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这个词牌的原意是什么?最初出自何时何人?

阳乐307


问题:《鹧鸪天》这个词牌的原意是什么?最初出自何时何人?


前言

唐宋传下来的词牌名来源众多,其中有一部分出自于前人的诗歌中。鹧鸪天也不例外。我们挑几首看看这些词牌的来源。

一、源自汉朝诗歌 【青玉案】

【青玉案】 取自于张衡的《四愁诗》中的第四首 :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张衡可不仅仅是我们心目中的科学家,更是一位诗人。

二、源自南北朝诗歌 【点绛唇】

【点绛唇】则取自南北朝江淹的《咏美人春游诗》

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苹。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
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咸息驾。争拟洛川神。

这首五言八句的诗,大多是律句,是唐朝格律诗成熟过程中的一种诗体。

三、源自唐诗 【西江月】

据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记录,西江月来自于唐朝诗人卫万的《吴宫怨》

君不见吴王宫阁临江起,不卷珠帘见江水。
晓气晴来双阙间,潮声夜落千门里。
勾践城中非旧春,姑苏台下起黄尘。
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不过后面这两句在李白《苏台览古》中也能见到: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卫万,生平不详。据说是玄宗天宝前人。和李白同时期的人。 《全唐诗》仅仅存诗1首。

四、《鹧鸪天》也来自于唐诗

据明朝人记录,《鹧鸪天》来自于是唐朝郑嵎诗的残句:

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据说这个词牌流传下来最早的作品来自于“红杏尚书”宋祁,《鹧鸪天》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结束语

鹧鸪是一种鸟类 ,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所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从郑嵎诗看出:

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鸡鹿塞是中国汉代通塞北之隘口,春天游子远行,回首仰望乡关,不尽思乡之情,只在鹧鸪声中。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鹧鸪,鸟名,形似母鸡,头如鹑,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鹧鸪鸟是集肉用、药用、观赏于一身的名贵野生珍禽,素有“赛飞龙”之美称,是历代帝王的营养膳食品。

鹧鸪天,宋代词牌名,清朝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指出:《鹧鸪天》又名“思佳客”“于中好”,另外还有“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调出唐人郑嵎“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句。此调为北宋初年新声,始词为夏竦所作。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北宋副宰相,古文学家。夏竦以文学起家,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治军尤严,敢诛杀,对疾病死丧者,则抚循甚至。

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此调仅此一体,无别体。清朝毛先舒在《填词名解》中虽然指出了词牌的来历,但未解何意?从唐 · 郑嵎诗中取意来看,鹧鸪天描写的是一片春意盎然的田园生活。另据,鹧鸪叫声谐音“行不得也哥哥”,故古时文人多用鹧鸪之声来抒写离叙别恨,逐客流人之意。《迁客》诗曰:“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郑谷),《宋史 乐志》曾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可见,鹧鸪调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曲调凄婉缠绵。

鹧鸪天曲牌历来深受文人们喜爱,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以晏几道、苏轼、辛弃疾、纳兰性德的作品尤为最佳。

鹧鸪天名词欣赏


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 —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重要作家。字叔原,号小山,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性孤傲,中年时,家道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有《小山词》留世。

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直到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从一个书生意气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晏几道共留下了十余首《鹧鸪天》作品。

他在小令《鹧鸪天》中再现了当年的情景: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是怎样的一种青春少年啊!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鹧鸪天》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苏轼(1037~1101),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眉州眉山人。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鹧鸪天》宋 黄庭坚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鹧鸪天 桂花》宋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清朝初年词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纳兰性德早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鹧鸪天 离恨 》清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子磊的外衣


《鹧鸪天》,不是一首诗,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

关于《鹧鸪天》这个祠牌,清朝毛先舒撰写的《填词名解》中指出;《鹧鸪天》,又名《思佳客》,《于中好》,来源于郑偶诗句;“春游鸡鹿塞,鸡在鹧鸪天”。

毛先舒虽写出了《鹧鸪天》词牌的来历,但“鹧鸪天”的意思何来?唐代著名诗人郑谷有的《迁客》诗中;“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从诗中可以看出,鹧鸪天可能笙笛之声的一种乐调。所以可理解“鹧鸪天”不单是词牌,

