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独立团被偷袭,团长孔捷被撤职,李云龙为何挽留孔捷?

居源月颖


《亮剑》第一集末尾,独立团刚换防到杨村,就被误打误撞闯入的山本特工队偷袭,几乎损失一个营,老总大怒,直接把在被服厂绣花的李云龙召回,接手这个“烂摊子”,李云龙其实也是不情愿去的,因为他认为新一团才是他的“老家”,他就是要“弃针从戎”,也是想回到他一手带起来的新一团,但是旅长一顿怼,让李云龙把独立团重新带起来。

看问题,孔捷已经被老总撤职去喂马,李云龙为何要把他留下来,这就要说说李云龙的管理能力,李云龙自己都说自己是泥腿子一个,但是他的带队能力确是上乘,他刚到一个刚打了败仗,几乎损失了一个营的建制,士气低落的团,他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去快速提升独立团凝聚力的呢?留下老团长孔捷就是他的“计策”之一。


李云龙刚到独立团去视察战斗现场,李云龙说“难道你们的枪是朝天放的”孔捷马上回怼“你可以恶心我,可你不能恶心我这些兵,你到哪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兵”,而孔捷刚回到团部,一群士兵马上围了过来,“团长你不能走,我跟着你,要有一起走”“团长,我从进独立团第一天您就认识我了,别人问我,杀鬼子为什么那么起劲,我说,团长从后面看着呢,他认识我啊,现在换了个新团长,让我们怎么杀鬼子”“更有甚者说“孔团长,要走,你把我们都带走,要么,你拿机枪把我们扫了也行”,虽然孔捷也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但是这些场景和对话以及战士们对老团长孔捷的态度,新团长李云龙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李云龙马上电联旅长,在得知旅长不在时,直接接通了师长,可见李云龙之急迫,在跟老总的“软磨硬泡”下,李云龙如愿把孔捷留下来当副团长,至于孔捷在李云龙来之后和他走之前这段时间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我形容他为“润滑剂”。

第一,李云龙和孔捷探讨钢盔,孔捷让一个战士把钢盔拿来给咱团长见识见识,那个小兵马上问,“团长?哪个团长?”孔捷立刻呵斥道“啧,咱独立团还有别的团长吗?李云龙,李团长”。这说明孔捷已经认可了这个新团长,我都认可了,你们还有啥说的,还有在旅长走后孔捷说“下面请新团长李云龙同志,给大家做指示”,而当李云龙讲完话孔捷也由衷的鼓掌,老团长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战士们对李云龙的态度。


第二,我觉得赵刚和李云龙之间也需要一个中间人来“调停”,赵刚刚到独立团,而李云龙从来没跟政委搞好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孔捷的这个中间人尤其重要,尤其是孔捷说“上级派他来,自有上级的道理”“你斗大个字不识,是还有个人好好教教你喽”,还有李云龙因没有抢到主攻任务大发雷霆,也是孔捷当了“冤大头”,要不李云龙跟赵刚非得大干一场。

第三,孔捷谈到战斗损失,说到“二营损失最大,建制残了,人员不齐,士气也…”,李云龙说“二营先压缩一下编制,把我带来的张大彪,让他去当连长,原来的连长当排长,排长当班长,班长当战士,咱们组成一个加强连,由团部直接指挥,工作你老孔去做”,孔捷马上答应“行,谅他们也没什么可说的,我不也官降一级嘛”。在团队建设上,孔捷也是帮了李云龙不少忙。


第四,就是在实战中,在攻打山崎大队时孔捷说“你就交给我把,老子这几天都特么快憋疯了”而孔捷也是先于李云龙冲进阵地的,李云龙也“成人之美”成全了老战友,因为孔捷以及独立团急需一场翻身仗来“改命”,扔掉“发面团”的帽子,这一战也是独立团的荣誉之战,作为老团长必然拼命拼杀。

虽然李云龙到独立团,带来200套新军装,抢夺军马成立骑兵连,去后勤部“抢”手榴弹,搞演讲提士气,但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留下了老团长孔捷,他就是李云龙和独立团的“纽带”,而大财山崎之后,孔捷受伤去后方养伤,之后又顺利成为新二团团长,而独立团的战士们又认可了李云龙这个新团长,一切也就顺理成章了。


