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學校老師在學生一入校就統計學生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做什麼工作的,你怎麼看?

一世坦誠


現在,據小徐老師觀察統計,很多學校在學生一入校就會統計學生的爸爸媽媽都是做什麼工作的,有的甚至連爺爺奶奶曾經的職業也要備註上,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拿小徐老師所在地的學校來說,五年前從沒有做過統計學生父母工作的先例,但是,近五年來,此項統計卻成了必修課。原因細說起來,也許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複雜。

一、統計學生父母的工作可以迅速掌握學生的家庭文化程度,從而推斷出孩子受家庭教育的程度,而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又直接關係到孩子的在校成績。從而便於老師對不同家庭的孩子進行區別教學。

拿我們學校小學部來說,老師在講課時會格外注意那些父母在外地工作的留守兒童,特別是檢查作業時,會對這部分孩子的作業認真檢查。因為這部分孩子的爺爺奶奶幾乎很少有能管得了孩子作業的,老師為了防止這部分學生落下,會格外照顧一下。

二、有利於老師選擇與每個不同身份的家長的溝通方式,有利於家校良性溝通。

據老師們總結,如果父母或爺爺奶奶中有當老師的家庭出來的孩子,老師們就可以盡情的管教,不聽話打兩下子也不要緊,因為老師家庭出來的孩子家長一方面能理解信任老師的苦心,另一方面也重視孩子的教育,支持老師的工作。如果孩子父母和老一輩中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那麼在和這樣的父母交流時,要謹慎一些,特別是和爺爺奶奶交流,更是不要對他們做過多的要求,以避免背離他們的認知範圍而造成誤會。

自從小徐老師的學校對學生父母家人的工作做統計和研究後,在家校交流上矛盾明顯少了。

三、在開家長會的家長代表發言或者組織家委會時,便於老師選擇更適合的家長髮揮良性作用。

以前,每次開家長會,老師都會打無數個電話和家長溝通,問家長願不願意就某一主題發言,結果經常找很多個家長才能定下來,自從有了學生家長職務統計後,找起家長效率高多了。

總之,學校統計學生家長職務這件事,並不帶功利色彩,而是老師瞭解學生家庭環境,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的一個側面,是為了更好的配合家庭教育進行學校教育。同時也更便於組織一些學校活動等等。希望大家不要以為這是學校侵犯學生及家長私人信息的行為,畢竟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也是老師瞭解學生學情的一部分。


指尖教育帝國


筆者是一名鄉村教師,曾在鄉村中學和村級小學教書。我來談一下學校為何每次入學的時候要統計學生的父母是啥工作。其實鄉村小學就在一年級的時候統計一次,如果學生繼續在本學校上二年級,一直上到六年級,也就統計一次。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要區別對待,而是要給予特殊孩子一些更多的照顧,避免讓孩子脆弱的心靈受到傷害。

我曾經是六年級的數學老師,我們班的語文老師是班主任,他就給我說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全班一共7個學生。其中有三個學生是在健全的家庭,也就是父母都在;有三個學生是單親家庭,有1個學生是複合家庭(親爹後媽)。這就是我們班的基本情況。只有瞭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才能更好地關心學生。而且語文老師也為了保護孩子,作文和週記避免讓學生寫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媽媽這樣的作文,以免讓孩子傷心難過。

我們不僅統計了學生的父母,更統計了學生的住房是樓房還是平房,農村有很多家庭是二層半的小樓,當然也有一些比較困難的依然住的是平房。班裡有一個男生是常年和奶奶在一起住,是平房,單親,父親外出打工。一家只有三口人:學生和他的爸爸,還有奶奶,他的媽媽和爸爸離婚了,爺爺去世了。像這樣的特殊家庭,學生的性格受到很大的影響。

因為我們是村級小學,從最初100多人的小學,隨著鄉村經條件濟越來越好,鄉村學生流也越來越嚴重,現在只剩下了不到20人。對於這僅有的學生,老師對孩子的家庭情況真的如數家珍。家裡有幾口人,父母啥工作,爺爺奶奶身體如何,放學的時候是誰來接送孩子的。只有瞭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關心孩子。雖然現在鄉村教師特別負責,但是也難擋學生的流失。不是學校的老師不好,而是家長想讓孩子去縣城,去享受更好的學習條件。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站在家長的角度我是支持孩子去縣城讀書的。

那麼問題來了,能轉走的都轉走了,剩下的孩子幾乎全是留守兒童,家庭情況有的比較貧困,有的是單親家庭,難免對孩子的教育重視不夠。老師手把手地教孩子,效果也不是特別好。不瞭解鄉村情況的朋友肯定會說,你們就十幾個學生,為啥還教不好?我想說的是,每一個鄉村老師都在盡最大可能把孩子教好。我們把原本二三十分的學生教到三四十分,把四五十分的成績教到及格分。學校的學習報是學校掏錢的,甚至老師也自己掏錢給學生買作業本和鉛筆。每一個學生都是學校最珍貴的“大熊貓”。

有的時候看到學生不學習,老師既覺得學生可憐,又覺得可氣!家庭條件不好,只能靠成績走出去,可是他們卻不愛學習。也就是習慣性差。家庭條件越差的學生,行為習慣也就越差,長期和爺奶生活的學生更難管教。那些為數不多的成績好,又懂事的學生都是生活在健全家庭的孩子。對於單親的家庭,老師只能給予更多的關心。我想說的是,對於這些孩子,僅憑老師的一點關心是不夠的,他們需要一個媽!

所以學校統計學生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做什麼工作的,肯定是有好的用心的!


