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校老师在学生一入校就统计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做什么工作的,你怎么看?

一世坦诚


现在,据小徐老师观察统计,很多学校在学生一入校就会统计学生的爸爸妈妈都是做什么工作的,有的甚至连爷爷奶奶曾经的职业也要备注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拿小徐老师所在地的学校来说,五年前从没有做过统计学生父母工作的先例,但是,近五年来,此项统计却成了必修课。原因细说起来,也许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复杂。

一、统计学生父母的工作可以迅速掌握学生的家庭文化程度,从而推断出孩子受家庭教育的程度,而孩子所受的家庭教育又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在校成绩。从而便于老师对不同家庭的孩子进行区别教学。

拿我们学校小学部来说,老师在讲课时会格外注意那些父母在外地工作的留守儿童,特别是检查作业时,会对这部分孩子的作业认真检查。因为这部分孩子的爷爷奶奶几乎很少有能管得了孩子作业的,老师为了防止这部分学生落下,会格外照顾一下。

二、有利于老师选择与每个不同身份的家长的沟通方式,有利于家校良性沟通。

据老师们总结,如果父母或爷爷奶奶中有当老师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老师们就可以尽情的管教,不听话打两下子也不要紧,因为老师家庭出来的孩子家长一方面能理解信任老师的苦心,另一方面也重视孩子的教育,支持老师的工作。如果孩子父母和老一辈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么在和这样的父母交流时,要谨慎一些,特别是和爷爷奶奶交流,更是不要对他们做过多的要求,以避免背离他们的认知范围而造成误会。

自从小徐老师的学校对学生父母家人的工作做统计和研究后,在家校交流上矛盾明显少了。

三、在开家长会的家长代表发言或者组织家委会时,便于老师选择更适合的家长发挥良性作用。

以前,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打无数个电话和家长沟通,问家长愿不愿意就某一主题发言,结果经常找很多个家长才能定下来,自从有了学生家长职务统计后,找起家长效率高多了。

总之,学校统计学生家长职务这件事,并不带功利色彩,而是老师了解学生家庭环境,以及所受的家庭教育的一个侧面,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家庭教育进行学校教育。同时也更便于组织一些学校活动等等。希望大家不要以为这是学校侵犯学生及家长私人信息的行为,毕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情的一部分。


指尖教育帝国


笔者是一名乡村教师,曾在乡村中学和村级小学教书。我来谈一下学校为何每次入学的时候要统计学生的父母是啥工作。其实乡村小学就在一年级的时候统计一次,如果学生继续在本学校上二年级,一直上到六年级,也就统计一次。这么做的原因,并不是要区别对待,而是要给予特殊孩子一些更多的照顾,避免让孩子脆弱的心灵受到伤害。

我曾经是六年级的数学老师,我们班的语文老师是班主任,他就给我说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全班一共7个学生。其中有三个学生是在健全的家庭,也就是父母都在;有三个学生是单亲家庭,有1个学生是复合家庭(亲爹后妈)。这就是我们班的基本情况。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更好地关心学生。而且语文老师也为了保护孩子,作文和周记避免让学生写我的爸爸或者我的妈妈这样的作文,以免让孩子伤心难过。

我们不仅统计了学生的父母,更统计了学生的住房是楼房还是平房,农村有很多家庭是二层半的小楼,当然也有一些比较困难的依然住的是平房。班里有一个男生是常年和奶奶在一起住,是平房,单亲,父亲外出打工。一家只有三口人:学生和他的爸爸,还有奶奶,他的妈妈和爸爸离婚了,爷爷去世了。像这样的特殊家庭,学生的性格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为我们是村级小学,从最初100多人的小学,随着乡村经条件济越来越好,乡村学生流也越来越严重,现在只剩下了不到20人。对于这仅有的学生,老师对孩子的家庭情况真的如数家珍。家里有几口人,父母啥工作,爷爷奶奶身体如何,放学的时候是谁来接送孩子的。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关心孩子。虽然现在乡村教师特别负责,但是也难挡学生的流失。不是学校的老师不好,而是家长想让孩子去县城,去享受更好的学习条件。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站在家长的角度我是支持孩子去县城读书的。

那么问题来了,能转走的都转走了,剩下的孩子几乎全是留守儿童,家庭情况有的比较贫困,有的是单亲家庭,难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不够。老师手把手地教孩子,效果也不是特别好。不了解乡村情况的朋友肯定会说,你们就十几个学生,为啥还教不好?我想说的是,每一个乡村老师都在尽最大可能把孩子教好。我们把原本二三十分的学生教到三四十分,把四五十分的成绩教到及格分。学校的学习报是学校掏钱的,甚至老师也自己掏钱给学生买作业本和铅笔。每一个学生都是学校最珍贵的“大熊猫”。

有的时候看到学生不学习,老师既觉得学生可怜,又觉得可气!家庭条件不好,只能靠成绩走出去,可是他们却不爱学习。也就是习惯性差。家庭条件越差的学生,行为习惯也就越差,长期和爷奶生活的学生更难管教。那些为数不多的成绩好,又懂事的学生都是生活在健全家庭的孩子。对于单亲的家庭,老师只能给予更多的关心。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些孩子,仅凭老师的一点关心是不够的,他们需要一个妈!

所以学校统计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是做什么工作的,肯定是有好的用心的!