屈原杂谈



李云龙到独立团后,第一次作战就是突袭万家镇,夺取一个骑兵营的装备。当时还是副团长的孔捷主动请缨,要求带队执行这次任务。李云龙一开始不同意,理由就是,孔捷在他这只是个打短工的,早晚要走,他担心以后孔捷走的时候要说这些装备是他抢回来的,要带走,一直到孔捷承诺他分文不取,李云龙才同意由他带队。

孔捷是独立团原来的团长,只是在山崎大队偷袭八路军总部的时候,被误认为八路军总部而突然攻击,独立团毫无防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伤亡惨重,战后孔捷被总部下令撤职,正在被服厂当厂长的李云龙临时被抽调来接盘,当了团长。而且,旅长要求李云龙要把独立团带成一个能挑得起大梁的部队,所以李云龙短期内是走不了了。


八路军上前线之后,队伍规模扩张是非常快的,所以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都非常缺乏,尤其是像李云龙丁伟孔捷这种红军时期就已经当过团长的军事干部,更是抢手货。虽然一时犯了错误,但是只要能力还是被上级认可的,早晚都会再换个地方去当军事主官。孔捷虽然吃了败仗,但是他纪律性强,原则性强,仍然是上级很重视的,所以早晚会继续当团长。

从具体操作上来说,李云龙刚到独立团,第一个任务当然是稳定军心,补充新兵,恢复士气。而他作为新任的团长,上来送给独立团的第一个礼物就是两百套新军装,第二个礼物就是老团长孔捷本来要撤职,李云龙暂时把他留下来了。这不仅是对孔捷个人之前工作的肯定,也是队独立团之前的工作的肯定,以安定人心。


作为上级新派去的军事主官,而且政委也还没有到任,李云龙就成了独立团当时的核心。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上任的干部在到任后都会先开会,以总结之前工作经验教训的名义,批评和指责乃至否定前任的工作,为接下来调整干部配置,调整工作思路做准备。而李云龙这个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留下孔捷,就是先稳定人心,告诉独立团的干部战士,他不会过多的调整干部。

当然,不能否认的另一个理由当然是,李云龙和孔捷是老战友了,这时候孔捷落难了,他不能落井下石,而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一把。毕竟他们这时候都是归属于八路军三八六旅战斗序列的部队,低头不见抬头见,早晚也会有用得着的时候。后面李云龙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孔捷就在新二团命令全力阻击敌人增援部队,为李云龙争取时间,也就是孔捷对李云龙的回报。


萧武


原本这独立团不是李云龙的,是孔捷的。而丁伟的新一团才是李云龙的。李云龙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正面突破坂田联队,还干掉了坂田连队的指挥部。结果撤职,去当了被服厂厂长。而丁伟本身是要去抗大学习的, 却赶回来捞了个现成的。这里就要说到了,丁伟厉不厉害?绝对不比李云龙差。丁伟只带了一个警卫员,连个政委都没带,就轻轻松松地把李云龙的新一团给接收了。李云龙只带走了一个张大彪而已,还被旅长批了不要搞“山头主义”。丁伟接班当天,一个命令所有新一团的战士都敬礼欢送老首长。


那再来看到李云龙来接收独立团了,结果自己带了一百套军装不说,发现独立团没那么好接收。因为当时独立团都只认孔捷。这事就怪啦,这说明啥?独立团的战士比新一团更重感情? 不是,因为两个团的情况不一样。 新一团刚打完胜仗,士气高昂,换一个团长过来,意味着整个团进入了一个主力团状态。我们知道八路军改编的时候,很多编制是被压缩的,所以新什么团,独立团什么的都是自筹粮饷,没有国军编制的。而新一团,由一个非正规团被李云龙带成了一个主力团。

而孔捷的独立团实际上仍然处于非正规团向正规团过度的阶段,只差一个胜仗,然而胜仗没等来,却莫名其妙吃了个大败仗。此时如果团长再一撤职,这个队伍就要散了。军心动荡 ,士气全无,领导再一走,其他人还有啥心思打仗?


