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把子和捷克式一样吗?分别能装多少发子弹?能打多远、覆盖范围多大?

英明者


“歪把子”和“捷克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轻型机枪,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都有装备,二者的基本历史和相关参数情况如下,供参考:

“歪把子” 大正11年式、辽造17式

(中国仿造的“歪把子”机枪,辽造17式)

其原始型号是日本的大正11年式轻机枪,口径6.5毫米,因为枪托偏向一侧(出于便于射手贴紧枪托瞄准射击的考虑),呈“歪把”状而得名。这种机枪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陆军的制式装备,同时中国军队也有装备和仿造,中国的仿造型为民国东三省制造的辽造17式。这种机枪的供弹系统比较特殊,是在机枪的左侧有一个歪斜的“弹斗”,除了正常供弹外,还可以将步兵6.5毫米步枪弹连着弹夹直接塞进弹斗,弹斗里的机械设计可以自动将弹夹里的子弹抽出上弹。

(抗战中八路军使用的“歪把子”机枪)

其基本参数如下:

枪 长:1.11米

枪管长:0.485米

口 径:6.5毫米

枪 重:20.4斤

初 速:736米/秒

装 弹:弹斗30发

射 程:2200米(表尺最大射程)


“捷克式” ZB26式

(“捷克式”ZB26轻机枪,弹夹附近枪身上的圆形表尺是非常显眼的特征)

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1926年定型量产的机枪,由布鲁诺兵工厂制造,称为国营博诺兵工厂26型机枪,缩写为ZB26式,中国俗称“捷克式”。

(中国仿造的“捷克式”)

这种轻机枪外观上也有非常鲜明的特点,因为弹匣的位置设计问题,弹夹安装后会阻挡住射手的视线,因而这种机枪的表尺安装在左侧,为圆形的蜗轮式表尺,是识别捷克式的最好特征之一。

至1939年,中国一共向捷克进口了32272枝ZB26式机枪,除此之外,中国国内的大沽造船所、重庆武器修理所、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浙江铁工厂、西北铸造厂、兵工署也先后大量仿造“捷克式”机枪,使得这种武器有大量的中国仿造版。

(抗战时代中国军队使用“捷克式”的景象)

“捷克式”的基本参数如下:

枪 长:1.165米

枪管长:0.602米

口 径:7.92毫米

枪 重:18斤

初 速:830米/秒

装 弹:20发弹夹

射 程:1500米(表尺最大射程)


海研会


捷克ZB26轻机枪从1920年代它出现再到二战结束这个期间,它算是重量轻、机械性能稳定,弹道比较出色轻机枪,它的唯一不足就是火力持续性太差了!图片上的弹匣就是它的供弹具,一个弹匣只能装20发7.92×57毫米子弹,轻机枪是步兵班的火力核心,起到的是火力持续支援和阻挡敌步兵冲击阵地、压制对方轻机枪...的作用,在射击时通常情况都是3~5的短点射或者5~8发的长点射,但ZB26的20发弹匣取射击中间发射量,最多能打4个点射,就要更换弹匣,在战场上频繁的更换弹匣不但停滞了火力支援,甚至有可能危及到自己,因为就是换弹匣这几秒钟敌人的轻重机枪子弹就有可能打过来...。


这张动图,很直观的表现了ZB26从射击开始到子弹打光要换弹匣的情景,仅几个点射,持续时间仅5~6秒钟的时间...所以,这一点ZB26做的很差,它兄弟“布仑机枪”虽然使用了30发弧形弹匣,但是火力持续性仍然不尽如人意,而美军、德军、苏军,通常是:弹链、弹鼓、弹盘供弹,火力持续性大大加强。
ZB26的标尺很特别,有一小调节轮儿,可以较轻松的在战斗过程中转动调节标尺高低,而不必停止射击将标尺竖起来去上下调节距离刻度尺。

ZB26的标尺就是这样的,理论上来说ZB26的射击距离是1500米,但轻机枪的射击距离大多都在400~600米之内,再远的距离目标已经很小了很难瞄准,并且子弹发射到800米之外随着枪口初速的减弱,子弹已经开始发飘了散布变得很大,能否击中目标完全要靠运气,所以大部分都轻机枪支援或者压制距离都在400~600米左右。
大正十一式式軽机関铳,采用很特别的,也是别出心裁的漏斗式供弹。


