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知真對他說“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是何意?你怎麼看?

追波逐流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

脫俗偈語入世心

說話魯智深醉打山門,智真長老送其下山到東京相國寺去當“白領(職事)”和尚,臨行送智深和尚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後人亦多有爭議,俗人本俗,還是以俗人之心論之。

其一、偈語乃是佛家讀經之心得,較有名的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既是讀經修行心得,那麼就應該不是用於宿命論式的算卦,算卦這事應該是“世俗道家(非真道家)”的主業,智真長老是佛家智者,卻為智深和尚下此偈語,不知何意?

其二,此偈語是指導智深和尚前程的?還是暗示智深和尚生命歸宿的?亦有公婆之爭,比如“遇江而止”句,是說智深和尚在遇見宋江後要止步不前歸隱佛門還是遇到錢塘江後生命終止,如果是指導,顯然是前者,如果是暗示,則無疑應當是後者。

其三,再說這“林”是指林沖這個人還是赤松林、野豬林,江是指宋江還是指錢塘江,如果說起為“殺心”,則赤松林時智深和尚與史進就明明白白地起了殺心,或許也不是,而且瓦罐寺一章在整個故事中是可以P掉的,除了為史進的去處穿針引線外就是殺人放火,沒有前後照應,無此一章也不失什麼,如果後面的江是錢塘江的話,那林沖一人對三物也不合適啊。

其實,讀後文之照應,用以解釋此四句偈語有益。

一則,智真長老是“知”而不是更改人的命運。在《水滸傳》第九十回“五臺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開篇說道:“話說五臺山這個智真長老,原來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得過去未來之事。數載之前,已知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本人宿根,還有道心。”點明瞭智真長老是知過去未來之事,而不是更張過去未來之事。

二則,智真長者面對智深和尚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致使“魯智深默然無言”。再次印證了偈語中所說的起、富、興應該是與殺人放火有關的,殺人放火才是這位花和尚的主業,而不是什麼起了義膽、富了飯碗、興旺發達之意啊。

三則,智真長老再賜偈言說“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事很快就印證了,也是很好理解的。

如此看來,這“林”當是赤松林,智深和尚殺人放火自此始,而且殺的是假和尚假道人,燒的是汙濁的寺院,這“山”當是二龍山,不合是桃花山,桃花山是當了一回“賊窩裡可愛的小偷”罷了,在這二龍山上又殺了一位假和尚,佔了一座當了賊窩的寶珠寺,這水當是水泊梁山,這江當是錢塘江。這“起”當是殺人放火之始,這“富”當是殺人放火之多,這“興”當是殺人放火之快意之酣暢淋漓。

當然此俗人之俗見。至於智真長老送給宋江的偈語、許貫忠送給燕青的畫都暗藏何等玄機,還望諸位不吝賜教。


一哥於一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出自第五回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智真長老贈給魯智深第三個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大體是這個意思。

遇林而起,暗指魯智深遇到了林沖,為了搭救他放棄做和尚這種正當職業,被迫落草為寇,起義了。

遇山而富,指的是魯智深在二龍山落草,尤其改變身份壯大起來,從逃犯變為赫赫有名的寨主,還有武松、楊志兩個高手。

遇水而興,指的是魯智深帶著二龍山的土匪投靠梁山,實力更為強大,可以和朝廷大軍對戰。

遇江而止,有兩種解讀。一種是遇到宋江以後,魯智深就無法繼續發展了,還有一種是指魯智深會在浙江錢塘江邊圓寂。

其實,魯智深隨宋江平方臘之前,曾再次上五臺山拜見智真長老。長老對他講了這樣幾句偈語:“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這就是預測魯智深最後階段的作為。

逢夏而擒,指的是魯智深和方臘大軍交戰,活捉了大將夏侯成。

遇臘而執,指的是最終方臘是魯智深活捉的。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也就是聽見潮信而圓寂,指的是魯智深在錢塘江邊聽到大潮會死。

