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文丑的武功比張飛、趙雲如何?為何都被關羽所殺?

李薔薔


悟空問答,有問有答,且聽大獅白話幾句。

顏良、文丑起碼也算河北名將,儘管不是一流高手,但也不是泛泛之輩,相對於張飛和趙雲來講,二人還是遜色一些的。但若是面對面、硬碰硬、實打實的交手,估計兩人跟張飛、趙雲走上幾個回合還是可以的。

在曹袁兩家大戰延津之時,文丑曾身先士卒,一箭射翻名將張遼,又大戰徐晃二十餘合,徐晃見難敵文丑,於是敗陣而去。

各位,張遼、徐晃都是出了名的厲害角色,結果都敗給文丑,由此可見,文丑絕對是個厲害角色。

至於顏良,書中著墨不多,畢竟他與文丑都是攢雞毛湊撣子的“死跑龍套”。但能跟文丑齊名,想必也是高手。

可為何這兩位高手在關二爺眼裡就成了“土雞瓦犬爾、插標賣首爾”,而且“咔嚓、咔嚓”全被青龍偃月刀給剁了呢?

說起來並非關二爺武藝多高,而是“只因二爺耍奸猾,才斬顏良文丑於馬下”

當時關羽正在曹操麾下吃閒飯,以其高傲的性格,不露點臉顯擺顯擺自然是不行的。再者吃人嘴軟、拿人手短,白吃白喝不立點功勞,讓別人也看不起。

但是有一點很關鍵,要想“露臉”必須“保險”,萬一不是人家對手,“露臉”就變“丟臉”了。於是二爺瞅準機會,來了個出奇制勝之法。

他有赤兔馬,這可是整個三國演義之中最好的馬匹,可謂第一寶馬,十六缸加渦輪增壓,一個字——快!

馬快是關鍵,刀也要快,鋒利為第一快,動作為第二快,兩“快”合二為一,變成了“賊快”。

就這樣,依仗馬快刀快,關二爺乘其不備到了身邊,還沒等對方喊出“吾乃河北名將顏良,你是何人?”這樣的經典臺詞,關二爺就一刀刺死了他。請記住,是“刺”而不是“砍”,刺比砍更快。

可憐的顏良連對方紅臉蛋子都沒看清,就一命嗚呼,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而文丑也是個悲催的傢伙,打敗徐晃之後異常興奮,就在興高采烈追打落水狗的過程之中,關二爺突然竄了出來。

文丑此事已經精疲力盡,結果半路殺出這個紅臉漢子,他縱使武藝高強,體力不支也難是對手,結果關二爺讓他到了黃泉跟顏良見面,繼續作對好基友。

縱觀關二爺兩場戰績,你不認為他“耍滑”嗎?

當然,這是羅貫中改編的,實則顏良文丑都不是關羽殺了,把他兩人寫成被關羽所殺,不過是為了彰顯關老二的威風史罷了。


大獅


在《三國演義》裡顏良、文丑無疑是兩個悲劇人物,正常狀態下他們至少也能和關羽打上百十個回合,結果卻直接被關羽秒了,成為關羽揚名的踏腳石。

顏良、文丑雖然出場時間不長,但是表現卻非常驚人:

顏良、文丑第一次出現在書中,是虎牢關華雄逞威之時,袁紹感嘆顏良、文丑不在身邊,不然根本不怕華雄。之後在袁紹和公孫瓚之戰時,顏良和文丑也有不錯表現,特別是文丑,先是擊敗公孫瓚,再殺散他手下四健將,最後遇到趙雲都戰成平手。

而在之後袁紹和曹操的交戰中,顏良先後斬殺了宋憲和魏續,又二十回合擊敗徐晃,殺的曹軍諸將無人敢敵。文丑則是在中計全軍大亂的情況下射倒張遼,擊敗徐晃,硬是以一人之力扭轉敗局。

徐晃是此時曹營中第二勇將,僅次於虎痴許褚。顏良和文丑能這麼快擊敗徐晃,他們的武藝還在許褚之上,在《三國演義》裡也是屬於超一流的水平了,正常情況下面對關羽即使不敵,也不是短時間內會戰敗的。

然而顏良在面對關羽時過於大意,被關羽直接衝到了面前,顏良又反應太慢,被關羽一刀刺死。文丑雖然沒有大意,可是心理素質不過硬,因為關羽斬殺了顏良對他造成的壓力太大,才打了三個回合就覺得膽怯逃跑,結果被關羽追上一刀砍死。

