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俄罗斯人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无笔


诚邀,如题。赫鲁晓夫是继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在其任上,苏联的国策发生了很多变化。赫鲁晓夫使得美苏冷战上升到了极致,也使得中苏关系恶劣,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赫鲁晓夫居功至伟。那么现在的俄罗斯人如何评价这位传奇版的赫鲁晓夫呢?

其实俄罗斯人对赫鲁晓夫的看法很复杂。

一方面,有人恨他

赫鲁晓夫的新政策猛烈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总体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他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而且赫鲁晓夫也没有能够解决苏联重工轻农的现状,在他的任上,苏联爆发了第一次粮食危机,最后不得不从西方买粮食才得以转危为安。在外交上,苏联与中国决裂,为了稳定远东局势,苏联不断派兵征收西伯利亚,并与中国发生了珍宝岛战争,苏联国际局势更为艰难。



另一方面,有人想他。

有俄罗斯史学家认为,是赫鲁晓夫的改革使得苏联社会重新焕发了活力才有了后来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短暂繁荣。据某项调查显示俄国人对20世纪仅认同的两个年代分别是尼古拉二世时代和赫鲁晓夫时代。的确,苏联在赫鲁晓夫的手上还是非常稳固以及上升期,怀恋他也是无可厚非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赫鲁晓夫活着的时候,对自己有一个自我评价。他说:我没有受过教育,缺少文化。要管理像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头脑里应该有两个学院讲授的知识。而我只上到教会小学四年级,没有接着上中学,直接上了大学,没有毕业。经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前后不一,得罪了许多好人,尤其是得罪了你们当中的人。”


赫鲁晓夫他帮助过中国,是真的帮助,毫无保留的帮助!赫鲁晓夫上台初期,难以服众,党内地位不稳,而此时中国刚赢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在国际上有很高威望。为了争取中国的支持,赫鲁晓夫对华援助特别是军援有了质的提升。

后来,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出现了裂纹。中苏关系开始急速降温,到1960年,苏联从中国撤走了专家,标志着苏联对中国援助结束。”

赫鲁晓夫,妄想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为取悦美国而希望中国立即释放五名美国特务。毛泽东当然不会听从于他。赫鲁晓夫给毛泽东戴了两顶帽子——冒险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毛泽东也还了他一顶帽子——迁就主义,半修正主义。这是毛主席对他的评价。


现在的俄罗斯人对于赫鲁晓夫的评价是要好于斯大林的。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前苏联成了俄罗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他们都成了过去式,在俄罗斯民众心里,似乎再也没有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的记忆。世间最令人痛心的并非是憎恨,而是淡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斯大林、赫鲁晓夫这样的历史人物,人们不去谈论他,评价他,那就是最好的忘记。前苏联带给了俄罗斯人骄傲,也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想要毁灭一个人,并不需要手中的剑,而只需要将其忘记。直到今天,俄罗斯官方没有一个对赫鲁晓夫至今没有一个评价。


王松林


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接替苏联最高领导权,修改了斯大林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的政冶路线,另搞一套,将斯大林时期的政冶犯全部赦免,利用这些被关押的政冶犯攻击抵毁斯大林为国家所作出的政绩,在八十年必初期笔者曾阅过《求实》杂志的评论,是说赫晓晓夫上台后,将斯大林时期的政冶路线和方针政策重新推到,当时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历史的冤案值得借鉴》,随着赫鲁晓夫执政路线的不断改变,苏联这个当时红极一时东欧大国,骤然几年间在赫鲁晓夫手中暗然失色,顺便说一下赫鲁晓夫是什么时侯当上苏联最高人的,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不久,赫鲁晓夫于3月5日上台主特苏联最高领导职务,他是以非正式上台的,将他的政敌贝利亚处决后,紧接着将斯大林培养的接班人马林科夫等人一个一个赶下了台,直别地说是赫鲁晓夫篡夺了苏联最高领导权,集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部长议会主席,以及苏联最高军事指挥权,赫鲁晓夫的修正路线在苏联推行达十一年左右,于1964年10月24日接到苏共中央一个通知,要求他参加在基辅召开的农业工作会议,他上飞机不久,就感觉情况不妙,原来勃列日涅夫早就为赫鲁晓夫的下台设好了圈套,赫鲁晓夫的惨淡下台,以及晚年的凄惨境况均无理想的善终。这就是赫鲁晓夫创建世界第一个修正主义的历史结局。