所以李云龙把这一幕看在眼里,来看看李云龙如何处理这烂摊子?表面一声不吭,立马去旅长那打报告,撤编受损失最严重的营,变成加强连,调张大彪来做连长,留孔捷做副团长,蹲守一营。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短时间内提高凝聚力、提高士气的方法。一方面让其他营看到失败就面临缩编,甚至解散的惩罚;然而另一方面,对于缩编的营而言,降级留任个我们仍然是一个团队,而且通过各种方式补充,自己反而因为“降级”有了更多的增强实力的自主权。


而留孔捷,对李云龙而言,一举多得。此时化悲痛为力量,孔捷的作用比李云龙更重要(孔捷在,保证独立团的战士们没其他想法,仍能是一个集体,老人的凝聚力肯定高于新人);基层交给张大彪跟孔捷,他要留着脑子想怎么充实发展壮大队伍的实力。

在大家的相互配合下,在李云龙的“野路子”带法下,一个打了败仗 ,士气全无的非正规团,短短的功夫,竟然连骑兵连都有了。


而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普通战士对李云龙就真的从内心服气了,也就愿意跟着李云龙干了。此刻独立团就万事俱备只欠一场胜仗了。胜仗一结束,再将孔捷调走,就会像当初丁伟接受新一团那么容易了。

果然“李家坡”一战,独立团整团以戴罪立功的心态,打了一场大胜仗!而此刻孔捷也功成身退 ,调任新二团做团长。而独立团从此也就认定了李云龙。



炒米视角


孔捷有能力,孔捷在留在独立团能更快使独立团恢复势气。

孔捷是独立团老团长,虽然吃了败仗,但是部队的向心力还在。一次突袭,反应缓慢,指挥失灵。造成损失有点大,但孔捷是独立团的老团长,能力还是很厉害,晋西北铁三角不是白给的。

首先,独立团连营级干部对孔捷作为独立团团长还是很认可的。老部下对孔捷领导还是拥护的,这是对孔捷以前工作的肯定和理解。有孔捷在,独立团人心不会散,工作容易开展。如果孔捷撤职调走了,连营级干部纷纷请求调走,李云龙也头大,不利于势气恢复。有老团长在,人心就不会散。遇见合适的机会,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 ,势气立即就会恢复。

其次,独立团新败,势气不振,牺牲不少同志。正是用人之际,正是需要像孔捷这样的老同志,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各方面都很突出的人才。李云龙把张大彪调过来也说明独立团需要人才。毕竟,说到底,打仗拼的不光是武器,人才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

综上所述,李云龙不光是战友情宜,还是人才需求,还是战略需要。把孔捷留下来作为副团长,都是不二人选。



江山傲雪


军令如山,可新一团团团长李云龙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从小鬼子的正面突围了,而且成功了!这就是一位战将的独到性格,可是付出了撤职的代价

抗战时期,全民抗日,八路军一个没有编制的新一团竟然让团长李云龙带的嗷嗷叫,程瞎子打不下来的小日本一个联队,让李云龙的巧夺天工的战术——隐蔽战壕,三千个手榴弹炸了个留平。

这就是八路军的模范战列

由于违抗军令,李云龙被撤职了。丁伟捡了个大的便宜,空手套白狼当上了新一团的团长。李云龙哪里去了,到被服厂当厂长。

总部首长想到战将李云龙

好刀一定用到刀刃上,不久独立团的孔捷、孔二愣子被日本鬼子的特种部队搞了个偷袭,孔团长孔二愣子被撤职,孔捷委屈!

在那个年代,打了败仗是一定要受处分的,何况是主力部队独立团!
总部首长在独立团的团长人选上慎重考虑还是想到了李云龙,让李云龙去独立团接替孔捷当团长。

打了败仗的孔捷一定会想到被上级处分,但是没有想到被撤职,更没有想到是自己共患难的老战友李云龙来独立团当团长。

这部剧的亮点是战友共患难

李云龙高兴的是;又可以重返战场,尴尬的是抢了老战友的饭碗,权衡利弊,只有一个办法,留下老战友孔捷继续在独立团一起战斗。

可以理解;长征路上一起共患难的战友,要翻身;只有在独立团!

李云龙有面子,为什么?有老首长呀!只有求情,还得偷偷的求情!