所以說這兩人死的都有點冤,不是藝不如人。


不沉的經遠


大家都知道,顏良、文丑、張飛、趙雲、關羽都是漢末三國時期非常著名的武將。前兩人是袁紹的部將。後面三人是劉備的部將。

顏良、文丑一直跟著袁紹直到戰死。而趙雲前期在公孫瓚帳下不被重用。張飛一直是劉備的左膀右臂。關羽呢徐州之後短暫投降曹操。

就是在關羽投降曹操這一段時間,後來逼曹操一度想遷都的關羽替曹操解了白馬之圍,策馬刺殺顏良,令河北諸將膽寒。白馬之圍立刻解決。三國演義中,基本保留了這一個記載。

《三國志·關羽傳》: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顏良軍列好陣,威風凜凜。關羽騎上赤兔馬衝入顏良軍中。顏良未及反應,措手不及,即被關羽所殺。關羽割下顏良首級綁在馬脖子上,順利返回。

這次斬殺發揮了赤兔馬的特長,迅雷不及掩耳,致使顏良絲毫沒有準備,就成了冤死鬼。所以此後也不能比對他們的實力。關羽的成績多半是顏良輕敵、赤兔馬太快。

文丑呢?正史裡面,文丑並沒有記載是關羽所殺。但是在撰寫小說時候,羅貫中老人家還大筆一揮,把文丑之死也歸功於關羽的功勞。實際上,文丑在追擊曹操時候被荀攸設計打敗,文丑死於亂軍之中。並沒有標明是誰所殺。

《三國志·荀攸傳》:攸畫策斬顏良。語在武紀。太祖拔白馬還,遣輜重循河而西。袁紹渡河追,卒與太祖遇。諸將皆恐,說太祖還保營,攸曰:"此所以禽敵,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輜重餌賊,賊競奔之,陳亂。乃縱步騎擊,大破之,斬其騎將文丑。

而演義中,則是另外一回事情,顏良被關羽快馬斬殺,文丑怒火中燒,集於給顏良報仇於是挑戰曹操也中了埋伏,擊退張遼,戰平徐晃,由於文丑大軍已經混亂,這時候關羽追上,不敢戀戰的他撤退,文丑措手不及也被斬殺。這一次也是因為赤兔馬快,而且車輪戰,大軍已亂,影響了文丑實力發揮。也是不能作為後來比對的。

那麼,既然關羽不能作為參照物,如果要對比顏良文丑與張飛趙雲的能力,怎麼比?

其實,這個是個假設,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是茶餘飯後增加一點談資也是不錯的,歪史試著分析一下他們之間的能力。

我們看一下發生背景,官渡之戰時候,曹操處於弱勢,袁紹兵多將廣,曹操處於不利的一方,曹操很多部將都心懷鬼胎。開始顏良文丑的實力不會因為己方的大環境受損。但是都屬於大意的一方。

幸好,有另外一場戰役可以作為參照,那就赤壁之戰的前夕,曹操率軍南下,擊敗劉備,分別在當陽橋、長坂坡遇到張飛、趙雲。

在赤壁時候,曹操實力強大,而這時候的劉備,妻離子散,僅僅率領幾人逃走。曹操緊追不捨。於是出現瞭如下一幕,先是趙雲,在亂軍之中遇見甘夫人將他護送脫險以後、又遇到糜夫人以及阿斗,糜夫人投井。趙雲之後壞帶阿斗衝出重圍,面對幾萬曹軍,趙雲孤身一人,最後平安的護送阿斗脫險。

從這裡看,一樣陷於不利境界的文丑,要遜色很多,雖然趙雲有曹操的暗令保護,但是刀槍無眼。文丑在優勢的情況下戰敗被殺。可以說,他絕對是不如趙雲的。

張飛呢?掩護劉備撤退,曹操親自率軍追擊,到了當陽橋之時,曹操趕上,這時候的張飛僅僅十餘人面對曹操幾萬大軍絲毫不懼,並且成功的阻止了曹操大軍的進度。

這個又可以和顏良的情況作為對比,顏良在優勢兵力時候,因為大意被殺,可以看他平時粗心大意。一個有勇有謀、一個有勇無謀。結果可想而知。


歪史


歷史上的顏良是被關羽所殺,文丑則是在與曹操軍隊交戰的時候,死於亂軍之中。這在《三國志》當中都有記載,應該是比較真實可靠的。《三國演義》則是說顏良文丑都死於關羽手上,是為了襯托關羽的勇猛無敵而已。