林海雪原185164327


总体来说,现在的俄罗斯人对于赫鲁晓夫的评价是要好于斯大林的。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何会有这种偏差。在权力谋取方面,赫鲁晓夫继承自斯大林,是斯大林一手提拔起来他,直到最后他掌握前苏联大权,他都将斯大林的意见奉为“导师真理”,然而斯大林死后,这位曾经的乖学生就迫不及待的掘了斯大林的坟墓,将其迁出列宁墓。之后在经过1956年那篇长达四个半小时的“内部讲话”传播于世界各地,赫鲁晓夫成了第一个公然将全民偶像斯大林拉下神坛的人。

从赫鲁晓夫将斯大林拉下神坛这个行为来看,虽然造成了前苏联前后领导人政策执行不连贯,且后任攻击前任的恶劣影响,但是对于民众来说,无疑是一个巴掌将其拍醒,从此,苏联人开始意识到,领袖也是会犯错的。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后来苏联解体的一部分思想基础。有一定程度的思想解放作用,但显然赫鲁晓夫是不需要这个解放的。继任的赫鲁晓夫,一边大义凛然的批评着斯大林的斑斑劣迹,一只手又效仿者斯大林,接过下属“上贡”的诚意金。从这个层面来看,赫鲁晓夫不可能是一位真心改革的政治家,他想要做的只是踩着斯大林的肩膀做第二个斯大林。

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前苏联成了俄罗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赫鲁晓夫,他们都成了过去时,在俄罗斯民众心里,似乎再也没有斯大林赫鲁晓夫时代的记忆。世间最令人痛心的并非是憎恨,而是淡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斯大林、赫鲁晓夫这样的历史人物,人们不去谈论他,评价他,那就是最好的忘记。前苏联带给了俄罗斯人骄傲,也带来了无尽的伤痛。想要毁灭一个人,并不需要手中的剑,而只需要将其忘记。

想要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中国人说盖棺定论,但是对于一个政治人物,盖棺不一定有定论。赫鲁晓夫踩着斯大林的肩膀走到权力巅峰,接着他一手提拔的副手勃列日涅夫效仿其手段,在赫鲁晓夫度假之时,发动政变,前苏联权力瞬间更迭。一夜之间,赫鲁晓夫消失在了人民的视野中,勃列日涅夫政府严格控制“赫鲁晓夫”这个名字的使用,以至于到了今天,在俄罗斯官方,依然没有一个对赫鲁晓夫的公正评价。普京曾连发三问,评价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地区划入乌克兰一事,听起来云里雾里,并没有明确的态度。可以说,俄罗斯官方对于前苏联敏感领导人的话题禁令,是赫鲁晓夫至今没有一个公正评价的主要原因。


木剑温不胜


曾经在一个研讨会上,遇到一位俄罗斯博士,他是研究历史的。我就问过这个问题,俄罗斯人对赫鲁晓夫是如何评价的?当然了,我也不只问了有关赫鲁晓夫的评价,还有关于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评价。

他告诉我,赫鲁晓夫在俄罗斯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所谓的富有争议性,指的不是两极分化,而是在很多关键问题上,俄罗斯人不太理解。比如说,赫鲁晓夫为何要把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到底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心?究竟是深思熟虑的行为,还是拍脑门式的举动?再有就是,赫鲁晓夫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为何率先认了怂?他往古巴运导弹,到底是不是正确的?他事前有没有预料到美国人的举动?他是否对肯尼迪产生了误判?

