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手機AI拍照?

聰慧靈犀


為什麼AI拍照現在如此火?與之前的美顏相機拍照有何區別呢?

一是AI很火,大家公認互聯網的未來是人工智能,而且是“AI+”,即AI將作為一個基礎技術將對各行各業帶來變革;二是拍照很火,對於手機用戶來說,拍照已經變成了最大的剛需之一,無論是聚會、開會還是旅遊,拍照總是必不可少。所以,產品尤其是手機要想吸引用戶,將拍照做好這點很重要。

但是現在某些手機過於誇張的宣傳,確實有點噱頭要大於實際的感覺。但是在某些場景下確實能提升照片的觀感。

比如你拍食物,會把食物變鮮豔,拍樹木的時候會把葉子變的更綠。

但是從小編使用中來看,感覺就像是提高照片顏色的鮮豔程度,加了層濾鏡而已!

但是和簡單的美顏濾鏡不同,AI拍照更加智能化,簡單說,它可以自動識別你的拍照對象,從而加以不同的濾鏡。

以最先開創AI拍照的榮耀V10手機為例,可以自動識別你拍照的場景,然後自動匹配相關的參數,智慧識別的場景包括雪景、藍天、花朵、舞臺、貓、人像、美食、狗、日出日落、綠植、沙灘、文字、夜景等13種,已經幾乎涵蓋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絕大部分場景。一句話,榮耀V10所帶來的AI拍照拯救的是你我這樣大部分拍照只會按快門的人,不用去了解什麼銳度、曝光、白平衡、飽和度、對比度等專業的攝影知識,同樣,你也不能對AI拍照的最終作品有過高專業性的

但是,這裡首先要說明一點:沒有AI芯片的AI拍照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AI拍照!AI芯片是用來做AI運算的,你只用按快門就能拍出大片,是因為手機幫你做了場景識別、參數配置等工作,這些都需要運算。

簡單劃分普通拍照和AI拍照的區別:

1、原理不同

AI 相機基於大數據、深度學習,對取景框內的拍攝對象進行分析,並根據對象特性自動設置拍攝模式、參數。

2、拍照效果不同

AI拍照功能能使你沒有專業的攝影知識,也能用手機輕輕鬆鬆拍出大片!相機算法能夠快速識別出用戶的性別、膚色、膚質和拍攝場景光線,並根據這些信息迅速匹配美顏方案,讓女生更加白皙自然,男生更加陽剛、有輪廓感。

舉例,看下面,上圖為普通拍照,下圖AI拍照。

可以看出,通過 AI 相機輔助後的出片色彩比無輔助的拍攝出品要更好,色彩表現更準確。

3、拍照模式操作

AI拍照模式操作簡單,通過攝像頭進光,對被攝物光線場景進行人工智能分析計算後,自動匹配拍照模式。當用戶在拍照時,手機可以通過判斷當前所處的環境、拍攝對象的種類,智能的匹配最佳的方案,省去了用戶手動去調節白平衡、快門時間、ISO、曝光補償、濾鏡等複雜操作。

所以,小編認為,對於我們一般非攝影專業的人來說,通過新興科技改善朋友圈配圖的質量,買個AI拍照手機還是不錯的選擇的!


AI研究所


感謝您的閱讀!

現在手機都進入了一款怪圈,手機拍照宣傳中,一定要帶上AI兩個字,沒有這兩個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優化了拍照功能!然而,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是手機AI拍照?它和普通拍照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先解釋下什麼是AI拍照?實際上,AI拍照,運用相機內部算法對於拍照參數進行調校;後來手機通過處理器的AI功能,基於大數據,深度學習,從而對於拍照的照片進行分析,自動優化,有的也會自動設置拍照的參數或者模式,讓你拍出更好的照片。

其實,它和普通拍照,確實存在不同。

  • AI拍照的效果確實不同。AI能夠更好的輔助我們拍照,我們可以通過手機的AI智能,帶來更好的拍照體驗。而且,它可以根據環境光進行自動測光,並且根據人物進行匹配更好的美顏效果,它會自動美化人物。
  • 自動矯正。我們知道普通相機的矯正,需要我們自己通過不斷嘗試來尋找好的光線,採用不同的iSO或者調節光圈焦距,可是AI拍照,可以自動矯正,能夠讓拍照的顏色更正。
  • 操作更簡單。如果說我們手機拍照普通拍照可能還需要尋求好的位置,而AI拍照模式操作簡單,通過鏡頭進光,對被攝物光線場景進行人工智能分析計算後,自動匹配拍照模式。能夠自動調節模式,智能調校!

