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該不該讓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

yuuuu_蕭蕭


一般情況下,老師不應該讓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因為家長不一定理解老師的教學方式,很多題目的理解也可能會有偏差。家長輔導孩子時,不少孩子其實是不服氣的。很多時候孩子其實只認可父母是管吃喝的,老師才是孩子心目中管學習的人。


前兩天一個孩子就因為一道題和媽媽有了不同意見,最後爭執不下,孩子選擇報警。

為什麼這麼多小學老師會讓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寫作業?

主要原因是孩子這個時期接受能力差異比較大,有些孩子訓練得不夠充分,課業上有點落後。老師在課堂上無法讓所有孩子完全掌握,只能依靠課後給孩子練習來鞏固。而這個時期的孩子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家長剛好可以有這個能力監督孩子練習,順便輔導孩子部分錯題。這本來是很好的做法,但是在執行過程中卻變型了。


部分老師把作業的訂正都交給家長,甚至連答案也沒給。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輔導,也沒法跟孩子解釋。即便是強行解釋了,很多時候也是錯誤的答案。這是家長很苦惱的一件事情!

家長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是應該的,但是老師如果把過多的輔導任務給到家長,家長會不堪重負。家長輔導孩子作業不是不可以,但是也要有個度。現在變成家長每天必須檢查孩子作業、必須給孩子訂正作業,否則老師就會批評家長,懲罰孩子。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就有點過了!


家長該不該輔導孩子?肯定應該,孩子是自己的,如果你不付出額外的努力,你就很難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家長是最有可能花很多時間來耐心輔導孩子的人,越是學習差的孩子,實際上越需要家長的輔導。

然而這實際上又是一個難解的局:成績好的孩子,需要家長輔導的時間比較少,家長一般不會遇到麻煩;成績差的孩子,需要家長付出很多的時間輔導,而家長往往又沒有時間和這個能力來輔導孩子。


關於家庭輔導有很多不同意見,每個人遇到的問題都不相同。這真的沒有簡單的對錯,站在不同人的角度看到的問題完全不一樣。您的看法如何?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我前兩天剛剛去參加完孩子的家長會回來。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孩子的英語老師說的話:孩子已經讀二年級了,現在開始要背單詞背課文了,可班裡有些孩子連26個英文字母都背不下來。

老師說,我就想問問這些孩子家長,你們就忍心讓自己的孩子,以這樣的水平來學校嗎?孩子大了,知道羞恥了,他每天要跟他的同學們在一起上課,且不說課業的壓力,光是來自同伴的壓力就有多大呀?你要是真的心疼孩子,就一定幫幫孩子!

聽完之後,我的心裡真的對這位老師充滿了敬意。老師和家長很多時候其實是一致的,都是愛孩子的。

如果孩子基礎特別差,根本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如果家長再不輔導孩子,孩子能怎麼辦呢?

除了這種情況以外,對能跟上老師節奏的孩子,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更優秀,想在家裡輔導孩子,那麼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跟老師的方法保持一致,否則,很有可能跟老師講解的方式不一樣,這樣反倒是誤導了孩子。


小公主變形計


如果我的孩子的老師讓我在家輔導一下我的孩子的作業,那我是非常高興的。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當回孩子老師了。因為,孩子有了老師就是老師說老師說,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目前,我們孩子就是這樣。不過首先要和老師溝通孩子的學習情況。

再說老師讓輔導作業說明咱家孩子課堂知識可能沒完全吸收或者跟同班同學有差距,一個班級的孩子學習情況畢竟是有差距的,要不然為什麼會有學霸和學渣之說。可能在此用詞欠妥,因為現在學校不搞之前的成績排名了。有差距老師讓回家補上也是為學生著想呀。可能大家會說在課堂上可以補,老師也是有教學進度的,不可能因為幾個人的跟不上而耽誤大部分學生的進度。這時候家長幫助孩子跟跟進度還是有很大作用的,要不然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差距大了,造成孩子心理負擔就有點嚴重了。而且,現在老師都不能拖堂和留校,更不能帶回家去輔導,所以只能選擇交給家長查漏補缺。