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背後隱情

常言道:藝高人膽大。大凡作戰,一靠武藝,二靠膽量。 尤其是單兵對接,同等武藝的情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取得最終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反之,倘若技不如人而一味膽大往往也會適得其反。搞不好,還會有丟掉性命的危險。因此可以肯定的講,作戰技術和心理素質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完美結合,才能取得戰鬥效益的最大化。

在《三國演義》中,武藝上乘者很多,關羽關雲長就是其中的一個。關羽的特點在於,不僅武藝高超,而且心理素質也非常過硬,一般人甚至是與其武藝相當的人根本不在其眼中,臨陣對敵往往是一招制勝,絕不拖泥帶水。當然,對待像呂布、黃忠那樣的對手往往就要另當別論了。

關羽之勇,早在剿滅黃巾軍時就已經嶄露頭角了。當兩軍遭遇,先是張飛將程遠志副將鄧茂刺於馬下,接著關羽又“躍馬舞刀直出”,搞得程遠志是“心膽皆碎,措手不及”,結果被關羽一刀砍為兩段。很顯然,程遠志的武藝和心理素質都屬一般,一見關羽,先自害怕,手忙腳亂,稀裡糊塗就成了人家的刀下鬼。

這一戰,其實只是對黃巾軍作戰中很小的一次,並沒有讓關羽聞名於天下,顯達於諸侯。而真正讓其名聲大震並從此為之驕傲的,自然還是後來跟隨劉備討伐董卓的那場戰鬥。當年,董卓亂政,曹操發出矯詔,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

不料出師不利,剛一開始就遇到了勁敵,各路諸侯手下數員大將連連被華雄斬於馬下。危急關頭,關羽自告奮勇,及時上演了一幕摧枯拉朽式的大劇。華雄可謂勇將,但面對技高一籌的關羽卻顯得力不從心,眨眼功夫就被人取了性命。“溫酒斬華雄”,一下子將關羽的勇猛形象躍然紙上。

還是華雄技不如人,被關羽斬於馬下也在情理之中。但後來關羽又連續斬殺河北名將顏良、文丑,就顯得有些出乎意料了。當年,關羽為報曹操大恩,在曹操連連敗陣的情況下,“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飛奔前來”。

見關羽到來,顏良竟然沒做任何反應,就被關羽斬於馬下。剛開始看這一節的時候,總是搞不明白。想那顏良本是武藝高強之輩,怎麼會不經一個回合就被斬於馬下呢。其實這裡面有一個細節,那就是顏良見關羽前來,“恰欲問之”。

這下問題就出來了,兩軍對陣,顏良不小心應對,還要問什麼呢?

原來,顏良辭別袁紹的時候,投靠袁紹的劉備曾經叮囑顏良:“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有此囑咐,因此顏良見關羽前來,還以為是來投奔呢。沒打算迎敵,結果被關羽輕易取了性命。顏良死得冤枉,其始作俑者就是劉備。

後來延津誅文丑就更富有戲劇性了。本來顏良被斬,文丑就對劉備有意見。結果文丑前去迎敵的時候,劉備不顧文丑的極力反對,又要跟著同行。最後文丑沒辦法,只好與劉備分兵前行。等文丑與曹操的先頭部隊接觸之後,張遼、徐晃首先出戰。文丑見二將前來圍攻,先是一箭射掉了張遼的盔纓。張遼再趕,又被文丑射中座下戰馬。

見張遼危險,徐晃急忙來救,與文丑戰了幾個回合,因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徐晃慌忙撤退。就在文丑率兵追擊之時,關羽突然出現,攔住了文丑。見關羽突然殺出,文丑倉促應戰,結果不到兩合,“文丑心怯,撥回馬繞河便走”。這一走不要緊,關羽因為騎得是赤兔馬,比文丑跑得快,腦後一刀,將文丑斬於馬下。

要說文丑,剛開始一人力敵張遼、徐晃二將尚且從容自如,毫不畏懼,今拒一人反被要了性命。事實就是,張遼、徐晃的武藝一點不比關羽遜色。更何況,當年磐河大戰時,趙雲與文丑也只是打個平手。而今天,面對武藝與趙雲一般的關羽怎麼反而力不從心了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其實,文丑之死,一者是受顏良被斬的影響。因為關羽名氣漸大,武藝也被無限誇大了,有此陰影自然對文丑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壓力;二是文丑不該逃跑。兩軍相遇勇者勝,一逃跑就失去了主動權。而關羽騎得又是曹操剛剛賞賜的赤兔馬,幾步趕上,文丑也就成了刀下鬼了。