为什么要挽留孔捷孔团长?

一、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何况是抗日打小日本,这是孔捷说的。

二、战友的情谊,不想让昔日的患难与共的战友受委屈!

三、不想给首长出难题,真能让一位战将去喂马去?

四、有老战友在,李云龙开心,功劳是大家的,李云龙说过;商量着来嘛,什么你我的,心胸开阔。

李云龙高明就是高明在这里,即维护了老战友的面子,又给老战友立功的机会,这就是“凝聚力”的团队精神。

李云龙之所以能打胜仗,完全是体现了他的大度、共患难的精神。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


要不怎么说咱老李情商高呢?兄弟之间,何分彼此?更何况鼎鼎大名晋西北铁三角!

亮剑中独立团被山本一木特工队偷袭致使损失惨重士气低落,彭老总震怒,主力团称之为发面团,团长孔捷职务被撸,李云龙走马上任,出任独立团团长。

孔捷孔团长那个憋屈啊,心里那个气呀,这仗是打得是真窝囊,走着走着被人打了一闷棍,换谁谁心里好受谁不是气得要死?谁不想打回翻身仗?是爷们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不是?

咱老李谁啊?这么点事情要都做不好,这点情商都没有那就不要混了。

实事求是地讲,不要说孔捷,换谁第一次对上山本特工队都不见得能有个好,老孔冤啊……事实上这是替彭老总挡了子弹,彭老总脾气爆,但脑子好使着呢,这不咱老李一求情,就坡下驴了,副团长那就副团长好了,你兄弟俩合计合计怎么着把这个事情给我解决了。

咱老李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要了解情况还要合计总不能连个能说话的人都没有不是?

老孔这人吧,虽说中规中矩但是铁三角的实力绝非浪得虚名,老孔带部队那还是很有一套的,这件事情老孔是有责任但总的来说谁心里都有杆秤,老孔确实是冤……底下的战士们心里清除着呢,战火历练出来的感情不是别的什么能比的,一看孔团长要走,都跟着要走,这还得了咱老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所以,于情于理,李云龙都是要挽留孔捷的,孔捷也不想就这么窝窝囊囊地就走了,事实上后来李云龙带着意大利炮成功地扳回一局,平安格勒战役也被载入了史册……

当然了,这一仗真正名扬天下的是意大利炮,额……还有意大利面。


小僧爱读书


在电视剧亮剑中,日军派出特工队去偷袭八路军总部,谁料想遇到了独立团,团长孔捷面对特工队的袭击,指挥不利,使独立团损失惨重,为此总部首长一气之下撤了孔捷的职务,让李云龙接替,还要孔捷去当马夫。

李云龙到了独立团,强行挽留孔捷,并打电话给首长求情,最后孔捷留在了独立团当副团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云龙是一个很将义气的人。

他和孔捷是老战友了,如果孔捷真的当了马夫,这对他的打击会非常大,毕竟孔捷是个要面子的人,而且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前程,弄不好孔捷从此退居二线,军事生涯被耽误,再说孔捷只是打了个败仗,总部首长一气之下才将其撤职,所以李云龙去求情将孔捷留下,即可以安慰这位失落的老战友,又可以让他在身边当个好帮手。

李云龙将孔捷留了下来,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

独立团的大部分人都只认孔捷,对李云龙这个空降来的团长根本不买账,而此时独立团的士气受到打击,整个部队充满了挫败感,孔捷这位老团长的留下,可以让李云龙更好的管理部队,从而使部队重新恢复士气和战斗力。

当时八路军严重缺乏军事主官,孔捷的军事指挥才能虽然没有李云龙好,但他也同样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士,也算的上是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只不过运气差了点,遇到了山本特工队,才输得一塌糊涂。在后来的李家坡之战中,独立团消灭山崎,孔捷英勇作战,最后受伤,遂转任新二团团长,而