但是,AI拍照適合普通用戶,對於一些喜歡拍照的人來說,AI拍照,會讓人失去拍照樂趣。


LeoGo科技


Ai拍照,這個概念是華為先炒起來的,然後各大廠商跟進。其中華為榮耀的Ai拍照是最有實力的,其他廠商的,有些是噱頭,有些是蹭熱點。

下面解釋什麼是Ai拍照,AI拍照,即通過AI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功能,對手機相片進行更加智能具有針對性的優化,觀感更佳。在這之前,AI算法需要通過海量的數據進行深度學習和訓練,瞭解人們偏好的畫面構成、色彩分佈以及成像風格,從而運用在用戶拍出的照片,使其呈現出“養眼”的效果。

在AI的幫助下,手機攝影可以實現以下功能:

1. 場景識別:通過AI識別當前畫面場景,並根據場景內容,對照片內物體的色彩、細節進行優化。例如華為榮耀利用Npu的強大計算能力,通過本地識別,然後針對性的細節優化

2. 手持防抖:AI防抖功能可以看做電子防抖的升級版,通過深度學習和動作檢測,穩定畫面,實現手持視頻防抖和手持夜間長曝光防抖效果。例如華為榮耀的超級夜景,華為p30pro的強大夜景拍照能力,大家應該都熟悉吧,其中就有Ai算法的功勞。

3. 人像識別:通過AI人像識別,可以實現人像與背景分離,面部追蹤等功能,或者是在單攝手機上實現景深拍照效果。

其中做的最為出色並且為人熟知的就是華為和榮耀,華為目前拍照也是世界第一,一直霸佔Dxo排名第一位,榮耀作為運用980芯片的手機廠商,在Ai拍照這方面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龍鱗評測


在AI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沒有AI功能的手機都不好意思說話。但是呢,為了混淆視聽出現了一些假AI,下面就說說AI的行情。

AI芯片加持

代表作:麒麟970。

具備AI芯片的處理器,是真AI手機、真AI拍照。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首款集成NPU的麒麟970處理器,也是其將AI帶引入手機。一下子火了整個科技圈,其它廠商迅速跟進併發布AI手機。

有了AI芯片加持,就有了硬件資源支持,也實現了硬件層面的加速,AI處理更實時、更高效。在某些AI應用處理中,就不必勞煩資源緊張的CPU、GPU加入計算,讓更多的CPU、GPU資源騰出來處理其它應用。

攝像頭AI

代表廠家——谷歌。

谷歌是不會大力押注硬件技術的,而是在戰略上選擇強打AI算法優勢和雲計算強項。這個被谷歌稱為AI First的戰略,已經體現在谷歌各種穿戴、家庭以及移動設備上,其中pixel系列手機也不例外。沒有專屬的AI芯片,而是利用算法和AI圖像處理單元完成了動態模糊攝影等攝影能力的補償。

這類AI應用範圍並不是很廣,而且這也就只有資本雄厚、軟件技術強的谷歌敢這麼做。

帶AI算法的APP

AI屬於高門檻行業,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入行。

但是很多廠商,為了追逐AI的潮流,在APP加入一些AI算法。比如很多第三方的美顏相機,就是這麼實現的。

女孩子熟悉的“美圖相機”就是典型,比場景識別拍照、用機器學習進行人臉和人體輪廓識別,自動進行背景虛化和摳圖等等。


AI拍照的目的,其實是簡化人工操作、設備操作起來更傻瓜、讓新手也能拍出大片的效果。


新發布的第一款手機都具備了AI人工智能,但AI究竟是什麼呢?

AlphaGo(阿爾法狗)人工大戰,並擊敗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圍棋冠軍柯潔後,人工智能被引爆,也初步走進了我們的視野。幾年過後,如今AI人工智能技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已經開始逐漸走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

何為人工智能,並無標準的概念,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專家理解都不一樣,但有一個共同點——深度學習。

人工智能能幹啥?

只是簡單的替代人類功勞嗎?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還遠不能與人腦相比,因為大數據還不夠大。人工智能是基於大數據的,而大數據並不完善,而且也不可能完善。這樣一來,人工智能就永遠都會有侷限性。

但是人工智能在醫學、金融領域已有小規模的實際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醫學領域的手術終究還是需要資深醫生來完成的,或者由醫生控制人工智能的機器人來完成。

百度百科給出的人工智能的概念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墨痕T


  目前智能手機AI功能主要在於拍攝、語音等,不同於兩年多前,大部分手機AI智能只是靠算法、軟件來實現,隨著AI處理器的陸續面世,手機AI技術有了後臺硬件的支撐。不過,這不代表消費者就為此而買賬。業界分析認為,AI是今後智能手機的發力點,但仍在等待帶來顛覆性認知的落地場景。 

手機AI拍攝“細分”