这个特殊的漏斗可以装6个桥夹,每个桥夹上有5发6.5×50毫米口径子弹,就像动图里的这样桥夹叠加式装填到漏斗内,装满后将上盖扣上就可以发射了,扣动一次扳机会发射一个桥夹的5发子弹,符合轻机枪的射击要求,从一次性装填的子弹量来说,“歪把子”要比ZB26火力持续性好了一点点,比较多出了10发子弹,但是完成一轮射击之后,往漏斗里装填的时间要比ZB26长了很多,ZB26换弹匣的时间2~3秒钟就能完成。

“歪把子机枪”的弹箱,为铁皮制造的,内里有8个弹格,每一个弹格内装有三个装好5发子弹的桥夹,一共120发子弹,它的子弹与三八式歩兵铳通用。

图片上橙色箭头所指就是“歪把子机枪

”的标尺,绿色箭头所指就是那个“神奇的油壶”。
这张图片:漏斗、油壶、标尺的位置一目了然。大正十一式軽机関铳的标尺距离是1600米,但是6.5×50毫米子弹弹头重量只有9克,相对于ZB26的7.92×57的弹头10~12.8克显然是轻一点,另外它的枪口初速是736米/秒、枪口动能才2600焦耳(J),对比于7.92×57弹的枪口初速830米/秒和3600焦耳的动能来说差距较大,ZB26发射子弹到800米外都没影了,何况它这种接近小口径的子弹?600米外实在是没啥太大的意义!

总得来说,抗战时期我军的主流步兵武器:中正步枪、ZB26和“七九勃然”轻机枪、民二十四重机枪不论是机械可靠性还是威力,都好于鬼子的:三八式歩兵铳、十一式軽机関铳和九二式重机関铳,在与鬼子的战斗中只要他们没有九二式步兵炮,都可以遏制住鬼子的进攻或者将他们歼灭,很遗憾我们的炮太少了,轻武器性能虽佳,但是重武器又缺又差,这就是劣势,但这也凸显出我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誓死不屈的决心。


皇家橡树1972


相信经常看抗日剧的人都熟悉一把枪,日军机枪小队经常把一挺带双脚架的枪搁地上一架,然后就一阵突突突。可能有人听过这把枪的名字:歪把子。和三八大盖、王八盒子这类枪类似,这些日军制式枪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日军的“歪把子”究竟有多垃圾呢?

歪把子全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陆军从1920年代开始使用的一款轻机枪,由于歪把子定型在1922年(大正十一年),故因此得名。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在中国战场上被侵华日军广泛使用,因其枪托为了便于射手贴腮瞄准从而向右弯曲,所以被俗称为“歪把子”。

日本一开始设计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时可谓考虑众多,早在20世纪初的日俄战争时期,日军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才明白机关枪对步兵的威胁性,尤其是敌军在冲锋时凶猛的机枪火力足够产生恐怖的压制。但是在当时日军并没有轻机枪,无法由单兵携带来支援前线。所以自从1908年起,日本开始以霍奇克斯机关枪为蓝本,将三八式重机枪进行小型、轻量化改造,这就是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由来。

大正十一年式采用气动式设计,枪管前部拥有螺纹状散热片,使用与三八式步枪相同规格的6.5×50mm步枪子弹,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使用双脚架架在地面上射击,但关键时刻射手可以在枪口安装上刺刀来用以近身搏斗。

十一年式轻机枪最亮眼的设计是采用弹斗供弹,在国际主流供弹采用弹链、弹匣等单独供弹方式时,日本率先在机枪上设计了“压弹机”,即装填架的弹斗。通过其开放的弹斗设计,十一年式可以容纳最多6个三八式步枪配备的5发标准弹夹(共30发),弹斗上方的盖子设计以及重力会不断使得弹夹下降并进入输弹位,依次反复。所以日军士兵只需要携带大量三八式步枪的步枪弹就能够通过反复利用5发标准弹夹来完成重装填,这比重新设计、制造机枪弹要省资源。

