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觉得很多大学老师的板书不如中学老师,甚至不如小学老师?

用户3196514508


不是很多人觉得大学老师板书不如中学老师,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由于大学老师与中小学老师他们的来源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大学老师,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他们的感受不如中学老师,那么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入职要求不同。

大学老师在招聘的时候,更多的看重的是老师是否有很好的科研水平。对于教学能力方面,大学老师的招聘主要是看他是否能够很好的讲清楚一门课程,而对于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如何设计课程,如何板书,如何与学生沟通,对于这样一些大学在招聘的时候,并不是非常的严格。

而中小学老师招聘的时候对此有非常的严格。甚至在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都需要进行面试,也就是说除了基础知识还需要有面试,面试的环节里面,就包括教学的基本能力。而大学老师是先入职,再拿教师资格证。

第二,考评体系不同

大学老师在进行考评的时候,更多的是看它的科研能力,对于教学水平的考评虽然也会涉及到一些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但是毕竟是非常的少量。特别是现在的大学老师都在用PPT教学,很多老师根本就不进行书写,所以他们的板书能力很相对来讲比较差,也是事实。

而中小学老师,现在虽然也大部分是用PPT教学单身,但板书一定是他们考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特别是如果教师要评职称,必须要上公开课,那么它的书写对于他的整个教学就非常重要,如果板书不好的话,可能会直接影响他的授课水平。

因此,在入职的时候要求不同,在平时的考核中要求不同,从而也导致了大学老师比中小学老师的板书差,当然大学老师里面也有本书很好的,但这个比例比中小学老师还是要小很多。


义哥说教育


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形,而且,这种情形很普遍。为何会如此呢?我结合自己对中小学、大学的教育实践和差异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以我们国家为例,中小学更多强调的是规范教育,大学更多强调的是创新与拓展教育。这两种教育理念的差异决定了对教师的考核重点各有不同。前者更多注重的是对教师基本功的考核,后者更多注重的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而教师基本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黑板板书。

现在在大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常态,老师的授课内容主要通过多媒体呈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直观、形象、省时、课容量大、利于课程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劣势是教学节奏太快,教学细节上有疏漏,教学重点不够突出等。黑板板书的优劣势恰好颠倒过来。多媒体和黑板板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的发散型思维教育和训练更适合多媒体教学为主,黑板板书为辅;中小学的规范性教育则正好相反。

中小学好多课程都是基本功训练,比如汉字的书写规范、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数学演算过程的规范化训练等,中小学的考试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考核这种规范性。孩子们的思维尚处于混沌状态,学习习惯尚处于未定型阶段,知识的规范体系还处于初步建构状态,这些决定了中小学教育需要老师“手把手”地进行演示与引导,而黑板板书体现的就是这么一个“手把手”教育和引导的过程。

这样一看,中小学老师的板书很多时候会优于大学老师就不难理解了。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哈哈,孩子越大,板书越乱,我是一个教师,我写板书的时候在小学三年级之前写的特别工整,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不仅讲究字体美,也讲究排版布局的美。等到中年级,我就慢慢的开始乱一点了,主要是排版布局稍微乱一点,但是字还是比较端正的。到了56年级,连笔字直接上,也不讲究章法。

主要是孩子越大,你写的字不管是行书还是楷书他都能看懂。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有一些字这孩子也会写,做笔记的时候根本不用写在黑板上。


怡然听雨美食记


先上几张图:



图1、2中,这位青年教师,在5分钟之内,徒手画出航空发动机,并用英文标注了各个部位。

上面这些板书如何?差吗?

