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雍綯別離詩兩首,別緻真誠,感人肺腑


“劍南風雨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唐朝雍綯《送蜀客》

“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名為情盡橋。

自此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唐朝雍綯題《情盡橋》


唐朝雍綯別離詩兩首,別緻真誠,感人肺腑


初衣解詩:雍綯何人,目前資料很少。只知道他是唐朝成都的人。當然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到他做官的經歷。但是他生於何時死於何時都不詳盡,只知道他晚唐大中年間,露出了一個背影。通常在官僚體系當中,20多歲到40多歲,應該是官僚的主要的年齡階層。所以我只看到這個背影。

但是有兩首別離詩,卻讓這個背影分外的清晰,彷彿觸手可及。

“劍南風雨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這是四川劍門關的殘冬與初春,雍綯送友人出關。說實話,雍綯本來就是四川人,家門口送人,又縫著好山好水,一路清新,他送了又送。


唐朝雍綯別離詩兩首,別緻真誠,感人肺腑


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朋友說不必送了,你回去吧,但雍綯執意要送。你不要怪我送你一程又一程,因為我也是想回家的人呀!

這首詩矛盾不?矛盾,但是一點都不矛盾。八山屬水行路難。雍綯是四川成都人,但劍門關是位於四川省的廣元,是出入四川的要道,這裡懸崖峭壁,山重水複棧道相連。就算是雍綯想回家也要有足夠的盤纏,時間,體力。

而我們應該知道,從古到今,富有的人都是極少數。我們的行程受經濟受精力受外在環境的制約,不是想回就回的。無論雍綯離自己的家有多麼近,但現在他在劍門關,並不能回家。

他送了朋友一程一程,朋友感謝他的厚意,他卻說,這是我願意的,因為我也想回家。我送你,只當是解了我的思家之渴,我用步行靠家近一點。


唐朝雍綯別離詩兩首,別緻真誠,感人肺腑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和人的交往,多少帶著一點物質的利益,所謂領受和回饋,但雍綯的這首詩,卻充分帶入了自我的感情,我送你,是我願意,不是要你領受,是因為我也想家,我們一路行過,你感謝我相送,我感謝你在送你的過程中,滿足和緩解了我思鄉的苦悶。

平等,真誠,讓自己和對方都沒有心理負擔。和朋友在一起,我們我們往往恥於說是自己需要友誼,但雍綯直接,我需要你,我需要送你,因為友誼,因為我也是想家的人。

這一位朋友很可能是回四川成都,有可能會走往其它的地方。但在邵雍的心裡,對方代表著家園,又或者自己願意成為對方的驛路溫暖。於是他竭力相送,同是天涯宦遊人,讓驛路的溫暖點亮各自寂寞的人生行程。

我讀了很多別離詩,被雍綯的這首深深的打動。因為我記得和同學少年相送相別,一程又一程的往事,只是我沒有雍綯這麼的清醒,我們貪念友誼的溫暖,實際意味著我們正在漂泊。在沒有家的少年青年歲月裡,友誼代表著一種心靈的家,只是當時渾然不覺。


唐朝雍綯別離詩兩首,別緻真誠,感人肺腑


雍綯曾經做過雅州刺史,這是四川雅安地方官。那裡依然,山水奇秀,民族眾多,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其中有一座橋,叫做“情盡橋”,腦補一下,可能是少數民族山與山之間的一座橋,自然也會有關於這座橋的其他的傳說。雍綯送友人到了這座橋邊,感慨萬千。

他提筆寫下了”從來只有情難盡,何事呼為情盡橋?這次改名為折柳,任他離恨一條條。”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邵雍是一個有現實主義人間情懷的人。他承認人生的感情是沒有盡頭的,人的一生就是要承受感情,享受感情。這是人生的痛苦,也是人生的希望。


唐朝雍綯別離詩兩首,別緻真誠,感人肺腑


於是這座情盡橋,就有了深刻的綿延之意,無論是送別的還是分手的,都會念出這首詩。人生無論是怎樣的痛苦,都是氣在人生之上啊,哪怕離愁別恨。

我剛才說過雍綯,在歷史上只留下了一個模糊的背影。但是當你讀到他的這兩首詩,你忽然發現這個背影是如此的可親可近,你彷彿叫一聲雍哥,他會忽然的回頭,給你一個溫暖的笑容。

雍綯的詩非常的鮮活,或者我們已經不再能夠考證,他到底是怎樣的生平,長得怎樣的樣子,但是在他的詩裡,你總有一種呼之欲出的感覺,這是人生之外的永恆。


唐朝雍綯別離詩兩首,別緻真誠,感人肺腑


“劍南風雨臘前春,山鳥江風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遠,自緣身是憶歸人。”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