本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老师和各位好友指正。

“鹧鸪天”的词中,我最喜欢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写;“鹧鸪天-桂花”和“鹧鸪天-寒曰箫箫上锁窗”二首词,分享给大家。

一《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需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二《鹧鸪天-寒曰箫箫上锁窗》

(宋)李清照

寒曰箫箫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春以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谢谢诗友和老师指导。





丽生486


每一个词牌都不是凭空想象的,它的背后都有着特有的故事,如《虞美人》,就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英雄项羽虞姬斩首洒血落泪的地方生长出来的红色鲜艳小花,世人为了纪念这伟大的爱情而命名此花为"虞美人"。后又以此命名词牌名《虞美人》。《鹧鸪天》也一样,大家都知道唐朝盛行诗歌,宋朝盛行词,这个词牌的来历是取自郑隅的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诗中"鹧鸪"是有着特殊意义的。"鹧鸪"究竟是什么呢?

"鹧鸪"是一种鸟类,我们的祖先很聪明,无论是从造字还是作文都是蕴含着深意的,"鹧鸪"主要分布在南部各省,还属于保护动物,体型似鸡而又比鸡略小,羽毛不是非常的华丽,主要是黑白相间,雄性的非常的好斗,它们发出的声音很奇特,词的寓意就取自于它们的叫声,为"行不得也哥哥"'字里行间就蕴含着一种情感,这就是此词牌表达的一种思念又无能为力的一种悲伤之情。

"鹧鸪"只是一种鸟类,如果不懂它的鸣叫之声的意义,一眼是看不出它的寓意的,但是《鹧鸪天》这个词牌还有其它的命名,这些我们只是从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看出此词牌的属性。它又美其名曰为什么呢?还叫《思越人》、《剪朝霞》、《醉梅花》、《思佳客》等等。

这首词的词牌由北宋的宋祁所作,晏殊填词最多。双调55个字,上片28字、4句、3平韵,下片27字、5句、3平韵。上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以晏殊的这首为例,我们加以讲解: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顔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此词上片押平韵钟、红、风。下片押平韵逢、同、中。词很多都是在诗的基础上产生的,以此词为例,上片为一首七言律诗。下片开始为一对偶句。后几句也与诗无异。有人说,要懂词,先读诗,可见词是在诗的基础上升华而来的。

《鹧鸪天》不光是词牌,它还是曲牌,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在心静时读书,我们总是能全身心地投入一种意境之中,如果我们赏析古诗词,更应该了解其中的典故来历,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每一个词牌都有着它特有的故事,如本篇的"鹧鸪"就是取其鸣叫声中的悲与无奈,让读者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作者:乐自指尖)


一往文学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最初由唐朝郑嵎的“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取名。后来又分别取自赵令畤词名叫“思越人”;李元膺的词名“思佳客”;贺铸的词“剪刻朝霞钉露盘”一句,名叫“剪朝霞”,又取自“梧桐半死清霜后”一句,名叫“半死桐”;卢祖皋的词内,有一句“人醉梅花卧未醒”,起名“醉梅花”。


采雾依兰36942008


鹧鸪天词牌有许多别称:

赵令畤词名“思越人”。

李元膺词名“思佳客”。

贺铸词有“剪刻朝霞钉露盘”句,名“剪朝霞”;又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名“半死桐”。

韩淲词有“只唱鹂歌一叠休”句,名“骊歌一叠”。

卢祖皋词有“人醉梅花卧未醒”句,名“醉梅花”。

相比较,创作最多的应该是《鹧鸪天》,因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此。


东张西望客


《鹧鸪天》词牌得名于郑嵎的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最先由何人所作尚无考,一说始词为北宋的夏竦所作,一说为宋祁所做,两人所作的鹧鸪天词都很著名。词的格律有两种,一种是:

中中中中中中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另一种(定格)是: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魯叟


词牌的原意据说是词人的家乡名。取自郑隅的‘’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


荒草327


鹧鸪天别名思佳客,醉梅花等。鹧鸪鸟名,鹧鸪天是唐人郑嵎取名。


用户82837306573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半死梧,剪朝霞等。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取此名。定格为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调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