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只剩下一個孤兒,封地全沒了,如何成為戰國七雄的?

孫華藝


前言:《趙氏孤兒》的故事來源於《史記·趙世家》,之後被戲劇文學作品廣泛傳播,但根據近年來史學界的研究,《史記》中的趙氏孤兒記載更偏向於故事,很多時間、人物和歷史上成書更早的史書不符。

01歷史上真實的趙氏孤兒

歷史上的趙氏,屬於姬姓的一個分支,晉國趙氏開始發達於晉文公時期的趙衰,幫助晉文公重耳從流亡到晉國國君,最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大功臣趙衰也帶領趙家日益發達。但到了晉景公時期,爆發了著名的下宮之難,趙氏大宗被滅族,只留下趙武,也就是史書中的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只是代表趙氏大宗一脈只留下了趙武這個孤兒,但不代表趙氏全部被晉景公滅族,還有邯鄲一脈的小宗,後面也會提到。趙氏孤兒還有一定勢力和聲望,首先趙武的母親和晉景公是兄妹,有著國君姬姓的血脈,屬於晉景公的外甥,這是趙氏孤兒日後崛起的重要源頭。

趙氏大宗之所以被滅族,主要是晉國以國君為首的勢力,以及其他大族的勢力的集體反撲。之前趙盾在世的時候,權勢滔天,已經讓晉國國君和各大家族難以忍受,當時勢力強大欒家、郤家,荀家早就等著尋找機會打倒趙氏。

需要特別注意到的是這是晉國國君主導的奪權,以及平衡各方勢力,防止臣子一家獨大,這個是本質。所以,當晉景公滅掉趙氏大宗以後,並沒有把趙氏的封地給了參與出力的欒家、郤家,而是“以其田與祁奚”,這是勢力的平衡,所以趙氏孤兒的處境,隨著國君的需要,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02趙氏孤兒繼承封地,晉景公的勢力再平衡

《左傳·成公八年》晉六月,晉討趙同、趙括。武從姬氏畜於公宮

根據《左傳》記載,在晉景公征討趙氏大宗的時候,趙氏孤兒趙武和母親莊姬生活在晉景公的宮殿裡,所以晉景公是知道趙武活著的,並沒有趕盡殺絕,尤其是這個有著姬姓血脈的外甥,《史記》中關於趙氏孤兒的各種躲藏不攻自破,所以這是晉景公有意為之。

有了這一層關係,還需要一個外力,那就是趙氏多年掌權晉國積累的家族同盟,那就是韓厥,曾經是趙氏的家臣,小時候被趙家撫養成人,趙家對韓厥有養育之恩提攜之恩。到了趙氏危難的時候,而且韓厥看出了晉景公只是打擊權臣,這是王的平衡之術,不能打擊趙氏而讓其他公卿坐大,趙武又是外甥,韓厥出手了。

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之勳,宣孟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三代之令王,皆數百年保天之祿。夫豈無闢王,賴前哲以免也。《周書》曰:『不敢侮鰥寡。』所以明德也。」乃立武,而反其田焉

韓厥不愧是日後韓國的奠基人,一段話有理有據,晉景公無論是出於平衡,或者是道德層面,恢復了趙武的地位,返還了封地,趙氏大宗一脈得以重新崛起。趙武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韓厥的庇護和關照,終於在晉悼公時期得到寵信,並且和韓厥之子韓起一起活躍於晉國政壇。

03趙武擔任正卿,家族勢力進一步恢復

公元前548年,趙氏孤兒趙武五十歲,這一年趙武升為正卿,這是他的先祖擔任過的職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家族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趙氏的政治盟友韓氏這時候的家主是韓厥之子韓起,同為晉國六卿之一,趙武率領趙氏休養生息,默默壯大。

公元前541年,五十七歲的趙氏孤兒趙武逝世,紛紜縹緲的趙武結束了自己豐富多彩的一生,也為趙氏在下宮之難滅族之後恢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趙武死後諡號“文”也說明了趙武一生中溫和謙讓的性格,和趙盾形成了鮮明對比

04趙簡子整合家族,趙襄子晉陽城絕地打敗知伯,三家分晉基本形成。

趙簡子繼承了父親的睿智,趙簡子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整合趙氏勢力。前面我們提到趙氏大宗被滅族,但邯鄲還有趙氏的小宗,實際上勢力強大,要是沒有趙武多年的韜光養晦,邯鄲趙氏小宗實力遠在大宗之上。

趙簡子整合小宗的時候,面臨了趙氏的巨大危機,邯鄲小宗夥同中行氏、範氏一同進軍趙氏,趙簡子退回趙氏大宗的

老本營晉陽城。趙氏的政治盟友韓氏再次出手,幾家開始一同協助趙簡子打敗邯鄲趙氏小宗,趙氏才真正實現了宗族勢力的一統,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雛形。

趙簡子之後,繼承人趙襄子遵循家族復興囑託,聯合韓氏、魏氏為堅定政治盟友,在晉陽城下三家擊敗知伯,三家分晉正式開始。之後,趙國通過胡服騎射,實力進一步壯大,成為秦國的勢均力敵的對手,成為戰國七雄中數一數二的存在,趙武等趙氏一代代先人一定會含笑九泉。


白楊說史


趙氏孤兒的故事,可以說是古代中國最著名的歷史故事之一。在春秋晉國,內部各大家族的傾軋是相當厲害的,曾經在晉國政壇呼風喚雨的先氏、狐氏、卻氏、欒氏、中行氏、範氏以及知氏,都先後隕落,退出歷史舞臺。趙氏是惟一一個在經歷殘酷打擊後,仍然頑強存活下來的大家族。那麼,趙氏是如何翻盤的呢


