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虎痴”許褚,為何在曹操死後就銷聲匿跡了?

用戶3708573094


公元197年,曹操初次見到了悍將許褚,便將其封為虎侯,並且成為了繼典韋之後的貼身護衛,他冒犯過很多曹魏的大將以及謀士,並且演義中當著曹操的面逼死了貂蟬,曹操也沒有硬性責罰他,由此可見他在曹魏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許褚是一位猛將,曾在渭水之戰時,與馬超大戰三百回合,要知道曹操評價馬超是呂布在世,許褚能與其戰三百和可謂不易。

這也順勢襯托出許褚的武功高強,而自己一生中也並沒有要求曹操封自己大官,而是勤勤懇懇的輔佐了曹家三代。

許褚在曹操死後並沒有銷聲匿跡。

  • 在演義中也出現了兩次,第一是在曹丕繼承王位後。

奪取漢朝天下,登基成帝,不過自己的兄弟曹植不來弔喪曹操,以及不祝賀新君登基,這就大大的惹惱了曹丕。

要知道他對自己的兄弟在沒有登基前就下過毒手,曹操最喜歡的兒子其實是曹衝,“曹衝稱象”的典故相信大家都知道。

此子年少成名,深受魏王喜愛。這一幕遭到了曹丕的嫉妒,所以在一次曹衝惹怒魏王的時候,下大獄之時,他便放了幾條毒蛇將其弟毒死。

醫館給出的結果是,死於鼠疫,曹操對此懊悔不已,將曹衝下大獄只不過是為了更好的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最終能夠繼承自己魏王之位。從這件事中也能看出曹丕心狠手辣的一面。

在自己弟弟曹植不來朝的做法,曹丕命令許褚將其捉到許昌,不得有誤。這時許褚帶領了三千護衛,去曹植的屬地,將其捉拿。

但曹植的心境很高,此時還在飲酒作樂,許褚帶甲士來到其面前的時候,他命令許褚退出去,但許褚說:奉魏帝之命,將先王公子請到許昌。

曹植大怒:“你就是這樣請的嗎?”許褚退出去,我知道你是先王貼身護衛,不過我也是先王的公子,要麼你現在將我一劍穿心,要麼退下。

許褚知道曹植的脾氣,非常的倔,但自己皇命在身,是要將活的曹植帶回,如果中途發生意外,對皇帝不好交代,雖然許褚的性格非常的直,但在這件事情上還是服軟了。而不久曹植便從府中走出說:“生如何,死如何?不過浮生夢一場。”

許褚完美的完成了任務,在曹丕的心中地位又上升了一大截,所以他才能夠在曹丕上位後,繼續擔任禁軍的統領,並且教授出很多厲害的徒弟。曾有史學家說過,如果許褚不死,司馬懿根本不敢奪權。

  • 第二次出鏡

不過在此次出境後,第二次要追溯到魏帝親征東吳,不過許褚只是隨軍出征,並沒有上戰場,而是隨時守護在曹丕的身邊,此次出征大敗,保護魏帝回宮中後,繼續擔任自己之前的職務。

在曹丕死後,許褚擔任了曹叡兩年的禁軍統領後病逝,被後人稱讚:虎侯真乃三代忠臣。

在後兩次出鏡,虎侯依然全無年輕時的魯莽,反而更多的是自己沉穩的一面,從捉拿曹植的事件中就能看出。


如果當時是曹操下令捉拿的話,相信以其的性格不論曹植說什麼,直接緝拿,不會有過多的話對其說,也不會忌憚曹植,從中可以看出他對曹魏三代的忠心對於曹操的感情是最深的。

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互動。


大國布衣


曹操死後許褚並沒有銷聲匿跡,他在演義中還有兩次出場。

第一次是曹丕繼承魏王爵位,而臨淄侯曹植卻不來給曹操發喪,不僅每天同好友喝酒作樂,還大罵曹丕派來的使者。曹丕大怒,派許褚前往臨淄捉拿曹植。許褚帶著3000虎衛軍直奔臨淄,無人敢攔,殺掉了曹植一幫黨羽,將曹植順利捉拿回洛陽覆命。