一师者


大家真多想了,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还真没想过学校让统计这个的具体作用。

我想它的作用无非以下几种:

第一:方便老师的工作,便于家校合作。

比如统计家长的电话,学生如果有事老师就可以第一时间联系上家长。

比如统计父母的职业,老师就可以基本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如果有父母离异或者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师能照顾的会特别照顾一下。

比如统计家庭住址,如果孩子突然没来上学也联系不上家长,学校至少知道孩子住在哪里,有更多的机会。

第二:建立学籍档案。

现在孩子们建立学籍,不仅要统计父母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还有户口所在地,身份证以及孩子的身份证等等,更加复杂。

当然,这与现在学生学籍管理严格也有关系,学籍要伴随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一个学生一个号,不可更改,所以严点也正常。

第三:现在不但学校统计,去哪办事填表不统计。

实际这个填表统计电话,单位,不但学校存在,在其他单位也存在。去任何一个地方办事填表不都有这几项吗?这应该是最基本的吧。

第四:老师只是执行上级的工作。

这个统计工作大多是学校安排的,有时还是高一级的部门安排的。比如统计孩子们上下学乘坐什么交通工具。都是上级安排的任务,老师只是执行命令而已。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学校的一个最基本的工作而已,也没什么大的用意。就算有,也是真诚的为孩子去着想。

大家不用介意,就算老师知道了你的部分隐私也不会故意去泄露的,更不会去区别对待你的孩子。

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这么去做的!这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人生如梦LLH


信息收集而已!这是教育局要求!便于学籍管理登记和家校联系!(如联系地址.电话等等)但我也遇过很多家长在填职业一栏并非如实报(有的也是简单)像曾遇过某位市级官员(局级.正处)填的只是单位职工而已(类似很多.越大的官都很低调).做生意也只填自由职业.对于所填家庭成员职业和教育以及经济情况教育局并不会去核实(像区级教育局新生一般都在几千以上!何来精力和人员去核实?)说是老师别有用心去利用那完全是无稽之谈!家校之间关系在于互信!没有互信就失去了教育意义了!


一把年龄谁没有个故事


答:摸底学生家庭情况,好备日后拉帮结派!


用户13590634779


请各位家长不要误会,学生新入学,老师就登记学生家长的相关信息,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这是在给学生建立学籍档案。

现在的学生学籍,相当重要,会陪伴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也许还会陪伴他一生。教育部门要求按规定采集学生相关信息,录入电脑,上报省级管理部门。

必须登记的有效信息中,当然要了解父母情况,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个人电话,还得有家庭详细住址。至于爷爷奶奶等亲戚,应该填入“主要社会关系”这样的栏目,当然,有些不填也是可以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信息需要登记。

不少人误以为这是老师在动歪脑筋,想利用学生父母的关系,达到一些个人目的。不能排除所有老师,但多数老师不会这么做。全部学生都被要求提供相关信息,是建档的需要,是教育部门规定,学校行为,老师只是执行人。

当老师要求学生做某事时,家长们如果不明白,有怀疑,完全可以找老师了解真实情况,没必要胡乱猜疑。家长和老师如果老是隔层纸,不能坦诚相对,对双方都不利。



胸怀宽广


便于看人使法看人发货看人对策,与学生本人学习亳无用处。读书一件简单有趣的事,不是生命的全部,现在搞得读书是人人准备当中央委员,准备出国作外交官,不知扫地弄饭还是这些人,现在把孩子上学已上升为抓住了人的命门,左一个为孩子的前途,为将来的命运,这全是一场无边线的陷阱,天还是那天,地不是原来的地,人不是原来的人,生活还是原来的生活,尽出鬼,却改变不了人吃饭拉屎要睡觉,吃喝地上長,人事要人来做,离开做具体实事,什么都是空。


检音释光


要从不同的角度是看待这个问题。一说到再开学之后,学校就统计学生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的工作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大家就开始,左思右想。我来说一下我的理解。



我知道很多家长或者旁观者看到这个标题之后,会想到统计学生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的工作干什么呀?不就是想了解这个学生的家庭背景吗?看看老师对这个学生应该怎么沟通和指导。


有的人却说,老师统计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就是,看这位学生是否有家庭背景,以及老师是否对这位学生应该用心或者不用心。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心里还是不免有些难过的。我们的社会在飞速发展,变化万千。我们大部分老师的初心还是没有变,我们老师都知道自己的责任,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干什么?并不是什么都从自己的利益和势力角度出发。我身边的大部分老师对学生对家长不仅很尊敬,而且对学生的教育也非常用心,对学生的学习也非常的上心,老师的爱心耐心和专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老师,我们统计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的家庭情况,完全是为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现在的学生跟以前的学生大不相同。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之前的学生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一心只有学习,不想学习的学生就是不学习,而现在的孩子们,心里各自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那么老师怎么去了解这位学生呢?首先从他的家庭环境出发。

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之后,可以对学生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更好的与学生沟通,更好的对学生采取师教的方法。老师与学生共同进步。

我们为什么不能单纯的往好的方面去思考呢?


说文写作


想多了吧,现在每个学生一进校都要求填正常了,大学也一样要填,我儿子的班会老师都请家长来演讲,挺好的


心态50248


谁家孩子进了这样的学校算是倒霉,选学生干部和荣誉可能也会看背景了,俗话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从起跑线上就开始受委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