这是清华大学一年一度的教师板书大赛,这些字,拿学生的话说,美到不忍擦。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高校电子教案被广泛运用,老师的手书减少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这也是由不同教育时期,教学重点不一样所决定的。

小学时,以识字、基本运算等为主,老师的一笔一画要端正、工整,不然会给小学生识读带来困难。

中学时,学生已过了识字关,这时的板书一是书写量增加,二是教学重点,此时书写字体不可避免地转为行书,书写速度更快,学生也在适应这种转变。

而大学,老师更多地引导,他们的讲授更多的是提纲似的,于是电子教学被更多地运用,板书减少,老师不太可能像教中小学生一样,大量板书去解释一道题应该如何做。



所以,在大学会有一种两极分化,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如鱼得水,自学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弱的学生,则会越来越差。

但高校板书减少,并不能认为其板书水平差,清华大学的这些板书就能说明问题。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标准的板书无论是对大学老师而言,还是对中小学教师而言都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


什么是标准的板书?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自认为,标准的板书应该是严格遵循汉字书写规则或规律,能够做到点画周到,字形规整,容易识别几点基本就可以了。自己从小学到中学,从初中到高中,经历了目睹了也见识了许多老师的板书水平,有写得非常漂亮的,也有写得一般的,当然也有非常差劲的。换句话说,真正能书写一手漂亮板书的人不是没有,只是凤毛麟角罢了!一个老师板书水平的高低,大约会有如下几种可循的规律。

一是担任文科教学老师的板书一般比担任理科教学老师的板书好。这是一般规律,但我们也不能排除理科老师也有能书写一手漂亮板书的人存在。比如自己的兄长大学时代虽然读的是数学系,但他高中时代就是板报组组长。还有自己的一个初中化学老师,板书是非常流利的,无论哪类字体都是超一流的,墙体标语也写得非常棒!

二是语文老师的板书一般比其它任课老师的板书水平高,这也许是源于他们或她们对汉字本身的形体结构(间架机构)及字义字声感悟更深的原因吧。



三是男老师一般比女老师的板书水平高,当然这里我没有歧视任何一位女老师的意思,更无性别歧视,我只是说一般情况。记得我们在高中阶段在同学之间就流传这样一句推论式的定语:越漂亮的女生,字写得越差。其实这也算不上一个定论,因为在我的学生阶段,就有漂亮女生写好字的例子,也有恐龙妹妹写好字的例子。我这里只是说一般情况,但现实中逆袭的个例也是相当普遍的。


话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到题头,就是大学老师的板书水平是不是就一定不如中小学老师的板书水平呢?这也仅仅是个别现象,大学老师板书水平超一流的人有的是,中小学老师板书水平一般的也为数不少,这就提醒我们凡事应一分为二看,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冀之笔


这种学校很常见。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老师一般都是用的PPT,几乎不用版书。因为大学老师很多的时候都是照着PPT进行讲解。

而且更直观,内容也比较丰富多彩,适合于大学生,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经历过小学,初中,高中这些生搬硬套的知识,


需要一些活灵活现的传授方式。所以绝大多数大学老师都是采用做PPT的形式进行讲解。但是对于中学老师来说就不一样,

他们要让学生理解更多的知识,那么最有效果的就是直接在黑板上进行计算进行推导演练,这样让学生的记忆力更加深刻。

第二,中学老师对于板书的要求更高一些。因为对于中学老师来说,自己要进行授课面试。必须要在黑板上板书,

这样就对中学老师的板书要求很高,所以一些老师为了能够顺利考到一个好的岗位,就采取多种形式练好自己的板书,

而且有一个好的板书或者是工整清晰的板书,对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而且对有更大的好处。

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广度,所以大学老师一般不需要有特别好的板书。


第三,大学老师一般都是初高中的高材生。我们会很容易的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他的板书却很一搬,

因为这些学生更多的是注重思考,他们有时候动脑子的时间比动笔的时间要多的多,而且那些聪明的孩子有时候很少动笔,

但是他们记忆力好,人聪明,所以学习以后能够考到一个考到硕士,博士,然后毕业以后当大学老师,

但是对于一般教初中或者是小学的老师来说,基本上都是很普通的一本二本学生毕业。他们没有那么特别聪明,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们就是采取的这一种方式。