第一,趙氏的翻盤,得益於韓氏的鼎力支

趙氏家族曾經如日中天,在趙盾執政時代,這位被稱為“夏日之日”的晉國元帥的執政風格是烈日灼人,因此也得罪了其他大家族。趙盾死後,與趙氏矛盾很深的欒氏、郤氏家族反攻倒算,導致趙氏遭遇滅頂之災。據《史記》載,由於公孫杵臼與程嬰的拼死保衛,才保住趙氏的血脈:趙盾的孫子趙武

程嬰秘密收養趙氏孤兒,趙武雖僥倖活了下來,但是趙氏家族的財產與地位喪失殆盡。晉景公將趙氏的土地田產賜給大臣祁奚,如果不能幫助趙武恢復地位與權益,趙氏仍然不可能復興。當年趙盾得罪那麼多人,在晉國高層中,誰能幫助趙氏呢?有一個人能幫助趙氏,此人便是當時晉國下軍司令韓厥。


為什麼是韓厥呢?他與趙氏有什麼關係呢?



說到這位韓厥,是晉國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後世韓國的先祖。韓厥是由趙家撫養長大的,在韓厥的升遷過程中,得到趙盾的器重與提拔,他在生活上與事業上,都與趙家有著特殊的一層關係。

於是程嬰上門拜訪韓厥,把保存趙氏遺孤的經過告訴他。在得知趙氏孤兒還活著時,韓厥又驚又喜,他答應程嬰,一定會鼎力幫助趙武恢復名族身份和家產的。

但是,要為趙氏平反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然而,智勇雙全的韓厥找到了一個機會。

第二,韓厥忽悠晉景公,趙氏孤兒得以重見天日

晉景公生病了。

當時的人都比較迷信,晉景公召來了卜筮來進行占卜。韓厥抓住這個機會,跟卜筮串通好,合演一出雙簧戲。卜筮裝神弄鬼一番,對晉景公說:“主公的病根,是因為大業的後人陰魂不散在作怪。”晉景公不解其意,於是召集群臣,來解答這個疑問。

韓厥密稟晉景公:“大業的後裔,在秦是嬴氏,在晉是趙氏。趙氏在晉國。

看來是因為屠戮趙氏一家,遭到神靈的譴責,晉景公心中十分害怕,便急著問韓厥:“那趙氏現在可還有留下子孫?”

韓厥見時機成熟,便告訴晉景公:“趙朔的遺孤趙武尚流落於民間。”晉景公在乎的是自己的病,便讓韓厥把趙武找來,恢復其爵位與家產。



其實趙氏遭屠,真正的責任人是欒氏和郤氏,包括晉景公在內,屠岸賈不過是個執行人罷了。韓厥十分聰明,晉景公、欒氏、郤氏都得罪不起,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過錯全推給屠岸賈。這麼做,既可以不得罪國君與重臣,又可以恢復趙氏家族的地位,這是最佳選擇。

在程嬰的保護、韓厥的努力下,趙氏孤兒趙武終於得以保全了性命,並使趙家的族脈得到繼續發展與光大,否則就不會出現以後戰國七雄中的趙國了。

第三,從趙氏孤兒到晉國元帥


趙武得以繼承趙氏的家業,這是趙氏得以復興的第一步。不過,要回到趙氏鼎盛時代,趙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幸好,政治形勢的發展,對趙氏十分有利。

晉國是一個二元政治國家,除了國君之外,卿家的勢力極大。因此,在晉國曆史上,國君與卿家之前鬥智鬥勇。晉景公意外掉入茅坑淹死,這也是古代君王最奇葩的死法,其子晉厲公上位。晉厲公是個比較強勢的君主,他想改變晉國卿家勢力太強的局面,把權力握在自己手中。當時晉國最強大的兩個家族。



晉厲公首先把打擊目標對準郤氏。當時郤氏最為強大,在晉國八卿中獨佔三席。晉厲公突然發動政變,把郤氏三卿全部殺死。緊接著,晉厲公逮捕八卿中的另兩人:欒書與荀偃,打算將他們處死。然而,在最後一刻,晉厲公一念之仁,放過了欒書與荀偃。

然而,晉厲公低估了卿家的勢力。輪到欒書與荀偃發動政變,幹掉了晉厲公,擁立年僅十四歲的晉悼公。

年輕的晉悼公並沒有多少實際權力,但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大玩政治平衡術。也正是因為這種政治平衡,讓趙氏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此後,趙武的政治地位逐步上升。為了壓制諸卿勢力,故而晉悼公有意提拔他,以防止荀氏、士氏、欒氏等家族過於強大。在晉悼公的提拔下,趙武的排名躍進到第三,僅次於荀偃與士匄。



接下來,就是排資論輩了。荀偃去世後,士匄接任元帥,趙武便成了第二把手。

公元前548年,士匄年邁退休,趙武接任元帥兼執政。至此,趙氏又回到巔峰時刻,一直到三家分晉,趙氏始終是晉國政壇上最重要的一支力量。


歷史早知道


趙氏孤兒的故事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忠孝節義的故事了。

晉景公的時候,奸臣屠岸賈陷害趙盾,羅織罪名,必欲除之而後快。朝臣害怕屠岸賈的威勢,沒有人敢給趙盾說一句公道話,眼看著趙氏滿門即將被屠戮,韓厥偷偷的來到趙家,見到趙盾的兒子趙朔,讓他快逃。

趙朔不忍心拋下父親獨自逃命,此時,他的妻子莊姬已經懷孕莊姬是晉國的公主,為了能給趙氏留下一條根,趙朔只能狠狠心將妻子送回宮中,也就是岳母成夫人身邊,臨別時約定:如果生女孩就叫文,生男孩就叫武,文人沒有用,武人也許可以報仇。命自己的門客程嬰護送公主進入宮中了。

