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別人欺負時不會反抗,該怎麼辦?

Elf41166477230


三歲的孩子還小呢,如果他在家裡沒有同年齡的孩子一起成長,肯定還沒有學會自我的保護能力。

孩子雖小,可是他們的本能智慧還是有的,誰對他好,誰會罵人,他心理還是清楚的。家庭成員之間對他都是愛護有加,輕聲輕語的,他心裡明白,自然表現出自我為中心老大感。

而他到了外面,完全沒有遇到過別人的粗暴對待,很有可能一下就不知如何是好。想要改變這種情況,就是在家裡多多模擬,有機會邀請同伴的孩子到家裡玩,可以明確把你的想法告知朋友,然後在交流玩的過程,就能更安全放心的進行教育引導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很多的行為是體驗為主,直觀教學為主,千萬別想成教育口述會有較,他們的大腦還沒有形成邏輯能力。


福州禪武


孩子被欺負不會反抗,被突入起來的打,一下子蒙了。

一般是孩子心裡營養不夠,特別是內在力量不足。

林文采《心理營養》一書中五大心理營養:

無條件的接納;

此時此刻,我生命中你最重要;

安全感;

肯定、讚美、認同;

學習、認知、模範

樓主可以對照養育過程和養育環境看哪一塊需要調整。

以後的養育中,注意以下幾點:

1.培養孩子內在力量,多讓孩子感受到價值觀和歸屬感

養育者不要包辦太多,讓孩子多體驗自我價值感和被需要的感覺,孩子自己能穿衣服,自己能繫鞋帶,能幫助家人幹事情,當孩子幹好一件事。及時肯定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自我價值感和被需要的感覺,這樣內在力量就起來了,內在有力量了,就有氣場了。

2.養育者做好情緒管理者,當自己有情緒和孩子有情緒時,要做到情緒剝離

多關注孩子的感受,當自己和孩子有情緒時,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比如你讓孩子幹一件事,孩子不願意幹,要試著從孩子不願意乾的角度去換位思考一下,試著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讓孩子一味順從。

當孩子感受很清晰,當別人打他,他會知道不舒服,他就會反抗,自然不會成為受氣包。

3.陪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當被打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遊戲,遊戲中加入衝突時,如何處理的情節,可以教孩子躲避,適當的還手,說不等方式,玩的次數多了,孩子自然就能知道如何處理了。

育兒就是育己的過程,父母一定要先學習!


二胎之家


試從“經過與事件”“人教人不明,事教人才精”的角度回答你這問題。

一、“經過”與“事件”

你孩子被打了還站在裡,我認為只是你孩子與其它孩子衝突的經過。

經過= 別人搶寶寶玩具,打寶寶……寶寶站原地,想哭不敢哭

如果你孩子哭了跑來求助或把那人打跑了,就變成了事件。

事件=別人搶寶寶玩具,打寶寶,寶寶哭了跑了(或把人打跑了)

二,人教人不靈,事教人才精

就你描述類似事多次發生,說明你以前通過講道理或所謂的教育方法沒湊效。現在,你或可嘗試用一種新的方法,《處理孩子衝突7步曲》

三、孩子之間衝突後應如何處理?8步曲

四、說明:

孩子就是在處理身邊一件連接一件發生了事件中體驗反思總結,內化成孩子的東西逐步成長的。大人瞎摻乎相當於剝奪孩子這種體驗的權利。

五、你應怎麼做?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做你的事,等待那邊衝突出現結果,再按八個步驟走一次,看看效果和你以往習慣勸孩子的方法有什麼不同結果。


假設你寶寶被打了哭著回來找你。

我嘗試模擬八步驟的經過:

媽:“發生什麼事了?”(大部分家長“人家打你啦?”先做法官做結論了)

孩:“他打我!好痛……哇哇哇”

媽:“你現在感覺如何?告訴媽媽”(蹲下來,面對孩子幫他抹眼淚。讓孩子有安全感,情緒平和,能和你說他的感受。如果批評,就站在孩子的對立面了)