公文写作技能大讲堂


一、要求不一样。

1.①学生平时及考试的要求:语文学习中对中小学学生在书写上有明确的要求,即准确、规范、美观

。不仅平时在写作业时对学生这样要求,考试时也把书写规范、准确、美观作为一个硬性要求,以卷面分的形式,成为语文成绩的一部分。要让学生做到,老师在平时课堂上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对学生有一个引领作用

②老师的要求: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评教赛讲及教师基本功竞赛活动中,老师课堂的板书,作为一项技能,是考察的项目之一。其中板书的这一块对老师的要求: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做到书写规范、准确。要把握汉字的基本笔划和笔顺规则,不倒插笔,不写自造简化字。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板书文字书写规范。所以老师都很注重板书。

2.而大学里对老师对学生就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要求。所以大学里的老师书写就比较随意一些。

二、面对的学生不一样。

1.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书写还没有定型。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所以在书写这一块,越是低年级的老师,越注重板书书写的示范性作用。所以才越要认真的准确的规范的书写。再说写不整齐,、写不规范的话,越小的学生越难以辨认。

2.而大学生是成年人,书写已经基本定型。所以老师写写连笔字、写写草书,学生的辨认难度不大,对学生的书写的影响也不大。

三、知识体系不一样决定的

中小学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简单,所以重点知识结构可以通过板书来体现,因此老师们都很注重板书的设计及书写。

而大学知识结构复杂,而且一节课的容量很大,老师只能用关键词句的形式来板书重点。所以看起来比较凌乱。

所以对老师学生的要求、面对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及要书写的内容,影响了中小学老师的板书和大学老师的板书有一些区别。


格超梅上


这个现象比较普遍。我也是中学老师,自认为字还写得不错。下面这幅字是2018年高考的当天晚自习写在14班黑板上的。

大学老师的文化层次应该比中学老师高,但为什么中学老师的字普遍比大学老师写得好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01 老师的来源不同

第一、中小学老师都是来源于师范院校。师范院校主要是培养中小学老师的,对老师的基本技能有严格的要求。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有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普通话最低水平要达到二级乙等,此外,就是三笔字要求。即“钢笔、毛笔、粉笔”,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是有考核要求的。

也即,中小学校老师的粉笔字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大学老师的来源往往并不是师范院校,而是各个大学的博士生,最低也要硕士生。而非师范院校的学生是没有写字要求的,最多是选修,可能只有部分爱好书法的学生会选修。

所以,中小学老师的板书比大学老师好就是自然的了。这就好比是专业写字与业余写字一样的。

第二、写字是个实践技术,需要天天练。从用粉笔写字的频率来看,中小学老师远高于大学老师。另外,在中小学校里常常还有老师粉笔字大赛,对老师写好粉笔字具有促进作用。

而大学相对来说,老师写粉笔字的时间少。同时,工作中也没有足够重视。

02 学生层次不同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想理解力也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面临着非常重要的升学考试,而这些都与老师的板书密切相关。尤其是小学老师,板书必须是工工整整的正楷字,一笔一划交待清楚。学生才能更好的记忆老师的书写内容。


中学阶段虽然没有小学老师那么严格要求用正书,但也要写得学生认识。中学生都有记笔记的要求,老师字写得太差,学生笔记都记不了。

此外,中小学生的学习基本上都是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一节课老师最多只板书一节教材的内容,板书量不是很大。并且,老师要一边板书,还要一边讲解重难点。所以老师也会力争把板书写好。

如果老师的板书好,对学生学习这门课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学生会不自觉模仿老师的字,从而把知识也理解更透彻。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中小学老师字都写得好,也有写得比较差的。相对来说,英语老师的汉字书写普遍比其他学科老师差一些,英文字可能好一些。因为其他学科老师基本不写英文,不是很清楚。另外,感觉字写得特别好的往往不是语文老师,而是理科老师。是不是理科老师对字的结构更为敏感呢?或者对字的逻辑关系理解更深刻呢?也不清楚。