第二天早上,屠岸賈果然領著軍兵殺進趙家,將趙家上上下下全部殺死,清點屍體的時候獨獨沒有找到趙朔的夫人公主莊姬,這是候有人報告,說公主進宮去了。屠岸賈知道公主已經懷孕,心想萬一生下的是男孩將來一定會找自己報仇,不如斬草除根,於是和晉景公商議,如果是男孩,就搶下來殺掉。

不久,莊姬公主生產,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取名趙武,成夫人為保住外孫,對外就說生了個女孩,屠岸賈不信,派人前去查看,公主沒辦法,只好謊稱女兒已經夭折扔掉了,把兒子藏在褲子裡,躲過一劫。

屠岸賈還是不能相信趙朔的骨肉已經死了,懷疑嬰兒已經被送到宮外,就發出懸賞令,捉拿趙氏孤兒。

危急時刻,趙盾的心腹門客公孫杵臼和程嬰想了一個辦法,程嬰獻出自己剛剛出生的嬰孩給公孫忤臼藏起來,就說是趙氏遺孤,然後程嬰來見屠岸賈,告發公孫忤臼,屠岸賈一聽說找到趙氏孤兒,連忙帶領士兵趕到公孫忤臼的家裡,逼他交出嬰兒。

為了把戲演得真實一些,公孫忤臼被百般折磨也不肯說出嬰兒的下落,被屠岸賈殺死,假的趙氏孤兒也被找到,就在程嬰的面前被屠岸賈摔成肉泥。

這邊傳說找到趙氏遺孤,那邊對宮廷的盤查也怠慢下來,韓厥趁此機會把趙武偷出來,送給程嬰撫養,趙氏一門上百口的血債就靠趙武來討要了。

等到晉悼公即位,他是一個特別聰穎的人,他誅除奸佞,提拔忠良,韓厥利用這個機會傾訴趙氏之冤,並且訴說了趙氏孤兒還活著,於是國君召見趙武,將他藏在宮中。

第二天上朝,晉悼公隆重地把趙武介紹給群臣,屠岸賈此時被嚇得痴傻一般,趴在地上動彈不得,屠岸賈被斬首,一家大小盡被滅族,晉悼公拜趙武為司寇,趙氏一族又興旺起來。

這一年距離趙朔被滅族只有十五年。

而保住趙氏血脈最大的功臣程嬰終於看到趙氏昭雪的一天了,但是親生兒子和至交老友慘死在他面前的場景卻給他錐心之痛,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公孫忤臼的墓前自刎身亡。





月輪皎皎


要知道答案,我們就得先講一講“趙氏孤兒”的故事。

一、趙氏孤兒的始末

此時還是春秋時期,七國還沒有出現。當時的趙氏家族是晉國的大家族,那個著名的趙氏孤兒中的孤兒就是趙武,他的太爺爺趙衰是和晉文公一起逃亡並歸國執政的重臣,所以一代傳一代,經過趙家幾代的積累,特別是趙武的爺爺趙盾的長期執政,趙家成了最大的宗主;趙武的老爹趙朔娶了趙莊姬生下了他。

因為他爹早死,趙武的老媽私通外人,被他們的族人所不齒。他媽把趙氏家族的人狀告到晉景公那裡,在晉景公的默許和其他貴族長期的積怨下,趙氏慘遭滅族。


而趙武因為一個人的名叫程嬰的保護得以存活。這也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的故事。

二、復興趙氏家族

就這樣,趙武得以存活。晉國有一個重臣名叫韓獻子不忍看到趙氏下場如此悽慘,就去向晉景公納諫,景公自知自己的行為難堵眾人之口,於是也就赦免了趙氏,立趙武為新的家主。但此時的趙氏家族在晉國的王公大族中已經無足輕重了。

待到趙武成年以後,新上任的晉悼公重用紅塵之後,至此,趙武才得以入仕,重新位列八卿之一。

經過晉悼公的治理,趙武的才能得以發揮,在他30歲的時候,已經是晉悼公身邊重要的大臣了。又經過幾代主公,趙武成功主持朝政,並逐步讓趙氏家族得到了強大的發展。

三、三家分晉

趙武死後,傳趙景叔,傳趙簡子,傳趙襄子,至此到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建立趙國。

到了公元前325年,趙武靈王稱王,並經過歷史上著名的“胡服騎射”的政策,使趙國的國力逐漸強大,其子趙惠文王任用廉頗、藺相如等名臣,是國力得到進一步發展,使趙國牢牢佔據戰國七雄之一。


