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日军编制是怎样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gaoyan1989pm


说到编制,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军衔。相比较同时期的军衔就可以大致对比出当时不同国家的军队编制。



二战时期,中国国军的军官军衔主要分为准尉、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这几等。
而日本呢,则是准尉(特务曹长)、少尉、中尉、大尉(上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将、中将、大将(上将)这几等。

相比较之下,日本总是这么喜欢特殊,在校官级别上,就与别人不同,改成了佐官。但是换汤不换药,日本的佐官就可以近似的看成校官,而联队长的军衔级别就是在佐官。

《亮剑》这部剧一开始便是李云龙团和坂田联队的一场激战。在剧中,联队长的衣领上是两杠三星,也就是意味着,这个坂田联队的联队长是大佐级别的,换而言之,也就是上校。

反观咱李团长是啥军衔呢?看不出来,因为当时的八路军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军衔佩戴在衣服上,但我们可以比较剧中的另一号人物——楚云飞。

楚云飞可是正规的国军啊!从剧中他的衣服来看,是两杠三个三角,也是属于上校级别。



因此从军衔上看,日军在二战期间,日军的一个联队相当于中国国军中的一个团的概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级单位。

日军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这个体系是常设的一个体系。

一个甲级的师团编制为28000人,有着接近3万人的规模,乙级师团则是16000人。而从历史记录的奉军改革中可以了解到,奉军的一个师也仅有一万到一万一千人左右。

因此可以说日军的编制在规模上显得与众不同。虽然在军衔上,联队和团似乎是一个概念。

但是日本总是喜欢搞特殊,在编制人数上来说,日军的一个联队拥有3800人的规模,而当时奉军的一个旅仅有5000到7000人。因此,日军的一个联队甚至可以和中国军队的一个旅叫板。在日军常设的这些战术单位中,最小的就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一个班。大约13人,其中包含了一名分队长,4名机枪手和8名步兵。

日军的一个小队由三个分队组成,并配备有一个小队部和掷弹筒分队,共约62人。而中国的排一般只有三十人左右,稍稍小于二战期间的日军一个小队。

日军的一个中队由三个小队组成,并配备有司号员,通讯员等军士,一个中队大约181人。而中国军队的连级单位,大约也就100人左右,日军的中队已经比同等级的中国军队人数已经多出了一点五倍之多。

而日军的大队和中国的营比较呢?那差距不是一点了。同时期从《亮剑》的山崎大队一战中可以获知,当时的一个建制营是360人,而日军的大队呢?

日军的大队有三至四个步兵中队,大队部,还配备有炮兵中队,机枪中队等等。一般一个建制大队可以达到1100人,当时的李云龙团也不过一千多人。

由此可见,当时日军的一个营级单位已经可以和当时的中国军队的团级单位媲美。接下来就是联队,一般日军将联队视为团级单位。一个联队由三个步兵大队,联队部,运输队,通讯中队,以及各个直属的中队组成,编制可达3800人。

再相比较同时期的中国军队的一个旅。从《亮剑》中可以获知,386旅的正式的编制团只有三个,按照当时约一千五百人的团来算,再配备上一些直属部队,一个旅大约也就是5000人左右。

再相较于当时的中日两军军备和军人体质,一个3800人的日军团级单位完全可以与一个5000人的中国旅级单位相抗衡。

联队作为单一兵种的最大单位,接下来的旅团、师团则是由各个兵种的联队混合组成的单位。一般一个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以及其他兵种的联队若干。而师团则是下辖两个旅团以及一些师团属的联队。

能上升到旅团长的军官也步入了将官的殿堂,也就是一名高级军官。剧中观摩团一战中,阵亡的旅团长便是少将军衔。

至于军,方面军等单位,这些单位不是日军常设的编制单位,而是根据战争需要临时安排的单位。因此,下辖的单位也不一定。


自二战以来,日军和中国军队在多地进行了大型的会战。一两个甲级师团已经无力左右战局了,此时就出现了军级单位。因此,可以说军的产生就是由于战争需要而产生的。

一般来说,军级单位下属约三个师团,兵力可达10万人。而方面军,则是再建立在军级单位之上的战斗单位。

例如,臭名昭著的华北方面军,这个华北方面军就下辖了当时日军的第一军和第二军以及部分的直属师团,兵力达到了20万人,控制的地区也达到了80万平方公里。

方面军的出现仅仅是为了应对战争时的一些特殊需求,而临时组建起来的,并不属于常设的战斗单位。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军、方面军这些单位也会被解散。