这都是赫鲁晓夫在位期间非常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很多俄罗斯人对赫鲁晓夫的印象,也是通过这些问题建立起来的。例如,有些俄罗斯人认为赫鲁晓夫很怂,是因为他在古巴导弹危机时率先认了怂。也有人认为,赫鲁晓夫非常骄傲,他对现实缺乏正确的认知,否则也不可能轻视肯尼迪。还有一点,是赫鲁晓夫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采取了沙文主义式的策略,引起很多俄罗斯人的不满,他们批评赫鲁晓夫为沙文主义者,认为其背叛了革命理念。

赫鲁晓夫当初把克里米亚划给乌克兰,让很多俄罗斯人表示不满,这是不容否认的。因此,有些俄罗斯人认为赫鲁晓夫不太理性,不太注重苏联国家意识。他们认为,赫鲁晓夫太注重乌克兰人的利益,而忽视了俄罗斯人的利益,他忽视了整个苏联的利益。

除此之外,赫鲁晓夫还干了一件很有争议的事,他否定了斯大林,几乎是全盘否定。这一点,俄罗斯人不太理解,也不太认同。斯大林带领苏联人打赢了纳粹,拯救了整个苏联,也等于是拯救了俄罗斯,而且把苏联打造成了超级大国,建立起欧洲最为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拥有了核武器。这样的伟大人物,赫鲁晓夫竟然把他否定了,非常让俄罗斯人心寒。

以上都是普通人的看法,我后来又对这个博士提了一个问题,俄罗斯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赫鲁晓夫?他告诉我,很多俄罗斯知识分子对赫鲁晓夫的看法并不好,因为赫鲁晓夫没有推行有效的改革,他虽然发现了一些问题,但对苏联的体制建设贡献并不多。赫鲁晓夫在位时期犯了很多错误,让苏联人受了苦,这也是难以否认的。

文 / 图维坦


图维坦


俄罗斯人是如何评价赫鲁晓夫的?其实这个答案说出来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意外,因为根据一些最新的调查,赫鲁晓夫在俄罗斯人心中其实是处于一个就快被遗忘的状态,多数人对他其实是无感的。而在为数不多对他有感觉的人里,对他有下面评价的人也不多,那么具体情况是如何呢?

赫鲁晓夫在俄罗斯人心中的排名

在2017年,俄罗斯最权威的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在俄罗斯人中间针对苏联建立以来各个领导人的评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俄罗斯人中对赫鲁晓夫感到崇敬的只有不到1%,对其感到尊敬的有12%,对其感到同情的有15%,而对其完全无感的人则达到了45%,另有14%的人对他感到厌恶、恐惧或者恶心。

曾经领导苏联11年的赫鲁晓夫已经快被俄罗斯人遗忘

而在这次调查中,赫鲁晓夫获得的正面评价仅仅高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而他获得的“无感”评价则是所有人里最高的,甚至比只当了一年多苏联领导人的安德罗波夫还高。所以这次调查其实已经显示,赫鲁晓夫在俄罗斯人心中已经成为了非常边缘的角色。但赫鲁晓夫对苏联乃至俄罗斯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没有疑问的,那么为何现在的他又处在了如此一个被忽视的位置上呢?

赫鲁晓夫时代的内政

虽然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曾经与马林科夫为苏联领导人的位子进行过几年争夺,不过赫鲁晓夫在1953年9月就成为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所以现代一般把1953年到1964年他因政变下台都称为是赫鲁晓夫时代。而在赫鲁晓夫时代,他的一系列政策可以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看似出发点挺好,但最后的结果却都是坏的,还对苏联后来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当然是他扭转了之前一些过于激进的政策,使苏联整体的政治环境得到了缓和。在他缓和政治环境的一系列措施中,允许在二战前后被强制迁徙的一些少数民族回归家园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赫鲁晓夫这样做首先是纠正之前斯大林过于粗暴强硬的政策,也是因为他觉得当时苏联各民族已经处在了融合的过程之中,最终大家终将融合成为一个以俄罗斯人主导的统一民族。但后来的历史无疑证明了他完全误判了形势。苏联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复兴,虽然这事本身没错,但却也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

1916年的赫鲁晓夫和他的第一任妻子

另外因为苏联时代始终把重心放在加速国家的工业化之上,所以农业始终是苏联的短板。而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其实曾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希望提高苏联的粮食产量。特别是在1959年他访问了美国之后,开始在国内开展了大规模的开发“处女地”运动,在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亚地区开垦了大批荒地,以种植玉米等高产作物。这项政策在实施之初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苏联的粮食产量曾得到显著提升。但因为这项政策忽略了苏联境内的气候环境,导致这些土地只能在年景特别好的年份产生令人满意的收成,稍一遇到灾害产量就下降严重,整体上是入不敷出,最终很快都被废弃,反而还导致苏联出现了供应危机。