看了这么多大正十一式轻机枪的优势,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款极其优异的机枪,但事实恰恰相反。“歪把子”最大的缺陷就是子弹射击的流畅性,由于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十一式机枪非常容易发生卡壳、退壳不流畅的问题,所以大正十一年式机枪常年配备油壶,用以给子弹外壳刷上润滑油。在现实情况并不这么理想,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作战的日军由于环境温度高,即使实现涂抹了润滑油,也并不能取得多少效果,在和美军步兵使用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其实其武器定位是轻机枪)对射时,几乎完败。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理论射速虽然是500发每分钟,但是由于各种繁琐的装填步骤和机械故障,这款机枪几乎无法达到设计射速。且在实战中诸如枪管过热、环境敏感、结构复杂难以保养等问题也成为了日军机枪手的噩梦,而其“歪把子”的大名也注定了这款机枪枪托过歪,使得经验不足的机枪手在射击时准星反而会大幅偏向。

由于性能过于糟糕,一线部队抱怨不断,所以从1936年起日本陆军开始用九六式轻机枪来替代“歪把子”,1939年更是有了九九式轻机枪,但由于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制造规模过于庞大,中国战场上的侵华日军仍在大规模使用“歪把子”,加之日本持续扩军,十一年式机枪并未随着新款机枪投入使用而退役。


科罗廖夫


这明显不一样好伐...捷克式是抗战时期国军装备量最大的轻机枪,从国民革命期间引进,解放后甚至改造出了使用56冲弹匣打7.62*39弹的版本(抗日剧中不少弯弹匣捷克其实都是用的这批)


捷克式ZB26式是捷克斯洛伐克在20年代开发的一款长活塞导气+枪机偏移闭锁原理的轻机枪,20发弹匣供弹,可以快换枪管(算个亮点)

而歪把子是侵华日军前期所使用的轻机枪,全名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因为它的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中国老百姓叫它“歪把子”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使用弹匣供弹,弹匣插在机匣顶。每个弹匣可装7.92*57毛瑟弹20发


而歪把子机枪很奇葩,使用弹斗供弹,一个弹斗里面可以装6个6.5*50有坂弹五发夹,所以容弹量6*5一共三十发。

大正十一式使用的6.5*50SR有坂弹还是减装药版本,用普通弹的话很容易造成退壳故障。而且歪把子机枪子弹入膛之前都会通过机匣顶部的油壶自润上油~即便这样,这种开放式、而且复杂的供弹具还是很容易沾染灰泥还,频繁出故障。

从可靠性和效用上来说,捷克造机枪完胜歪把子。使用7.92*57的捷克标称有效射程550米,而歪把子标称的有效射程600米。但这只是验收方式不同而已,实际上毛瑟弹本身的动能就大,弹头质量也略高,因此远距离的存能比6.5*50SR高出不少,更何况歪把子还是个减装药....


疯狗的轻武


歪把子,也叫歪脖子,正式名称“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是二战初期,侵华日军所使用的步兵支援火器。

事实上,此枪由于性能比较差,战时故障率特别高,实际装备数量尚不足3万挺,远远低于日军使用的另外一把九九式轻机枪。(歪把子5发桥夹供弹)

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歪把子成了出镜率最高的机枪,此外,历史老照片中,也常常有歪把子的影子,所以此枪与三八式步枪一样,成了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象征,国人印象中侵华日军似乎只有歪把子轻机枪,另外那挺九九式轻机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九九式轻机枪)

歪把子属于二战时期,最为奇葩的一款轻机枪,一是采用了全球极为罕见的漏斗供弹系统,用6只5发桥夹共30发子弹一次性压进弹仓;二是供弹机构极其复杂,导致经常发生卡弹事故,因此供弹故障率较高,为了保证能顺利射击,副手就得拿一把刷子,不断地给子弹和供弹机身刷油,因此,歪把子轻机枪对副手的依赖性比较高,属于全球绝无仅有的案例。

歪把子机枪采用30发弹斗供弹,说是轻机枪实际上也不轻,空枪重量超过10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左右,射手一般以点射形式,实施火力覆盖和火力支持,战斗射速每分钟也就100来发。

