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些戰役在取得勝利之前,是經歷過十分曲折的過程的?

史學達人


中國近現代史上,有一場十分著名的戰役叫做淮海戰役。可以說淮海戰役的勝利,就是經過了十分曲折的過程的。

我們都知道淮海戰役的規模很大,但是,這個戰役一開始規劃的時候,並沒有這麼大的規模,而是向滾雪球一樣,隨著戰爭的不斷推進,慢慢的變大起來的。

本來淮海戰役的第一階段,是在粟裕的華野軍和黃百韜的第七兵團之間戰開的。粟裕的華野軍把黃百韜的第七兵團給圍在了碾莊一代。

很顯然若是沒有人來救的話,黃百韜的第七兵團肯定是會被殲滅的。

蔣介石當然不想眼睜睜的看著黃百韜被殲滅了。

於是,他又開始調集了軍隊。這一次他是把自己的嫡系部隊,組合了一個第二十兵團,大概十二萬人投入到淮海戰場上。

這個十二兵團,蔣介石是交給了黃維來指揮。

黃維的到來,讓淮海戰役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我們可以把他的加入稱為淮海戰役的第二個階段。

可是,這個時候粟裕的華野軍正在全力的對付黃百韜的第七兵團,他們抽不出身來對付黃維呀。

在這種情況下,劉伯承帶領的中原野戰軍也加入到了淮海戰役當中。

劉伯承帶領的中原野戰軍,就是對抗黃維的十二兵團去了。

在黃維的十二兵團向淮海戰場上進軍的時候,劉伯承就派了軍隊去騷擾他們,延緩他們的進軍速度。

因為只有這樣,劉伯承才能在淮海戰場上,扎一個口袋陣,等待黃維的十二兵團落入到自己佈置的天羅地網裡來。

因此,當黃維帶領的十二兵團到來的時候,他們就被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給圍在了雙堆集這個地方。

本來是來救人的黃維,也陷入到了被動挨打的窘況當中。正是黃維和劉伯承交戰的時候,粟裕的華野軍殲滅了黃百韜的第七兵團。

粟裕的華野軍騰出手來了。

但是,這時候蔣介石又派了杜聿明帶領的兵團來救黃維了。淮海戰役的規模再一次擴大,杜聿明的到來也可以稱之為淮海戰役的第三階段。

粟裕正好帶領的華野軍來圍殲杜聿明,最後杜聿明的兵團被粟裕的華野軍打敗,杜聿明被俘虜。

黃維的十二兵團被劉伯承給打敗,黃維被俘虜。

所以淮海戰役就是一個經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過程,取得了最終戰爭勝利的戰役。


不才講史


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的取得勝利,就是經歷了十分曲折的一個過程的。因為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投入人數做多,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場戰役。

這個戰役是經歷了三個階段的。

第一個階段:粟裕和黃百韜之間的進行的。

第二個階段:劉伯承和黃維之間的進行的。

第三個階段:粟裕和杜聿明之間的進行的。

淮海戰役一開始是在粟裕和黃百韜之間展開的,那時候他們對峙的地方是在碾莊一帶。被圍的是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黃百韜不是粟裕的對手,就開始向蔣介石求救,若是蔣介石不來救,黃百韜有可能會面臨著全軍覆沒這個結局。

蔣介石不得不派軍隊來救援黃百韜。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新組建了一個十二兵團,共計十二萬人。他把這十二萬人交到了黃維的手裡。

要知道黃維帶領的這十二萬人,是國民黨的嫡系部隊,他們的武器裝備和士兵的作戰經驗,都是當時最為頂尖的。

若是他們到來,粟裕的華野軍雙拳難敵四手,肯定是難以應付的。

在這種情況下,劉伯承中原野戰軍就上場了。

也就是說黃維的十二兵團,有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來對付。當然了對於當時的中原野戰軍來說,想要打敗黃維的十二兵團也是不容易的。

為了取得勝利,劉伯承採取了三個最為重要的步驟來走。

第一,派一部分士兵,去黃維的必經之地對他進行騷擾,延緩他到達淮海戰場的速度。

第二,自己在淮海戰場上搭一個口袋陣,等待黃維鑽進來,然後來一個甕中捉鱉。

第三,當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快到的時候,讓陳賡把他的十二兵團引誘到口袋中陣當中。

可以說所有的進展,都是在劉伯承的預料當中進行的。

黃維的第十二兵團到了淮海戰場上,就被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給圍在了雙堆集這個地方。

在黃維被圍的時候,粟裕的華野軍已經把黃百韜的第七兵團給殲滅了。這是蔣介石沒有想到的,也是黃維和黃百韜沒有想到的。

黃維被圍之後,蔣介石心急如焚。這一支軍隊可是他的嫡系部隊呀,他必須要救黃維,因此蔣介石就派了杜聿明來救黃維。

劉伯承的中原野戰軍,只能對付黃維的十二兵團。杜聿明的到來,也就只能有粟裕的華野軍來應對了。

正好他們已經殲滅了黃百韜的第七兵團。

粟裕帶領的華野軍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讓杜聿明的兵團和黃維的兵團合二為一,否則,四五十萬大軍合在一起,後果不堪設想。