这样一看,确实,一个联队长顶着团长的头衔,管着两个多团的人。再根据当时的实力对比,确实一个联队可以与中国当时的一个旅叫板。

怪不得一开始李云龙击毙坂田联队长的之后嘚瑟了好一阵。剧中的一开始,李云龙说坂田联队是当时386旅的敌人。为啥不是新一团的敌人呢?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一个一千多人的团在人数上只能与联队属下的一个大队人数相仿,怎么可能能成为一个三千多号人的联队的对手呢?


史之策


二战时期的日军编制体系为: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师团。

  1. 分队: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四名机枪手只有一挺机枪,四人分别为组长、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



  2. 小队:一般由三个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稍大于中国的排。


  3. 中队:由一个19人的中队部和3个54人的小队组成,共计181人,大于中国的连队。(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


除上述步兵中队外,日本军队还编有174人的机枪中队和122人的炮兵中队。

4.

大队:约1100人,由一个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四个步兵中队(一些大队只有3个);一个机枪中队;一个55人的炮小队组成。大于中国的营,但小于中国的团。

5.联队:约为3800人,由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组成。大中国的团。

6.师团:

日本陆军最高级的编制单位,师团下辖2旅团、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共计四个联队。(师团有驮马制与挽马制两种,驮马制师团有28500人,挽马制师团有25000人)师团制从1886年实行,以上是日本在七七事变前的师团制,在抗日战争中,为了适应侵略战争需要,日本又设立了三联队制的师团和特设师团,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

打字实在太累了。😫😫😫

最后说一句,勿忘历史,复兴中华!!!


大蒜味儿的可乐


二战日本陆军的编制分为“临时”和“固定”两大类,这是由战争规模和日军数量的不断扩大造成的。总体而言,“派遣军”、“混成旅团”(非独立混成旅团)、“支队”为临时性编制,“总方面军”(总军)、“方面军”、“军”、独立步兵旅团则为增设的固定编制,师团以下为始终存在的固定编制,虽显纷乱,但其实有规律可循。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日本陆军最大的编制仅仅是“军”,并且只有三个没有数字番号的军,即盘踞东北的“关东军”、根据《辛丑条约》赖在华北不走的“中国驻屯军”和占领宝岛的“TW军”。由于是非战时状态下,所以这三个军级单位的部队编成数量并不多,无非是级别和地位在师团之上而已。


比如关东军平时仅以一个师团(各常设师团轮换)为基干,加上若干独立守备队,发动“九一八事变”时东拼西凑才只有16000余人(常设师团非战时只编有12000人)。而“中国驻屯军”直到挑起“七七事变”时,也只辖有一个步兵旅团和若干铁路守备队,连10000人都没有,但它们都属于日本的“海外驻军”,是显示“国力强盛”的重要标志,所以设定的军政级别较高而非战役编成。


在1937年7月之前已有的所有17个常设师团中,都编有两个旅团四个步兵联队(即所谓的四单位师团),师团部直辖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四个特种兵联队。各联队再下辖大队(营)、中队(连)、小队(排)、分队(班)等编制。前面讲过,各师团非战时状态下只有12000余常备兵员,因此各步兵联队均不超过2000人。


战争爆发后各师团迅速补充兵员形成战时满编,因此投入中国战场的各常设师团兵力普遍达到25000到28000余人,步兵联队可达3800人左右,炮兵联队也可达2900人左右。包括1937年动员的一批“特设师团”也遵循了这个建制原则,比如第101、第106、第108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师团,虽然它们的战斗力不如常设师团,但编制和兵力是基本相同的。