孩:我……我痛,我不舒服……我很生氣。(傾聽孩子,接受孩子的情緒發洩)

媽:嗯,我聽明白了,原來寶寶和哥哥發生爭執了,哥哥也生氣,他打你了,是吧?嗯,媽媽知道你生氣、你不舒服,你這裡痛,媽媽幫摸摸……(通常,因你接受了孩子的情緒,認同了他此事的情感,會越來越平和,估計也不哭了。)

孩子:媽媽,哥哥搶我玩具,我不給他,他就打我!(孩子心情平和後,可引導孩子從事件中反思)

媽:那,你現在想怎麼樣呢?

孩:我不知道……(孩子說不知道,是糾結中……走吧,還想以後再和哥哥玩,給玩具哥哥吧,又怕不哥哥不還自己了……等等)

媽:那……如果哥哥先和你商量,想借你玩具玩一下再還你,你願意借給他嗎?(這個引導可以幫助孩子與別人商量,題主描述中說孩子在家很霸道,原因在這裡,沒建立相應概念)

孩:那我願意,我也想換他的玩具玩。

媽:那下一次,其它小朋友想玩你的玩具,就你大聲說“你要經我同意才能借我玩具”,你願意嗎?

孩:嗯……

媽:如果你說了,但其它比你大的小朋友還是過來硬要你的,你有什麼方法?

(若孩子沒主意,可提供多方案給孩子選……讓孩子選擇併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知不覺碼了二個小時……好吧,大概按這思路做吧,也別指望一次就有效,要多次逐步建立並加固這方面的意識,對家長孩子都一樣。

期待得到你實踐後的反饋。


速強畫說兒童教育


孩子玩具被搶了,沒吵沒鬧,就玩了另一個,這是為什麼?

有可能孩子這樣做,是害怕發生衝突,不知道怎麼應對,於是“息事寧人”,也有可能孩子就是很隨和,覺得玩另一個玩具也挺好,完全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爸爸媽媽如果能弄明白原因就最好了。

我們最好明白:

這個經歷對我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

他心裡覺得困擾嗎?

他是有點生氣,還是真的不在意?

他有沒有想過反抗,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反抗?

他是不是沒有足夠的信心?

瞭解真正的原因,我們才不會把自己的感覺和孩子的感覺混為一談。

我們可以試試這樣做

1、和孩子談談發生了什麼事

“有時候別人拿了我的東西我很生氣,但有時候我就又不怎麼生氣了。叮叮拿走你的玩具,你什麼感覺啊?”

2、給孩子一些處理衝突的建議

教會孩子下面這些商議的語言:

這是我的;

一會兒再給你玩;

我拿那個娃娃跟你換;

……

3、角色扮演

和孩子一起來扮演“搶玩具”和“玩具被搶”的角色。

在“扮家家”時模擬一下別人的處境,可以幫助孩子在遇到真實的困難時,更好地應對。

4、 和孩子幼兒園的老師談談

有些孩子很隨和、乖巧、很少提要求,那麼幼兒園孩子一多,隨和的孩子可能就被忽視了。

爸爸媽媽去和老師談談自己的擔憂,會讓老師更加意識到:那個隨和的孩子其實也有需求。

老師會更注意幫助你的孩子,可能還會和你一起制定一些方法。


Carrie萌育兒研習社


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在家裡橫、調皮,家裡的大人他都敢說,但是一到外面馬上變成了怪怪的狀態。為什麼呢?這就是環境教育。兩種不同的環境就會讓孩子有兩種不同的行為模式。在家庭當中,我們一群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大人心裡滿滿的都是愛,所以有很多家長的愛就有點過剩了,就是一種溺愛。因為這種愛表達的太多了,給的太多了,他就會認為,想要什麼就能給什麼,不想要的也要給。三歲以前我們家長還覺得孩子一切都蠻好的,但是一旦到三歲以上,頓時覺得這個孩子開始不聽話了,這個孩子開始脾氣急躁了,為什麼?是因為我們之前的家庭教育方面的策略是有問題的。就是溺愛過多,順從過多,沒有讓孩子在自我體驗中成長,而是全都是給與或者包辦替代的。到了三歲多的時候,他的需求和他的慾望就會越來越多,他就想馬上得到,由於我們之前是馬上給予的,現在我們發現有些情況不是這樣了,那孩子就產生了非常暴躁的脾氣和這種情緒反應。



