全。农民现在对种地不上心,有的地方多年不犁地深翻,活土层减少,旋地后不镇压跑墒,播种机故障导致种子播不下去形成空穴,由于整地播种不够精细,最后导致捉不住苗、苗不全,产量需要发挥群体效应,由亩株数、穗数、穂粒数、千粒重共同决定的,哪一个不倒位都会影响产量。

五、田间管理跟不上。1、施肥不足或不合理,长年不施有机肥而大量使用化肥形成土壤板结,不搞土壤养分测量根据土壤肥力施肥,氮磷钾比例不合理,微量元素缺乏,制约生长发育;2、除草剂使用不当,苗前封地药没有打好,草害没控制住,还有的苗后除草剂浓度大对植株产生药害;3、病虫害防治不重视,没有提前预防,在少量发生时没发现,大量发生后打药已经控制不了,病虫害治住了可是植株已经受到伤害了,影响了生长发育,减产是必然的。

六、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恶劣极端天气时有发生。1、前期低温,影响种子出苗和生长,增加了各种发病机率;2、倒伏,有的品种抗倒能力差,有的种植密度过大杆细,有的遇连阴雨地太湿,有的刮大风,植株有的倒伏,有的折断;3、花期高温或多雨,花粉晒死或淋掉,导致授粉不良结实差,花粒秃尖。4、早晚霜冻,早霜导致后期籽粒灌浆不好形成秕籽,晚霜冻死苗或影响生长抑制;5、穗腐霉变,成熟后期高温高湿,穗上籽粒霉烂、发芽;6、干旱,没有水利灌溉条件的土地,干旱影响最重要。

总之,玉米的产量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某一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确保玉米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正常,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求,才能实现玉米增产增收。









种铸粮基


第一种子原因,有些品种玉米芯大,子小

第二碰到哪年洪涝天气,玉米倒伏,产量会大大降低

第三干旱,如果没有雨水的天气,又没有及时浇水,特别是在授粉期,严重影响产量

第四提前收,很多人看到玉米叶子发白,干了就认为玉米已经成熟,提前收割,这样也会降低玉米产量,专家认为每年收玉米的时间应该在九月底开始,很多人都提前半个月二十天就开始收割了,这样每亩地产量最少降低一百斤


一生之树


玉米是风媒传粉,在2000米之内品种就能混杂,所以这个问题一直是玉米杂交制种的难题,只能采取各种隔离措施,错期播种也是措施之一。

大田玉米没有这种顾忌,当前玉米面积这么大,品种这么多,几乎又是同期播种,品种混杂是难免的,用混杂种子产量就会下降。

不是异花传粉的可用选种等措施留种,而玉米一季还可以,时间一长就产量下降。

防治办法不外乎,错期播种和隔离,不是特殊需要是不能采用的,从经济角度上讲留种不如用新种子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