在粟裕和劉伯承共同的努力下,經過長期的對峙,最終粟裕俘虜了杜聿明,劉伯承俘虜了黃維,取得了淮海戰役的勝利。


漢史趣聞


遼瀋戰役第一階段的錦州戰役,完全符合題主的描述,具體曲折的過程,請容方城慢慢道來。

1947年春,東北民主聯軍在取得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役後,東北蔣軍損兵折將,處於全線防禦的戰略態勢。

同年5月,稍事休整的東北民主聯軍對蔣軍又接連發起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勢作戰。至1948年3月,三次攻勢作戰共殲敵近31萬人,並將東北衛立煌集團的4個兵團,合計55人,分割在長春、瀋陽、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

此時民主聯軍已更名為東北野戰軍,全軍下轄12個縱隊,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兵縱隊,17個獨立師加地方軍區部隊,總兵力已達105萬人,東北地區的敵我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

同年9月,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指示,東北野戰軍南下北寧線攻取錦州,發起遼瀋戰役,對東北蔣軍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務必將蔣軍包圍、殲滅在長春、瀋陽兩個孤立城市。

錦州是東北聯接華北的門戶。錦州能否攻克,關係到遼瀋戰役的成敗。而打錦州的關鍵是在有效阻擊來自錦州以南錦西和錦州以北瀋陽兩個方向的蔣軍援軍。

為此東野司令員林彪,將東野分成攻城與打援兩部分,以6個縱隊外加炮兵縱隊,3個獨立師會攻北寧線各據點及錦州,以4個縱隊外加一個騎兵師在彰武,新立屯阻擊沈陽援敵,以3個獨立師阻擊錦西之敵。

9月12日,攻錦部隊開始攻擊北寧線各據點,為包圍錦州掃除外圍。聞知東北野戰軍即將攻打錦州,急於搏命的蔣介石親臨北平與傅作義商議後,決定從塘沽、煙臺抽調7個師的兵力,會同原先駐紮在錦西、葫蘆島的4個師,共計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由錦西、葫蘆島兩個方向支援錦州。同時命令瀋陽城中的廖耀湘兵團組成西進兵團進佔彰武,切斷我軍攻錦部隊的補濟線,然後東西對進,對包圍錦州的我軍予以合圍。

面對蔣軍從海上突然增兵,東北野戰軍壓力倍增。身為遼瀋戰役總前委書記的林彪夜不能寐,敵軍援軍從瀋陽西進,東進援軍也從錦西、葫蘆島兩個方向攻來,而長春被圍敵軍也有突圍跡象,一時間戰局突變。

原本計劃的錦西方向打援力量,由於蔣軍方面的海上增兵,此時顯得十分薄弱,稍有不慎將陷入多面受敵的危險當中。面對危機,林總感慨的說道:“原本準備了一桌席,此時卻來了兩桌客。”

風雲突變之時,林總審時度勢,敵變我變,堅定不移的執行戰役預定目標,並迅速抽調兩個縱隊的兵力在塔山一線阻擊侯境如東進兵團,並特別命令身處最前線的東野4縱,不計傷亡,務必將侯鏡如兵團牢牢阻擊在塔山以東。

為打好塔山阻擊戰,林總經與羅榮桓政委商議後,特派四野參謀處長蘇靜前往4縱加強指揮力量,這在四野戰史上可是破天荒的頭一遭,為此還引起了4縱領導的議論,可見林總當時的壓力之大。

同時林總還專門電示4縱,調剛剛治病歸來的原4縱司令員,現已改任4縱副司令的胡奇才,親臨最前沿的12師,靠前指揮,並特別命令道:

“令4縱副司令胡奇才到塔山一線協助12師指揮作戰,並每天向東野戰軍司令部發四次電報報告當日敵情,我情,人員傷亡和彈藥消耗情況。要用最好的連隊守住陣地。”

最終英勇的4縱,在塔山這個既無塔又無山的起伏地帶,歷經5天,硬是以1個縱隊3個師的兵力,抵禦住了蔣軍11個師外加海、空軍的立體進攻,創造瞭解放戰爭的防禦戰奇蹟,為四野打下錦州,立下了首功。

戰後,一向清心寡慾,很少私下與人交流的林總,特地請胡奇才將軍前來做客,請他談談塔山阻擊戰的心得體會。

多年以後,生性耿直的胡奇才中將,在談到林總對塔山阻擊戰的具體指示時,客觀的說道:

“總之,在塔山阻擊戰中,林彪對我們的指揮很正確、很實際、很具體的。這是事實,也是歷史。”