曹丕派許褚去捉拿曹植是有講究的,這個任務只能由許褚來完成。

因為許褚是曹操的貼身護衛,深受曹操信賴,曾阻止曹仁單獨會見曹操。曹操得知後不僅責罵了曹仁,還賞賜了許褚。

所以別說朝臣了,就算是曹操的兒子見到許褚也要敬畏三分。現在許褚又成了曹丕的護衛,曹丕讓他前去捉拿曹植,曹植只能束手就擒。

第二次是曹丕南征孫權,許褚隨軍出征,為中軍護衛,這是許褚在演義中最後一次登場。此戰曹丕被徐盛大敗,還折損了大將張遼,至此再也沒有御駕親征。而許褚是曹丕的護衛,曹丕都不上戰場了,許褚自然就沒戲分了。

歷史中的許褚在曹丕死後繼續擔任曹叡的貼身護衛,統帥禁軍,不久去世。曹叡追諡其為壯侯,也是對許褚這三代忠臣的肯定。

許褚虎背熊腰,為人憨厚耿直,在禁軍中威望很高。而他武藝高強,精通劍術,手下的將士也很厲害,他帶領的警衛部隊中有十多人成為將軍,數百人成為校尉。

不過可惜的是,護衛曹家三代的許褚並沒有配享曹操宗廟,而典韋卻享受到了這一殊榮,許多人為許褚而不平。而他的兒子許儀後來隨鍾會伐蜀,擔任先鋒,卻被鍾會以造橋開路不利而斬首示眾。

其實這也很正常。因為曹叡死後,曹魏政權很快就被司馬懿架空了,而許褚是曹魏最大的忠臣,他手下又有很多人擔任中層軍官,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司馬懿和他的後繼者肯定不能厚待許褚的後人,更不會讓他配享曹操宗廟。


石頭說歷史


許褚可沒有銷聲匿跡。

許褚,一個與關羽一般無二的大忠臣,關羽死忠於劉備,而許褚死忠於曹操。

作為曹操的貼身保鏢,他雖不能像夏侯惇、于禁、曹仁、曹彰那樣替曹操衝鋒陷陣,開疆擴土,但卻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曹操的身邊,許褚曾數次挽救曹操於危難之際,是曹操名副其實的“保命神”。



建安四年(199年),許褚跟隨曹操前往官渡與袁紹對戰,而當時曹操麾下常從士徐他等圖謀造反,欲先刺殺曹操,只是當時許褚一直在曹操身邊,因此徐他都未能有機會靠近曹操。直到有一天,許褚因有事回到帳中休息,這時徐他見有機會,就欲帶著數位兵士懷揣利刃來見曹操,對他行不軌之事。

而此時,在家中的許褚一直都心神不寧,他覺得曹操那邊可能會有事情發生,於是趕緊回到曹操的身邊,就在許褚回到曹操身邊不久,徐他等人就帶著人準備進入曹操的營帳,而此時徐他看到許褚居然在曹操的身邊,頓時就驚慌失措了起來。這時許褚見狀,就覺得他有問題,即可就拿起武器斬殺徐他等人。如此,曹操在許褚的保護下,僥倖逃過了一劫。



就是在許褚這般忠心耿耿的護佑下,曹操是躲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暗殺,而許褚也是榮華富貴滾滾而來。許褚先是賜爵關內侯,後升武衛中郎將,之後又升任中堅將軍。

當然,作為“虎痴”的許褚,他的威名可不會因是曹操的保鏢,就不能揚名立萬。當年,曹操與馬超爭戰時,他怒目視之就讓馬超不敢動,就憑這個許褚就註定是揚名立萬了。



不過許褚之所以能得到曹操數十年如一日的恩寵,除了他的忠誠,他的勇武,還在於他的謹慎奉法,質重少言。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某一日曹仁從荊州趕來朝謁,此時曹操在自己寢殿尚未出來,曹仁在殿外遇見許褚,遂邀他去旁邊偏室坐下交談,而許褚卻並未答應,他只說了一句“魏王快出來了”,就返回殿內。之後有人問許褚:“徵南將軍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說話,你為什麼要推辭?”許褚答道:

“曹仁雖然是親族重臣,但卻是鎮守外藩之將。而我許褚卻是負責內部守備的內臣。我們要說話應該在公開場所說,為什麼要到屋裡私下去說”。從這件事可以看出,許褚是位頗為自重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身份,也知道自己忠於誰,身為內臣,他知道自己絕不應該私交外臣。



而就是這樣清晰的認識,才保證了許褚被曹操十年如一日的受寵。

也就是許褚的這般性格,在曹操去世後,曹丕稱帝,許褚依然被重用。許褚被晉封為萬歲亭侯,升為武衛將軍,總督中軍禁兵,同時繼續負責曹丕的警衛工作。太和元年(227年),曹叡即位,又進封他為牟鄉侯,邑七百戶,同時賜其子許儀為關內侯。



不久,許褚病死後,被追諡為壯侯,此後曹叡又思念許褚忠心,遂封他兩個子孫關內侯。

其實許褚在曹丕之後並未銷聲匿跡,他依然被曹帝所重用,只是後來因曹帝親征的次數變少,而身為皇帝的貼身保鏢,皇帝沒有親征,他也只能是待在皇宮中。如此,在三國這樣戰亂紛飛的年代,一個不打戰的將軍,他在史書中自然不有太多的記載。


澳古說歷史


一個好的領導,要懂得不失時機地稱讚下屬,讓下屬體會到“知遇之恩”,死心塌地跟你幹。

曹操就是這樣的好領導,對於下屬,他從來不吝讚美之辭。如曹操誇讚許褚“吾之樊噲”,誇讚典韋“古之惡來”,誇讚徐晃“有周亞夫之風”,誇讚荀彧“吾之子房也!


許褚和典韋都是曹操的第一保鏢,典韋是前任,許褚是後任,他們倆誰幹的更出色呢?不妨將他倆比較一番!

首先比武力值。

雖然按照毛批《三國》24位名將排行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典韋屈居趙雲之後,力壓關羽和馬超,而許褚只能排在第八位。

依我看,典韋是佔了捨命救曹操,“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擊死者八九人”的便宜。

其實許褚與典韋正面較量過,二人從早晨8點上班打到了中午12點下班,不分勝負。

後來,二人吃罷了中午飯,從下午2點上班,又打到了傍晚6點,打滿了8小時工作制,還是未分勝負,真是一場好打,繼續打下去,誰勝誰負真不好說!


其次比職業素質。

這方面典韋比之許褚,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為何這麼說呢?

來看看典韋的最後一戰。張繡叛軍過來捉曹操,典韋猶如天神下凡,以短戟殺了幾十人,以身軀當盾牌擋住了帳門,並手提兩個軍士,又擊殺了數十人,最後身負重傷,血流盡而死,可謂死的偉大。

然而,典韋此戰之前,他幹嘛去了呢?喝酒去了,沒錯!在張繡的“盛情相邀”之下,毫無心機的典韋,屁顛屁顛地跑去了。

而且一喝就開懷暢飲,一杯接著一杯,幾杯酒下肚,連鎧甲也脫了,武器也丟了,爛醉如泥,最後被人抬回了大帳。

叛軍殺來之後,典韋兀自呼呼大睡,還是曹操把他搖醒了,醒來之後,發現鎧甲沒了,武器沒了,只得從小兵身上扯了一把短刀,就倉促應戰了。

試問,這是合格的警衛隊隊長嗎?


反觀許褚,要稱職的多!

許褚比之典韋,要謹慎的多,機敏的多,有兩件事可以證明。

曹操有一個侍衛叫徐他,串通了幾人企圖謀殺曹操,但他們忌憚許褚,準備趁其不在的時候,悄悄地動手。

這天,許褚正好下去休息,徐他幾個懷揣利刃,悄悄來到了曹操大帳。恰在這時,許褚感到惴惴不安,好像有大事要發生,急忙折返回來。

剛到大帳,就看到了鬼鬼祟祟地徐他,於是大喝一聲,徐他幾個見了許褚之後,臉色嚇得煞白,許褚覺得情況不對,就命人將他們綁了起來。後來一經審訊,原形畢露,就處死了他們。