1959年赫鲁晓夫带着儿子(左一)和女儿(左二)在美国访问的场景

另外的一点是在他任内把克里米亚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说到这里还是要澄清一下网上对于这件事的一个误传,即说赫鲁晓夫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乌克兰人。但其实赫鲁晓夫是俄罗斯人,只是他是在乌克兰长大的。俄罗斯和乌克兰是两个不同的民族,所以在乌克兰长大并不能改变他的民族归属。而且当时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恐怕也并不是为了偏向乌克兰。俄罗斯和克里米亚之间隔着刻赤海峡,苏联和德国在二战期间曾在此修建了一座临时大桥,但这座大桥在1945年2月被浮冰撞毁,之后因为工程难度太大,所以一直没有修建起将两地连接起来的路上通道,所以俄罗斯管理克里米亚其实很不方便。而克里米亚又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摧残,可以说百废待兴,所以站在苏联的角度,当时将其划归乌克兰肯定是有利于其发展的。但问题是在苏联解体之后再看这个问题,这无疑也是俄罗斯的损失了。而这些在俄罗斯人看来失败的内政,也是现代俄罗斯人对赫鲁晓夫评价较低的一部分原因。

赫鲁晓夫时代的外交

在外交方面其实赫鲁晓夫的主旨是与西方世界缓和,但与内政类似,他的一系列举措最后也都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反而使苏联与西方的关系更加紧张,而且使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在赫鲁晓夫统治时期,无论是对西方还是对东欧都在之前做法的基础上有了相当程度的软化,希望与其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但这种软化导致的变化却出乎他的预料,苏联对东欧地区的控制力迅速下降,最终导致了匈牙利的动荡,而在此时赫鲁晓夫又意识到苏联不能失去匈牙利,所以直接出兵镇压,结果不但没有使苏联的国际形象得到软化,反而恶化了苏联的国际形象。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同出席国宴

而在与西方的关系方面,赫鲁晓夫时期最大的事件当然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了。其实在当时,站在苏联的立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是对美国在与苏联接壤的土耳其部署导弹的回应。也就是说,站在苏联的立场上看,是美国总统肯尼迪挑起了古巴导弹危机。而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也是苏联同意撤出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同意撤出在土耳其的导弹,双方是一个平等的妥协。但因为苏美都未对外公布在土耳其部署和撤出导弹这事,特别是苏联媒体并没有象美国媒体炒作古巴导弹那样对土耳其导弹进行大肆炒作,占据道德高点,所以整个古巴导弹危机在包括普通苏联人在内的外界看起来就成了苏联无端挑起争议,把世界带到了核毁灭的边缘,之后被美国逼迫无奈之下只好灰头土脸的撤回了导弹,赫鲁晓夫本人成了差点毁灭世界的刺头,导致苏联的国际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许多苏联人认为赫鲁晓夫非常无能,没有能力领导苏联这个国家。

西方媒体制作并传播的假图(上)和反映当时真实情况的真图(下)

此外,赫鲁晓夫自己的行为举止也在苏联国内外招致了很多非议。比如在赫鲁晓夫在1960年10月12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为了抗议菲律宾代表团的发言,在苏联代表团的坐席上把鞋脱下来敲击桌子。而这个行为在后来被西方媒体抓住,并通过修照片的方式伪造出了他在9月23日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脱鞋敲桌的照片,还将其广为传播。这个事件进一步加重了西方普通人对于苏联人乃至俄罗斯人猥琐愚陋的刻板印象,也使苏联国内普通公众对他的评价更加降低。

赫鲁晓夫另外一个让俄罗斯公众对其评价很低的原因其实也就是他在中国出名的原因。因为在他执政期间,使苏联与其当时在世界上最大的盟友中国完全交恶,形成了中苏决裂的局面。虽然当时苏联国内反对他的人未必就是支持中国的,但认为他在这一点上犯下了最大错误确实是当时苏联国内的普遍观点。

