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玩手機被自己揍了一頓,你覺得棍棒教育合適嗎?

陳哥的快樂生活


首先大人得自己做到儘量放下手機 多陪伴孩子 打罵不能解決問題 我是一個90後媽媽 我也在向很多優秀的媽媽學習當一個好媽媽[捂臉]可以說我也是個暴脾氣媽媽 但不管怎樣我都不會對孩子發脾氣 孩子所有的事情從小到大都是親力親為,雖然我的孩子不是特別優秀的聰明孩子,但也不是調皮搗蛋惹事生非的“熊孩子”任何時候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 我和她爸爸都不會打罵孩子 包括孩子愛玩手機等等…很多時候自己都氣到不行氣到哭 但還是會等心情平靜下來再去和孩子溝通怎樣是對怎樣是錯 怎樣是對她不利的 我覺得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不是孩子聽不懂 只是看你用什麼方式吧……


萱萱Cc媽


如果是小學之前愛玩手機,多次說不聽棍棒教育我認為最有效,說服教育對有些孩子起不了作用,總不能讓他一意孤行,影響學業。壞毛病小時候不改正,長大了更無可救藥,是我都會趁小讓他迷途知返,好好學習。我孩子小時候都被我用掃把教育,現在個個性格做人沒什麼不良習慣,家長管不好自己孩子你也別指望老師把你孩子培養好,好的習慣是小時候養成的,那些長大了不聽話的孩子都與父母有關,害人害己,自作自受。


朱燕芳452


著名作家畢淑敏有一篇文章叫《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裡面寫道:“我謹慎地使用毆打,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後的金錢。每當打你的時候,我的心都在輕輕顫抖。我一次又一次問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時候?不打他我還有沒有其它的辦法?”所以,我認為:對孩子使用謹慎的懲戒並非不可以,只是不能濫用,不能在自己情緒失控的時候用,要掌握一個孩子可以承受的度。


現在,有的人說到對孩子的懲戒,說到懲罰孩子就想到棍棒教育,就激烈地反對。我想問的是,你們小時候有沒有捱過父母的打?父母的責罰有沒有對你的心理造成什麼陰影?我是有的,小時候的我比較皮,就像一匹脫韁的小野馬,無視規則,隨心所欲,所以可以說是小揍天天有,大揍三六九。慢慢的,在父母的責罵甚至責打中,我懂得了規則,知道了敬畏,明白了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可以說,如果父母當年對我的行為不嚴加管束,也不會有今天的我。


現在孩子們的問題是什麼?是受得懲戒太多了嗎?恰恰相反,由於教育的大環境,以前擔負孩子們養成教育重業的老師不再敢對孩子動手甚至都不敢動嘴了,孩子們在學校除了賞識,表揚,基本沒有什麼懲罰了,不是孩子們變乖了,而是老師們被“變相體罰”困住了手腳。對孩子們守規矩,懂敬畏的教育只能是家長來做,在說教已經失去作用的時候,為什麼的不能採取稍微激烈一點的措施呢?

當我們對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說失去效果的時候,拿起戒尺,是無奈也是必要的選擇。否則我們不教他們守規矩,求上進,將來社會會教他,到那時,付出的代價可能比挨幾下戒尺更痛。所以,家長基於教育的目的,在愛的前提下,在適度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懲戒是必須和必要的。



周老師的工作室


題主有個心理準備,因為手機的使用,你和孩子的爭執之路才剛剛開始

打都打了,對或不對都不重要。更為重要的是鬧明白你到底想怎麼樣?孩子怎麼使用手機你才滿意?

孩子玩手機被家長揍一頓,這暗含的是一種權力之爭的開始。解決這種權力之爭,棍棒永遠不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在成長,現在家長可以揍一頓,可是你這頓揍達成了什麼效果呢?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生氣,也感受到了他這麼玩手機觸怒了你,讓他自己受到了懲罰,但是他解讀對了嗎?

很多家長氣急之下會揍孩子,認為揍他是對他的懲罰,是他做錯了,揍他一頓就明白了,不過如果這樣認為,那就太自以為是了,很多孩子捱揍之後不但沒有任何好轉,反而是錯誤更加不容易被家長察覺。因為孩子很少能解讀對家長的深層意思,而且很多家長自己也不見得明白自己的深層意思是什麼?

對於手機的使用,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此時這種堵是沒有任何效果的,這就需要家長思考明白,對於手機的使用我們只能引導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做好自己手機的主人,這可以說是唯一的一個方向。

所以首要的是家長自己一定要明白:

我到底希望孩子怎麼使用他的手機呢?孩子自己會怎麼使用他的手機呢?我的希望和他的使用怎麼才能達成一致呢?

解決這三個問題,基本上親子之間因為手機而出現的爭執就不會有大問題了。


快樂庭院


主要看情況:

1,第一次玩手機,可以好好談談,讓他有其它興趣,轉移注意力,帶他到戶外玩耍。參加有意義的活動。

2,小孩子沉迷於手機,無法自拔,說了也不聽的,該揍就得揍,溺愛會毀了孩子一生。

3,現在每個人每天都玩手機,大人玩,小孩也想玩,大人要給小孩做榜樣。當著孩子面儘量不要玩手機。身體力行做表率。

4,大人是孩子的影子,想要孩子變成你理想的狀態,還是我們自己要做給他看。單純的棍棒教育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5,現在孩子比較聰明,教育孩子得花心思,叫“鬥智鬥勇”!



創業家寶哥



風靈遠逸


無論小孩子還是成年人,每一個人都愛玩兒,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懂得責任,懂得約束,能夠做到適可而止,但是小孩子對自我的約束力比較弱,這時就需要父母去引導和鞭策。

現在很多媒體都在提“快樂教育”,這種教育方式也沒錯,但它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種而已,並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教育的方式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

所謂因人而異就是因材施教,不同的小孩子性格迥異,和顏悅色的說教不是對每一種性格的孩子都管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棍棒教育,古話說“棍棒底下出孝子”並非全無道理。


楓林月西斜


孩子玩手機是為什麼?是不是大人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影響了孩子?我女兒一歲半也很喜歡玩手機,只要我拿著手機她也要,個人認為玩手機對孩子不好,所以我改掉了在孩子面前玩手機的的毛病,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等孩子睡著了或者不在的時候扣一會兒手機,時間久了孩子也不要手機了


kayden花子


沒有棍棒不會有“天子”!!!


WGW83429722


這個時代還在採用‘棍棒教育’,只能說家長沒有與時俱進,自己缺乏思考和學習能力,又如何能教育出有先進理念和創新思想的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