其實,魯智深幾乎是樑上唯一的好漢。

魯智深一生殺人雖多,但殺得都是惡人,屬於除暴安良。

同時,魯智深並沒有做過壞事,反而特別講義氣。

本來魯智深是一個在當地很有名的軍官,有錢有勢,因為路見不平,解救被鎮關西騙色還騙財的金翠蓮,誤殺了這個惡霸,被迫流落江湖成為和尚。

本來已經洗白成為大相國寺管菜園子的頭頭,未來生活很安逸,為了營救被高俅陷害的林沖,不惜同這個軍委副主席作對,結果再次流亡江湖。

為了營救史進,魯智深敢於單槍匹馬入城刺殺太守,差點被殺死。

期間還有毆打強搶民女的周通,殺掉裝作和尚欺壓梁山的強盜崔道成等等。

所以在所有梁山好漢中,魯智深是唯一圓寂修成正果的,也是善終,這是最好的結局。


薩沙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重要的一個角色,為人仗義出頭的魯智深,三拳打死鎮關西,身負人命的魯智深只好棄官而逃,從此亡命天涯。

好在魯智深遇到貴人,金翠蓮的丈夫就是其中一位,在他的幫助下,得以找到上五臺山避難的門路,也在此結識了五臺山智真長老,並拜在其門下,法號智深。


魯智深雖然因情勢所迫而出家,但是魯智深的心卻還在俗世,經常犯戒的魯智深在寺院最終無法待下去,出於無奈,智真大師將魯智深推薦給了東京大相國寺。

臨行之際,智真大師對魯智深祝福再三,希望他能改過自新,同時對他說了十六個字,“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說完,轉身而去。

魯智深拜師傅智真,下山本東京大相國寺而去。路上遇到豹子頭林沖,魯智深怕林沖在路上遇害,於是一路保護,最後在林子中救了林沖。“遇林而起”正是說的此事,只是魯智深不明白,到底是林子的“林”還是林沖的“林”呢?



安置好了林沖,魯智深離開,遇到了楊志和曹正,三人殺奔二龍山佔山為王,成為二龍山的豪傑,靠劫富濟貧為生,再不行和尚之事。這一點正如智真大師所說,“遇山而富”。

二龍山由於他們三人的存在,仗義之名很快遠播,先後有不少豪傑加入,最著名的要數武松、張青、孫二孃等人,二龍山不斷壯大。只是這樣的壯大卻因為二龍山的限制而停止,如此一來再無寸進,對於心懷大志的魯智深,自然不滿足這樣的結果,最終,二龍山集團加入水泊梁山,宏圖大業。這裡正是智真大師說的“遇水而興”。



最後一句是“遇江而止”,這與“遇水而興”衝突呀!江不也是睡嗎?到底是興還是止呢?魯智深一直不明白。

魯智深上梁山後,戰四方、徵方臘,最終一戰在錢塘江附近,魯智深覺得自己的終止正在此處,但是他還抱著僥倖心理,認為江就是水,他安慰自己,馬上就要興起了。


其實魯智深錯了,他遇水而興是因為上了梁山,與晁蓋等人共圖大業,後來宋江當了梁山老大,這才是他的“遇江而止”,只是並不明顯,但是最終的結果,也被智真大師說對了。

其實,在魯智深徵遼結束後,去拜見了自己的師傅智真,智真對魯智深又說了十六個字,“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這一次的結果,是“圓寂”而不是“止”了,可見,智真已經看破魯智深,是不會放棄一切而止,定是要一條路走到黑了。


魯智深依然參加了四大戰爭,慘烈的過程,唏噓的結果,魯智深最終還是沒能接受智真大師的話,選擇了為自己拼一次,結果不理想。

也許,智真說破了魯智深的人生,魯智深的宿命就在於此,終究無法逃過吧!


