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霸气的诗?

宗奇12


到现在为止以及可预见的将来狂傲的不少,要说气势磅礴,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射日摘星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我为什么觉得这首诗词比较霸气呢?

当然第一我看的是作者的气质,这个不用再说了吧👍👍

其次,当下,多少人在做着经常让自己苦恼甚至想放弃的事情,

一个人为了钱工作一定会反复,会纠结,会放弃,会怀疑……

而一个人为了信念做着事业,那么从不会觉得心累,心苦,心伤,也更不会心死……

你的目标就犹如最初你想攀登的的那座山~

这首诗词解释大概是这样的:

山啊,高耸入云端。而我们不断的往前跑,不断鞭策,翻越山巅过程中也从未想过休息,从未想过放弃,从未下鞍。走了一段又一段路,惊诧这座山又高又险,没有想太多,回头瞥一眼,竟然发现自己离天只有三尺三的距离了!

后半段大概意思是:

山既像江海中的波涛澎湃,又似万马奔腾在战场;“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写山的坚强无敌,立地顶天。这首诗看似写群山,写山的奇险,实则是在歌颂我们伟大的红军是中国革命的擎天柱石,歌颂红军正在开创的伟大业绩。

用在当下,我并不知道你会怎么去理解,但在我心里这是很霸气的一首诗词,不仅真实且能鼓舞士气和自己的初心!

初心易得,始终难受啊!

送给所有一切为了理想正在倍受煎熬却从未想过放弃的英雄们!



陈哥聊生活


伟人周恩来有一首诗气势丝毫不输主席—“大江歌罢掉头东”!《沁园春*雪》的前身其实化自于唐朝岑参一首咏塔诗!包青天惟一传世诗作风格雄壮!诗歌气势最磅礴的李白,惟一迷恋的大佬孟浩然的一首雄诗!中日混血与邹容同好的革命家苏曼殊也是知名“情僧”,一首雄奇瑰丽的革命断头诗!苏轼一首咏日最磅礴,被称为汴京李白,陆游被称为杭京东坡!

一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这首诗作于周恩来东渡日本留学之前,意思是激励自己,不仅仅有激昂的志向,还要理性的学习科学知识,要深下苦工,有十年面壁的准备,要有牺牲精神,即使壮志难酬,蹈海也是英雄!

这首诗感情充沛,通篇气势磅礴,读来不禁壮怀激烈,斗志昂扬,仿佛青春的血,家国的爱,民族的火在一起燃烧,堪与主席的《沁园春*雪》比肩!

周总理年轻的时候追求救国的真理,就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坚定了马列主义的信念的,所以这首诗歌也非常有当代的教育意义。

二岑参: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这首诗其实就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由来。原诗不录。原诗题为《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屠》。

岑参也是唐朝大诗人,他在唐肃宗的时候,官做到嘉州刺史,岑参官做的大,写诗也是出了名的大手笔,尤其是边塞诗,被称为“巨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这首诗咏塔还有一个掌故,杜甫、岑参、高适、薛据同游慈恩寺塔,一时意兴奔发,于是作诗竞赛,诗成后,杜甫诗被评为第一,岑参诗屈居亚军。古人一直有把杜甫跟岑参比较的说法,认为杜诗胜在情深意蕴,但岑诗,仅就此诗来看,描写了登塔四望时的意向万千,想象力非常丰富,一切仿佛从天边奔涌而来,又向天边奔涌而去,非常的壮观!

三包拯: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清心为治本,直到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勿贻来者羞

这是包青天惟一流传下来的诗作!从诗歌来看,所表达的内容完全符合包青天的思想特征,也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

包拯,字希仁,合肥人,官至龙图阁大学士,开封府尹,枢密副使

有关包青天的故事很多,这里不再敷述。这首诗的背景却和端砚有关。写这首诗的时候,包青天在端州做官,以前的郡守趁着端砚进供的机会,额外索取数十倍以赠权贵,包拯到任后就改变这种风气,自己则不持一砚归。

