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翁,從不捐款濟貧,他認為應興辦實業,讓窮人就業,才是真扶貧,他說得對嗎?

浪花一朵廣雪水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據我所知國內捐款分兩派,一派就是題主說的那樣辦好實業增加就業就是最好的扶貧,代表人物有馬雲、馬化騰和王健林。


中國裸捐第一人餘彭年

而另一派認為辦好實業的同時對社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汶川大地震李嘉誠捐了1.5億,馬雲當時捐100萬。代表人物有許家印、曹德旺和香港幾位著名的實業家。
捐款近百億的曹德旺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富豪捐款了沒有,起什麼作用?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提出裸捐,意思是去世後所有財產捐給社會,美國的養老院福利院大多由富豪捐款養活他們。捐款機制到底好不好呢?還是要看國家富裕程度,體制,結構以及捐款所起到的效果。
這次為女排捐款最多的許家印

人們念念不忘很多年前有位富商拿出身家的大部分,給中國所有的白內障病人免費進行手術治療,這件事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使很多人重見光明。很多企業家賺到很高的利潤,而且國家稅收對它們過於寬容,導致他們仰著頭看人,以為這錢完全就是自己的,甚至轉到國外,捐給外國。


馬雲

你們也不好好想想,如果沒有祖國這塊沃土,你們能賺到那麼多錢,享受到窮人幾輩子也享受不到的待遇?做人要厚道!
馬化騰

當國家遇到困難時才會知道哪些人是忠心、有大局觀,當年韓國經濟危機,百姓紛紛拿出自家金首飾上交,企業家更是將國外的資金調回來支援國家。日本泡沫危機時制定遺產稅,遺產的80%歸國家,居然很少人反對。


黃蜂二師兄


休假的時候,在鄉下見了表弟,他中等個頭,話不多,對人極有禮貌。我說:“表弟,你開著工廠,鄉鄰都去你那兒上班了,也算是在扶貧吧!”他微笑著搖搖頭說:“不不不,我招聘的工人,他們憑勞力賺錢,是自食其力的啊!”

我說:“是你給了他們就業的機會,如果呆在家裡沒有收入,豈不成了貧困戶了嗎!”表弟謙遜的說:“現在政策這麼好,實業經濟又很發達,他們有一身的力氣,到哪裡都能以勤致富啊!”他思忖片刻,說到:“真正的扶貧,是扶的老弱病殘,和那些失去勞動力的人哪!”

我們正說著話,他的助理打來電話,他們廠子裡下午要進行扶貧看望。原來,村子裡的孤寡老人,還有殘疾人孤兒,總共有二十家。年底了,廠子裡給他們每人一千塊錢。表弟說:“錢是不多,總共兩萬塊錢。廠裡效益好的話,我們還要多給的啊!”

表弟匆匆忙忙的出去了,我默默祝願他,願他廠子裡的效益越來越好,願他的扶貧夢想也如日中天!





一蝶詠


富翁講得有道理,人人有工作才是至富之道,還記得天地一號的老闆嗎,聽說他在自己的家鄉每個家庭捐一套墅,結果分配不均勻,意見多多,到最後連自己都不敢回老家了。捐助窮人只有幫其如何致富,而不是物質金錢,殘疾者除外,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勞動致富,勞動光榮,而不是好食懶做的寄生蟲。


求名逐利時常多爭鬥


這種富翁說的是託詞,也就是一毛不拔,還標榜自己的憂國憂民的高大上。

既然是富翁,捐一點錢救貧,實在是很容易的事,不願意就算了,還得興辦實業,解決窮人的就業,饒了一圈,變成了救世主一樣的人。須知,人的窮困只在一時,熬過去就是坦途。最艱難都在黎明前的黑暗,有的人就是等不及天亮就完了。

所以,善心善行必須直接,立竿見影。如果只是想著再辦實業安置窮人的工作,從中又能剝削點利潤,就是更沒有良心了。


周伯剛


用行商的模式推廣慈善,才能讓慈善最大化。

興辦實業,讓窮人就業,讓他們用自己的雙手來賺錢,這才是最大的慈善。

一方面讓窮人更有尊嚴,靠自己賺來的錢,對於他本人來說也更有成就感。

另一方面不讓窮人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

講一個真實的事情。在非洲很多地方是不允許直接給小孩子錢和東西。哪怕你花更多的錢找他買東西都行。為什麼就是要讓小孩子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不要毫不費力的得到東西,這樣會讓他們長大了養成好吃懶做的習慣。