赫鲁晓夫和加加林等苏联第一批宇航员一同出现在红场的情形

虽然在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也实现了把人类送上太空,赢得了相当程度的国际声誉。但总体上,赫鲁晓夫执政时代并没有使苏联的国力得到增强,而且前面提到的这些内外事件的累积可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促成了苏联的解体,而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经历了肉眼可见的经济、政治与军事衰落,民生也一落千丈。所以俄罗斯对赫鲁晓夫有正面评价的人并不多,但因为他也不是苏联解体的直接责任人,所以多数人对他也没有直接的怨气,因此曾经执掌苏联11年之久的赫鲁晓夫才在俄罗斯成为了最没有存在感的历史领导者之一。


桃花石杂谈


赫鲁晓夫是修正主义的典型代表。他背判了马列主义,毁了社会主义基业,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毁在了苏共自己人手里,葬送在了内部人的搞修正主义。

毛主席提出的反帝反修,看来是俯瞰全球,远见卓识,具有深远的意义!

但是

遥看社会主义的旗帜,还有多少国家能够飘扬?

这结果,是帝国主义在作祟?还是修正主义在弄鬼?

是真正的马列主义者,就应该时刻警惕修正主义!


今亱望星空


俄国人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没看到媒体称赞他的报道。

反倒从几个事件上,给我留下很坏了印象。他执政期间的作为,很难得出一个社会主义阵营(想当初)老大的正面形象。

一,单方面撕毁中苏协议。一夜之间,撤走苏联在华的专家,带走了所有的技术资料和图纸。他企图以此挾持中国,对他服首贴耳。

但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一定要搞出自已的原子弹。在两弹一星邓稼先等我国科学家的艰苦奋战下,攻克一个个难关,终于在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给了赫鲁晓夫一记响亮的耳光。

二,古巴危机,在当时美帝国主义兵临城下时,中国旗帜鲜明,声援古巴。北京市民涌向街头,挥舞旗帜,振臂高呼,反对美国的强盗行经。

而关键时刻,赫鲁晓夫下了软蛋,社会主义的古巴丧失了应有的支持。

三,赫鲁晓夫在一次联大发言期间,会场上出现一片混乱。赫鲁晓夫一怒之下,脱下鞋子,敲击桌子,此举完全丧失政治家的风度,令人哧之以鼻。

四,赫鲁晓夫一次访美,坚持要求美国著名影星梦露坐陪。此举有失人品。

五,当年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赫鲁晓夫开始,走向衰落。苏联逐步走向瓦解。

综上所述,赫鲁晓夫这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留下了斑斑劣迹。


汇雁1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苏联最后一个,坚信共产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领导人。总的来说赫鲁晓夫一生是功过参半,可惜最后因为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被迫的赶下了历史的舞台。


在莫斯科西南方向的一处圣女院,有着一片安静的墓地。这块墓地当中有一个比较显眼的墓碑,由两块黑白相间的大理石组成,极具强烈的对比感。墓碑就是为了纪念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建立,因为很多人对他的一生的评价是功过参半,于是采用了黑白两色的设计。

有一段时间这里非常的“繁华”,每天都有人前来悼念这位领导人。也有一段时间这里非常的萧条,是由于勃列日涅夫上台之后,这里一度被划为禁区,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才被重新开放。墓碑上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只是简单的刻着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字样。

俄罗斯人对于赫鲁晓夫的态度到底是什么?评价他这个人,应该从他一生当中的几大政绩来看。赫鲁晓夫与斯大林基本上属于同一时期的人,他作为斯大林一手提拔上来的干部。最后在他上台之后,开始疯狂的推倒斯大林曾经做的一切。有人说这是因为他的政治理念,也有人说这是他为自己的儿子报仇,因为他的儿子正是因为斯大林而死。

在1956年的2月14日,赫鲁晓夫主持召开了苏共二十大会议。整个会议持续了将近十天时间,当会议临近结尾的时候,很多人都已经准备收拾好东西回去。但是赫鲁晓夫却要加一场临时特别会议,并且这场会议谢绝一切外籍代表加入。就算是苏联领导人想要进去,都还必须持有特别的通行证才行。