野史日記


宋江奉詣徵遼時路過五臺山,與魯智深上山拜見知真禪師,知真禪師給魯智深寫了四句偈言: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來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聽到錢塘江潮信,忽然悟出知真禪師給他寫的四句偈言,是他在萬松林活捉了夏候成,又生擒方臘,聽到錢塘江潮信就該圓寂了。果然他死在了六和寺。

以此來推斷知真禪師在魯智深離開五臺山時寫給他的四句偈言: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

恐怕是寫他離開五臺山以後的遭遇。

遇林而起,是指他遇到林沖卻偏逢林沖被高太尉陷害,為救林沖不得不丟了大相國寺看菜園的差事,正式進入黑道,所以是“遇林而起。”

遇山而富。是指他和楊志曹正打下了二龍山,又來了武松施恩張清孫二孃等人,官兵收捕他們不得,一眾頭領正二龍山上論秤分金銀的快活日子。所以是“遇山而富。”

遇州而遷是指三山聚義打青州以後都放棄原來的山寨上了梁山,所以是“遇州而遷。”

遇江而止。是遇到宋江以後,魯智深從二龍山當家做主的大頭領,變成了宋江手下的戰將,所以是“遇江而止。”

以上是本人猜測,如有錯誤請指正。


jianchi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每一句都是對魯智深人生重大轉折的精確描述。但是它並沒有改變什麼,每一次轉折,要麼是魯智深自己的抉擇,要麼是時勢所迫,不得不為。

然而,這個偈子卻讓魯智深產生了人不可違抗天命的思想,當他在錢塘江聽到潮信時,他選擇按天命結束自己生命。這還是那個義膽俠肝的魯智深嗎?還是那個打死鎮關西、保護林沖的魯智深嗎?

從徵方臘開始,魯智深就跟隨宋江走上了一條否定自己既往歷史,否定自我的道路。當歷盡滄桑,班師回朝的一刻,聽到潮信,魯智深以為有敵人殺來。

身為正規軍,又大勝凱旋,誰敢討伐?只有朝廷。

魯智深忽然知道了自己對朝廷的深深懼怕,也知道朝廷永遠也不會信任自己和放過自己,但自己已經招安了,不可能再去落草。與其受小人折辱暗算,不如就此離世,卻也算是人生無憾。

所以偈子是對魯智深人生的寫照,但不是魯智深人生道路的指引者。


呆若木雞DJJ


《水滸傳》作為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可以說大部分人都讀過,而這梁山好漢一百單八人,也曾使得多少少年熱血沸騰。尤其是武松、林沖、魯智深、盧俊義等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魯智深,他本名魯達,綽號“花和尚”,法名智深。魯達為人慷慨大方,嫉惡如仇。只因三拳打死鎮關西,而出家當和尚,後來與楊志、武松佔領二龍山擔任大頭領。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一百零八人中他位列十三位,對應天狐星,為步軍頭領。



下面我們迴歸正題,《水滸傳》第五回《小霸王誤入銷金帳,花和尚大鬧桃花村》有文:

話說當日智真長老道:“智深,你此間決不可住了。我有一個師弟,現在東京大相國寺住持,喚做智清禪師。我與你這封書,去投他那裡,討個職事僧做。我夜來看了,贈汝四句偈言,你可終身受用,記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灑家願聽偈言。”長老道:“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只因魯智深酒後鬧事,打壞佛像,長老無奈只得遣他下山,臨行前送了他這四句偈語。那麼這四句話有什麼含義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一、遇林而起



那這個林指什麼呢?一般有兩種解釋,

一種說法林是指林沖,一種是指野豬林。

前一種說法是魯智深是遇到林沖後,他的命運才發生了改變,逐漸發家興起;

第二種說法則是認為魯智深大鬧野豬林,破壞了高俅的計謀,從而徹底得罪了高俅,走向朝廷的對立面,不再有任何束縛,從此開啟了人生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海闊憑魚躍。