錦州戰役,就是在如此險竣,曲折的條件下展開的,最終東北野戰軍在掃清錦州外圍後,歷時31小時,攻克錦州,全殲城中守敵10萬餘人,取得了遼瀋戰役第一階段的偉大勝利。


方城闕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華兒女在面對外敵入侵的時候,英勇抗戰,每一次勝利都是非常艱難,其中我們廣為熟知的“臺兒莊戰役”就是一場艱難的勝利。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日軍於1937年12月13日佔領南京,此時華北方面的形勢同樣嚴峻。

韓復榘先失黃河,再失濟南。

韓復榘作為山東省主席,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但是在抗戰中消極,對日軍入侵不抵抗,致使日軍很輕鬆的就過了黃河天險。面對日軍渡過黃河之後,韓復榘未戰而走,日軍於1937年12月27日佔據濟南。

韓復榘棄守泰安,津浦路 門戶大開;

韓復榘讓日軍沒有受到什麼損失就佔據了濟南,於是日軍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泰安在濟南南邊,是北段津浦路的門戶,當日軍佔領濟南之後,順勢佔據博山、萊蕪,並由此進攻泰安,韓復榘很快敗退。李宗仁強令韓復榘奪回泰安,韓復榘置若罔聞。

蔣介石槍殺韓復榘,日軍兩路夾擊臺兒莊;

韓復榘放棄山東激起全國的憤慨,蔣介石也為了殺一儆百,最終決定殺死韓復榘。此舉對士氣有極大的鼓舞,使前線將士更加勇猛。與此同時日軍兵分兩路,分別由藤縣和臨沂南下夾擊臺兒莊。

血戰臨沂,張自忠捨命救援,斬斷日軍一臂;

日軍兵分兩路南下,一路進攻臨沂,當時駐守臨沂的是3軍團第40軍龐炳勳部,在日軍第5師團的猛烈攻擊下,40軍節節敗退,最後退守臨沂。此時李宗仁命令在淮河邊上的59軍張自忠部救援,正常行軍從淮河到臨沂需要三天時間,所以日軍計劃先將40軍打敗,然後再殲滅張自忠的救援部隊。但是張自忠發揮“西北軍”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一鼓作氣,用一天一夜的時間趕到臨沂,從側面進攻日軍第5師團,並最終將第5師團打退,先斬斷日軍一臂,給後來側面包圍創造了條件。

死戰藤縣,王銘章死戰不降,為臺兒莊包圍贏得時間。

日軍進攻臨沂的時候,也進攻藤縣,當時駐守藤縣的是川軍。川軍的武器裝備都非常落後,而日軍進攻藤縣的是第10師團長磯谷師團,他們在進攻藤縣開始,就是飛機的狂轟亂炸。在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川人不負國,他們憑藉堅強的戰鬥力,硬是將日軍阻擋在藤縣達3天半,為第5戰區之後的臺兒莊會戰爭取了有利時間,奠定了勝利的基礎。後來李宗仁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之大捷?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成就也。”

臺兒莊決戰,蔣介石、李宗仁前線動員,中國軍隊先敗後勝。

日軍在花費巨大精力攻佔藤縣之後,開始進攻臺兒莊,此時中國軍隊調動已經快到位,只需要最後的時間。李宗仁以第2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率部固守臺兒莊,日軍以第10師團為主力,強攻臺兒莊,經過三天的激戰攻入臺兒莊城內,雙方開始了激烈的巷戰。

這時蔣介石到徐州進行動員,李宗仁也到前線進行動員,中國軍隊士氣大增。攻入臺兒莊的日軍始終不能完全佔據臺兒莊,孫連仲堅守在南關一帶,死守陣地,拖住日軍。

1938年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返攻擊令,第20軍團湯恩伯部之第52軍、第85軍、第75軍在臺兒莊附近向敵展開猛烈攻勢,將日軍第10師團包圍。城內的孫連仲得到反攻的消息之後,率領城內的軍隊進行夾擊,日軍第10師團,在中國軍隊內外夾擊之下,開始潰逃,日軍師團長磯谷本人率殘部拼命突圍。

此次臺兒莊會戰,中國軍隊溝通堅強的抵抗,打退了日軍的進攻,擊潰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的主力,殲滅日軍2萬餘人,是正面戰役中第一次大敗日軍,大大的激勵了全國的抗日激情。

此戰中國軍隊也付出了5萬人傷亡的代價,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抵抗侵略者,他們的精神長存,他們的英魂長存。


帝國烽火


長平之戰,秦圍攻趙三年久攻不下,雙方國力都快撐不住的時候,然後雙方易將,秦將換為白起,趙將換為趙括,然後就是秦斷了趙的後路,將四十萬趙軍圍住,秦王親自到前線徵兵,最終將趙軍全部坑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