還有一次,渭水之戰,曹操被馬超殺的大敗,眼看馬超一萬騎兵殺奔過來,而曹操只有數百士兵,匆促之間,許褚趕忙扶曹操上船,準備逃到河對岸。


哪知道,士兵見馬超殺到,都爭相上船,船差一點就翻了,許褚見狀,揮刀亂砍,連連砍死了上船的士兵。

船終於劃了出去,然而剛剛劃到中央,敵人已然趕到,齊齊向河中放箭,船伕也被射死了。情急之下,許褚一邊用馬鞍擋住飛箭,一邊單手划船,終於救得了曹操的老命。

曹操死了之後,許褚怎麼樣了呢?有沒有銷聲匿跡呢?

沒有!

曹操死了之後,許褚傷心欲絕,哭的吐血,不過,並未隨曹操而去,而是又給曹丕當了保鏢,後來還升了官,封了侯。曹丕死後,他繼續給曹叡當保鏢,成了三朝元老,最後壽終正寢。

作為武將,許褚的結局算是好的了!


一半秋色


《三國演義》中,曹操死後,“虎痴”許禇並沒有銷聲匿跡,而又出現過兩次,都承擔著重要任務。


許禇,字仲康,沛縣譙郡人,他的武器是環首大砍刀。在戰鬥生涯中立下赫赫戰功,並多次在危急關頭,力保曹操的安全。

下面咱們展示一下許禇的單挑戰績:



在許禇的戰鬥生涯中,他一共參加了20次戰鬥,斬殺有名號的敵將6人,無名號敵將10人以上,嘍囉若干。

許禇共打過7次平局,分別是典韋、徐晃、呂布、趙雲、馬超、龐德,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他的另一次平局是遭到東吳兩員猛將韓當和周泰的夾攻。

許禇參加過圍毆3次,勝1次,敗2次。

許禇被圍毆3次,平1次,勝2次。

許禇曾經3次被張飛打敗。還曾經與徐晃聯手夾攻關羽,被關羽擊退,算共輸了4次。

許禇有三次被張飛打敗,雖然有各種客觀因素,但這是他永遠無法洗白的汙點。


許禇最後一次與人單挑,就是在漢中之戰中遭遇到了張飛。

《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諸葛亮智取漢中 曹阿瞞兵退斜谷”這次比較丟人,許禇喝多了酒,途中遇到張飛,勉強接戰,被張飛一矛捅到肩上,翻身落馬,狼狽不堪。

而張飛當年在失徐州的戰役中,雖然也喝醉了酒,但“布素知飛勇,亦不敢相逼”。對比之下,許禇比張飛差著一個境界。

曹操死後,許禇仍然出現過。

曹丕繼位魏王后,弟弟臨淄侯曹植每天與丁儀、丁廙兄弟二人酣飲酗酒,悖慢無禮。還罵了曹丕派去的使者。曹丕得知後大怒,派許禇率領虎衛軍前去捉拿曹植和丁儀、丁廙。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賦詩 侄陷叔劉封伏法” 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禪讓,篡漢稱帝。聽說吳蜀要聯手對付他,曹丕先下手為強,集結重兵伐吳。許禇隨軍出征,負責指揮中護軍,保衛曹丕的安全。

《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 “難張溫秦宓逞天辯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這是許禇最後一次出征,以後就再也沒有露過面。

那為什麼許禇消失了呢?因為在這次出征中,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這次戰役中,獨當一面“威震逍遙津”


的名將張遼戰死了!

由於戰前組織匆忙,戰略意圖也不明確,輕敵冒進,這次出征慘敗而回。為了保護曹丕的安全,張遼奮勇掩護他撤退,卻被敵將丁奉一箭射中腰部,重傷不治而死。

這個噩耗給了曹丕一個嚴重的打擊。曹操死後,夏侯惇就失魂而死,如今張遼又戰死了,可以信賴的忠臣重將越來越少了。

許禇雖然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但戰役的勝負畢竟要有運籌帷幄的帥長,而魏國此時嚴重缺少這樣的帥才。如果主帥的戰略戰術策劃不當,許禇雖勇,也難免陷入重圍,遇到不測。



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曹丕就不再讓許禇重新徵戰沙場了,而是做為威懾力量留在了國內。

一、震懾國內的反對勢力。

二、做為軍隊勇武的象徵。

三、不願承擔損失重將的責任。


饞嘴肥貓鏟史官


曹操死後,許褚沒有銷聲匿跡!