我個人比較傾向的是第二種說法。

此後幾句話都沒有異議。

二、遇山而富



這裡的山指的是二龍山。

魯智深四處漂泊,來到青州地面後,因睡覺被青面獸楊志和操刀鬼曹正二人吵醒,便發生爭鬥,後來不打不相識,三人合夥佔領二龍山為王,打家劫舍,發家致富,所以說是“遇山而富”。

三、遇水而興



這裡的水指的是水泊梁山,眾虎同心歸水泊,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時,魯智深位列一百單八將第十三位,是為天孤星,步軍頭領之首,相比二龍山佔山為王,這裡才算是真正的興起。

四、遇江而止



江指的是錢塘江。

梁山大軍得勝還朝,夜宿錢塘江旁的六和塔,聽到錢塘江的潮信後,大徹大悟,“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而後坐化而逝,人生就此結束,是為“遇江而止”。

除此之外,還有四句偈語,問題中沒有提到,我這裡簡單的說一下。

這四句是“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萬松林裡廝殺,魯智深活捉了夏侯成;後又生擒方臘,應了“逢夏而擒、遇臘而執”兩句。

最後聽到錢塘江上潮信來,坐化於六和塔,正應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聽戲聽戲


魯智深,原名魯達,綽號花和尚。魯智深是《水滸》中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本是朝廷官員,後卻成了逃犯,無奈皈依佛門,被逼落草為寇。後遇朝廷招安,隨軍平定叛亂,立下奇功一件,只願卸甲歸田,最終修成正果。“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是魯智深的師傅智真長老在其離開五臺山時給他說的一句偈語,可以說概括了魯智深的一生。

遇林而起。指的是從遇到林沖開始,魯智深的人生就要起根本變化了。在大相國寺,魯智深與林沖一見如故,意氣相投,結為生死之交。林沖受高俅陷害,被充軍發配,魯智深一路上暗中保護,在野豬林救下了林沖。有人說“遇林而起”就指野豬林,其實不然。那官差肯定要殺林沖,就算不在野豬林,或許就在什麼清風嶺一類的。魯智深先前犯罪,不過就是打死了一個地痞流氓,實在不算什麼,大不了就是錯殺罷了。但救下林沖,就擺明了是和高球作對。而凡是頂撞高俅的人,都被其百般迫害,置於死地,因此這時的魯智深已經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了。

遇山而富。指的是二龍山,這裡有兩層含義。第一層魯智深在離開五臺山以後,一個人到處飄零,路過了桃花山,結識了李忠周通等。但是隻做停留,並沒有留下。因為魯智深看不上他們,覺得他們太小氣。直到遇見了武松,楊志,張青夫婦,魯智深這才感到相見恨晚。自離開林沖以後,又有了肝膽相照的兄弟。應該說精神上得到了富足。第二層意思,魯智深和武松一道佔領了二龍山,並且成為了大頭領。在二龍山與武松,楊志張青夫婦一幫兄弟,大秤分金大碗喝酒,劫富濟貧也是過得逍遙快活。

遇水而興。指的就是水泊梁山。梁山有八百里水泊,是梁山的天然屏障,有山有水地靈人傑,山水相依更有生機。二龍山畢竟還是一個小山頭,只能是小打小鬧,自給自足,充其量就是一個富農階級。而梁山就不一樣了,梁山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直指朝綱腐敗,奸臣當道。眾義士要匡扶正義,為民請命。這也就是梁山的革命綱領,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了。在這裡魯智深的人生境界,又抬高了一個層次。

遇江而止。這裡應該也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遇到了宋江,魯智深早年也是一位軍隊幹部。打死地痞後,成了犯人。後因救了林沖,被高俅通緝,已無退路,只得落草為寇。在佔領了二龍山,雖然有了短暫的快樂生活,但依舊朝不保夕。合打青州後,魯智深接受了宋江的請求,率部歸順梁山,共舉大義。此後追隨宋江,南征北戰,戎馬半生。另一層含義,就是錢塘江了。那一夜,錢塘江潮信而來,波滔滾滾,好似戰鼓聲聲。魯智深久居北方不明就裡。待問清楚原因後,忽然想起出徵前智真長老告訴他“聽潮而圓,見信而寄”。明白了圓寂的真正意思後,魯智深豁然開朗、大徹大悟。於是沐浴更衣,寫下頌語。“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焚爐好香,盤腿打坐,涅盤而去。

至此,天孤星歸位!!!