作為家長我是很願意負擔起這個責任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是很重要的,不能單方面的依靠對方吧。輔導孩子也是陪伴的一種吧,當然我們家長如果沒有這個輔導能力那就要特別和老師溝通和商量了。


王歆柔


實際上,不管老師有沒有進行要求,我都會在家裡指導下孩子。

不過,我的指導不一定就是給孩子講課或者講題。

預習時,而且孩子比較擅長這門課的話,我主要就是讓孩子熟悉課本,不要到時候因為有生字或者不理解的詞而影響聽課。

如果是孩子比較薄弱的科目,我就會給孩子講解一下。

比如兒子的英語,預習時我除了帶著他念,還會介紹一些某些近義詞的差別,考試時可能會怎麼考。即使他一時記不住,多聽聽總是有印象,將來老師再講或者考試遇到時就可能會反應過來。

此外,除了課本外,我也會盡量用其他形式補充教學。比如讓孩子看紀錄片來學習歷史知識,看原版動畫來培養英語語感。

總之,老師的要求可能是基於全班的考慮,要求家長輔導功課的話,通常也是比較低年級的,像高中就沒有老師提這方面要求的。

既然老師提了要求,說明課程並不太難,多數家長都有能力進行輔導。而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是更瞭解自己的孩子,也更清楚孩子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因此,對於老師的這個要求不要有逆反心理,不要覺得既然孩子進了學校,就應該全由老師負責、出力。倘若家長這樣想,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孩子。就像前面我說的,即使不說給孩子報培訓班,自己督促孩子讀讀課本,提前解決掉生字、不理解的詞義,都能讓孩子上課更有效率,何樂而不為呢?


搬書回巢


在這個問題上,說實話本來是很沒有疑問的一件事,現在反而是挺糾結的。

因為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一直在輔導孩子的作業,有的家長甚至準備一直輔導至高考結束,比如我。

按照正常的理論,學習應該主要是由學校完成的,也就是孩子的學習應該主要甚至全部由學校完成。這一點毋庸置疑。

第一,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家長都有能力、有時間、有精力去督導孩子的學習,絕大多數家長可能在小學階段還可以,上了初中基本就不行了。這是現實的狀況。

第二,家長的主要職責是為孩子安排好衣食住行,保障孩子的健康,在育人方面作用更大一些。

第三,即使家長能夠從小到大一直輔導,但是仍然存在問題,一是家長輔導的是否正確?二是是否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不願意自主學習?

第四,大多數沒有能力輔導孩子作業的家長,如果學的不好,責任在誰?難道都是孩子和家長嗎?

第五,學校和老師是負責孩子學習的第一人,必須首先把家長不能夠輔導孩子作為第一齣發點,教學、學業輔導、解決問題,都應該是學校和老師應該做的。如果出現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問題,需要家長協助,可以與家長交流,由家長做一些輔助和督促,而不是不負責任的扔給家長去督導,甚至放棄孩子,這與有教無類的教學理念是相背離的。

第六,誰的孩子誰上心,我認為有餘力有能力有條件的家長可以輔導孩子作業,但這絕對是極少數,絕對不能是主流。

希望我們的老師們對每一個孩子都不放棄,對每一個孩子都努力的盡到職責和義務,也希望每一個家長都根據自己孩子和家庭的現實特點,配合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指導工作。但是,孩子的學習主要還是學校和老師。


五戒1977


我是小學老師,跟家長接觸的最多。我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其一、小學老師和家長容易產生矛盾,大致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孩子在學校屢屢犯錯,比如上課說話、作業沒有完成、跟同學打架等等情況,老師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屢次說教,孩子也不改,打罵也不符合現在的規定,老師很多時候拿起手機就給孩子的家長打電話,叫家長趕緊來學校一趟,全然不顧孩子的家長是否有困難,不能及時趕到。