xiaoZ彈史


戰國七雄之中趙國的創業之路可謂驚心動魄:趙國和秦國其實源自於同一個祖先。要說清這個問題我想先和大家聊聊華夏姓氏文化。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這麼一個問題:”姓“字是女字旁,可咱們中國人不是隨父姓嗎?其實在上古時代中國人的姓氏並不是一個概念,而是姓是姓,氏是氏,就像咱們中國古人的名字其實也分成兩部分——名是名,字是字——比如關羽字雲長、曹操字孟德、諸葛亮字孔明......姓氏最初起源於母系氏族時期——那時的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那時的人是隨母姓的,隨父的那個是氏。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我們今天所謂的姓氏其實恰恰是當年的氏而不是姓。嬴姓家族的祖先是輔佐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曾輔佐舜帝馴服眾多鳥獸,舜帝賜其為嬴姓。後來伯益後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亂有功,周穆王將趙城賜封給造父,造父的族人以此為氏,稱趙氏,即為嬴姓、趙氏。從此造父的後人就繁衍成為嬴姓趙氏家族。嬴姓趙氏家族的族長之位傳到大駱這輩時娶了申侯的女兒,生有兒子成,是大駱的宗脈;同時大駱還有一個庶出的兒子非子。非子擅長養馬,源源不斷為周王室供應著對付西戎部族的戰馬,於是周孝王把秦地賜給非子,讓他再延續嬴氏的祭祀,號稱秦嬴;與此同時也沒廢黜申侯女兒的兒子成做大駱的宗脈。非子的後人形成了後來的秦國,那麼成的後人呢?成的後人世代作為晉國卿士一直延續著趙氏的宗脈,直到這個家族誕生了一個名叫趙衰的人物為這個家族奠定了日後崛起的根基。當時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趙衰一直追隨在重耳身邊並和重耳同時娶了翟國君主的兩個女兒,成為了連襟。後來公子重耳回到晉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念及趙衰多年的輔佐之功和連襟情誼——在當時晉國的軍政改革中晉文公將晉國原來的三軍擴編為五軍,趙衰被晉文公任命為上軍主帥,但趙衰從大局出發讓先且居做了上軍主帥,自己只擔任上軍副帥。此後趙衰一心輔佐晉文公稱霸圖強。

趙衰死後趙氏家族由其嫡長子趙盾執掌。趙盾長期把控晉國的文武大權,可這也引起了晉國君主和晉國其他世家大族的羨慕嫉妒恨。晉成公的姐姐趙莊姬是趙家趙朔的妻子,公元前587年身為侄媳婦的趙莊姬和趙朔的叔叔趙嬰私通,之後趙嬰被趙同、趙括兄弟驅除到齊國。前583年趙莊姬告發趙同、趙括要叛亂,早就對趙家心懷不滿的晉國君主可算找到打擊報復的理由了,在他的號召下同樣對趙家不滿的世家貴族揭竿而起,向趙氏殺去。趙同、趙括猝不及防,慘遭殺害。殺紅了眼的貴族們打算斬草除根,一時間嬴姓趙氏家族慘遭滅門。不過趙家說是被滅門,到底還是有一個獨苗逃出生天。誰呢?正是趙莊姬和趙朔所生的趙武——趙武幸運在他的母親趙莊姬是晉國君主的姐姐,出生在晉國宮廷的他正好躲過了那場滅頂之災。按說僥倖保全性命的趙武作為晉國君主的外甥可能會一直平平淡淡度過餘生,雖然也算是貴族階層,但應該不會恢復祖先封地,更不要說青史留名。問題是他不僅本人青史留名了,他的後代更是開創了戰國時代的七雄之一趙國。

說起來趙氏家族得以翻身應該感謝後來和趙家一起參與三家分晉的韓氏家族的祖先韓厥。韓厥早年是趙家的養子,深受趙家養育提拔之恩,如今趙家落難的他眼看其他世家貴族爭相對趙家落井下石,但韓家一直拒絕發兵攻打趙家。韓厥不僅拒絕出兵,更是頂著巨大的壓力進宮面君並大膽直言:“趙氏,先賢伯益之後。自中衍以下,嬴姓顯貴。趙衰佐文公、趙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於晉。奈何一朝獲罪,而絕其嗣?今有功於國者,恐無後於晉!望君侯三思……”韓厥的話一定程度點醒了殺紅了眼的晉君,他沉默半晌,自知有些過分:趙衰、趙盾功勳卓著,今以私心滅趙宗,難堵悠悠之口。沉思後的晉君命外甥趙武續嬴姓之嗣並將封地還予趙氏。事實上晉君之所以把趙家封地還給趙武除了韓厥的進諫之外,還有一層深意:晉國世家貴族的勢力盤根錯節,即使君主也難以完全將其打壓下去,如今利用其他世家貴族的勢力打壓了實力最強的趙家,但難保不會有新的強勢世家崛起,留下趙家勢力作為平衡晉國各大世家貴族勢力的一大砝碼還是有必要的。況且趙武雖是趙氏後裔,但畢竟是自家外甥,用起來也相對放心。

這時的趙武十歲左右——一個未成年的娃娃如何能夠把持剛遭大難的家庭?趙武年幼,不能持家,內外倚靠趙旃打理。趙旃是趙家另一個經歷劫難而大難不死的倖存者,據說年輕時的趙旃囂張跋扈狂放不羈,然而在經歷家族變故後變得日益成熟,不再像年輕時張狂跋扈,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失去了跋扈的資本。趙旃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硬是在趙家經歷幾乎滅族的災難後重新做到了新軍將的位置上。即使如此他依然恪盡職守地輔佐作為趙家嫡長一脈的趙武。趙武漸漸長大成人,晉國的君主也換成了晉悼公。晉悼公任命趙武為新軍佐,重新成為晉國八卿之一。此後趙武在晉齊鞍之戰中立下軍功,被任命為晉國執政,恢復了其祖父趙盾時代趙家的權勢。趙盾主政後為晉國做了三件大事:(1)陪同晉平公,與齊景公、宋平公、魯襄公、衛殤公、鄭簡公、曹武公、莒犁比公、邾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邾穆公在重丘結盟,從而鞏固了晉國的霸主地位;(2)促成秦晉盟好——趙氏家族本就出自嬴姓,和秦國君主算是遠房本家,雖然血緣早已疏遠,趙武還是接著這個由頭向秦國拋出橄欖枝,秦景公心有靈犀,認同趙武的倡導。前547年開春秦景公委派胞弟公子針訪問晉國,遞交國書。趙武對秦後子的造訪很是看重,命叔向與公子針洽談。此次議和獲得了實效,自此秦、晉之間的鬥爭基本結束,兩國的下一輪廝殺則要等到一百年後由魏文子斯領導的三晉伐秦戰爭;(3)促成晉楚米餅和約。在趙武主政的八年間晉國鞏固了霸主地位,又以和平方針維持著中原各國之間的和平,為中原各國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和平環境。