關注名著、關注歷史、有空一起聊聊!


古道晴天


這是智真和尚在魯智深離開時,說的著名的四句偈言。什麼是偈言?說白了,就是囑咐要注意的事情,在水滸中,這有點像預言的意思。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遇林而起”的意思

遇林而起,這個林可以指地點“樹林”,也可以指“人”,在水滸中,這林姓之人,就特指豹子頭林沖了。綜合來看,這個林,主要指林沖了。


什麼意思呢?魯智深,當你碰到一個姓林的人,你就要開始發達了。

魯智深下了五臺山,去了相國寺,如果沒有其它的意外,就只能 做個和尚終老林泉了。但,在相國寺的時候,魯智深碰到了林沖,人生從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先是救了林沖,再後來,因為魯智深醉酒打人,還有救人之事被高俅得知,於是出走相國寺。

等後來魯智深上了梁山時,林沖已經在那邊了,照顧那一定是有的。

“遇山而富”的意思

這句話好理解,就是見山,就等於見了財富,事實真的如此嗎?果真如此。

先是魯智深在桃花山,救了人,得了錢。其次,魯智深在相國寺呆不下去的時候,上了二龍山,但頭領鄧龍擔心位置不保,拒絕了魯智深。

這之後的魯智深碰到了楊志,兩人合謀一處,用計殺了鄧龍,魯智深成了山寨之主,從此,財源廣進。後來,還收了武松當兄弟,那日子,豈是“快活”兩字能形容的?

再後來,官府屢次騷擾,在打下青州後,魯智深上了梁山,當了步軍首席頭領,這錢財更是多了去了。關鍵是,能和眾兄弟一起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總之,魯智深遇山總有財運。

“遇水而興、遇江而止”的意思

遇水而興,指魯智深遇到“水泊梁山”開始發達。古人有云,水就是財富。八百里水泊,讓魯智深徹底興旺。

遇江而止,就是魯智深在後來遇到錢塘江漲潮時,得知自己命不久了。

在水滸中記載如下:一天,錢塘江大潮來臨,魯智深是關西人,不知道浙江潮信,以為是戰鼓響,賊人來了,便跳起來,摸了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為何如此?去哪裡去?”魯智深說:“我聽得戰鼓響,待要出去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錯聽了!不是戰鼓響,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聽見,吃了一驚,問道:“師父,什麼是潮信響?”眾僧答:“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當三更子時潮來。”

聽到這裡,魯智深想起智真師父送的四句偈言,知道自己的命數到了,連忙打發人去請宋江來,因為他知道自己快圓寂了。

即使這樣,宋江和盧俊義來的時候,魯智深已經離去了。


藍風破曉


魯智深是我在《水滸傳》基本上沒偏見的人,這和尚沒有俗家人的束縛和責任,又沒有和尚的清規戒律,做事講個忠義,路見不平一聲吼,不賣面宋江哥哥,敢教訓一下高俅。


魯智深在離開五臺山,他的師父智真老和尚就叮囑了一句話:“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俗話說,人老薑辣,老和尚的光頭不長頭髮,這是聰明到極點了。

其實這四句話在讀過《水滸傳》以後,你還真覺的有點道理,這理在哪裡,且請聽小編給你吹,哦,是帶你去梁山吹吹風。

1、“遇林而起”,這個“起”字是個原點,指林沖。魯智深只要遇林,一切都將發生變化,起因就落在這個“林”上。

魯智深不遇林,則一切歸於平淡,整日誦經唸佛,成為一個有一身力氣的武僧,鋤鋤地,種種菜,無聲也無息。

當遇到林沖,魯智深的哥們義氣,英雄氣概就全起來了。英雄識英雄,蛐蛐鬥小蟲,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三下五除二,打倒官差救下林沖,和尚生涯沒了,人生便是一個新起點。

起點有了,終點在哪裡?林沖不知,魯智深也不知,但哥們義氣做了就不後悔,兄弟揮一揮手,肉和酒在遠方,開始流浪!