而大学生就完全不一样。老师一节课讲很多内容,许多内容基本都只点一下就过了,写板书往往只是罗列一个梗概。或者碰到很难的点,才稍微着重讲一下。在课堂上,学生重在知识的宏观理解上,而对细节知识的把握主要靠自己课余自学。因此,对板书的要求不高。

另外,大学生的理解联想能力比中小学生强了很多,也不必老师把字写得很好,学生可以根据前后的关联,迅速地理解整段板书的意义。

综合起来说就是:一是老师的要求不一样;二是学生的要求不一样。


小屋听雪


什么叫板书?第一次听说。凭字面理解可能是写字吧。字写的好坏不再于文凭的高低、或是不是老师。如果想把字写成艺术品,掌握了一定理论后,就完全在于勤学苦练了。现实中,教授级的人,他们搞的是研究、或是教学,没有功夫练,字写得像鸡爪,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而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或是乡下农民,反而能写出,高水平,百看不厌的字。把字写好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爱好。作为老师和其他有高学历的人,把字写得鸡爪样,也是不应该的。


文化创作


板书是老师的另一面,不同阶段的老师板书的风格也不一样,小学、初高中、大学等各个阶段的老师板书有哪些不同,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其实很容易理解,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你可以知道原因。

不同阶段的老师板书的使用情况不一样,这是最重要的因素。

小学阶段属于启蒙教育阶段,虽然现在学校的投影仪等电子设备也很普遍,但是小学阶段老师是使用板书时间最长的,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因为不仅要让孩子学会算术,还要让孩子认识我们的汉字,在我的印象里小学老师上课基本上都是粉笔板书,因为数学要演算、语文要分析课文。到了初、高中其实PPT等电子版书同样很少使用,相对来说要比小学老师使用板书的时间短一些,老师讲习题不像小学老师那样题题都讲,初高中老师基本上习题都是选题讲,使用粉笔写板书没有小学老师多,而大学的老师基本上不写板书,因为大学老师上课经常用PPT讲课,甚至有的老师一套PPT用了好几年都懒得换,小学老师书写板书时间最长,大学老师几乎不写板书。

不同个阶段老师板书的风格不一样,这是第二个主要原因。

小学老师的板书基本上很端正,毕竟小学属于启蒙教育阶段,如果板书写的太潦草,学生都不一定看得懂你写了什么,在我的印象中,无论时间有多匆忙,我的小学老师板书都写的既工整且漂亮,很多小学老师的板书就像是书法字帖一样很漂亮。到了初高中就不一样了,很多老师的板书都变得比较潦草,因为学生基本都能看懂老师的板书,潦草一些无所谓,而且面对的升学的压力,老师为了提高讲课效率,自然板书上就不会有多少时间了,我遇到的初高中老师中,大多数女老师的板书比男老师的板书要好很多,大学老师要看情况,因为大多数情况使用PPT,但不能说大学老师板书就一定很糟糕,一般的话大学老师板书不是很好,因为他们也就偶尔写写板书。

很多大学老师的板书不如中小学老师的板书,其实在于这一点。

小学老师大多数都很负责,因为他们不仅要教会孩子认识中国的汉字,还要教会孩子学会计算,而且小孩子一般都比较听话。初高中老师其实面临着升学的压力,他们既是学生的监督负责人,而且还要争取提高学生的成绩,毕竟学生的成绩才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中、高考影响着各学校的招生情况,可以说初高中老师经常写板书正常,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可以说初高中老师相当于半个家长,而大学老师则不一样,大学老师基本上不管学生,也没什么学生压力,找工作、考研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且你来不来上课都没人管,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大学老师也没有这个责任去监督你,这是大学老师与中小学老师最大区别,很多大学老师上课从来不写板书。

所以说,很多大学老师板书不如中学老师,甚至不如小学老师的看法很正常,也是一种事实,在我看来,小学老师的板书优于中学、大学老师的板书,其实板书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板书反映出老师的另一面,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板书漂亮的老师,其实也是老师的一种修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板书在教师的生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连接老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老师多写板书,学生也喜欢,你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