1931年以后在东北战场上由于关东军兵力不足,日军将国内各常设师团抽出一个旅团加强炮兵、工兵等组成“混成旅团”投入战场,但任务完成后就·会归建,所以这时的混成旅团属于临时编制,兵力几达10000人。在战役进行中,日军也习惯从驻防部队中抽出部分兵力投入野战战场,兵力从几个中队到一个联队不等,甚至一个旅团都有可能,这样的临时性任务部队被称为“支队”,战役结束部队即行归建,支队番号撤销。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日本陆军动用三个师团驰援,由于在此之前并没有师团以上的战役编成,遂临时命名为“上海派遣军”,侵入华北的部队则一度命名为“北支派遣军”,占领上海向南京入侵的过程中,上海派遣军又更名为“华中派遣军”。及至正式开始编组“军”和“方面军”以后,这些临时性的番号就被取消了,至于“中国派遣军”的名称是有特殊含义的,容后详解。


从1938年起,日军为巩固占领区“治安”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开始编组“独立混成旅团”(不设联队建制)和“警备师团”(三单位师团,不设旅团建制)。独混旅团和警备师团都是固定编制,仍然有数字序列番号,前者直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约5000余人,后者取消旅团司令部改设“步兵团”编制,师团兵力在15000人上下,每个步兵联队2600人到2800人左右。


全面抗日战争初期日军以三个师团编组成一个“军”级建制,以两个以上的军组成“方面军”建制 ,以两个以上的方面军组成“总方面军”(总军)建制,这都是随着日军总兵力的增加、战场的不断扩大逐步建立的。后期因各战略区担负的任务和受到的军事压力不同,各总军、方面军、军内部的所辖兵力有所调整,并非一成不变的,比如第11军高峰期就拥兵九个师团。


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日军将所有常设、特设的“四单位师团”全部改成三单位师团,取消步兵旅团建制,师团直辖“步兵团”(三个步兵联队)和各特种兵联队(骑工炮辎),调整完的这两类类师团兵力在20000人左右。因此步兵联队的兵员不降反升,可以达到3800到4000人(原来的三单位警备师团所属联队还是2000多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华日军精锐师团纷纷南调,战斗力强的常设师团没剩几个了,“中国派遣军”不得不“矬子里拔大个”,将剩下的第3、第13师团和选中的一批特设、警备师团内部命名为“甲级师团”,补充兵力和重武器担负战役主攻任务。因此甲级师团的步兵联队均能达到3800到4000人左右,其它师团属联队普遍维持在2600到2800人左右。


整个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共组建了六个总方面军(按时间顺序为中国派遣军、南方军、关东军、第一总军、第二总军和航空总军),前后组建的方面军番号约有20个,军级番号约为60个,师团番号累计达到168个,同时还有数十个独立混成旅团和独立步兵旅团(四大队制的末流部队),总兵力达到近600万人。至于步兵联队兵力则基本分为两档:太平洋战场上的“重装备师团”和中国战场的“甲级师团”满编联队在4000人上下,其他师团满编联队在3000人以下。


度度狼gg


日军联队按照兵种,编制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步兵联队的话,会编入3个步兵大队,早期还会编有步兵炮中队,速射炮或联队炮中队,后期这些加强中队都取消了。步兵联队在1939年前编制人数在3747人到3818人不等,挽马师团和驮马师团麾下是不同的。1939年后减少了支援兵力,所以减少到2909人。

附日军常设四单位挽马师团编制:

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联队、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通信队、1个兵器勤务队、1个卫生队、4个野战病医院。

每个步兵旅团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编3个步兵大队、1个步兵炮中队、1个速射炮中队,每个步兵大队编4个步兵中队。

师团人数:约25000人。

步兵旅团人数:约7800人。

步兵联队人数:3747人。

步兵大队人数:1091人。

步兵中队人数:194人。

骑兵联队人数:452人。

野战炮兵联队人数:2894人。

工兵联队人数:672人。

辎重兵联队人数:3461人。

师团卫生队人数:1101人。

通信队人数:255人。

每个野战病院人数:240人。

附日军三单位挽马师团编制(1939年后):