四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这首诗应该还是很浅显易懂,它雄壮在什么地方呢?一般的登临诗,是既要写景,又要抒情,然后杂以叙事,但是这首诗,也就是极其雄壮的前四句,既不写景,也不抒情,而是纯纯粹粹的四句叙事诗,厉害就厉害在看起来平直,但是却意蕴万千,一派大观,气势雄浑,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久久不能平复。这四句诗,堪称中国古诗一绝,千古未见有相同。

李白迷孟浩然到什么程度呢,在诗中直接表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成千古绝唱。读了李白的诗,就觉得全唐诗都不够气势磅礴了,除了这一首。还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李白和孟夫子,王维和孟夫子同时交好,但是,李白和王维却没有任何交集!非常值得玩味,孟夫子的情商得有多高?!

这首诗是登临湖北襄阳岘山所作,也就是孟浩然家乡附近得一座山。晋朝大将军羊祜曾在襄阳镇守,常登临岘山。有云: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孟浩然的诗其实就是化其意,抒其志。此山至今羊公碑还在,只是字迹已经斑驳,无法识别,名曰,堕泪碑。

五苏曼殊: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

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歌

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

苏曼殊的诗,想象奇绝瑰丽,我总以为是李贺第二,不知道是不是跟他中日混血有关?苏曼殊是广东人,母亲是日本人,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参加了革命,回国后,因受家人阻挠削发为僧,但仍然继续参加革命,包括暗杀、起义和新文学运动。

其才华灼灼,诗才、文才、画才皆让人仰慕,其行为放荡不羁,但其情又情真意切,“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就是他与日本歌妓百助畸恋的展示。苏曼殊曾想通过蹈海自杀的方式,警示时人,但最终于三十八岁时,以一句“一切有情,都无挂碍”因病离开人间。

这首诗用典有三,第一句取自于《易经》“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指当时受列强欺凌的中国其血玄黄。第二句取自于苏东坡《韩文公碑》“翩然披发下大荒”,形容其情之悲。第三句取自于荆轲刺秦易水离歌之典,表现其革命意志之坚定。最后一句写景,笔势宕开,一颗冰心悬日月,其情冰心可鉴。整体气象即悲且大,即清且霜,即高且朗,尤其首句,其气象之雄浑,意向之丰满,久久让人唏嘘不已。

六苏东坡: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

“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

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

太华峰头作重九,天风吹滟黄花酒

浩歌持下腰带呈,醉舞崩崖一挥手

这首诗叫《送杨杰》是在元丰八年在楚州遇到杨杰的时候,送给他的,篇幅关系,只录前八句。苏轼的雄诗词很多,但这首多不见录,笔者以为这首诗足以成为千古咏日出的压冠之作。我们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为什么不用这个为范文呢?

这首诗整体上,说是李白写的,相信大家都不会怀疑。其中,万里红波半天赤一句,雄奇壮阔,一点黄金铸秋橘一句,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天风吹滟黄花酒”仙风来了,仿佛能感受到云白风清酒香,马上让人想到李白,这是苏轼与李白的一次际会吗?“醉舞崩崖一挥手”这句话有奇趣,让人忍俊不止。

古人说,苏轼是汴京的李白,古人诚不我欺。

七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如果说,苏轼是汴京的李白,那么,陆游就是杭京的苏轼。想这首诗大家都也读过,好像小学课本上的吧,但至今读来仍然朗朗上口,意味不尽。

如果说,看了李白的诗,就觉得全唐再没有气势磅礴的诗歌,那么,有陆游在,就可以与东坡一起顶起两宋的雄诗。陆游的雄诗非常多,最绝的就是笔者一直为“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一句竟然不是出自李白或者苏轼而遗憾不已!