從此中可以看出,顏良、文丑死得的確有些窩囊,也有些不明不白。而關羽,當然逃脫不了投機取巧的重大嫌疑。但事實終歸是事實,顏良、文丑就是被關羽斬首的。或許正是這樣的結局,才使關羽的勇猛形象更加突出,儼然成了無敵於天下的人物了。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顏良、文丑至死都不明白,一身的好武藝,因了不同的機遇和情形,讓事情變得如此糟糕。早知道關羽武藝並不比自己高強,沉下心來放手一搏,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一時疏忽大意,直叫豎子成名。此時,九泉之下的顏良文丑恐怕腸子都悔青了。



漢時明月



顏良、文丑是河北軍閥袁紹麾下的將領,而且是數一數二的名將,地位遠高於張郃、高覽等人。袁紹經常把二人掛在嘴邊誇讚,非常信任他們。而二人的表現也沒有讓袁紹失望,兩人是袁紹奪得冀州,坐擁冀、青、幽、並四州的首要功臣。

武力值方面,兩人與張飛、趙雲應該是一個級別的,差距不是很大……

首先顏良:

顏良的戰績不多,袁紹收復冀州的時候,顏良揮刀立斬耿武。


白馬之戰中,顏良獨當一面,勇冠三軍。呂布麾下舊將宋憲、魏續,分別被顏良三合、一合斬殺。曹魏以勇猛著稱的徐晃,也被顏良二十合殺得毫無抵抗之力。曹營諸將見狀,盡皆慄然不已,曹老闆慌忙收軍,閉門不出。

顏良是實打實的威震曹營,無人能敵……

單憑他二十合敗徐晃的記錄,就足以躋身頂級高手隊列。畢竟徐晃也非等閒之輩,曾經與曹營第一猛將許褚的一戰,尚能保持五十合不落下風。

所以顏良的競技水平,應該在許褚之上,與張飛、趙雲相當。


然後文丑:

文丑的戰績頗多,袁紹收復冀州的時候,文丑斫死了準備暗殺袁紹的關純。


磐河與公孫瓚對峙期間,文丑以一人之力,擊敗了公孫瓚的全軍。先是十餘合擊敗白馬將軍公孫瓚,隨後單槍匹馬追入陣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公孫瓚的帳前四將殺敗。在千軍萬馬中,左追右趕,如入無人之境。一度將公孫瓚逼入了絕境,險些死於非命。

隨後趕來的趙子龍截住文丑廝殺,五六十合之後,彼此勝負難分。


延津一戰。文丑方先是陣腳自亂,文丑單騎逃生。曹操方張遼、徐晃驟馬齊出,雙雙追擊敗逃的文丑。奔走之間,文丑不慌不忙,取出雕弓連射兩箭,張遼翻身落馬。幸得徐晃截住廝殺,三十合後,徐晃奔走。

文丑能戰平趙雲,雖然是初出茅廬的趙雲,但那時的趙雲仍然有頂級水平。此後一戰,文丑能夠擊敗張遼、徐晃兩員一流戰將的夾擊,說明文丑的實力同樣與張飛、趙雲相當。

所以!顏良、文丑兩人應該是張飛、趙雲一個級別的。但如果兩方對戰,個人認為張、趙取勝的概率更大。


至於被關羽秒殺,並非二人硬實力的體現,以他們的競技水平,即便打不過關羽,也不至於被一兩合就Ko掉。

顏良之死因:

顏良的死因,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是有明確交代的,原文如下:

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是他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

既然顏良的死因,羅老爺子都交代了,這邊我就不多說了。


文丑之死因:

文丑的死因,羅貫中給了“心怯”兩個字。也就是說,文丑死於心虛,缺乏自信。

為什麼心虛,缺乏自信呢?

1.關羽一合秒殺了顏良。顏良的武力值相比自己如何?文丑肯定比誰都清楚。因此給了文丑足夠的心理負擔。

2.文丑後方沒有軍士跟隨,以及孤身一人,追擊徐晃的時候過猛,已經追過了敵陣。高阜處曹軍無數。文丑就像一隻離巢的孤鳥,撞進了人家的地盤,故而心怯。

3.關羽方除了自己,還有十餘親隨,外加猛將徐晃。就算文丑打贏了關羽又怎樣?他走得脫嗎?所以無心戀戰。

4.關羽的武力值高強,特別是他前面幾刀砍出的效果,力度非常之恐怖。文丑被動接招,已深知關羽之勇,更加增加了他的恐懼心理。

綜合來說,文丑之死因,“心怯”二字最為貼切。


由於在心怯奔走的過程中,坐騎沒有關羽的赤兔馬快,所以被關羽趕上一刀砍死。整個的追擊過程,文丑連頭都沒來得及回,死於一臉懵逼。

【腦後一刀,將文丑砍於馬下】

論及硬實力的話,即便文丑贏不得關羽,但也絕不至於被二合斬殺。


愛尚文史


所謂亂世出英雄,在東漢末年戰亂之時,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其中就出現了不少勇猛之將,比如關羽、張飛、趙雲、顏良、文丑、呂布、馬超、許褚等。