师团下辖1个步兵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1个搜索联队、1个野战炮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通信队、1个兵器勤务队、1个卫生队、1-2个野战病医院。

每个步兵联队编3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编4个步兵中队。

师团人数:约12800人。

步兵团人数:约8700人。

步兵联队人数:2909人。

搜索联队人数:319人。

野战炮兵联队人数:1745人。

工兵联队人数:402人。

辎重兵联队人数:370人。

师团卫生队人数:376人。

通信队人数:178人。

每个野战病院人数:239人。


陶式防务评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的编制和其他国家的编制存在很大的区别。日本的编制主要以师团为基本单位,虽然日本也有军的编制,但是日本的军一般都是在战时建立,而师团则是一种常设单位。日军的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师团,甲种师团的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其次是乙种师团,然后是丙种师团,最后是丁种师团。日本一个师团的人数大约为28000人—10000人之间,不同级别的师团,统辖的人数各不相同。

除了四类师团之外,日本还有独立混成旅团的独立编制,独立混成旅团的人数大约有5000人,虽然独立混成旅团的编制属于旅团,但是却不受师团的管辖。日军师团的下面设置旅团,日军一个旅团的人数大约有3000人—8000人,旅团人数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旅团管辖的联队数量不同,管辖联队数量越多的旅团,其旅团的人数也就越多。

日军联队的人数比较稳定,一个步兵联队大约有3000多人的编制,一个工兵联队的编制有600多人,一个骑兵联队的编制大约有400多人,野战炮联队的编制大约有2800多人。很多人将日军联队和我国军队的团比较,这种比较方式并不客观,因为日军一个步兵联队的兵力,大约相当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两个普通团。抗战时期很多杂牌军都存在编制不全的问题,有的部队一个师只要一两千人,还不如日军的一个联队。

一般来说日本的联队长都是由大佐担任,大佐在日军中已经属于比较高的军衔。日军联队的下面还设置有大队,大队的下面设置有中队,中队下面还设置有小队。日军一个大队的人数大约为700人—1000人左右,大队人数的多少,主要看联队所属的师团级别。因为甲级师团的大队人数比较多,一些甲级师团所属的联队人数能够超过4000人,几乎接近于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


军武小咖


二战投降前的日本军队编制师承西方,经过了多年发展后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特的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

日军的分队,相当于班级建制,每个分队包括队长1人,步枪手8人和1个4人机枪组,合计13人。分队以下还能分解成2-3个战斗小组,可在机枪掩护下执行分队级战斗任务。

分队的上一级为小队,相当于排级建制,是日军最小的战术执行单位。小队的编制相对复杂,一般有甲乙丙三种编制方法,一个标准的日军小队辖7人小队部、3个分队和8人的掷弹筒分队(3具掷弹筒),合计54人,其他分队编制在此基础上进行又条件的增减。

小队上一级就是中队(连级),日军的中队级编制相对稳定,一般辖1个中队部和3个小队,人数在180-250人左右。战时可加强重机枪、迫击炮、步兵炮等支援火器,战斗力相当于国军一个营。

偷袭八路军总部的日军益子挺进队仅有百余人,相当于一个中队

大队是营一级编制,日军大队以上编制基本属于随心所欲,不同年代不同部队的大队编制各不相同,兵力则在600到1100之间徘徊,不过兵力明显多于正常的营级部队。以一个标准的甲种师团野战步兵大队来说,其下辖1个大队部,4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辎重中队和1个大队炮小队。共1100余人。这样编制下一个大队计有步枪500支左右,轻机枪36挺,重机枪12挺,步兵炮2门,还有可能得到若干反坦克枪和迫击炮的加强,战时除能得到上级火力掩护外,主力大队还会配属坦克进行支援,具备很强的独立作战能力。抗战期间,日军一个标准大队能吊打国军一个师,如果当年进入根据地的冈崎支队是这种编制,那八路军是无论如何拿不下关家垴阵地的。

