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1940年,德国容克斯公司已经对喷气式发动机在飞机上的新用途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阿拉多飞机公司虽然后知后觉,但是也隐约感觉到了其中的变化。就在这一年,德国空军向阿拉多飞机公司下达了研制一种喷气式侦察机的要求,项目代号E370。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Ar-234喷气式轰炸机


进展缓慢的E370

就当时的技术来说,喷气式飞机对于容克斯公司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更不要说在这方面缺乏经验的阿拉多公司。再加上E370喷气式侦察机原定数量太少,仅有50架,因此容克斯公司对这个项目并不是很上心,一直拖沓到第二年9月才提交第一个方案。

真正的问题不是气动布局,而是喷气式发动机带来高速度的同时,它还是个吞油怪兽,设计师必须设计一个足够大的油箱才能让飞机达到设计航程和滞空时间, 而大油箱又带来尺寸和重量的增加,还有随着油料消耗重心平衡的问题。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Ar-234喷气式轰炸机

1941年9月,阿拉多公司提交了第一个方案,该方案气动布局上很类似一架大型滑翔机,修长的圆柱机身加上上单翼布局,翼下吊舱内布置一台喷气式发动机。为了减轻重量,飞机采用建议的滑橇式起落架,起飞的时候飞机放在一辆三轮滑车上,起飞后抛弃,这样可以减轻不少重量和空间,可以搭载更多的燃料。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轰炸机起飞

1942年,飞机方案经过反复的修改,开始进行各种风洞实验,并进行细节方面的完善,原来的滑橇式起落架也改为更加实用的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空军将原型机的订购数量提升至20架,看来空军对这种新式武器很感兴趣,并赋予Ar-234的编号。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早期的起飞辅助三轮车

经过一系列的测试飞行,Ar-234逐步从喷气式侦察机慢慢的衍生出一系列可以搭载炸弹的喷气式轻型轰炸机。到1944年10月,空军选择了一个改进型号作为最终型,并于第二年2月修建完成第一条生产线,此时空军的总订单大约为3800架。

性能超前的喷气式轰炸机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AR-234大致上可以划分为原型机、轰炸型和侦察型3个大系统,其中轰炸型又分为双发和4发。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4发型

轰炸型除了发动机数量不同之外,机体特征基本一致,双发的单台发动机推力900千克,飞机空重4.9吨,最大起飞重量约8.6吨;四发的单台发动机推力800千克,飞机空重6.5吨,最大起飞重量11吨。

在战斗能力上,双发Ar-234实用升限1万米,最大航速73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600千米,可以搭载1000千克炸弹;四发的最大航速提升至770千米每小时,载重量提升至1500千克,还增加了2挺自卫机枪。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机组成员

侦察型数据和四发轰炸型差不多,只不过将炸弹舱改为2台侦察照相机,自卫武器稍有增加。

实战经历

虽然生产线在1945年才修建,但是之前已经零散到货的飞机已经在第76轰炸机联队服役,经过为期12周的训练后,机组成员就可以驾驶飞机执行任务了。因为缺乏高速飞行经验,导致飞机出现多次事故,其中大部分是在降落时发生的。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Ar-234喷气式飞机

直到1944年圣诞节头一天才执行第一次实战任务,当日为数不多的Ar-234各自携带500千克炸弹轰炸了列日地区,之后主要在德国西线地区执行任务,因为该机可以依靠高速性能高速出入战区,其最大飞行时速比当时盟军的P-51野马战斗机还快了近100千米,即使被战斗机追尾也不担心。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Ar-234喷气式飞机

不过该机并非没有损失,最主要的是飞机满载炸弹的时候飞行性能会下降较多,这个时候盟军战斗机开足马力就有机会追上;另一个是德军飞行员缺乏高速飞行经验,导致因操作上的失误造成损失。而盟军战斗机总是抓住Ar-234滞空时间短的特点,在Ar-234起降的时候展开攻击,此时飞机毫无还手之力;不过双方空军都承认,一旦让Ar-234成功升空,如果是轻装状态,盟军的战斗机要想把它打下来可能性很小。

最早的喷气式轰炸机二战德国Ar-234,战斗机都追不上,末日的绝唱

P-51野马战斗机


​结语

Ar-234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是一个很有开创性的尝试,并且飞机也很成功,可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然而同其他的德国末日武器一样,Ar-234出现得太晚了,以至于本身数量就不足,还处处受到制约,原本的速度、高度优势得不到发挥,最终沦为盟军的战利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