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在《三國演義》中為五虎大將,是深受人們的喜愛和熟悉的。當然他們的武力值也是很強的,在當時絕對都是萬人敵的猛將。而他們各自的武藝也是都在伯仲之間,彼此是很難分出勝負的。

顏良、文丑則為袁紹賬下名將,也都是當時的上將人員。他們的武力值是不容小覷的。退一步說,若以真實自身實力,顏良、文丑聯手,普天之下能勝過兩人聯手的還真不多。

顏良、文丑在《三國演義》中是並稱的,既然是並稱,就是說明他們兩人的武藝平分秋色。而他們在書中的戰績也都很高。


比如,文丑曾和蜀漢五虎大將之一的趙雲大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趙雲的武藝之強是得到認可的,而文丑能和趙雲大戰六十回合尚不分勝負,由此則可反映出文丑的戰力。

而文丑和顏良並稱,那顏良的實力也是不弱於文丑的。而且他們還曾敗過徐晃,徐晃為曹營中名將,而徐晃尚不是敵手而敗走,亦可看出顏良、文丑的實力。

文丑和趙雲六十回合不分勝負,顏良和文丑並稱,趙雲和張飛同位列於五虎大將之中。換句話說,顏良、文丑的武力是堪比張飛、趙雲的。

但是,熟讀《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勇猛的文丑、顏良最終卻被關羽分別輕易斬殺。關羽和張飛、趙雲武藝在伯仲之間,為什麼顏良、文丑會被關羽所殺呢?


其實,顏良、文丑之所以會被關羽所殺,主要是體現在一個快和出其不意之上,這讓顏良、文丑措手不及,所為會被關羽輕易所殺。當然若是顏良或文丑與關羽以真實實力公平對決,雖然關羽縱然不會落敗,但是他想要輕而易舉的斬殺他們卻並非易事。

下面簡單的看下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時的情景。

在顏良和曹操對陣時,顏良打敗曹營將領,讓曹營諸將粟然,後關羽出現於陣前,他看到顏良所在之地,於是關羽就騎著赤兔馬衝向顏良,赤兔馬的速度很快,加上關羽神勇,所以關羽很快就衝到顏良面前。

當關羽來到顏良面前時,顏良還沒有來的及反應,勇猛的顏良就措手不及被關羽斬殺了。

而關羽斬殺文丑是在文丑和曹營將領對陣時,那時曹將敗退,文丑去追趕,然而文丑在追趕的時候,關羽卻突然殺出。不管關羽和顏良的實力相差多少,不可否認一點的是顏良終究是關於所殺,這讓文丑心中多少有這顧忌。故而在關羽突然出現時,文丑和關羽交手幾個回合就心怯欲走,結果就被關羽所殺。



所以,武力堪比張飛、趙雲的顏良、文丑會被關羽斬殺。從而也有了《三國演義》關羽斬顏良、誅文丑的故事。


中孚鑑


我是羽林輕騎,我來回答。

目前對三國人物的介紹,主要有兩部書籍,一部是正史的《三國志》,一部是演說的《三國演義》,《三國志》中關羽斬顏良確有其事,卻並沒有誅文丑。本問題的設定既然是顏良和文丑都被關羽所殺,所以就不以《三國志》討論,而以《三國演義》來探討。

一、首先探討顏良、文丑的武力是否堪比張飛、趙雲

對武將進行比較,最直接的證據是兩人有過面對面的較量,而且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進行單挑,但是這樣的情況只能發生在演武場,敵對雙方不可能做到,在實際情況下,兩軍陣前的單挑是最公平的。如果兩將在萬馬軍中混戰,也是看不出武功高低的,因為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旁邊突然飛來一支箭或者刺過來一支槍等等。如果兩人沒有直接照過面,就要通過第三者或者第四者來對照比較。