2、“遇山而富”,指二龍山。師父是個明白人,這魯智深腦袋缺一根線,容易被人利用,因此教這個徒兒,憑一身好武藝,佔個山頭為王,求個富裕就行了,適可而止才是真福。

魯智深也的確上了二龍山,遇到青面獸,兩兄弟一合計,合該風水今年輪到灑家,於是把原先的大頭領鄧龍宰了,自個兒當了寨主,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與楊志過上了富足的日子。

後來行者武松,拿著一把戒刀也來了。行者都是吃風月,行萬里路,看河山錦繡,寫點詩畫點畫什麼的,可武松是殺嬸的狠人,跟風月一點不粘邊。

三人到堆,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3、“遇水而興”,就是指“水泊梁山”,上了梁山,魯智深俠肝義膽,素來有聲望,還是林沖的救命恩人,三山系的老大,因此混的風生水起。至於宋江哥哥,這個光吹牛皮的寨主,還一心賣兄弟想招安的頭領,大家就混個臉熟,你不找我麻煩,我也懶你淡淡的憂傷。

宋江拿魯智深沒辦法,硬上不得,只能用軟的,如果魯智深大腿一還,扯呼一聲,梁山起碼三分之一的人要跟著跑,因此為了招安的本錢,宋江不敢造次。

宋江學司馬懿,熬死這幫要對著朝廷乾的,最終,自己才是那個勝利者。

4、“遇江而止”,指的是宋江。這智真和尚太瞭解徒兒心性了,心眼不多,一身好武藝,但要遇到一個心腸比較黑的偽君子,肯定吃虧。

興也由水,止而為江,到了宋江面前,魯智深的腦袋就不夠用了。憨厚對朋友而言是結交的好品質,而對別有心機的人就是利用工具,因此魯智深遇到宋江,是禍非福,這是智真老和尚對徒兒的警告,要其提防宋江。

魯智深遇到林沖,成了通輯犯,不得不流亡;上了二龍山,有了富貴;到了水泊梁山,也算風生水起;須是要防了宋江,這人扯著虎皮做大旗,終究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有活人才能笑春風!


西遊夢紅樓


魯智深是水滸傳裡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人物,一生除暴安良,行俠仗義,尤其宿有佛緣,不貪女色。智真長老也是水滸裡為數不多的大修行人,從他先後送給魯智深的話就知道老和尚的道行如何。

再說臨別時,智真長老對魯智深說了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這四句偈語說的什麼意呢?

遇林而起,這句話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法是遇到林沖後,魯智深的命運才發生了改變,林指的是林沖;另一種說法是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後。這裡的林指的是野豬林。我的看法更傾向後一種說法,即林指的是野豬林。

遇山而富,這裡的山指的是二龍山。魯智深和青面獸楊志和操刀鬼曹正三個人佔據二龍山,魯智深在二龍山是大當家的,所以說遇山而富。

遇水而興,這裡的水指的是水泊梁山,魯智深投奔水泊梁山才是真正興旺發達的起點。梁山一百單八將排定座次,魯智深為天孤星,位列十三,為步軍頭領之首。水泊梁山是魯智深被人肯定的地方,是找到自我存在的地方,從此他打起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幟,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

遇江而止,這裡的江不是指的宋江,而是錢塘江,魯智深在剿滅方臘返回時。夜宿錢塘江旁邊的六和寺。聽到錢塘江的潮信坐化而逝。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