李云龙在此战中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在独立团树立了威望。


兵说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一、兄弟情。李云龙与孔捷是同时当兵同在一个班的兄弟,二人有很深的情谊,李云龙当然不想孔捷被撤职发配到什么被服厂之类的非战斗部门。因为,李云龙明白一个指战员离开了战斗部队意味着什么,当然不是说孔捷离开战斗部队就不能翻身了。但如果留在战斗部队,翻身就更快一点,因为孔捷毕竟不同李云龙。李云龙也离开过战斗部队,但他比较特殊,旅长宠着他。正如孔捷发牢骚说,李云龙犯的错如果搁他身上,都枪毙三回,而李云龙却不会。所以,打山崎大队后,受伤的孔捷就感谢李云龙给了他一个机会。

二、孔捷是一个有能力的好指战员,李云龙知道这点也需要他。孔捷的能力从日后重当团长及朝鲜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以,李云龙也不愿意一个有能力的指战员就这样废了,在抗战的大局上,李云龙还是有觉悟的。同时,李云龙新接手独立团,也需要孔捷这样的帮手。李云龙第一次到独立团,就看到了独立团的战士对孔捷的感情,李云龙当然愿意孔捷留下,这样他管理独立团就更事半功倍了。


50后男人


李云龙挽留孔捷,够哥们,够义气。但不仅仅于此。

第一,孔捷打了败仗,无论是不是帮总部挡了子弹,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孔捷被弄去喂马,就是当马夫。从一个主力团团长变成马夫,绝对是受尽嘲讽和白眼。就算将来再次起用,也是一段“黑历史”。

而且,一步慢,步步慢,到时候很可能会错过许多。

所以,李云龙向老总求情,让孔捷呆在独立团带罪立功,是因为他们是一个班出来的老战友。李云龙不忍心看着老战友在大展身手的关键时刻被派去养马!而副总指挥心里跟明镜似的,但是他太喜欢李云龙了,所以这个面子还是给了!

第二,独立团是孔捷的独立团。孔捷在独立团的威望是任何人也不能比的。孔捷要走时,士兵甚至说“宁肯被机枪突突了“,可见孔捷的人望。李云龙来接替孔捷,在道理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在感情上,会让大家觉得是李云龙挤走了孔捷。

战士们孔捷感情深厚。李云龙“空降”到独立团,很多工作不好开展。有孔捷在独立团坐镇,李云龙就能够迅速掌握独立团,了解独立团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减少战士们的抵触心理。有些话,让孔捷来说会更好一些。例如整编。

不仅仅孔捷感激李云龙,战士们也会感激他。

第三,独立团连续几场战斗,损失较大,此前和坂田的战斗中,独立团政委李文英牺牲,孔捷负伤,和山本一战,独立团丧失了精锐力量。

可以说,此时独立团的士气是非常低落的,而且缺少军事干部。

孔捷的带兵能力是出类拔萃的,而且执行命令坚决,有孔捷在,就能够成为李云龙的得力助手,对迅速稳定局面、提高士气有重要作用。


当然,最重要的是:孔捷是条汉子!铁骨铮铮!一身正气!让人佩服!让人欣赏!


脂肪故事


李云龙挽留孔捷表面上给孔捷留了一个副团长的位置,实际上已经把把孔捷架空,到有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非贬义)

孔捷和李云龙是一个班出身,可以说是自己的老战友,李云龙江湖出身那一句“我们独立团从来不会丢下一个弟兄”就表明了他做人的态度。所以说留下来孔捷除了对自己有利之外,还有一份自己做人的原则,毕竟孔捷不如李云龙机灵,以后孔捷在升到团长就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李云龙留下来孔捷除了情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独立团在经历偷袭之后士气低落。李云龙第一件事情就是从被服厂带来了一批新军服:一是为了显示这个团长厉害能给兄弟们新衣服穿树立威信,二是独立团士气低落,他需要给兄弟们来点新气象。当然这一批军服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所以当旅长来的时候李云龙又喝酒立志,让每一个人都憋了一口气,加上李云龙请命没有让孔捷走,更加提高了李云龙的威信,也正好卖给了孔捷一个人情。


在后来偷袭骑兵营后分战利品时和指挥围攻日本偷袭部队时,孔捷基本上没有任何发言权,独立团依然还是李云龙当家,李云龙不仅发展和基层部队的关系,还把李大彪安插到部队里面,更加稳固了自己领导地位。孔捷更像是一个精神信仰,李云龙把他留下来就是用来稳固独立团的士气和进一步管理独立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