《三國演義》中這方面的直接證據並不多,但還是可以進行一個大致的比較。

1.        先比較顏良和趙雲的武功,二人沒有直接交過手,可是可以通過許褚和徐晃為中間人來進行推斷

1)       顏良和徐晃在白馬單挑,“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

2)       曹操帶著漢獻帝到高陵,徐晃和許褚交鋒,“刀斧相交,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3)       許褚的武功,可以在他和趙雲單挑中得到證明:劉備襲擊許都,“操大怒,教許褚出戰。玄德背後趙雲挺槍出馬。二將相交三十合,不分勝負。”

三國演義中,如果兩將能戰五十回合,基本可以說明兩將武功不分上下,因此徐晃和許褚武功相當。

徐晃在顏良面前過不了二十回合,說明顏良的功夫高於徐晃,自然也就高於許褚,但是許褚和趙雲能交手三十回合,所以說顏良的功夫是高於趙雲的。

2.        再比較顏良和張飛,這兩人也沒有直接交過手,可以引入張郃參照

1)       曹操在潼關和馬超作戰時,“張郃出迎,戰二十合亦敗走。”說明張郃和馬超戰不過二十回合;

2)       張飛和張郃在閬中作戰,張飛“挺矛躍馬,直取張郃。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說明張郃可以和張飛打三十回合以上;

這兩者比較,說明張飛是打不過馬超的,而曹操和馬超對壘時,“許褚拍馬舞刀而出。馬超挺槍接戰。鬥了一百餘合,勝負不分。”

注:雖然張飛和馬超在葭萌關單挑過,也打了兩次近兩百合,可是張飛和馬超作戰時,佔有了天時地利,“關上張飛恨不得平吞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當住。看看午後,玄德望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遂選五百騎,跟著張飛,衝下關來。”說明馬超是人困馬乏,張飛是精神正旺,兩人的單挑是不公平的,因此不能得出兩人棋逢對手的結論。

說明許褚的武功又在張飛之上,可以得出結論,顏良的功夫高於張飛。

3.        再看文丑和趙雲

公孫瓚和袁紹在冀州大戰,趙雲和文丑二人單挑,“趙雲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說明趙雲和文丑能打五十回合以上。

而在延津,徐晃和文丑也交過手,“文丑回馬復來,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只見文丑後面軍馬齊到,晃料敵不過,撥馬而回。”這次徐晃敵不過文丑,並不是文丑人多勢眾, 文丑軍本已經大亂,事先並無準備,而張遼和徐晃是趁亂出擊,可是徐晃和文丑面對面單挑時,徐晃立刻認識到自己不是對手,主動認輸。

說明文丑武功高於徐晃和許褚,和趙雲不相上下。

4.        再看張飛和趙雲武功的對比

趙雲有兩次對徐晃和張郃進行一對二PK的經歷。

1)       在赤壁之戰,趙雲打曹操的埋伏,“操教徐晃、張郃雙敵趙雲,自己冒煙突火而去。子龍不來追趕,只顧搶奪旗幟。曹操得脫。”

2)       趙雲在漢水救黃忠時,“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郃、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

說明趙雲武功遠高於張郃和徐晃,也遠強於張飛。

這樣就可以得出結論:

顏良、文丑的武力並非堪比張飛、趙雲,而是顏良武功高於張飛、趙雲;文丑和趙雲不相上下;張飛功夫最差。

二、探討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的原因

顏良、文丑被關羽所殺,完全是因為關羽佔了馬快的便宜。

1.        顏良被殺的場景和原因

“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關羽殺顏良時,兩軍並沒有進入交戰狀態。顏良在麾蓋下持刀立馬,他的前面是一排排的軍卒,這樣的陣勢,主要是等待曹軍將領出來進行一對一的單挑,按照顏良先前斬殺宋憲和魏續的邏輯,是曹軍將領先出陣後,他再拍馬舞刀出陣相迎。

可是,關羽並沒有遵守這樣的遊戲規則,他沒有陣前挑戰,而是直接破陣殺到顏良面前。這個時候其實顏良還有機會,可是他的經驗害了他。

顏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當關羽一出現在他面前,他就從關羽和他之間的距離,再通過對普通馬匹的速度判斷出時間,這樣的判斷讓他認為他有足夠的時間發出話去要對方通名報姓,如果對方不理,他再操刀相還不遲,可是關羽的赤兔馬實在太快,完全超出他的經驗之外。這使得顏良白白喪失了機會。

2.        文丑被殺的場景和原因

在延津,文丑殺退徐晃後,正在後緊追時,關羽帶了十餘騎進行攔截,這時的場景是:

“關雲長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後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

文丑被殺有兩個客觀原因:

1)       文丑知道關羽在曹操處,有將關羽帶回袁紹處的任務

袁紹知道顏良死在關羽手,本來要殺劉備,劉備說他可以勸關羽過來投奔,因此袁紹就命令文丑和劉備一同向延津進發,可是文丑嫌劉備總打敗仗,所以先走了一步,這說明文丑帶有說服關羽來投袁紹的任務,並不想和關羽發生戰鬥。

2)       顏良的死,讓文丑心存膽怯

兩將相鬥,如果一方沒有了鬥志,戰鬥力會急劇下降。

顏良被殺,讓文丑對關羽心存膽怯,再加上關羽騎著快馬,輾轉騰挪非常靈活,戰鬥力得到極大加強,又不給文丑說話的機會,文丑只能下意識的逃跑,結果被關羽的快馬追上丟了性命。

 









羽林輕騎


顏良、文丑是河北名將,皆有萬夫不擋之勇。張飛別稱萬人敵,趙雲於百萬敵軍中縱橫馳騁如無人之境,威名遠播。四人的英雄稱號都是實打實拼殺出來的,豪傑氣概是經過千萬次的搏擊歷練成的。他們都是用百戰經歷確立了自己的在社會的榮譽和地位。他們幾人除了文丑和趙雲曾經有過交集,但兩人大戰六十回合不分勝負,其餘連面都沒見過。至於顏良文丑的武功和張飛、趙雲相比如何,愚認為,他們的武功應該不分伯仲,準確說應該是梅、蘭、竹、菊各有千秋。

關羽斬殺顏良成功原因有五:(1)關羽為報曹操之恩,多次請求出徵,曹未允,使關羽的身上銳氣越聚越多。(2)曹操以顏良勇猛,其軍隊紀律嚴明激將關羽,使關羽身上蘊藏的銳氣更加鋒利。(3)關羽不按套路出牌,上陣不叫陣,直接衝入敵營,奔顏良而去。(4)顏良帶兵10萬征討,曹軍率5萬迎敵,初次交戰顏良連斬宋憲,魏續兩員曹操大將,其非常自得,有輕敵心態。(5)關羽騎的赤兔馬速度過快,超過一般人想象,顏良猝不及防中招。

也有說顏良出征臨行前劉備私見之,言其弟在曹處,紅臉長髯,綠衣裹身,讓顏幫打聽。顏遙見關羽一人單騎奔來,以為關想投降,正開口想問,關公馬到,未提防被關所殺。有此一說,終無可考。

關羽誅殺文丑成功原因有三:(1),關公不費吹灰之力滅了河北名將顏良,風頭士氣十足。(2)文丑在延津中曹操之計,士兵都在爭搶曹軍拉下的輜重糧草,隊形建制混亂,曹軍趁勢回攻,文丑大軍混亂不堪。(3)被圍之後,先後遭到張遼,徐晃的攻擊,雖戰勝張徐二人,但部隊混亂讓其頭疼。恰逢關羽,雖戰兩回合,但心底還是對關羽飛斬顏良有所忌憚,心先怯,欲走,結果被騎赤兔的關羽從後斬殺。

一代名將如此成全關羽威名,實不該也!


城南逸客


顏良,文丑對戰張飛,趙雲,我認為顏良,文丑要在對戰一百回合以後才合落敗!下面來說一下我的觀點!

顏良,文丑是河北名將,是東漢末年最大的諸侯袁紹麾下大將,跟張郃,高覽並稱為“河北四庭柱”,但是論武力值而言,顏良,文丑要比張郃,高覽強!而張飛,趙雲是三國時期蜀國的“五虎將”,戰鬥力在當時屬於頂尖水平,這兩方四位猛將雖然沒有成對的正面進行過較量,但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戰績來比較一下!



先來看看袁紹陣營的兩位猛將!

顏良在白馬之戰時曾三回合斬原呂布帳下八健將之一的宋憲於陣前,一回合斬殺大將魏續,二十回合戰敗曹操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非常厲害。再說文丑,十回合戰敗公孫贊,一人勇鬥公孫瓚手下四員健將,並擊殺一人,擊退三人,又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回合,敗走。延津之戰,曹操要捉文丑,張遼,徐晃爭功去戰文丑,結果被文丑一箭射翻名將張遼,又大戰徐晃二十餘合,徐晃見難敵文丑,於是敗陣而去。



蜀五虎將陣營的兩位猛將!