捷克ZB-26轻机枪,此枪在中国军队中大量装备,不仅装备国军,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都装备此枪,是抗战时期缺乏重机枪的中国军队步兵班排连火力输出的中流砥柱,仅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就装备了不亚于10万挺以上的ZB-26轻机枪。

由于中国军队本身缺乏重机枪,有限的重机枪在抗战时期,几乎都消失殆尽,因为极为笨重转移阵地慢,往往还未打完100发弹链,就被日军的掷弹筒和九二步兵炮敲掉了。

因此相对轻便灵活,具备一定持续火力的捷克式轻机枪,就成缺少冲锋枪等自动武器的中国军队最主要的火力支撑,与那把可以抵肩射击,20发弹匣供弹的德国毛瑟C-96自动手枪一样,对中国军队坚持抗战意义重大。

捷克ZB-26轻机枪,采用20发弹匣供弹,位置在枪身机匣上方,由于此枪的有效射程高达1000米,因此抗战时期,在与日军歪把子对射时,往往能处于上风。

据二战以后,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军老兵回忆,中国军队的捷克ZB-26轻机枪曾杀伤了大量的日军,一般日军在冲锋时,听到此机枪声,大都会条件反射地就地卧倒,根据枪声判断方位,再试图用三八式步枪的精准射击,或用掷弹筒或用九二步兵炮来对付,如果不将机枪敲掉,日军不会再轻易发动冲锋,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射手的战损率极高。

事实就是地讲,捷克ZB-26轻机枪并非二战时期最好的轻机枪,特别是其20发弹匣供弹,确实有供弹不足之嫌,但却是抗战时缺乏自动枪械的中国军队最好的选择。

在此枪口下毙命的侵华日军不下10余万,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对抗战胜利的贡献特别大,每个步兵班只要有一挺此机枪,就不怕火力占优的日军发起的刺刀冲锋了。


国平军史


歪把子机枪是中国军民的叫法,该机枪的正式名称为“大正十一年式轻机关枪”(1922年)。该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使用6.5毫米步枪弹,全重10.2千克,全长1100毫米,初速736米每秒,理论射速600发每分,有效射程600米。此外,歪把子采用6个水平放置的5发弹夹式弹斗供弹,理论上只要副射手不停地向弹斗中装填弹夹就可以达到持续设计的目的,由于弹药装填比较繁琐,歪把子的实际射速根本达不到理论射速。

歪把子机枪射程远、精度高,但是威力不大,因此是一款比较有特色的机枪,但不是一款性能优异的机枪。1936年,日本研发了“九六式轻机枪”。由于歪把子的数量比较多,不能轻易更换,侵华的日军仍然使用歪把子机枪,在太平洋战争的日军使用九六式和九九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勃诺国营兵工厂(Zbrojovka Brnovzqr)于1926年定型的轻机枪,正式名称为“捷克ZB26型轻机枪”。因此,该机枪到达中国的时间至少得1927年之后。现在的影视剧不管是北洋军阀混战还是辛亥革命,甚至晚清都出现了这把机枪,这就属于穿帮了。

捷克式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起落式闭锁,枪重10.5千克,口径7.92毫米,全枪长1150毫米,口径7.92毫米,初速830米每秒,理论射速550分每分,标尺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采用20发弹匣。1934年国民政府将捷克式轻机枪作为制式装备,因使用7.92毫米的步枪弹,可以和中国军队装备的汉阳造使用同样的子弹口径,这样便于后勤的供应。

捷克式轻机枪与日军的歪把子机枪相比,虽然弹容量只有20发,但是机构简单、杀伤力大、操作简单、可靠性好。从1927—1939,捷克一共向中国交运了32272挺捷克式轻机枪。此外,中国还自行仿造了该机枪。国军的轻机枪配备到班,每个步枪班配备1挺轻机枪和6支步枪,而稍差一些的杂牌部队每个排也能配备2—3挺轻机枪。

八路军、新四军及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的武器装备比较简陋,虽然歪把子的性能不如捷克式轻机枪,但是有总比没有强吧。《亮剑》中,李云龙的独立团缴获了日军的歪把子机枪都是非常高兴的,中国军队用缴获的日军武器来打击日本侵略者。


历史军魂


虽然这两款轻机枪在抗日剧中的出镜率很高,但两者的差别还是蛮大的。捷克式是ZB26轻机枪的俗称,而歪把子的学名则是大正11年式轻机枪。因为这两款武器分别产自捷克和日本两个国家,所以它们的设计理念走着非常大的差别,总体概括起来就一句话:捷克式既好使又耐用,而歪把子则要“歪”得多!