有的家長說最害怕孩子的老師,在上班的時間打電話,通知家長馬上到學校去一趟,有時候家長的假真的不好請呀。

我很理解家長,所以我一般都會問學生,你爸爸或媽媽現在是在上班嗎?如果是,我不會當時電話,除了磕著、碰著、生病這樣的事情除外,我一般都會另找時間跟孩子的家長聯繫,交流溝通孩子的情況。

其二、就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會向家長多次反饋情況,要求家長回家輔導孩子。

孩子成績好,你好、我好、大家好。顯得家長和老師交流時的氣氛都那麼的和諧、融洽。

可是孩子的成績不好,老師會跟家長就孩子的學習問題,深刻的解析孩子差的原因在哪裡,孩子的成績如何如何的差?不管老師的話說的怎麼委婉,可是批評永遠沒有表揚的話來得動聽。老師找家長次數多了,就算你是為了學生著想,家長和老師的關係也不會那麼融洽了。

那麼老師該不該叫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呢?

這是是目前老師遭到家長詬病的一個主要原因。

很多家長吐槽:現在的老師太好當了,什麼都叫家長教,我們都自己教了,還要老師幹什麼,還叫孩子上學幹什麼!

這就表明有一部分家長是對老師叫自己回家輔導孩子是持反對,不支持態度的,尤其是這兩種家長的意見最多,一是學差生的家長,二是文化層次比較低的家長,他們輔導學生比較費勁,勝任不了的,吐槽也最厲害。

那些優秀孩子的家長,和文化水平比較高的家長,相對來說吐糟就比比較少了。

也不怪有的家長抱怨老師。課本還沒有講,就給孩子留作業,就是想叫家長來輔導孩子,自己在講的時候就會省力氣,我從來不會這麼做。因為知識是有時代性的,家長就算是會,他也是按照他上學時學的去教給孩子,有的時候觀點不一定對,孩子一般都會先入為主,老師在去訂正也會花費力氣的。

不過那些孩子反應能力差,別人三遍五遍就能學會,他幾十遍都學不會,那你家長如果回家不輔導孩子,就靠老師,你家孩子的結果可以預見。我班裡就有這樣的孩子。一年級20以內的加減法學的那個費勁,我告訴她家長回家多練習,她媽媽堅持兩天嫌麻煩。現在二年級學的是1000以內的加減法,她半天也做不了幾道題。這不昨天考試,她是唯一一個不及格的孩子,在平均分90分的情況下,她考了49分。

大家看到沒有,這學生後面的題都沒有做。你知道為什麼嗎?

她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做計算題了,可是大家看看,她計算題對了沒幾個。一年級20以內我就發現了,給她家長反饋。可是家長不支持,沒耐性,造成現在這種局面。其他同學90多分,還有滿分的孩子,她的成績跟大家一比就太差了。

家長朋友們,我所要表達的意思是,老師如果給你家孩子提出了幫扶的要求,就算沒有,你看到孩子學習很費勁,家長不要袖手旁觀,覺得這是老師的責任,

老師的責任是教學生,但是我們有工作任務,學生80%達到優秀,我們就完成任務了,現在我們大多數能到到95%左右的優秀率,我們不是沒有付出,但是孩子不一樣呀。那5%孩子真的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

你覺得這精力是該家長付出還是老師?家長朋友們心裡沒有個明確答案嗎?孩子首先是你們的,幫助他們是你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不要擺客觀,說困難。說那都沒用。想辦法把自己孩子的學習搞上去是重點。其他牢騷話沒用。你在發牢騷,人家優秀學生家長在給孩子補課拔高,人家越來越優秀,你還忙著吐槽抱怨老師,結果會怎麼樣呢?

我這個學生還不是最好的例子嗎?一年級可以考80多分,現在不及格,這還不是她最差的成績,最差的一次考了20多分!

如果家長依然不重視,以後只會越來越差!不信走著瞧!關注我的友友們可以靜待明年。看看這孩子的成績會怎麼樣?