首先一點,我想說,這個時候一定要調整家庭中的教育策略。尤其是孩子情緒方面滴問題。當孩子再次暴躁的時候,他有所需求,並且產生情緒暴躁,請記住,不是馬上的順從,也不是等哭完了之後不耐煩的又順從,而是在他的情緒表達完之後,讓他去學會用正常的語態跟我們去溝通。“你想要什麼?”然後告知她,你想要的東西在哪裡,或者我們需要等待,或者我們需要交換。或者我們需要一起付出努力,才能夠得到等等。要跟他溝通,“你願意嗎?你可以去做嗎?你需要幫忙嗎?爸爸媽媽可以幫助你。”總而言之,我們要讓他自行的去學會解決問題,並且在這過程當中慢慢的學會調控情緒。他會慢慢的感覺到,靠自己暴躁的脾氣是換不來任何的他想要的東西,或者想預期想達到的一種目的的。我們的方法就是先讓他發洩情緒,之後溝通情緒。我們就要跟她有一個正向的溝通。溝通的目的,是要讓孩子自我反省和自我感知,自我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間一久,它也會知道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靠發脾氣,而不是靠鬧情緒。

第二方面,陌生的環境。在家裡的互動是,什麼都讓著他,所以他會暴躁,這會兒我要什麼,你不給我我就暴躁了。但是在新的環境,不是家的環境,他就知道,可能別人滿足不了自己了。那麼同時他又有害怕和緊張的情緒,這也跟孩子的觸覺敏感有關係。觸覺敏感到馬上知道跟家的環境不一樣,他就害怕了,他就緊張了,他不敢去主動的交往了。那我們一定要多帶孩子到不同的環境去體驗,比如說兒童遊樂中心,多跟孩子們去互動。互動的過程中,我們的孩子可能不說不動,甚至被別人拿走了東西也不敢哭,想要也不敢去要。這個時候我們就要給他力量的支持。首先是情緒上,比如說他被別人把手裡的玩具槍搶走了,我們要感受他的感受,“我看到你手裡玩兒的槍被別人搶走了,你不開心了,是嗎?”當然孩子可能就會哭了,那我們就讓他情緒表達一下。表達完之後,我們要正向的引導孩子,“這個玩具,如果是遊樂場的,我們可以分享出去,讓別人也玩兒”。這是第一點,我們作為家長來說一定要教育我們的孩子懂得分享。“剛才那個小朋友是想玩,你玩兒一會兒,讓他玩兒”,我們要教育我們的孩子,可以去玩兒,其他的那個可以分享出去讓他玩兒,因為這個物體是遊樂場的並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的就是轉移目標。當我們的孩子不能夠轉移目標,說什麼也要玩兒這個的時候,我們就要引導孩子學會等待。當我們的孩子不敢商量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予力量,“有媽媽幫你,我在你的後邊站著,我等著你,媽媽在,你可以跟哥哥去說”。我們的孩子說,“不,就得媽媽說。”你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需要去自己商量,我可以帶著你,我可以拉著你的手,給你傳遞力量,但是話要你自己說。”就是這樣,一次一次地鼓勵她交往,她才能慢慢的學會在不同的環境裡面和任何人進行互動與交流。當然每一個孩子的觸覺敏感的程度不一樣,那他這種適應的強度和長度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親愛的家長,如果你家裡有這樣的孩子,請給孩子更多的時間。你主要要調整好你在家庭中的環境教育。然後帶孩子多到陌生的環境去體驗。即便他也不參與也不說話,就看,看著也是一種學習。只要我們經常帶他出去,直到有一天他可以主動交流了就好。不然孩子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很有可能被打,還有可能被推倒,還有可能他也打別的小朋友,咬別的小朋友等等。請家長一定要記著,這是我們每一個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打打鬧鬧,爭爭吵吵是孩子成長的必然經過的階段,如果你的孩子是可以承受,他並沒有很在意這種狀況的時候,請家長就不要再擴大這種所謂的“被打”的這種狀態。比如說,有的孩子只是過來碰了一下。那你的孩子可能觸覺敏感就會哭啊,或者覺得委屈,我們就要引導他,說“哥哥剛才不是故意的”,當然你也要引導你的孩子學會躲閃,“要記住下一次,你發現,或者你感覺有人跑過來,我們要躲開,或者你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安全呀”。當我們的孩子被有的小朋友感覺上是有目的的打了以後,那這個時候,我們要跟我們的孩子去講,“哥哥打你確實不對,我知道你很難受,那這樣,我們過去告訴哥哥,以後不要打我,你不能打我,打我我會生氣的!”那無論那個孩子的家長是怎麼去對待的,我們是要正確的對待我們的孩子。我們不能夠去引導他去用暴力去還擊,我們要讓他學會自我保護。“如果下次再有人過來打你,你要記著,我們可以抬手擋一下,或者警告他。別打我。”當然也可以在家庭中做一些訓練,比如說,你可以拿著沙發墊兒,去感覺要去壓過去的時候,讓你的孩子學會馬上舉手,把這個墊子推開。也就是說孩子在緊急狀態下,如果遇到危險的時候,他有可能本能的動作就是把他推開。這樣避免我們的孩子受傷。