一師者


大家真多想了,本人從事教育工作多年,還真沒想過學校讓統計這個的具體作用。

我想它的作用無非以下幾種:

第一:方便老師的工作,便於家校合作。

比如統計家長的電話,學生如果有事老師就可以第一時間聯繫上家長。

比如統計父母的職業,老師就可以基本瞭解孩子的家庭狀況,如果有父母離異或者單親家庭的孩子,老師能照顧的會特別照顧一下。

比如統計家庭住址,如果孩子突然沒來上學也聯繫不上家長,學校至少知道孩子住在哪裡,有更多的機會。

第二:建立學籍檔案。

現在孩子們建立學籍,不僅要統計父母的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還有戶口所在地,身份證以及孩子的身份證等等,更加複雜。

當然,這與現在學生學籍管理嚴格也有關係,學籍要伴隨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一個學生一個號,不可更改,所以嚴點也正常。

第三:現在不但學校統計,去哪辦事填表不統計。

實際這個填表統計電話,單位,不但學校存在,在其他單位也存在。去任何一個地方辦事填表不都有這幾項嗎?這應該是最基本的吧。

第四:老師只是執行上級的工作。

這個統計工作大多是學校安排的,有時還是高一級的部門安排的。比如統計孩子們上下學乘坐什麼交通工具。都是上級安排的任務,老師只是執行命令而已。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學校的一個最基本的工作而已,也沒什麼大的用意。就算有,也是真誠的為孩子去著想。

大家不用介意,就算老師知道了你的部分隱私也不會故意去洩露的,更不會去區別對待你的孩子。

我相信大多數老師都會這麼去做的!這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人生如夢LLH


信息收集而已!這是教育局要求!便於學籍管理登記和家校聯繫!(如聯繫地址.電話等等)但我也遇過很多家長在填職業一欄並非如實報(有的也是簡單)像曾遇過某位市級官員(局級.正處)填的只是單位職工而已(類似很多.越大的官都很低調).做生意也只填自由職業.對於所填家庭成員職業和教育以及經濟情況教育局並不會去核實(像區級教育局新生一般都在幾千以上!何來精力和人員去核實?)說是老師別有用心去利用那完全是無稽之談!家校之間關係在於互信!沒有互信就失去了教育意義了!


一把年齡誰沒有個故事


答:摸底學生家庭情況,好備日後拉幫結派!


用戶13590634779


請各位家長不要誤會,學生新入學,老師就登記學生家長的相關信息,是極為正常的事情。

這是在給學生建立學籍檔案。

現在的學生學籍,相當重要,會陪伴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也許還會陪伴他一生。教育部門要求按規定採集學生相關信息,錄入電腦,上報省級管理部門。

必須登記的有效信息中,當然要了解父母情況,包括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個人電話,還得有家庭詳細住址。至於爺爺奶奶等親戚,應該填入“主要社會關係”這樣的欄目,當然,有些不填也是可以的。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信息需要登記。

不少人誤以為這是老師在動歪腦筋,想利用學生父母的關係,達到一些個人目的。不能排除所有老師,但多數老師不會這麼做。全部學生都被要求提供相關信息,是建檔的需要,是教育部門規定,學校行為,老師只是執行人。

當老師要求學生做某事時,家長們如果不明白,有懷疑,完全可以找老師瞭解真實情況,沒必要胡亂猜疑。家長和老師如果老是隔層紙,不能坦誠相對,對雙方都不利。



胸懷寬廣


便於看人使法看人發貨看人對策,與學生本人學習亳無用處。讀書一件簡單有趣的事,不是生命的全部,現在搞得讀書是人人準備當中央委員,準備出國作外交官,不知掃地弄飯還是這些人,現在把孩子上學已上升為抓住了人的命門,左一個為孩子的前途,為將來的命運,這全是一場無邊線的陷阱,天還是那天,地不是原來的地,人不是原來的人,生活還是原來的生活,盡出鬼,卻改變不了人吃飯拉屎要睡覺,吃喝地上長,人事要人來做,離開做具體實事,什麼都是空。


檢音釋光


要從不同的角度是看待這個問題。一說到再開學之後,學校就統計學生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的工作情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大家就開始,左思右想。我來說一下我的理解。



我知道很多家長或者旁觀者看到這個標題之後,會想到統計學生的爸爸媽媽,甚至爺爺奶奶的工作幹什麼呀?不就是想了解這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嗎?看看老師對這個學生應該怎麼溝通和指導。


有的人卻說,老師統計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就是,看這位學生是否有家庭背景,以及老師是否對這位學生應該用心或者不用心。我看到這樣的情況心裡還是不免有些難過的。我們的社會在飛速發展,變化萬千。我們大部分老師的初心還是沒有變,我們老師都知道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幹什麼?並不是什麼都從自己的利益和勢力角度出發。我身邊的大部分老師對學生對家長不僅很尊敬,而且對學生的教育也非常用心,對學生的學習也非常的上心,老師的愛心耐心和專心表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老師,我們統計學生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家庭情況,完全是為了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現在的學生跟以前的學生大不相同。現在的學生從小就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內心世界,而之前的學生沒有什麼複雜的想法,一心只有學習,不想學習的學生就是不學習,而現在的孩子們,心裡各自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那麼老師怎麼去了解這位學生呢?首先從他的家庭環境出發。

老師瞭解了學生的家庭實際情況之後,可以對學生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更好的與學生溝通,更好的對學生採取師教的方法。老師與學生共同進步。

我們為什麼不能單純的往好的方面去思考呢?


說文寫作


想多了吧,現在每個學生一進校都要求填正常了,大學也一樣要填,我兒子的班會老師都請家長來演講,挺好的


心態50248


誰家孩子進了這樣的學校算是倒黴,選學生幹部和榮譽可能也會看背景了,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風,老鼠的孩子從起跑線上就開始受委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