陆游一生精彩壮阔,既有爱国,又有爱情,寿达八十六岁,传世万首诗,这是一般的诗人难以企及的。对他的诗也有一些批评,就是文气太重,有点像写文章,但不论是数量和质量他的诗都堪称巨酋。

陆游的故事很多,这里分享他的一个小掌故,就是晚年到了秋天,陆游爱把院子里的菊花采摘下来,晾干了做成菊花枕,据说睡之可以清神明目。这也是古时候文人的一种雅事吧,这是不是也是他长寿的一个窍门呢?诸位不妨一试。


洗云忘言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皆非完美。风流人物请看今朝,此等口气才是大国领导风范。


若雪


以前个人有收藏总结,一下子找不到了,凭记忆手打几句印象最深刻、也是个人认为最霸气侧漏的: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三国》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爷爷

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毛爷爷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王维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曹操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贺铸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杜甫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苏轼

杀进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尤腥。——朱元璋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苏轼

一笑出门去,潜力落花风。——辛弃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苏轼

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弦话稍说


霸气的诗只能产生于自信。霸气的诗不是滋漫于“春雨杏花江南”,也不是“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偏岁月。

在东汉末年至唐代,中间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兵连祸结,烽烟四起,青壮年应征入伍,战争之惨烈,刀剑之无情让人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和未来的渺茫,国势的赢弱暨军力的萎靡......

于是产生激越、霸气十足诗歌的边塞声音低呤了几个世纪,少有悲壮激昂的吼啸。

虽然战争胜败是每一个军人最关心的事情,而自信却是靠不断的胜利来支撑,直到大唐,中国军人一扫汉末以来对西北大漠,北方草原的精神畏惧,雄浑之音此时才奏响边塞。

读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颢及以后的李白、杜甫的诗作,可以纵览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在雄浑的歌唱声中笑看沙场风云变幻。

黄沙弥漫中,众多诗人组成的骑兵集团自战火中疾驶而来,马蹄声碎、圆月清凉,留下众多霸气的诗句一一

1......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㨗。

一一岑参

2.唐朝国力强盛,因此诗人视野开阔,精神振奋,当时的人热心从军和密切关注边塞。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风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面,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巜从军行》杨炯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军营生活的向往,从军报国的热情与报负洋溢字里行间,呼之欲出。

热情豪放的边塞诗在隋朝已经吹响号角,到了大唐才真正聚集结。

3......

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

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文犀六属铠,宝剑七星光。

山虚弓响彻,地迴角声长。

宛河推勇气,陇蜀擅威强

轮台受降虏,高阙翦名王。

......

一一巜白马篇》杨广

4.......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一一巜凉州词》王维

5........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葡萄入汉家。

一一巜古从军行》李颀

6.

百战黄沙战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己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月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起楼兰。

........巜从军行七首》王昌龄

大唐军旅边塞诗人的豪言壮语,遗憾的被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所影响,几乎成为古代中国人尙武精神的绝响。

7.

只有李白以个人独特的魅力,以剑为灵魂,写下不少霸气的诗句。

他十五岁在读书的同时,苦练剑法和道家成仙之术,一身轻功己臻化境,敏感丰富的文学灵感和手握宝剑顿生的豪气,在青莲家乡的匡山下,月圆之夜留下了一一

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篇。

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杨眉。

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

月黑风夜风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一一李白


良人执戟2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该句出自于诗仙太白的《侠客行》,世人皆知李白是一个大诗人,却不知道他是一个游侠剑客,剑术高超,武功高强。该句霸气侧漏,使人过目不忘。更可贵的是,办完事之后还可以轻松逃脱,隐藏起来,低调为人。

二,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该句出自于东晋陶渊明的《读山海经》之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与天帝争神的刑天,死后化形,仍旧挥舞武器,斗争之志不衰。该句也很霸气,刑天舞着一个大斧,威猛无比,豪爽至极。

三,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该句出自于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赞誉刘裕当年北伐的赫赫战功,抒发了作者希望恢复中原的豪情。该句有万夫不当之勇,同时展示了作者年少时纵横沙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该句出自于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富有浪漫气息的描绘中,表现了作者抵御外寇、保卫边疆的坚强决心和英勇气概。该句十分霸气,拿一张弓,连天上的天狼星都敢射,勇气可嘉,豪爽至极。

豪爽霸气的诗句,应该还有好多好多,我仅仅想到了以上四句。文人墨客们外表柔弱,却内心强大,写起诗词来情怀满满,侠骨柔情,这正是我所敬仰诗人们的地方。





哎呀马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玉玄子说道说道


蒿里行 (魏晋.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观沧海 (魏晋.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出塞二首 其一(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正气歌 (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己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凌寒独自开震海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