趙衰、趙盾、趙武三代人為趙氏家族的崛起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但他們都還沒把趙氏封地打造成為一個半獨立的國中之國,真正為戰國時代的趙國奠定基業的是趙武之子趙鞅。趙鞅身處的年代晉國君主的權力大幅縮水,晉國六大世卿家族都將自家封地打造成為半獨立的國中之國。公元前525年晉昭公在位,趙鞅被任命為下軍佐,是晉國六卿之末;公元前509年正卿魏舒猝死,趙鞅升任上軍將,為六卿第三位,接替魏舒擔任正卿的是中軍將士鞅,他拉攏晉國六卿家族中的範氏、中行氏和智氏壓制趙、韓、魏三家。鑑於士鞅勢大,趙鞅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身為晉國六卿之一的趙鞅基本對晉國朝政不加干預,轉而加大了對趙氏封地的內政改革:經濟上減輕趙氏封地的稅賦;政治上推行郡縣制、禮賢下士、選賢任能、虛心納諫;軍事上獎勵軍功,以功釋奴。

公元前501年正卿士鞅去世,智氏家族的荀躒以中軍將為正卿,趙鞅以中軍佐為次卿。趙鞅經過多年的努力奮鬥,終於成為晉國六卿中的第二號人物,可這時趙氏家族內部潛藏的隱患卻爆發了:當年趙鞅之父趙武繼承趙氏爵位封地時因為年幼,依靠本家趙旃輔佐,為此趙武投桃報李將趙家封地內的邯鄲城作為趙旃的封地(為了和趙氏本宗區別,下文稱邯鄲城的趙氏家族為邯鄲氏)——邯鄲氏的趙午聯合範氏、中行氏向趙氏本宗發起進攻。趙鞅逃到晉陽和荀躒以及韓、魏兩家組成聯盟。至公元前497年7月中行氏、範氏、邯鄲氏三家圍攻趙氏,趙鞅倉皇逃往晉陽避禍,三家緊追不捨,兵圍晉陽城。這時趙鞅迫切需要得到智、韓、魏三家的支援,尤其是據有正卿之職的智氏家族的態度更為關鍵,然而智氏家族卻給趙鞅開出了一個難以接受的條件:若要智氏發兵援助趙家必須先殺死趙氏家臣董安於——這倒好,敵軍還沒退,就要趙鞅先殺自家家臣,要是開了這個先例豈不令所有家臣寒心?到時趙鞅又如何號召自家家臣為保衛趙氏家族而戰呢?就在趙鞅一籌莫展之時董安於主動找到趙鞅說:”“如果我死,晉國便會安寧,趙氏得到安寧,那我哪裡還用得著繼續活下去呢?人生誰無死,我董安於之死已經來的很晚了!”轉身便上吊自盡。董安於成也趙鞅;敗也趙鞅。因為趙鞅能夠知其才、用其才、盡其才,他早已將自己的生命交予趙氏,詮釋著“士為知己者死”!

公元前493年在得到智、韓、魏三家的援助後趙鞅正式起兵討伐中行氏和範氏,在這場戰爭中趙鞅首創軍功定爵制度——凡在戰鬥過程中立下軍功者奴隸自動免除奴隸身份,平民則可依據軍功大小晉升相應的爵位,不知道後來商鞅變法的軍功爵制度是否是受了趙鞅的啟發。趙鞅在這場戰爭中身先士卒,率軍大敗中行氏、範氏和鄭國的聯軍。戰後不久正卿智文子荀躒去世,趙鞅以中軍佐成為晉國正卿,成為繼趙盾、趙武之後趙家第三位執政。趙鞅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徹底消滅作亂的中行氏和範氏兩大家族:公元前490年兩家盤踞的最後據點——柏人被攻佔,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晉國六卿混戰結束。第二件事是恢復因晉國內亂而受到損害的晉國霸權:公元前490年趙鞅率軍討伐衛國、攻打鮮虞,逼迫宋國重回晉國勢力範圍。第三件事是在公元前482年黃池盟會中逼迫吳王夫差同意晉國先歃血,使晉國在晉吳之爭中佔了上風。第四件事是在公元前478年率兵討伐衛莊公並打敗前來救援的齊軍,遏制了齊國重新崛起對晉國霸權的威脅。

趙鞅晚年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出現了猶豫——本來按當時的慣例:嫡長子繼承製是天經地義的,但趙鞅的小兒子趙無恤打小天資聰穎,深得趙鞅喜歡。然而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趙鞅和其他玩政治的人一樣必須以政治利益為重、以趙氏家族的未來為重,個人的喜好恐怕難以令趙氏家臣心悅臣服。思前想後趙鞅寫了訓誡在兩片竹簡上,叫來嫡長子趙伯魯和小兒子趙無恤說“要慎重地記住。”三年後問他們,伯魯已經不能說出上面的話了,問他的竹簡哪裡去了,已經丟失了;問無恤,他背誦訓誡已經很熟練了,問他的竹簡在哪裡,從袖子中把竹簡上呈給趙簡子。因此趙鞅認為無恤是賢能的,立他為繼承人,這就是趙襄子,就是這位趙襄子成為了三家分晉後的趙國第一代國君。