日军大队不装备迫击炮而直接配备了92式步兵炮

说完了大队就是联队,日军联队相当于团一级作战单位,日军的联队编制复杂多变,除步兵联队外还有骑兵联队、炮兵联队等。我们常说的是日军的步兵联队,一个日军步兵联队除正常下辖的3个步兵大队外,还联队部、辎重队、炮兵中队(有的为大队)和各种支援部队。比如按1938年日军第五师团配置表上统计,一个步兵联队下合计有兵员3747人,马526匹,步机枪2590件,掷弹筒76具,轻重火炮14门,各种非机动车256辆。在抗战中,虽有很多日军联队长级军官(大佐级)被击毙在战场,却从未有一个日军步兵联队被成建制歼灭,这从侧面证明了日军联队的战斗力之强。

日军骑兵联队的编制比较特殊

旅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级别高于联队低于师团。步兵旅团属于早期侵华日军的常规战斗序列,受西方军事学说影响,早期侵华日军采用方块师编制,即1个师团辖2个步兵旅团,1个步兵旅团辖2个联队,约8000人左右。在战争中,日军发现原有编制较为臃肿,指挥不畅,因此逐步缩减编制,取消了旅团级建制,到抗战中后期,日军一个师团直辖三个步兵联队。

还有一种旅团叫独立混成旅团,独立混成旅团是为守备占领区和对付抗日武装而成立的独立作战部队,这些旅团直辖步兵大队,配属有炮兵、工兵、通信兵等支援部队,兵力在5000-6000左右。独立混成旅团灵活机动,战斗力强,具有丰富的反游击战经验,对抗日根据地的危害很大,被击毙在黄土岭的中将阿部规秀,就是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旅团长。

日军关于阿部规秀阵亡的新闻


师团是日军最高一级的常设编制,有甲乙丙丁4种编制的师团。抗战初期的日军常设师团为2旅团4联队,均为甲种师团,其中挽马师团2.5万余人,驮马师团2.8万人,战斗力相当于国军主力集团军。1938年后,日军师团改为三联队制,兵力维持在1.8万人左右,是为乙种师团。丙种和丁种师团属于战场日趋扩大后兵力不敷使用后的无奈之举,兵员和战斗力下降严重,因此不再赘述。


日军师团以上的编制为军-方面军-总军。 这些编制不固定,根据战时具体情况进行抽调使用。总军是日本陆军在二战期间的最高编制,每个总军负责一个战略方向上的所有作战任务,总军下辖若干方面军,兵力从数十万至百万不等。二战中,日军先后建立了第一总军、第二总军、航空总军、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南方军共6个总军。

日本关东军

方面军是总军的下级编制,下辖若干军。日军的方面军不太受人关注,在二战期间共建立了21个,大部用于太平洋战场。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派遣军下的华北、华中、华南派遣军都属于方面军编制。

日本的“军”同样不固定,会根据需要抽调组成,以侵华日军第11军为例,其最盛时编有7个师团又3个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超过15万人,可独立执行战略进攻任务。

冈村宁次曾任第11军司令


最后,再附送一个“支队”。日军的支队属临时编制,一般为执行某种任务通过加强部分配属部队临时组成。通常在战前从各部队中临时抽调,战后解散回归原来建制。支队的规模大小不一,一般多为步兵联队+炮兵、骑兵、工兵各一部组成数千人规模的旅级支队,也有数百人的大队或中队级支队。台儿庄大捷中被重创的“濑谷支队”,总兵力估计接近万人,超过两个日军步兵联队之和,而偷袭八路军根据地的冈崎大队,仅有500余人,不足一个大队。

日军为夺取台儿庄专门成立了濑谷支队和坂本支队


水井土城


联队,日文原指连队,但考虑到与他国军队的连级作战单位容易搞混淆,所以中文翻译成联队;联队是二战时期,日军非常重要的作战单位,日本陆军的军旗,就是由天皇授予的,只有联队级作战单位拥有军旗。

与二战时期其他交战国军队作战编制师、旅、团、营、连、排、班不一样,日本陆军则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所以日军的编制非常具有日本的特色。

联队是一级作战单位,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联队长军衔一般为大佐,大佐军衔相当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上校,一般上校军衔是团长,一个齐装满员的团级作战单位1500-2000人不等。