張飛曾單挑過三國第一猛將呂布,並與他大戰一百回合不見輸,還曾十回合挑死袁術手下第一大將紀靈,面對許諸,張遼,徐晃的三人圍攻毫不示弱,至於曹操手下的于禁,張郃等大將都是張飛的手下敗將!而趙雲,曾擊退過文丑,七進七出曹操百萬大軍,以一對二戰敗徐晃和張郃的聯手!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這四個人都曾與徐晃交過手,顏良,文丑各自二十回合戰敗徐晃,而張飛,趙雲都是大戰徐晃與別人聯手的攻擊, 在我看來戰與人聯手的徐晃要比單挑有難度,而顏良,文丑也不是泛泛之輩,張飛,趙雲想戰勝他們估計要一百回合以後!

至於說為什麼兩人都被關羽斬殺,我認為只是羅貫中為突顯關羽而往關羽臉上貼金而已,兩個人被關羽一刀一個,難道他們的實力就這樣不濟嗎?順便說一下,在正史中這兩人是被孫堅所殺的!


唐古看今


如果要選出袁紹陣營裡最厲害的武將,顏良和文丑當仁不讓,他們和張郃、高覽並稱“河北四庭柱”,基本代表了河北武將的最高水平。

在大多數人對《三國演義》的記憶力裡,顏良和文丑均是關羽的刀下亡魂,尤其是顏良還落下一個“插標賣首”的“美名”。

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作品,羅老為了塑造關羽“武聖”的形象,對關羽的戰績有所誇大。

顏良是關羽所斬殺不假,但是文丑之死卻和關羽沒多大關係。



真正的三國曆史中,關羽斬殺顏良得益於一個人,並且文丑的死也是出於這個人的謀劃,這個人就是被曹操稱為“謀主”的荀攸。



計斬顏良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派大將顏良攻佔白馬坡。四月,曹操親率大軍北上,欲解白馬之圍。

當大軍正向前進軍時,隨行的謀士荀攸認為,袁紹實力強大,敵我兵力懸殊,不能和顏良正面對抗。他分析了當時的敵我形勢,隨後提出了聲東擊西、解救白馬的作戰方略。



他認為袁紹兵多,應使疑軍分散其兵力。於是荀攸建議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偽裝渡河攻袁紹後方,使袁紹分兵向西應戰,然後再派輕騎襲擊進攻白馬的袁軍,攻其不備,一定可以打敗顏良。

曹操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計而行,袁紹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機率輕騎襲擊白馬。顏良不及防備,於是被關羽斬殺。

所謂“謀定而後動”,關羽在斬顏良的過程中更多的只是一個執行者,真正的謀劃者是荀攸。

計斬文丑

曹操解白馬之圍後,率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黃河往西撤退。軍行不久,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為首大將正是文丑。

諸將見敵眾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此時荀攸又站了出來,他深知敵人的弱點,就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時機,為何要退呢?” 曹操立馬心領神會,與荀攸對視而笑。



曹操在荀攸的建議下命令士兵解鞍放馬,丟棄輜重,以此引誘袁軍。袁軍逼近後,果然爭先搶奪輜重,此時曹操突然命令諸將上馬,迅猛發起攻擊,最終大破袁軍,騎將文丑也死在亂軍之中。

由此看來,文丑之死和關羽半毛錢沒有,而又是荀攸看透了袁紹軍軍紀不整,誘敵而殲之,最終斬殺文丑。

計定河北

在隨後的官渡之戰中,荀攸繼續妙計百出,先是派徐晃燒袁紹糧草,接著力勸曹操採納許攸之計奔襲烏巢,然後又力勸曹洪接納張郃、高覽,最終使得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徹底扭轉了天下局勢。



官渡之戰後,袁紹一命嗚呼,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徹底平定北方隱患。曹操採納,終成統一北方的霸主。


謀主荀攸

荀攸,被曹操稱為“謀主”,妙計百出,算無遺策,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術和軍事策略。

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三國志》



同時,荀攸為人又經權達變,極為低調,曾設奇策十二策,但是卻只有好友鍾繇一個人知道,大部分的功勞都算在了曹操的頭上,所以深得曹操信任。所以即使在荀彧被賜死之後,作為荀彧侄子的他,仍然能得善終,荀攸的做人之道確實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公達,非常人也,吾得與之計事,天下當何憂哉!——曹操

總結

歷史上的顏良和文丑其實都是死於“謀主”荀攸的謀劃,關羽更多的只是一個執行者。

荀攸的謀劃深刻地體現了“兵不在多而在謀”這一軍事真理。顏良文丑雖然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卻都“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以短取敗,令人不免嘆息!

我是李沐茗,為你解讀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