趙氏家族雖然平息了家族內部的紛爭並和魏、韓、智三家聯合消滅了範氏與中行氏,晉國六卿至此變為四大家族奪權,但趙氏自身也在長期的內戰中損耗了大量實力,實際上六卿混戰的最大獲益者不是趙氏,而是智氏。智氏家族的家主智伯(即智瑤)在朝擔任執政。而此時越國已帥軍北上,稱霸中原,這對於傳統霸主晉國而言,是一個莫大的恥辱。作為晉國的執政的智伯心裡很清楚:晉國大權旁落,政出私門,若要恢復晉國霸業,必須進行削藩。為此智伯率先將智氏一個萬戶城邑先給晉公,韓康子、魏桓子也迫於智伯的威力,也先後向晉公獻出一萬戶之邑。趙氏的宗主趙襄子拒絕獻出城邑,智伯便聯合韓、魏兩軍,組成三族聯軍攻趙。趙襄子居耿(今山西河津南),因城簡陋不能禦敵,令延陵生率車,騎部隊先行,自率大軍隨後,到人心向趙的大城晉陽防守。晉陽城牆完整,府庫器用充足,倉廩糧草實備;而且宮殿四周茂密環生可用來造箭桿的“ 荻蒿”、“楮楚”,高十餘丈。趙襄子下令大造弓箭,積極備戰。

智伯率聯軍到晉陽後即發動強攻。趙軍依託城牆工事,堅守三月,聯軍始終未能攻克。智伯見強攻無效,便改用圍困及水攻的戰術,切斷所有出入通道;決開汾水灌淹晉陽城。大水淹沒城內“三版”(六尺),時間長達三年之久。城內生活非常困難,糧食即將斷絕。人們懸釜(炊具)做飯,搭棚居住,士兵體力下降,群臣中投降、外逃的思想也與日俱增;晉陽形勢極為嚴峻。也不知智伯是不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得意地說:“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滅亡他人國土,現在我已知道了。”韓康子、魏桓子兩人聽聞此語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號,因為魏氏的安邑城,韓氏的平陽城都有可能是知襄子下一個水攻的對象。

危機之中的趙襄子決定採取分化瓦解聯軍,策反還擊的對策;他派丞相張孟談暗地去見韓康子、魏桓子,用“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說服他們與趙聯合,共同對付智伯。智伯叔父智果遇張孟談,發覺韓、魏兩氏可能倒戈,馬上報告智伯,建議速殺韓康子及魏桓子,或者以重賄收買二人身邊謀臣。但智伯並不重視,未採納智果的建議。趙襄子擔心事情有變,連忙通知韓、魏當即行動。三月丙午日夜韓、魏軍秘密出動,殺死守河堤的智吏,突然決堤放水反灌智軍。智軍因忙於救水而陷於混亂。韓、魏軍急從兩翼進攻。趙襄子則親率精銳從正面出城反擊,大敗智軍,擒獲智伯。最恨智伯的趙襄子還將智伯的頭顱雕刻上漆,當飲酒之首爵。為了免除後患,韓趙魏三家聯手屠殺智伯家族兩百餘人,瓜分智氏封邑,天下震驚!

至此晉國只剩趙、魏、韓三家實力強大的卿大夫家族。公元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趙桓子一年後去世,趙氏之人殺了他的兒子,迎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後來繼位,即是趙烈侯。魏桓子之後由其孫魏斯繼位,韓康子之後由其子武子繼位,韓武子之後由其子韓虔繼位。趙、魏、韓三家向周天子派出使節請求冊封,早已無權無勢的周天子只得默認三家分晉的現實,自此趙、魏、韓三家由卿大夫家族正式升級成為諸侯國,此即資治通鑑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公元前375年韓、趙、魏三家瓜分晉侯剩餘的土地,晉國徹底滅亡。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趙氏一族在晉國根深葉茂,儘管趙盾一家被族滅,僅剩一個孤兒趙武,但是趙氏旁支並沒有被全滅。至於封地沒有了,只要國君再還給趙武不就有了嗎?至於趙國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那是因為趙氏一族實力強大,人事奮爭的結果。晉國六卿相互傾軋,趙氏一族成功活到了最後,且完成了三家分晉的壯舉,故趙國成為七雄之一。

趙氏一族本起源於嬴族,其祖先造父有功於周穆王,故封造父於趙邑,造父一脈離開隴西,遷往趙邑居住。後來趙邑歸了晉國,趙氏一族就為晉國效力,晉文公流浪天下時,身邊的賢士就有趙氏一族的賢士趙衰。晉文公稱霸天下後,趙衰備受備信任和重用,晉文公作三軍、設六卿,六卿皆趙衰推薦之人。其後趙盾成為晉國的權臣,內管行政,外主兵爭,成為晉國的第一權臣。

趙盾繼其父,為嗣卿。運氣實在太好,老一輩的元老死的差不多了,趙盾成為了朝中的一把手。可以鉗制趙盾的晉襄公也薨了。晉靈公年幼不懂事,趙盾成為執政大臣,攝政晉國,完完全全集中軍政大權於一身也就水到渠成了。後來晉靈公作惡,趙盾派人將靈公誅殺,立成公為君,成公重用趙盾,趙氏日強。

靈公的寵臣屠岸賈在晉景公時代聯合其他家族,以為靈公報仇為旗號,誅殺了趙盾的兒子趙朔全家,僅剩孫子趙武成功逃脫。趙武長大後,在韓厥的幫助下,在趙氏族人的支持下反殺了屠岸賈,晉景公恢復了趙武的爵位跟封地,趙氏復強。之後晉國六卿相互傾軋,最終韓、趙、魏三家勝出,瓜分了晉國,且取得了周天子的承認,韓國、趙國、魏國合稱三晉,均為七雄之一。


