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1940年,德國容克斯公司已經對噴氣式發動機在飛機上的新用途產生了巨大的興趣,阿拉多飛機公司雖然後知後覺,但是也隱約感覺到了其中的變化。就在這一年,德國空軍向阿拉多飛機公司下達了研製一種噴氣式偵察機的要求,項目代號E370。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Ar-234噴氣式轟炸機


進展緩慢的E370

就當時的技術來說,噴氣式飛機對於容克斯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大難題,更不要說在這方面缺乏經驗的阿拉多公司。再加上E370噴氣式偵察機原定數量太少,僅有50架,因此容克斯公司對這個項目並不是很上心,一直拖沓到第二年9月才提交第一個方案。

真正的問題不是氣動佈局,而是噴氣式發動機帶來高速度的同時,它還是個吞油怪獸,設計師必須設計一個足夠大的油箱才能讓飛機達到設計航程和滯空時間, 而大油箱又帶來尺寸和重量的增加,還有隨著油料消耗重心平衡的問題。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Ar-234噴氣式轟炸機

1941年9月,阿拉多公司提交了第一個方案,該方案氣動佈局上很類似一架大型滑翔機,修長的圓柱機身加上上單翼佈局,翼下吊艙內佈置一臺噴氣式發動機。為了減輕重量,飛機採用建議的滑橇式起落架,起飛的時候飛機放在一輛三輪滑車上,起飛後拋棄,這樣可以減輕不少重量和空間,可以搭載更多的燃料。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轟炸機起飛

1942年,飛機方案經過反覆的修改,開始進行各種風洞實驗,並進行細節方面的完善,原來的滑橇式起落架也改為更加實用的前三點式可收放起落架。空軍將原型機的訂購數量提升至20架,看來空軍對這種新式武器很感興趣,並賦予Ar-234的編號。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早期的起飛輔助三輪車

經過一系列的測試飛行,Ar-234逐步從噴氣式偵察機慢慢的衍生出一系列可以搭載炸彈的噴氣式輕型轟炸機。到1944年10月,空軍選擇了一個改進型號作為最終型,並於第二年2月修建完成第一條生產線,此時空軍的總訂單大約為3800架。

性能超前的噴氣式轟炸機

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噴氣式轟炸機,AR-234大致上可以劃分為原型機、轟炸型和偵察型3個大系統,其中轟炸型又分為雙發和4發。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4髮型

轟炸型除了發動機數量不同之外,機體特徵基本一致,雙發的單臺發動機推力900千克,飛機空重4.9噸,最大起飛重量約8.6噸;四發的單臺發動機推力800千克,飛機空重6.5噸,最大起飛重量11噸。

在戰鬥能力上,雙發Ar-234實用升限1萬米,最大航速735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1600千米,可以搭載1000千克炸彈;四發的最大航速提升至770千米每小時,載重量提升至1500千克,還增加了2挺自衛機槍。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機組成員

偵察型數據和四發轟炸型差不多,只不過將炸彈艙改為2臺偵察照相機,自衛武器稍有增加。

實戰經歷

雖然生產線在1945年才修建,但是之前已經零散到貨的飛機已經在第76轟炸機聯隊服役,經過為期12周的訓練後,機組成員就可以駕駛飛機執行任務了。因為缺乏高速飛行經驗,導致飛機出現多次事故,其中大部分是在降落時發生的。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Ar-234噴氣式飛機

直到1944年聖誕節頭一天才執行第一次實戰任務,當日為數不多的Ar-234各自攜帶500千克炸彈轟炸了列日地區,之後主要在德國西線地區執行任務,因為該機可以依靠高速性能高速出入戰區,其最大飛行時速比當時盟軍的P-51野馬戰鬥機還快了近100千米,即使被戰鬥機追尾也不擔心。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Ar-234噴氣式飛機

不過該機並非沒有損失,最主要的是飛機滿載炸彈的時候飛行性能會下降較多,這個時候盟軍戰鬥機開足馬力就有機會追上;另一個是德軍飛行員缺乏高速飛行經驗,導致因操作上的失誤造成損失。而盟軍戰鬥機總是抓住Ar-234滯空時間短的特點,在Ar-234起降的時候展開攻擊,此時飛機毫無還手之力;不過雙方空軍都承認,一旦讓Ar-234成功升空,如果是輕裝狀態,盟軍的戰鬥機要想把它打下來可能性很小。

最早的噴氣式轟炸機二戰德國Ar-234,戰鬥機都追不上,末日的絕唱

P-51野馬戰鬥機


​結語

Ar-234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噴氣式轟炸機,是一個很有開創性的嘗試,並且飛機也很成功,可以說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產品。然而同其他的德國末日武器一樣,Ar-234出現得太晚了,以至於本身數量就不足,還處處受到制約,原本的速度、高度優勢得不到發揮,最終淪為盟軍的戰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