而战时一个日军联队却有3500人以上,甲级师团的联队拥有高达3800人的兵力,满员的步兵联队一般有3个步兵大队,1个10余门火炮的炮兵中队,500余匹马,所以不能简单地将日军的联队等同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团级作战单位。

以兵力论,实际上日军联队相当于国军的一个旅,国军2-3个团组成一个旅,每团1000余人而已,因此,联队有时比国军一个旅的兵力都要高,出川抗战的川军一个步兵师有的也只有5000人左右。

所以联队这个作战编制非常特殊,具备日本国情日军军情,根本就找不到完全对等的编制,既不能简单地将联队等于其他交战国的团级作战单位,也不能与其他交战国军队的旅级作战单位相比拟。

联队下面是大队,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大队有1200余人,远大于国军的营级作战单位,稍小于或相当于国军的一个团级作战单位。

大队下面是中队,一个标准的步兵中队大概有180人;中队下面是小队,一个标准的步兵小队有54人;小队下面是分队,一个标准的步兵分队约有13人。

二战时的日本军队,尽管采用了西方化的组织结构,但同时却沿用了很有日本特色的编制,最典型的就是联队作战单位,联队是能遂行独立作战单一兵种最大的编制。

联队组成了日军作战的骨干力量,4个联队组成了一个旅团,8个联队组成了最高常用军事单位齐编满员且战斗力强悍的一个甲级师团。


国平军史


在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一只保持着17个常备师团的步兵力量,这17个常备师团也被称为甲种师团,它们分别是1-14、16、19、20师团。在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日本也将部队开始扩招,新组建的部队被称为乙种师团,并且为了与甲种师团区分开来,乙种师团的番号都是三位数的,而甲、乙两种师团的战斗力都比较强悍。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一共拥有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其中深陷中国战场的有35个师团和38个独立混成旅团。


日本的旅团是战时编制,一般一个师团下辖2个旅团,其一个师团的人数规模与中国一个军的兵力类似,一个师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1个炮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辎重联队以及其他配套的作战单位共计2万多人。而日本一个步兵联队的规模和中国的一个步兵团的规模差不多约2千多人。日本的最小作战单位称为分队,对应其他国家的步兵班,逐渐递增的单位为小队(排)、中队(连)、大队(营)、联队(团)、师团(军),和我们平常认知的中国军队编制相差一个旅。


以甲种师团为例,日本一个步兵分队为13个人,4个分队为一个小队(52人),3个小队为一个中队(156人),4个中队为一个大队(624人),三个步兵大队为一个步兵联队(1872人)。光是单纯的战斗人员就有1872人,而除了步兵大队以外,还有一个通讯中队两个炮兵中队,分为一拥有6门反坦克炮的反坦克中队以及装备4门75毫米联队炮的火力支援中队。而我们所熟知的九二式步兵炮是属于大队(营级)炮,所以以后看到电视剧中日本只要是出现九二式步兵炮的肯定就是营级单位,而中队(连级)配备两门迫击炮,每个步兵分队(班)配备两具掷弹筒,这样的步兵火力在亚洲战场上是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可是针对其他欧洲国家这点火力还算是可怜。
伪装成八路的日本鬼子,你看看这火力,6门九二式步兵炮,至少是2个步兵中队(营)的火力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首先是步兵联队。 步兵联队长一般是大佐(上校)军衔;炮兵、骑兵、辎重联队长一般是中佐(中校)军衔。 一个齐装满员的联队大约有3800多人。下辖一个步兵联队指挥部,三个步兵大队。

第二是骑兵联队,一个步兵师团,会有一个独立骑兵联队,无论是东西方这时候的骑兵图都是小团大连制,加强基层连队能力,日军也是如此,骑兵联队只有四个骑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人数一千左右。

第三是炮兵联队,下辖3个688人的大队,各装备12门75mm山炮或者75mm野炮,只有少数师团会有一个大队换成105mm炮,人数大概2300多人

第四侦查联队,编制730人,包括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

第五,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

第六,辎重兵联队,编制3461,主要靠马为主的运输。


风吹脸膀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

    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 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