威力精度

捷克式使用的是7.92毫米的毛瑟尖弹,而歪把子则用的则是6.5毫米的有坂步枪弹,所以在威力上歪把子要比捷克式差一些。虽然捷克式的精度要比歪把子略高一筹,但它的后坐力却十分明显,这导致它很难打出理想的射击精度。在实际战斗中,歪把子的威力或许略小于捷克式,但二者的精度却不相上下。

供弹方式

虽然歪把子的弹容量略多于捷克式20发的弹容量,但它的供弹方式却是它最大的缺点,同时也成了这款轻机枪最大的槽点。日本人为了谋求与步枪弹药通用,于是他们就脑洞大开地采用了一种漏斗供弹的方式,结果日本人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还给自己造成了更大的麻烦。漏斗供弹系统不仅结构复杂还难于保养,所以歪把子的弹斗极易发生破损,而且弹斗损坏后将导致全枪无法使用。与之相比,采用弹夹供弹的捷克式则要皮实得多。


人机功效

由于歪把子的左侧有一个巨大的供弹漏斗,准镜只得向右靠,于是在使用时不得不尽量向右歪着脑袋才能构成瞄准线。时间一久,恐怕铁打的脖子也受不了!捷克式的脚架高度不仅可以调节,必要时还可以向后折叠,而歪把子的脚架却是固定的,射击时只能直愣愣地挺在那,射手想隐蔽都困难。除此之外,歪把子还缺少必要的消焰器,所以在夜间歪把子的火光就成了最好的目标。


歪把子的可靠性差得连日本人自己都受不了,于是日本人绞尽脑汁依照捷克式又设计了一款轻机枪,但这款轻机枪更让人不敢恭维。或许是真的“脑汁绞尽”了吧,日本设计师竟然给机枪配上了刺刀!!


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


战情解码


很显然不一样。所谓的“歪把子”和“捷克式”,分别指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和捷克的ZB vz.26轻机枪(下分别简称大正十一式和ZB-26)。

从“血统”上来说,大正十一式源自法国的“哈奇开斯”机枪,而ZB-26为捷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的原始设计,两者的设计起源明显不同。从基本原理上来说,大正十一式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楔闩横动式闭锁,而ZB-26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枪机偏转式闭锁,两者虽然基本自动原理相同但设计上差异较大。

从技术数据和性能指标来看,大正十一式全长1100毫米、重10.2千克、初速736米/秒、理论射速50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ZB26全长1161毫米、重9.60千克枪、初速744米/秒、理论射速500发/分、射程1000米,看似两者相去无几。然而由于大正十一式设计上的缺陷,该枪的人机功效和可靠性远不如ZB-26,因此使用相当不便,在实战效果上难以与ZB-26匹敌。同时,ZB-26所采用的7.9×57毫米枪弹比大正十一式所采用的的6.5×50毫米枪弹在存速性上更好,因此在远射程上大正十一式杀伤能力不如ZB-26。有鉴于大正十一式同ZB-26的差距,在侵华战争期间缴获中国军队的ZB-26后,日本不但将该枪批量装备使用,而且还设计了与ZB-26构型类似的九七式和九九式轻机枪。但由于大正十一式的装备数量巨大,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其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力轻机枪仍为大正十一式。


军机图


歪把子,也叫歪脖子,正式名称“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是二战初期,侵华日军所使用的步兵支援火器。

事实上,此枪由于性能比较差,战时故障率特别高,实际装备数量尚不足3万挺,远远低于日军使用的另外一把九九式轻机枪。

显示所有大图

GIF

(歪把子5发桥夹供弹)