大秦鐵鷹劍士


趙國先祖趙衰跟隨晉文公流亡十九年,回國後,趙衰又執掌國政,輔佐晉文公稱霸諸侯。趙衰死後,他的兒子趙盾繼續執掌晉國國政。趙盾執掌國政的時候,晉靈公日益驕橫。趙盾多次勸諫,靈公非但不聽,反而要殺死趙盾。趙盾被迫無奈只得逃亡,在逃到晉國邊境時候。堂弟駙馬趙穿殺死了晉靈公,又重新迎立趙盾回國執掌國政,當時因為趙盾還未逃出國界,太史記載“趙盾弒其君”,把這筆帳算在了趙盾頭上。後來,晉國經歷了成公,到了晉景公時期,這時趙盾已經去世。但是趙家根深葉大,趙穿、趙括、趙旃等人都作了晉國的卿,再加上之前趙家有過弒君的行為。晉景公深為所忌。於是,就利用晉靈公寵臣屠岸賈與趙家的矛盾,全部誅滅趙家。史書上記載,屠岸賈不請君命擅自行動。但是作為一個已經過氣的寵臣,如果沒有現任國君的授意,又怎麼能帶領晉國諸將攻滅勢力龐大的趙家。



這一時期,趙家已經衰敗到了極點。幸虧趙家兩個忠心的家臣程嬰和公孫杵臼,一個犧牲了姓名,一個犧牲了自己的孩子,為趙家保存了僅有的一點骨血。這就是有名的趙氏孤兒的故事。十五年後,晉景公生病,同情趙家的韓厥借占卜之機乘機向景公進言,趙氏無罪被誅,國人都哀憐他們,希望晉景公任用趙家的後代。於是,晉景公依靠韓厥的兵力脅迫晉國眾將答應擁立趙家後人趙武。這一次,晉景公又成功通過恢復趙家名位消滅了屠岸賈。消滅屠岸賈后,晉景公把趙家原來的封地又都換給了趙武。本來趙武一個十幾歲的孩童,孤家寡人一個,又能成什麼氣候。但是,趙武成年後得到晉悼公的賞識,先是佐新軍,輔彘恭子,順利踏入八卿之列,後來又成為晉國六軍中的上軍將。到了晉平公時期,趙武順利成為晉國的正卿,重新執掌晉國朝政。這時趙家又回覆了往日的地位。趙武成為趙家崛起的一個關鍵人物。



而奠定趙家成為戰國七雄基礎的則是趙簡子、趙襄子父子時期。在趙簡子時期,擊敗範氏和中行氏,佔領了邯鄲、柏人,而邯鄲成為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這時的趙簡子專擅晉國政權,他的封邑已經可以和諸侯國相比了。到了趙襄子時期,晉國國君已經完全淪為晉國公卿的傀儡。而這時晉國的六卿也只剩下趙、韓、魏、智四家。其中,又以智家勢力最大。四家公卿聯合把範氏、中行氏兩家封地全部瓜分,晉國國君只得向齊國借兵,卻最終被四卿趕出晉國。這時,晉國國政被智瑤把持,他向韓、魏索要土地,韓、魏兩家都給了他土地。他向趙襄子索要土地,卻被斷然拒絕。於是,智瑤聯合韓魏兩家聯合討伐趙襄子。趙襄子只得退守晉陽,在圍困一年多的時間裡,趙襄子成功瓦解了智、韓、魏三家聯盟,聯合韓、魏反攻智瑤,並消滅了智氏。這樣,晉國就只剩下趙、韓、魏三家,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基礎。這時,趙家的勢力要強於韓、魏。這時,晉國君臣位置完全翻了過來,國君反倒要朝拜趙、韓、魏三家大夫。就這樣主弱臣強過了幾十年的時間,在三家成為諸侯後又過了二十多年,最終撕破最後的臉面,瓜分了晉國最後的剩餘土地,把最後一任晉君靜公降為了平民,此時,是趙敬候時期,趙國正式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



在進入戰國時期後,趙國一直不溫不火,算是一箇中等偏下的國家,與同為三晉的魏國簡直天壤之別。面對齊、秦、魏等國,損兵折將,甚至林胡、樓煩也乘此機會,連年向趙發動軍事掠奪,趙國幾乎沒有還擊之力。而這樣的情況要到戰國中期趙武靈王時期。趙武靈王為了抵禦北方胡人入侵,開疆拓土、爭霸中原,帶頭穿胡服,習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得趙國一躍成為僅此秦國的軍事強國。趙武靈王時期,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開闢雲中、雁門、代三郡,只是可惜趙武靈王壯年退位,最終惹得沙丘之變,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行宮,止住了趙國上升勢頭。但在戰國後期,趙國仍然成為山東六國抗擊秦國主力,湧現了廉頗、趙奢、李牧等名將。


一壺清茗品春秋


確切的說,“趙氏孤兒”重新恢復祖業,有著複雜的成因。

1、貴人相助

這個貴人就是韓厥。

韓厥祖上也是晉國貴族,但是因為跟錯了人,所以導致家道中落,韓厥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是趙衰把他撫養成人,然後趙盾把他弄到晉國朝堂,慢慢才開始做大。

到了晉景公對趙氏進行滅門的時候,韓厥堅決反對。在滅門慘案的當年,韓厥即向晉景公進諫:

“趙衰、趙盾之功豈可忘乎?柰何絕祀!”乃復令趙庶子武為趙後,復與之邑。

於是,晉景公就將原來的趙氏封地全給了趙武一人。

後來,韓厥將趙武視若己出,最終扶助趙武重返晉國朝堂。

2、晉國需要鯰魚

晉景公時,晉國六卿勢力逐漸做大,這種情況下,他迫切的希望打破這種平衡。經過滅門之後的趙武,充當了這一角色,另外各大家族已經不再將其視為威脅,所以也樂於扶助他。

在韓厥當上中軍將後,晉悼公將趙武提拔到三把手的位置,再過幾年,依靠年齡優勢,終於熬死士匄,位居晉國權利中樞,至此,趙武恢復趙氏家族頂峰時期的位置。

結束語

所以,一個人強大,自然和他個人的努力分不開,但是也是需要“貴人相助”的,而這個貴人,是需要自己用善良來對待的,當你需要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或許他就出現在你面前了。


山家往事


這個題目,有點跳躍了。

趙氏孤兒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趙氏孤兒”名叫趙武,是重臣趙盾之孫、駙馬(不知道那個時候有沒有“駙馬”這個說法,總之他是國君的女婿)趙朔之子。

趙盾是誰?是跟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回國的輔佐重耳稱霸的重臣。晉文公於公元前636年當上國君。根本這一點,大致可以推算,趙氏孤兒的故事,應該發生在公元前600年左右。

趙家全家被滅,只有趙武被忠義之士(據說是八位,所以有一出描述這故事的戲曲就叫“八義圖”)救下,隱於藏山,習文練武,長成後報仇雪恨,恢復家族榮譽,也恢復了趙家的爵位與權力。

於是,趙家又恢復到晉國重臣的地位,並且代代相傳,權勢越來越大。到春秋末期,趙與魏、韓、知(智)等六家坐大,爭權相殺,才有“三家分晉”的故事,發生在公元前453年。

趙氏只剩孤兒,但二十年後就重整基業了。三家分晉,發生在一百多年後。這時間,足夠一個孤兒生兒育女,發展壯大的了。

順便再說一句,趙氏孤兒的故事,在戲曲、影視作品中多有存在。但是,史料中並沒有相關記載。


棲鴻看紅樓


趙氏雖然只剩下個孤兒,但封地都在,只不過是失去了世卿的地位,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消息。

轉折發生在晉悼公時期,也就是趙氏孤兒趙武成年後。當時晉國剛剛發生了另一場慘案,也就是車轅之役,郤氏被滅族,欒氏、中行氏合起來又滅掉了晉厲公。

隨後被從國外接回來的晉悼公為了打壓舊卿勢力,啟用了一批新勢力,這其中就包括韓氏、魏氏。

趙氏因為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沉寂,在這次的人事調整中也被重新啟用,從而也就恢復了趙氏的世卿地位。 與那些老牌貴族比如欒氏、範氏、智氏、中行氏比起來,趙、魏、韓這三家無論是從政治資源還是經濟實力上都沒辦法比,所以他們就只能另闢蹊徑。

一方面是抱團取暖,結成一個穩固的新貴聯盟,另一方面則是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從提高行政效率、經濟效益方面入手,提升對抗老牌貴族的資本。

而那些老牌貴族,則依仗著家族幾代人積累起來的資本,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混日子、搞內訌,最後一家一家地被消滅、土地被分割蠶食,最後剩下的就只有銳意革新的新貴集團了,趙魏韓三家的改革不僅在晉國內部具有很大的優勢,在當時的國際上也是極為先進的,秦國商鞅變法中很多的制度都是從他們三家已有的經驗當中提煉甚至是照抄過來的,也就是說,趙魏韓三家就是法家制度的先行者和開山鼻祖,這其中趙家的人的改革更是領風氣之先。

戰國時期法家強則國家強,諸侯列國土地資源有限,拼的不就是行政效率和經濟效益嘛,趙氏早在春秋末期就用上了法家思想、法家的制度,他們最後能夠成為戰國七雄,不亦可乎?一、晉國在國內經趙盾改革後,實際上己不是晉候之晉,而是公卿之晉。

二、晉國趙氏領地主要為邯鄲、晉陽兩地而晉國當時主要為現在山西中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 趙氏晉陽地區即三川河流域、太原盆地與陽泉高原一線即晉國北界與代、樓煩等北夷交界之地、邯鄲地區為現在漳水流域。背靠太行。是晉國最為富裕地區之一。

趙氏即有富裕邯鄲地區、又有險要晉陽地區。不可能束手待死。一旦反叛,晉國不死即傷。三、晉國諸卿中只有趙氏可以抗衡智氏,一旦趙氏滅亡,晉中智氏便一家獨大。尤其是北方土地、軍隊必定封給智氏。

四、當時事發之時,僅僅是晉景公和屠岸賈兩人密謀,六卿並不賣賬。

五、趙氏孤兒實則欺負趙氏人丁不興。晉國六卿對此憤憤不平,也怕步其後塵。

六、楚國的強大己迫使晉國超速運轉,方才能抗衡。河曲之戰後秦晉之好己轉化為秦楚同盟。晉國面對的正是一代雄主楚莊王與繼承者楚靈王。單楚一國就夠晉國焦慮。

七、秦穆公敗於晉後,平定西戎,國力大幅增強。並滅掉苴國(西漢中),其實力更進一步。八、魏國強大迫使趙韓兩國更強,積極擴張。 綜上,我認為是因為政治上運氣好,有人庇護,能留住封地資本平安長大。朝中有人才能託著底。

其母趙莊姬是晉國公主,抱著孩子入居宮室,安全了。趙盾當養子撫養大的韓厥成為卿士,難得不忘舊恩,與晉侯言成季之勳,宣孟之忠,得以反其田於趙武,解脫了被沒收領地的窘境。命運轉折點在晉悼公,沒有悼公提拔重登卿位,還是砧板上的肉。過不了兩代人就要跟羊舌氏祁氏一樣被諸卿找個藉口瓜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