大家也可以看看村裡那些吃低保的人。有些人寧可每個月拿幾百的低保,也不願意出去做事打工,就是因為免費的午餐吃習慣了,人沒有奮鬥精神。

總之,我很同意這種說話。最大的慈善就是商業行為,只有提供越多的崗位,讓更多的窮人因此得到生活上的保障。這才是真正的慈善。


徐言隨談


那要看面對什麼樣的貧困戶。如果人家有勞動能力,那就給勞動機會,如果還是有技術的,那就給工作。如果是沒有勞動力的,那隻能養起來,給捐點款。如果是懶漢,那就餓死他。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此人之說,不無道理。捐點扶貧款,只不過是應目前急。一點捐款,也會很快用完,況且部份人不會用錢,花完就是了。也不是長久之計;若能興辦實業,增加就業,愚想,應是可行之道!


直又直


凡事不能太絕對,遇著天災人禍,遇著大病,肯定是需要現金解決當前問題的,但也僅限於此。不能說以捐贈讓人過上幸福生活。

所以愛心助人要分情形,不是盲目地撒錢完事。人很多時候是有惰性和依賴性的,當他可以堂而皇之地懶和窮的時候,當他可以長時間不用工作也可以憑他人資助生活得很好時,他為什麼還要去拼搏?金錢資助須有度,適可而止。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什麼意思?"魚"和"漁"是不同的,魚是直接可以吃的食物,是勞動成果。而"漁"是指勞動或工作,是過程,包括方式方法。相較而言,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只要過程是對的,結果一定不會差。如果要幫助一個人,直接給錢只是一種比較基本和低級的方式,更應該教會他技能,再提其機會,使之能自食其力,自立自強。

要讓一個人能自立自強,很顯然不是給他足夠多的捐贈,也不是隨便給他安排一份工作,提供一些技能培訓,而是立其志意,即讓其具有夢想以及追求夢想的勇氣與決心。當他有了目標之後,能夠自主調動一切資源去追逐夢想,攔都攔不住。這才是最大的幫助。

綜合起來,要幫肋一個人要,要給予對方最緊缺的支持,或者金錢,或者機會,或者理想與慾望、意志!


苗嶺客742


捐款救濟只是解決一時困難之所需,就業才是扶貧的長效機制。而興辦實體企業,提供窮人的就業崗位,才能根本上解決窮人的生存問題,通過企業造血,自身努力,提高收入水平,實現共同富裕的小康社會。

捐贈財物,有兩個弊端。

一是隻能解決一時困難之所需,不能扭轉窮人缺乏就業渠道,沒有穩定收入的這困難現實。

通過捐贈,解決了這一村困難人士的過冬問題。那明年呢?誰來落實明年捐贈的財物來源?長遠來說,國家承擔不起,社會大眾也承受不起。雖說也存在部分有經濟實力的愛心人士,持續地某一貧困村進行捐贈幫扶。那全國這麼多貧困村,又有多少這樣經濟基礎優良的愛心人士?

二是滋長人的惰性。

自私、貪婪、懶惰,是人的本性。有免費的誰不要?每天有吃有喝,有人管夠,誰還會去做苦力工作。長期如此,必然滋長人的惰性,並在溫水煮青蛙的典故里逐漸喪失人的勞動能力。

興辦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和穩定的收入,才是持貧的長效機制。好處有三。

一是從機制上提供就業崗位,解決貧困人民收入來源的問題。

二是符合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不得的價值觀念。鼓勵人民大眾通過自身努力,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並最終富裕生活。

三是改革開放三十年,證明了興辦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讓人民大眾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富裕的正確路線。

貧困山區的幾億打工人群,通過沿海發達城市的工廠就業,解決了生存問題。勞動技能不斷提高,收入水平不斷提升,養活了一家人,帶動了一方致富。

在我國,中小企業解決了社會總人口80%以上的就業,公務員隊伍提供的就業崗位畢竟有限,只有興辦企業才能解決我國10幾億人口的就業問題,給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有了持續穩定的收入,才能實現最終的小康生活。


項目通


最好是農業跟企業形成產業鏈,既能保證農業發展,要可以解決農村勞動過剩的問題,這樣可以大大的增加農民的收入,也能保證農民種出來的銷路問題,這樣也能保證了企業原材料的問題。我個人非常希望有實力的企業家來我們來廣西桂平開廠,與我們當地農業形成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