結語:

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必須是三方面緊密配合。首先以孩子為主體,孩子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那麼其他人在用多大的力量都無濟於事。孩子首先要知道學習。班裡的這個女孩子學東西特別慢,並且她根本就不愛學習。人家孩子課文幾遍就背過了,她也就唸幾遍,背不過也不會多背幾遍。你說她怎麼就優秀了。可以不聰明,但不可以不努力。沒有天賦,但是我有努力,一樣能成功!

其次就是老師和家長的緊密配合。老師搞好學校的教學,家長針對孩子的弱項進行幫扶。

三者完美結合,就會成就孩子的優秀!

這是我的一點小看法,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到家長朋友們。手機前的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也可以分享出來,期待友友們踴躍留言!


淺淺的教育


這個問題提得有點彆扭了。孩子們經過一天的學習,尤其是開始接觸到新的知識點,一般都會有課堂練習讓孩子們及時演練。條件許可的地方,還會佈置少許的家庭作業讓孩子們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一般來說,這些“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沒有誰會有硬性的區分和特定的要求。只不過是上面統籌佈置下發的幾份作業,老師按不同的時間讓學生儘量完成罷了。公正的說,老師適當的佈置一點“家庭作業”(或叫“課外作業”吧),也是為了學生能及時掌握學習技能(如語文學習中需要掌握的拼音能力、識字中的筆畫規則和筆畫順序、組詞、造句以及寫話的能力等;數學方面的演算、一些簡單的概念和簡要公式等等)都需要孩子們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完成的。因此,與其說老師該不該要求家長輔導孩子的作業,倒不如說家長該不該抽點時間來輔導自己的孩子完成有關作業。古話說的“十年寒窗苦”就強調了一件事:讀書必須要刻苦,才會學業有成!如果前有老師的引導、中間有孩子的刻苦學習、後有家長援手扶正,相信孩子們的學習定會取得預想的效果!本人觀點,不知是否有同感者?


雨文161880063


老師該不該讓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多麼可笑的問題!

在這裡,我可不可以弱弱地問一句,老師能不能讓家長不要生孩子?孩子是老師生的?還是家長生的?!

老師在學校面對所有的學生授課,而學生的智商、接受能力、學習的積極性卻各不相同。有的學生“一點就通",正所謂“響鼓不用重槌";而有的學生,卻糊里糊塗。

如果家長有一定的知識,孩子放學以後能檢查一下孩子的聽課筆記,口頭考考孩子的學習情況,這難道不應該嗎?當然這樣做,可能對有的家長看電視、打麻將會有一定的影響。

培養孩子、教育孩子是老師的天職,也是家長責無旁貸的義務!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撫養了他,培養了他,讓他有出息,等到家長老了以後,孩子也必須要孝順父母,贍養父母!這種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


和風細雨


在我回答問題之前,我直言不諱地告訴凡是有此想法的家長:不要質疑老師的做法。每個老師都有不同的安排,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老師這麼安排無可厚非,是想讓孩子學得更好,家長要不折不扣地去做,努力完成,儘量配合好老師,才能促進學生取得更大進步,學生的行為習慣才會更好。原因很簡單,下面我就這個問題展開分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孩子是自己的,我們輸不起。

近幾年國家實行二胎政策,好多人家才有了第二個孩子。但也有許多人家不願意生二孩,依然是獨生子女。不管是一個孩子還是兩個孩子,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高科技主導著這個時代,讀不好書將無法立足於社會。可能一些孩子連最起碼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備。學到必須掌握的文化是每個家庭都必須面對的事實。雖然,不是每個學生都必須考起大學才是唯一出路,但讀好書是離成功最近的一條路。2018年公務員考試,我們市36000多人參加考試,錄取人數只不過900多人。今年公務員考試38000多人考試,錄取人數800多人。2018年教師招聘考試,有個鄉1個崗位,670人競爭。今年“三支一扶”首次在我們市招考,有個鄉鎮一個崗位1070人競爭,這是何等激烈。文憑最低要求也是本科,如果沒有本科,連考試的資格都沒有。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要考公務員,也不是所有人都要當老師,但是孩子最起碼的文化是必須具備的,否則上工地幹活還要看人家用不用你。假如這樣,孩子是不是一輩子在家守著父母吃?再說,父母的養老問題他都無法給你提供,你也就不要指望了。因此,每個家庭孩子都不多,而且很多人家只靠著一個孩子。讀書之時家長不按老師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輔導,將來他能學到多少知識就不好說了。在基礎階段家長一絲不苟地做好孩子的輔導,讓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等到家長再也無法輔導時,你也不用著急,孩子自己會學習。可以說,每個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都是輸不起的,畢竟只有一個孩子。