許褚,今安徽亳州人,與曹操屬同鄉。東漢末年,盜寇眾多,許褚在家帶領宗族年輕人為保護家族與盜匪作戰。

197年,在曹操急需用人之時,許褚帶上百人追隨曹操。可能因是老鄉,曹操當日就命他為都尉,主要負責自己的安全護衛工作。

(古代出生入死的人,往往是安排最信任的人當貼身侍衛,普遍安排兩種人,一是老鄉、二是本族侄子輩。擔當此任者,不僅是需要武功蓋世,忠心耿耿。也必須事無鉅細、做到未雨綢繆!因怕篡位弒父,一般不讓親兒子擔此大任。這也是,古代位高權重家庭,兒子見父親也要通報的原因,否則侍衛照樣對兒子不客氣。)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稱帝,封許褚武衛將軍,繼續負責宮中安全。封萬歲亭侯。

(注意“萬歲”這個詞,古代有皇帝后,這個詞可不是隨便能用的,皇帝更不可能封給他人。給他封了“萬歲”這個詞,足見曹丕對他的信任與尊重。)

227年,曹睿即位,許褚進封牟鄉侯,去世諡號壯侯。曹睿也先後封許褚的三個子孫為關內侯。(古代侯爵分為20個等級,關內侯是第二,僅次於列侯)。

許褚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他很少拋頭露面。

211年,在潼關戰場。如果不是為保護曹操而表現英勇出色,馬超也不會指名道姓要許褚出戰。當然也就沒有今天大家熟悉的“赤膊上陣”這個成語。

 


碧水青山0


許褚可以說是曹操最愛的大將之一,如果忠孝選一個的話,許褚肯定選擇忠誠。曹操曾經說過,如果我讓許褚去殺了自己的父母,他也會二話不說。當然了這有點誇大其詞,我不相信許褚會這麼做。

許褚雖然沒什麼大的計謀,可是他的武功極好,和劉備的五虎上將馬超大戰三天三夜,沒分勝負。可見他的能耐屬實不一般。

說起曹操死後許褚也就沒怎麼提起了,在我看來原因有二:

1.曹操死的時候許褚年齡也不小了,已經過了打打殺殺的年紀,上戰場已經是力不從心了。再者,許褚在曹操時期已經是給魏國的壯大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到老了也該想想清福了,畢竟魏國之大還是後繼有人。

2.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曹丕上位以後肯定優先用一些擁護自己的和有經驗的戰將,畢竟許褚沒參加過太大的戰役,其實許褚的處境和趙雲有幾分相似,都是在君主跟前做一些“保鏢”的任務空有一身本事,不過這也不影響自己的功勞。

所以後來也就不怎麼提起許褚了,他在曹操死後的第七年也隨曹操而去。








醋罈仔


許褚,別稱“虎痴”,曾擔連續任過曹操和曹丕的警衛隊長。在曹操逝世後,仍活了七年之久,最終死於太和元年(227年)。許褚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戰績非凡。他和“五虎上將”中的趙雲及馬超交手過,也和“五子良將”中的張郃等人打過 ,更是和同為曹操護衛的典韋切磋過。但是,這意味悍將,卻在曹操逝世後,逐漸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原因如下。

其一,曹操是武皇帝,曹丕是文皇帝。許褚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他就是曹操的一個護衛長,或者是影子。許褚與曹操是相互,一榮俱榮的。曹操是一個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諸侯,他的一生都是在戰場中渡過的。

因為曹操是戰場中渡過的,所以,作為曹操護衛長的許褚,自然也是在戰場中生活的。而因為長期在戰場上,儘管曹操是一名指揮官,不用常常衝鋒陷陣。但是,戰場瞬息萬變,哪一種結局都會發生。所以,每當面對危機時,許褚就會挺身而出,為曹操消滅阻擋之敵。