会议按照与赫鲁晓夫相符的想法如期召开,但是赫鲁晓夫上来什么都没讲,先讲了一个条件:本次会议禁止所有人记录。随后赫鲁晓夫便开始发表一篇名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主题报告。赫鲁晓夫此次的演讲,可能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这篇报告中直指斯大林时期的各种弊端,尤其是以他为中心形成的个人崇拜主义,并且为斯大林时期被大清洗下迫害的各级领导进行了平反。经过此次演讲,基本上是推翻了斯大林时期各种东西,当然也是有弊也有利。虽然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错,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利端。


在这一点上面,苏联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非常感激赫鲁晓夫,因为此举给他们洗脱了很多的过错。同时也在这点上,得罪了相当大一批人。因为斯大林刚刚去世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曾经还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现在就开始推翻他,实在是最不明智的办法。然而如果此时再不说出来,苏联可能就等不到1991年了。

赫鲁晓夫在个人的政绩上面,也是获得了许多的成效。就比如说取消了斯大林时期的特供制度,以及干部的特殊津贴。因为斯大林时期,为了照顾二战当中的功臣。斯大林制作了一系列的干部特权制度,给了这些功臣非常大的便利,也迅速的充实了他们的腰包。但是却吸干了民众的血,让普通民众苦不堪言。

自从赫鲁晓夫取消了特供制度之后,民众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虽然此举拉近了自己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但是却得罪了很大一部分的干部阶层。这也是赫鲁晓夫后来下台的主要原因,因为他动了这些人的蛋糕。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还做了很多利民的事情。

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的工业增长率一直维持在9%到14%之间,极大的改善了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可我们现在情况很相似,当时的苏联人也在为住房问题发愁。虽然上层干部阶级,有着斯大林为他们修建的干部楼。但是赫鲁晓夫为了照顾普通民众,建造了无数价格低廉的五层小楼。当时称作是赫鲁晓夫楼,也就是我们的筒子楼。

同时他还和西方国家进行积极交往,他是苏联时期第一位前往美国的最高领导人。同时他还积极效仿西方国家的很多制度,但是在还没有实现的时候,就被勃列日涅夫等人赶下了政治舞台。虽然他在位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却获得了很多苏联民众的喜欢。用伊万诺夫的话来说,赫鲁晓夫是真正为民众考虑的领导人。

他还如此对赫鲁晓夫评价:他虽然也犯了很多错误,但是后面的几个领导人不同。他是真心的想实现共产主义,只是没有找到好的办法。”我认为他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推翻了斯大林时期的很多弊端政策,比如说取消了秘密警察制度,释放了几百万的政治罪犯,恢复了200多万人的名誉。
同时还有很多人表示,自从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人们的生活要比斯大林时期轻松得多。因为当年斯大林所知道的大清洗,让很多人一直生活在压抑当中,要时刻提防着周围的人。在他去世之后本来是应该埋葬在红场当中,但是因为她生前表示不愿意和斯大林为伍,最后被打败的一处小的修道院。


史之策


一个人的功过是非,都是一人一生最真实的记录。每个对每个人的评论都应该是依据这个记录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没逝世之前,和斯大林逝世之后,判若两人。在斯大林活着时是一位斯大林路线的坚定的支持者,维护者,执行者,为命是从者。当斯大林逝世后,他一上台在《秘密报告》中就全盘否定斯大林,并且用恶毒语言攻击斯大林。因此在这世界风云变幻,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严重矛盾和斗争的关键时刻,我国事关斯大林评价的相关问题发表了"‘九评苏共的公开信"。赫鲁晓夫身为斯大林逝世后的继承者,本应该事求是的的评价斯大林,既功是功,过是过,优秀的地方继续坚持,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然而他是带着仇恨,个人恩怨,挟私对待一个曾经在苏联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那种小人得志更猖狂的丑恶嘴脸显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种丑恶灵魂给俄罗斯人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一个野心家,阴谋家,革命的判徒,两面人,在俄罗斯人的这种烙印永远抹不掉,俄罗斯人也必将会把赫鲁晓夫钉在历史的耻辱薄上。把赫鲁晓夫推向历史的审判台,也只是迟早的事。赫鲁晓夫上台后的为所欲为的任性行为给前苏联的解体埋下了祸根,所以说,赫鲁晓夫应该是前苏联解体的铺路人,设计者。没有赫鲁晓夫的为所欲为,就没有前苏联的解体。所以说,赫鲁晓夫是俄罗斯的千古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