二、孩子是成長的,離不開父母。

一個孩子從生下來開始就需要家長的照顧和幫助。等到他上學,家長不但要為他解決好所有衣食住行涉及的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長的陪伴,學習需要家長的輔導和監督。他們畢竟是孩子,都處於半懂不懂的狀態,稍微有點鬆懈就可能走偏,也可能出問題。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必須親力親為,事無鉅細地幫助他們,讓他們有一個溫馨、幸福的家。讓他們過著常人都能過的生活。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由於學生不懂事、年齡小、學習能力差、學習方法不得當。都會造成學生學不好,怕學習,甚至厭學。問題的出現非常多,家長几乎不能想象得到。因此,家長要做好孩子的保護神,為他們保駕護航。孩子學不會,家長一定要想辦法幫孩子解決,也要讓孩子全部學懂。這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堅持,絕不可馬虎。一旦家長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學生的學習銜接不上,留下後遺症,問題會越來越多。我們要為那些長期以來一直陪伴著孩子,毫不退縮的家長鼓掌👏👏👏,為他們點贊,他們是好樣的!

三、不願意輔導孩子是逃避行為。

有些家長由於平時的生活習慣的原因,懶懶散散慣了。一旦老師要求他們在家裡輔導孩子比做什麼都難。他們在一些事情上出幾千,幾萬塊錢💰💰💰,他毫不退縮,毫不手軟,一擲千金。可在孩子的學習上,老師叫他們輔導,他覺得是一種非常煎熬的事,心裡極不情願,這是他們最難熬的生活。他們不願意幹,也不用心去幹。其實,這是一種逃避行為。說白了是認識上的問題,認識不到位做什麼事都難,而且也沒有一套系統的辦法。無論什麼事,只要擺正心態,用心去做就沒有做不好的事。逃避和敷衍是錯誤的做法,推卸責任絕不可為。有些家長本身就沒有輔導孩子,孩子的學習越來越跟不上,問題越來越多。當老師問起來時,父親推給母親,母親推給父親,像踢足球一樣把責任踢給對方。更嚴重的是父母都把責任推給孩子,責罵孩子不爭氣,不學習。有些家長還當著老師的面罵孩子,教你多少遍,你就是不好好學,不好好聽。臉不紅心不跳,一副得理不饒孩的樣子。其實,孩子早告訴老師,父母根本沒管過他的學習。真是讓老師無言以對。

四、養孩子是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自孩子出生開始,他就和父母有著不可割捨的緣分,血濃於水。世界上再沒有比父母和孩子更深的情,再沒有比父母和孩子更近的緣。每家每戶生孩子不是義務,也不是責任,更不是例行公事。不能把孩子生下來就不用管了。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這在人的一生中不是多項選擇題,而是單選題。你沒有第二個選項,唯一要做好的就是完成父母該做的事,完成父母必須承擔的那份責任與擔當,你才無愧於心❤❤❤,無愧於孩子。最起碼,父母要從懷上孩子起到孩子十八歲,你都必須承擔並完成這份責任與擔當,你必須完成這個看似平常實則艱鉅的使命。