  目前,最愛打上AI人工智能標籤的是拍攝功能,AI拍攝功能在兩年前就有廠商提出,當時的“智能”主要集中在前後景深虛化環節上,不過,在沒有雙鏡頭、圖形處理器等的支持下,所謂的AI景深絕大部分只是算法、軟件的作用,最多隻是人像突出、背景被虛化,而兩者邊緣的PS感相當強烈。

  無可否認,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在AI處理器出現、鏡頭增多等硬件配置下,部分拍攝功能真正具有了“學習能力”,例如AI場景識別、光線風險、識別美顏、動作捕捉等。怎樣算是機器的學習功能?舉一個例子,比如Animoji,手機前置“劉海”中內涵的數百個感應元件捕捉人的面部表情,機器根據追蹤到的面部表情來“創作”動畫表情:快速眨眼、抿嘴、微笑、咧嘴笑、晃腦袋……轉化為動物的表情變化,說明機器正在好好學習。有人工智能技術工程師曾告訴記者,我們講人工智能,是強調它的學習能力。因而,當外界不斷宣傳的AI拍攝時,可以稍加分辨,究竟哪些是需要機器去學習?比如場景識別,如今手機的AI場景識別可達到十多種,不僅識別人像、美食、花草,還能識別出畫面當中有多少人,根據藍天、植物、人物、動物、水流等的界限,實現摳圖虛化。並根據不同場景、不同場景給予相應的“自動調校模式”,比如藍天會藍得更純正。

  當然,AI識圖“辨圖”並非百分之一百精準。根據記者測試發現,一些AI相冊能進行自動識別人像、植物、夜景等標籤分類,分類了100多張照片,但在6張花草照片中,竟有一張是人像照片,這張人像照片是很多人的背面聚集在一起,機器就識別它是“花類”了。

  資深手機業界人士陳先生指出,有些所謂AI拍攝,只是將以往軟件、應用融入到系統上。如美顏濾鏡,沒有處理器與鏡頭的支持,這與手機裝個App效果沒有區別。另外,假如一味地強調AI功能僅靠雲端來實現,體驗和精準度容易“言過其實”,因為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任務就無法完成了。


大洋網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AI人工智能:AI就是一種神經網絡。自從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上人工智能的誕生,神經網絡的發展就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過程,直到2006年從單隱層神經網絡到深度神經網絡模型,讓神經網絡發展再一次得到了高潮,為此,2017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將人工智能及深度學習寫入其中,未來,深度學習將會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其中也包含了手機AI拍照。


感知、認知和決策是衡量智能化的標準,當具有硬件層AI技術的手機在拍照時,通過獲取檢測到的被攝體光線、局部細節、色彩信息等等,讓AI生成網絡,再進行深度強化學習,對被攝體進行全面詳細的分解、分析,最後生成決策,針對被攝體的特徵進行更深層次的優化,從而獲得不一樣的效果圖,比如:人像更加清晰柔和,背景更加虛化美麗,風光更加銳利有層次,光線過渡更加自然和諧,讓人看起來更加賞心悅目。


眾所周知的是,華為麒麟970是首款引入AI人工智能的芯片,是一個劃時代的產品,將手機拍照引領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同時也帶動了國產手機行業的整體提升,硬件配置的升級,相關技術的升級和優化,手機計算能力的提升,相關軟件的優化與升級,等等等等,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讓產業得到了提升,發展前景及利益收穫均能得到健康持久的蓬勃活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國產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影像洪辰班照片點評


現在手機自帶的相機基本上者具備Ai拍照的功能了,但很多人不明白AI拍照究竟有什麼用。

先來看看什麼是NPU?

所謂NPU, 即神經網絡處理器。顧名思義,這傢伙是想用電路模擬人類的神經元和突觸結構啊!NPU採用“數據驅動並行計算”的架構,擅長處理視頻、圖像類的海量多媒體數據。很多Ai算法都是通過NPU來進行處理。

使用Ai拍照時,NPU會對照片進行自動優化處理,拍照時相機會對鏡頭中的物體及場景進行識別,通過算法對不同的場景以及不同的主體進行優化處理,比如美食、風景、人物、花卉等,以達到最好的視覺效果。

當然這個“最好”的說法也是因人而異的,這個算法是根據大量的機器學習得來的成果,可能並不適合所有人,但能保證大部分情況下適用,至少省去了大部分人後期修片的工作量。總體而言,AI拍照對拍照的體驗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的。


負1樓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所謂手機的人工智能拍攝,其實就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並根據拍攝的具體場景,進行自動化的美化照片功能。所以,AI拍照,是現在大多數手機都配備的功能。

