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玩手机被自己揍了一顿,你觉得棍棒教育合适吗?

陈哥的快乐生活


首先大人得自己做到尽量放下手机 多陪伴孩子 打骂不能解决问题 我是一个90后妈妈 我也在向很多优秀的妈妈学习当一个好妈妈[捂脸]可以说我也是个暴脾气妈妈 但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对孩子发脾气 孩子所有的事情从小到大都是亲力亲为,虽然我的孩子不是特别优秀的聪明孩子,但也不是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熊孩子”任何时候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 我和她爸爸都不会打骂孩子 包括孩子爱玩手机等等…很多时候自己都气到不行气到哭 但还是会等心情平静下来再去和孩子沟通怎样是对怎样是错 怎样是对她不利的 我觉得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不是孩子听不懂 只是看你用什么方式吧……


萱萱Cc妈


如果是小学之前爱玩手机,多次说不听棍棒教育我认为最有效,说服教育对有些孩子起不了作用,总不能让他一意孤行,影响学业。坏毛病小时候不改正,长大了更无可救药,是我都会趁小让他迷途知返,好好学习。我孩子小时候都被我用扫把教育,现在个个性格做人没什么不良习惯,家长管不好自己孩子你也别指望老师把你孩子培养好,好的习惯是小时候养成的,那些长大了不听话的孩子都与父母有关,害人害己,自作自受。


朱燕芳452


著名作家毕淑敏有一篇文章叫《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里面写道:“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所以,我认为:对孩子使用谨慎的惩戒并非不可以,只是不能滥用,不能在自己情绪失控的时候用,要掌握一个孩子可以承受的度。


现在,有的人说到对孩子的惩戒,说到惩罚孩子就想到棍棒教育,就激烈地反对。我想问的是,你们小时候有没有挨过父母的打?父母的责罚有没有对你的心理造成什么阴影?我是有的,小时候的我比较皮,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野马,无视规则,随心所欲,所以可以说是小揍天天有,大揍三六九。慢慢的,在父母的责骂甚至责打中,我懂得了规则,知道了敬畏,明白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以说,如果父母当年对我的行为不严加管束,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现在孩子们的问题是什么?是受得惩戒太多了吗?恰恰相反,由于教育的大环境,以前担负孩子们养成教育重业的老师不再敢对孩子动手甚至都不敢动嘴了,孩子们在学校除了赏识,表扬,基本没有什么惩罚了,不是孩子们变乖了,而是老师们被“变相体罚”困住了手脚。对孩子们守规矩,懂敬畏的教育只能是家长来做,在说教已经失去作用的时候,为什么的不能采取稍微激烈一点的措施呢?

当我们对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说失去效果的时候,拿起戒尺,是无奈也是必要的选择。否则我们不教他们守规矩,求上进,将来社会会教他,到那时,付出的代价可能比挨几下戒尺更痛。所以,家长基于教育的目的,在爱的前提下,在适度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戒是必须和必要的。



周老师的工作室


题主有个心理准备,因为手机的使用,你和孩子的争执之路才刚刚开始

打都打了,对或不对都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闹明白你到底想怎么样?孩子怎么使用手机你才满意?

孩子玩手机被家长揍一顿,这暗含的是一种权力之争的开始。解决这种权力之争,棍棒永远不是最好的方法。

孩子在成长,现在家长可以揍一顿,可是你这顿揍达成了什么效果呢?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生气,也感受到了他这么玩手机触怒了你,让他自己受到了惩罚,但是他解读对了吗?

很多家长气急之下会揍孩子,认为揍他是对他的惩罚,是他做错了,揍他一顿就明白了,不过如果这样认为,那就太自以为是了,很多孩子挨揍之后不但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是错误更加不容易被家长察觉。因为孩子很少能解读对家长的深层意思,而且很多家长自己也不见得明白自己的深层意思是什么?

对于手机的使用,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此时这种堵是没有任何效果的,这就需要家长思考明白,对于手机的使用我们只能引导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机,做好自己手机的主人,这可以说是唯一的一个方向。

所以首要的是家长自己一定要明白:

我到底希望孩子怎么使用他的手机呢?孩子自己会怎么使用他的手机呢?我的希望和他的使用怎么才能达成一致呢?

解决这三个问题,基本上亲子之间因为手机而出现的争执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快乐庭院


主要看情况:

1,第一次玩手机,可以好好谈谈,让他有其它兴趣,转移注意力,带他到户外玩耍。参加有意义的活动。

2,小孩子沉迷于手机,无法自拔,说了也不听的,该揍就得揍,溺爱会毁了孩子一生。

3,现在每个人每天都玩手机,大人玩,小孩也想玩,大人要给小孩做榜样。当着孩子面尽量不要玩手机。身体力行做表率。

4,大人是孩子的影子,想要孩子变成你理想的状态,还是我们自己要做给他看。单纯的棍棒教育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5,现在孩子比较聪明,教育孩子得花心思,叫“斗智斗勇”!



创业家宝哥



风灵远逸


无论小孩子还是成年人,每一个人都爱玩儿,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的天性,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懂得责任,懂得约束,能够做到适可而止,但是小孩子对自我的约束力比较弱,这时就需要父母去引导和鞭策。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提“快乐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没错,但它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而已,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教育的方式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所谓因人而异就是因材施教,不同的小孩子性格迥异,和颜悦色的说教不是对每一种性格的孩子都管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棍棒教育,古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并非全无道理。


枫林月西斜


孩子玩手机是为什么?是不是大人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影响了孩子?我女儿一岁半也很喜欢玩手机,只要我拿着手机她也要,个人认为玩手机对孩子不好,所以我改掉了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的的毛病,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等孩子睡着了或者不在的时候扣一会儿手机,时间久了孩子也不要手机了


kayden花子


沒有棍棒不会有“天子”!!!


WGW83429722


这个时代还在采用‘棍棒教育’,只能说家长没有与时俱进,自己缺乏思考和学习能力,又如何能教育出有先进理念和创新思想的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