這樣長久下來,人們一說到曹操,總會避免不了要談起許褚。畢竟你要殺曹操,總得過了許褚這一關呀。所以,通過日積月累的保護曹操而戰鬥,許褚的名聲自然愈加的壯大。

但是,曹操在逝世後,許褚作為護衛長中的“老人”,自然也受到曹丕的任用。可惜的是,比起曹操這一位武皇帝,曹丕更像是一位文皇帝,雖然他也有過馬戰沙場的經歷。正是因為曹丕時文皇帝,就不需要天天在戰場上拋頭露面。這樣一來,許褚只能保衛皇宮的安全,而不是戰場上對陣單挑,打響名聲了。

其二,年紀增大,身體狀況差。許褚的前半生,一直在保護著曹操。只要有危險,都是許褚一人在前面擋著。而且,作為一名武將,或者是在戰場上活下來的人,身體總是會落下大大小小的毛病。隨著年紀的增大,這些毛病會一直纏繞著,痛苦不堪。

在曹操逝世時,許褚已經差不多五六十歲的人了。這樣的年紀,在古代這個壽命不是很長的年代裡,五六十歲已經是高壽了。這樣的年紀,在一般人看來,已經不適合在戰場上了。當然,趙雲和黃忠這類的武將不一樣,他們的宿命是戰場,而許褚的宿命卻只能圍繞著皇帝,沒有太多的自由性。

另外,在曹操穩定大北方,展開和馬超,韓遂等人的對決時,曹操有一次中了馬超等人的埋伏,被馬超追的棄袍斷旭,很是狼狽。而最緊要的是,在被追的時候,慌不擇路的跑到了一條河流邊,只有渡河才能活命。這時,也只有許褚護著曹操過河才救下了曹操。但是,為了保護曹操,許褚卻是身中數箭。要知道,他之前還和馬超酣戰過,正是身體疲憊的時候。

身體疲憊,再加上這些箭傷,可謂是給許褚留下了很大的疾患。而到了晚年,許褚的身體一直不好。雖然還擔任著曹丕的護衛長,但也是一直在養病。這樣一來,許褚更加不可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其三,得罪的人過多。許褚雖然是曹操和曹丕的護衛長,看起來風光無限,得到皇帝的看重。但是,作為護衛長,卻是最能得罪人的。

因為為了曹操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或者是沒有曹操的命令,許褚也不能放那些高官進去面見曹操。這時,許褚的官職本就沒有那些人的高,而且當面對著和曹操同宗的曹仁及夏侯惇等人時,許褚也只能硬著頭皮去拒絕。

雖然這樣在事後能得到曹操的一句“幹得漂亮”的口頭讚賞,但是卻得罪了曹仁等人。這些人雖然是看在曹操的面子上沒有為難許褚,也知道許褚的難處。但是,總有人的心裡會感到不舒服的.這樣一來,矛盾就會不斷地積累。

而等到曹操去世後,許褚雖然升了官,但是曹丕和曹操不同,對許褚的看重既然就沒有那麼重,地位自然也就下降了。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亦或者是為了後代,許褚必須做出轉變。那就是逐漸的淡出這些人的視線,成為“隱形人”。

所以,許褚是一位出色的護衛長,能很好的保護曹操。但是,卻也是相互的,曹操的逝世,給許褚的利益也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韶華傾夢


因為曹丕和他爹曹操不一樣,曹操身份是丞相,喜歡征戰四方,動不動可能還會派許褚去打個小仗。而曹丕即位以後,很快就登帝位,需要坐鎮京城。

而許褚作為貼身侍衛首領,跟隨曹操時,就是隨行戰徵四方,給我們的感覺許褚還是蠻活躍的,經常會在戰場上看到他。

曹操死後,他就在曹丕身邊護衛,封武衛將軍,統領中宮禁衛士兵。在戰場上就很少見到他,才有了提問者說他銷聲匿跡一說。


那我們下面來說一下許褚為什麼不是銷聲匿跡:

許褚深得曹操、曹丕父子信任

許褚的性格謹慎少言,武藝高強,是難能可貴的護衛人才,深得曹操、曹丕的信任,一直被委以重任。

他對主公忠誠,有時為保護上司的利益,不惜得罪其他的大臣。曾經因為曹操在內殿未出來,許褚不惜得罪曹仁,不許曹仁進內殿,直言要曹仁在殿外等候,另曹仁懷恨在心。

曹仁和曹操是堂兄弟關係,一直都很親密,入內殿見曹操也很正常,但許褚的負責任、有原則,也令曹操刮目相看,覺得許褚為人很忠誠。


許褚雖不出現在戰場,也是受重用的貼身將軍,只是各司其職而已。

將軍在戰場上打仗,建功立業,是一種成就。待在君王身邊,護衛皇帝的安全,也是建功立業。而且後一種相對前一種,在朝中更有話語權,對皇帝有一定的影響力。

所謂朝中有人好當官,就是需要有人在皇帝面前能說上話,能影響皇帝,許褚離皇帝近了,又深得信任,也是一種受重用的表現。

和在戰場時不一樣,許褚的戰場在皇宮,自古以來護衛皇帝的安全,都是重中之重。與戰場上的將軍沒什麼不同,只是各司其職而已。


我的總結:曹操死後,許褚沒有銷聲匿跡,只不過他的戰場轉到了皇宮,護衛皇帝曹丕的安全為主。和許褚以前在戰場上拼殺護衛曹操一樣,只是地點改變了,因為曹丕的身份不一樣,需要坐鎮國都,統管全國事務,所以許褚的活動範圍再不是各處的戰場,而是在皇宮重地。


昊陽閒看歷史


三國演義中,許褚並不是主角,在曹操死去之後,許褚是沒有太多機會出場的。畢竟他依附於曹操,也是對曹操最忠誠的守護者。所以在主角死去之後,依附的人員也會隨之消失。

而在正史中,他是沒有消失的,甚至是到公元227年才去世。這也就意味著在曹操死後,他還活了7年左右。只是因為三國演義主要側重描寫曹操這樣的大人物,才會讓這不是主角的許褚過早消失罷了。從小說中來看,許褚是負責曹操的護衛工作,就相當於現在的安保人員一樣,甚至在官渡之戰時發現有人想要謀害曹操,還將那些刺客全部都給殺掉。足以見得,他對曹操是特別忠心的。而且根據正史記載,他是在曹操去世7年之後才離開人世的,所以他活到了曹叡的時代。雖然他名氣不如曹操,但也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尤其是在看過三國演義之後,對他都有深刻的印象。畢竟在這部小說中,讓他呈現了一個忠心不二,勇猛無敵的形象,自然是令人無法忘記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卻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去世之後就消聲無跡了。

從小說中來看,曹操去世後,許褚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視線,很少會對他進行太多的描寫,其實不僅他一個人出場次數很少,跟隨曹操在外作戰的那些老將,也沒有像以前那樣頻繁的拋頭露面。所以,才會被人誤以為許褚以及其他的老將都消失了。其實,這些人全然沒有消失,尤其是許褚。上文提及,他是在公元227年去世,所以曹操去世之後,他仍然健康無恙,只是因為他所守護的人不在了,也就沒有關於他的出場機會了。再加上曹丕坐上了曹操的位置,而他又不和曹操一樣經常在外征戰沙場。如果沒有戰爭的話,許褚等老將,也不會伴隨在曹丕的身邊。這樣一來,自然不會讓我們看到許褚出現了。

據瞭解,許褚在曹操死後,他仍然是在做守衛工作。而他保護的不再是曹操則是曹丕,正是因為之前所說,曹丕不外出征戰,所以許褚就不會出現,他只是比之前出現的次數少了而已,也沒有人們所說的那樣銷聲匿跡。其實,這個道理不難理解,就彷彿在一部影視劇作品當中,主角已經去世了,身為配角而且又跟隨在主角身邊的人,又怎麼可能會頻頻出現呢?不過,這個人物有需要出場的地點或者是相關事件,若沒有的話就會悄悄的便不見。

以上就是關於許褚消聲覓跡的原因了,只不過是因為曹操死後沒有太多的戰爭,讓他這樣的人才無處登場罷了。

我是文史墨客,不當之處,請多指教,期待與您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