不是每個孩子從出世開始就能健康、快樂、平安成長,一直到長大成人。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上更是操不完的心。從幼兒園到大學畢業,這是一段漫長的艱難歲月,誰家都必須經歷的過程。學習上的很多事,很多問題都要家長去解決,去爭取。如果老師要求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家長就應該不折不扣地去完成。無論是優秀學生也好,差生也罷。老師都會作出不同的要求。目的只有一個,讓學生獲得進步。但凡是個別學生,老師要求家長輔導,說明孩子學習跟不上,存在問題,家長更應該認真輔導,不讓孩子掉隊。即使老師不要求,家長也應該輔導,這就是家長的責任與使命。你沒有理由不輔導孩子,你沒有理由推卸責任。

五、把希望寄託給老師是一種幻想。

我們也見過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入學校起,就好像完成了該做的事情。孩子的學習是老師的事,我們無法教好孩子,教好孩子是老師的責任。把責任推給老師,把希望寄託給老師。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老師教書育人是天職,但老師也是人,他不是神,沒有那麼大的能耐把每個孩子都教好。凡是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他就會放鬆對孩子的輔導和管教,孩子缺乏自覺性,沒有了監督,他學習就會很隨便,時間一長,就滋生出很多問題和毛病,一發不可收拾。從而導致孩子的人生大打折扣。即便是個別老師教書育人的能力超強,責任心超好,也不是一個老師的事。一個班有好幾個老師,難保每個老師都一個水平。更何況,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以至於到大學。每個學段的老師都不可能一樣,你不可能對他們都抱有幻想,希望他們都能教好自己的孩子。當然,家長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關鍵看孩子怎麼做,家長怎麼做。家長的輔導是不可少的,我估計很多家長能輔導也只能是幼兒園和小學,這是很多家長都做得到的事。初中能輔導的家長也大有人在,相對幼兒園和小學就少得多。只要幼兒園、小學家長做好輔導,培養好學生的習慣,即使到了初中、高中家長輔導不了,孩子也能自己學好。因此,家長的輔導是必須的,千萬要打消對老師抱有的希望和幻想。畢竟每個年齡段有不同的老師,他們能為學生做的也只能是適合多數學生的教育,不可能適合每一個孩子。

結束語:家長對孩子的輔導其實作用是很大的,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增強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處事能力;增強孩子的自覺性……一切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做法對孩子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做好一切該做的事才是當前最重要的。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在理,就謝謝轉發和點贊、討論。謝謝!





高原歌者


該不該?

按理說老師和家長是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的,老師不可以向家長髮號司令,所以,老師該不該讓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呢?我覺得老師是沒有這個權利“讓”家長在家裡輔導。

但是,我還是會建議。不是“讓”,而是“建議”

因為有一些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差,光靠學校課堂上的教學,他無法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家長有能力輔導的,在家花一些時間去輔導孩子,很有可能對他幫助特別大,課堂上的東西就及時的消化了。

比如,一位老師盡心盡職的去教書,就算他把這個班級的分數教到了全校第一甚至全市第一,但是他的班裡肯定還是有成績差一點的孩子的,假如這個孩子的父母再給他輔導輔導,說不定就可以從八十幾分提到九十幾分。

所以,我會在自己盡全力去教的前提下,建議有能力也有時間輔導的家長,在家裡多關注孩子的學習,給孩子一些輔導。

我建議家長輔導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省力,我該做多少還是做多少,我只是希望在我努力的基礎之上,家長還可以給他一些助力,讓他學的更輕鬆一些,飛的更高一些。

當然,我也理解不輔導的家長,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在老師同樣努力的前提之下,你在家不輔導,別的家長在家輔導,那麼他的孩子成績就很可能比你的孩子好,你也要接受這樣的差距。

所以,畢竟是自己的孩子,我覺得不要去計較家長該不該輔導這樣的問題,能多幫他一些就多幫他一些唄。我相信大部分老師叫家長輔導是處於好心,希望你的孩子更好,而不是為了把自己份內的工作給家長,讓自己省力。

我在家也是輔導自己的孩子的,不用他們的老師叫。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