AI相機功能可以實現AI識物,在拍攝類似食物、人、狗、文字等內容時,ISP+NPU的組合可以實現本地智慧識物的功能,並且自動調節拍照參數,AI精準識別人像範圍虛化背景,在任何場景都能拍出優質圖像。這也是目前AI在智能手機上最顯性的應用場景。

綜上所述,手機AI拍照,目前主要能夠達成的就是以下兩點:

第一,可以場景識別。AI可以智能識別攝像頭拍攝範圍內的景色和物體,實現智能抓捕,如:風景,建築,人物,動物等。

第二,智能優化。比如用戶在室內拍照,AI感覺光線太暗,會自動進行補光,還有就是針對顏色進行優化,能夠讓拍出來的相片鮮豔更有層次感,更真實漂亮。

說實話,其實這種模式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個濾鏡。因為,這樣拍風景的色調就會更加明亮,拍美食時顏色就會更加濃郁,這就是帶社交屬性的拍照模式。大家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AI拍照嗎?


cal仔知道一切


一、網上的說法

總的來說,所謂手機的人工智能拍攝,其實就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並根據拍攝的具體場景,並進行自動化的美化照片功能。很多網上觀點認為,成為人工智能拍攝需要有專門的硬件。比如華為的麒麟芯片,或者是比較好的智能手機。

二、人工智能的標準一直在變

不過,一位美國硅谷的資深人工智能專家看來,智能本身的定義其實在這些年有巨大的浮動。在最早期的時候,那些簡單的下棋遊戲,也被看成是一種人工智能。可以說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一旦人們習慣了人工智能所已經具有的狀態,那麼這個狀態可能就會不再被視為人工智能。從這個角度來講,手機的人工智能拍攝早就存在。不過就是在智能手機上,下個美圖秀秀之類的美化軟件罷了。可是由於人們對人工智能更多的期待,以及人工智能自身的飛速發展,使得這樣的標準,顯然已經不能適合未來的手機AI拍攝.

三、關於手機AI拍攝,相對可持續的概念

所以,如果一定要給人工智能對於一個非常完整的相對可持續的概念。那麼,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所謂手機的人工智能拍攝,就是利用現在最先進的手機硬件,和人工智能算法,對照片進行最合適其具體情景的美化,並儘量做到傻瓜化。順便說一句,雖然百度在目前的競爭中處於劣勢。它可能會從BAT中掉隊,但它對人工智能的儲備,卻是非常領先的。而且圖片超越文字的趨勢,很可能只是視頻流行的開端。

四、關於手機AI的未來

而且百度相關方面的負責人已經表示:在未來,人們可能重新回到用肢體動作和口語表達,來進行溝通的局面。因為,在不遠的將來,短視頻和視頻可能會作為我們生活的主要記錄方式。而這一切不僅有賴於智能硬件的發展,也有賴於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的興旺發達。


鎂客網


舉例子來說:如何判斷這張照片中是否有一隻貓?

傳統的軟件算法,即使面對的問題再複雜,只要能把求解這個問題的流程列出來,並確定每一個子步驟的邏輯,就肯定能寫成程序。

但對於如何判斷這張照片中是否有一隻貓,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我們卻無法用算法去描述它,因為這隻貓可能是正臉也可能是背面,可能在遠處也可能貼著鏡頭,可能是任何顏色甚至無毛,還必須能夠和其它動物區分開,這對於傳統軟件算法是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所謂AI算法,核心就是自學習,程序員只是搭好了個算法的框架(比如現在用的最多的神經網絡),但具體的係數不填,然後提供一萬張有貓的照片,一萬張無貓的照片,讓系統自己調整係數,直到能夠正確判斷這2萬張照片。

換句話說,傳統算法需要搞明白全部邏輯才能寫成程序,AI算法並不需要知道中間的邏輯,但需要有大量的訓練樣本。

所以,其實所謂的AI攝像,只是使用已經訓練好了的AI算法,判斷拍攝對象是什麼,然後根據判斷結果加上一個提前預設好的濾鏡。也就是說全部技術含量都在判斷上,而濾鏡只是一個藝術問題不是技術問題。

至於AI芯片:因為AI算法的計算量一般很大,會佔用大量的CPU資源,且影響速度。就像處理圖形問題時可以通過專設的GPU來提升到效率一樣,處理AI算法時可以通過專設的NPU來提升效率,也就是俗稱的AI芯片,其在處理AI算法時的速度比CPU快四個數量級。華為是用的NPU來自中國企業寒武紀,它是由兩個中科院研究員建立的,是目前世界最頂尖的AI芯片設計企業,沒有之一。

至於AI攝影有沒有意義,你喜歡就有意義,不喜歡就沒意義。但不可否認AI算法和芯片在未來的巨大潛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