由于受到影视剧的影响,歪把子成了出镜率最高的机枪,此外,历史老照片中,也常常有歪把子的影子,所以此枪与三八式步枪一样,成了二战时期侵华日军的象征,国人印象中侵华日军似乎只有歪把子轻机枪,另外那挺九九式轻机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GIF

(九九式轻机枪)

歪把子属于二战时期,最为奇葩的一款轻机枪,一是采用了全球极为罕见的漏斗供弹系统,用6只5发桥夹共30发子弹一次性压进弹仓;二是供弹机构极其复杂,导致经常发生卡弹事故,因此供弹故障率较高,为了保证能顺利射击,副手就得拿一把刷子,不断地给子弹和供弹机身刷油,因此,歪把子轻机枪对副手的依赖性比较高,属于全球绝无仅有的案例。

歪把子机枪采用30发弹斗供弹,说是轻机枪实际上也不轻,空枪重量超过10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左右,射手一般以点射形式,实施火力覆盖和火力支持,战斗射速每分钟也就100来发。

捷克ZB-26轻机枪,此枪在中国军队中大量装备,不仅装备国军,同时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也都装备此枪,是抗战时期缺乏重机枪的中国军队步兵班排连火力输出的中流砥柱,仅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就装备了不亚于10万挺以上的ZB-26轻机枪。

由于中国军队本身缺乏重机枪,有限的重机枪在抗战时期,几乎都消失殆尽,因为极为笨重转移阵地慢,往往还未打完100发弹链,就被日军的掷弹筒和九二步兵炮敲掉了。

因此相对轻便灵活,具备一定持续火力的捷克式轻机枪,就成缺少冲锋枪等自动武器的中国军队最主要的火力支撑,与那把可以抵肩射击,20发弹匣供弹的德国毛瑟C-96自动手枪一样,对中国军队坚持抗战意义重大。

捷克ZB-26轻机枪,采用20发弹匣供弹,位置在枪身机匣上方,由于此枪的有效射程高达1000米,因此抗战时期,在与日军歪把子对射时,往往能处于上风。

据二战以后,参与过侵华战争的日军老兵回忆,中国军队的捷克ZB-26轻机枪曾杀伤了大量的日军,一般日军在冲锋时,听到此机枪声,大都会条件反射地就地卧倒,根据枪声判断方位,再试图用三八式步枪的精准射击,或用掷弹筒或用九二步兵炮来对付,如果不将机枪敲掉,日军不会再轻易发动冲锋,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射手的战损率极高。

事实就是地讲,捷克ZB-26轻机枪并非二战时期最好的轻机枪,特别是其20发弹匣供弹,确实有供弹不足之嫌,但却是抗战时缺乏自动枪械的中国军队最好的选择。

在此枪口下毙命的侵华日军不下10余万,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对抗战胜利的贡献特别大,每个步兵班只要有一挺此机枪,就不怕火力占优的日军发起的刺刀冲锋了。





游戏人超超


捷克式和歪把子虽然都是采用的侧面瞄准设计,但是两者并不是同一个武器,捷克式一般指的是捷克研制的ZB26式机枪,而歪把子则是日本大正十一年式机枪。

歪把子机枪由于左侧有一个巨大的弹斗,因此瞄准很受影响,所以其瞄准线设在枪身右侧,枪托也采取了向右歪的设计,所以得名歪把子。而捷克式机枪的弹匣在枪身正上方,其瞄准线在枪身左侧,而且枪托、握把都是沿着中轴线布置的。

歪把子机枪采用的是30发的弹斗,装入6个5发装的桥夹供弹,因此理论上可以做到不间断射击和装填。不过该枪的弹斗过于外漏,因此容易让杂物进入,很影响正常使用。同时,由于该枪自身问题,无法使用普通的三八式步枪弹,只能使用减装药的机枪弹,所以没有通用性可言。

而捷克式机枪使用的是20发弹匣,和歪把子没有质的差距,毕竟机枪还是点射居多,但是其可靠性要高于歪把子。至于弹药上则不是问题,其采用的是普通的7.92X57毫米毛瑟步枪弹,是在当时的中国比较容易获得的一种弹药。

至于射程,两者使用的都是全威力弹药,本身射程就远,再加上战场一般是400米左右交火,所以实际使用区别并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