以上這個問題呢,說出了三方面滴問題。第一是家庭環境教育的問題,很顯然過於溺愛孩子的情緒就暴躁。第二是對於離開家庭的環境,對於陌生的環境,孩子適應的狀態,也就是他的觸覺敏感的問題,我們一定要讓他多感受,並且在感受的過程中,家長不是光看著,我們要更多地引導他參與到活動當中來。最後一個就是讓我們孩子適當的感受被打,適當的感受被搶走東西,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挫折教育,正好讓他去面對一下。實際上孩子的內心的承受能力要比我們想象的強的多。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教育秀秀看


從您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暴躁,體現為對家人的;一個層面懦弱,體現為對外人的。這兩方面同時存在,可能是因為孩子不懂得表達,不懂得如何去要求自己想要的。所以,在家裡,用發脾氣來獲得自己想要的;在外面,則害怕發脾氣,而不知如何去獲得自己想要的。

所以,家長在家裡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用語言、手勢來要求他想要的,有意識地用行動告訴孩子:正常的表達可以得到他想要的,錯誤的表達得不到他想要的。這個過程中要有耐心、有技巧,要考慮孩子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

在外面,家長需要牽著孩子的手,帶孩子去與其他孩子交涉,教給孩子正確的表達請求的方式,以及維護自己權利利益的方式,同時要妥善地照顧到孩子“請求得不到回應”的心理需求。這其中的細節,無法在這裡一一道出。總之,家長的引領非常重要。

在親子關係中,我們也經常發現如此的情況:軟弱孩子的背後,通常站著軟弱的父母。孩子的軟弱,一方面源於沒有正確方法的導入,另一方面更重要,源於精神力量的缺失,即父母力量的缺失。這種情形處理的重點,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在此,給您提供這些信息,您可對照解決。


王麗霞


過去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家這隻也很弱雞。後來跟老公交流這個事,得到了不一樣的解釋。

他說,孩子發生被推倒,想跟別人玩但是別人不理他,被搶玩具,之後還能繼續自己玩,不哭不鬧,說明他不覺得受到欺負了。

如果這時候家長總去負面導向:他推你你怎麼不推他?他搶你玩具你怎麼不搶回來?他不跟你玩以後你也別理他!孩子才會發現,原來之前那個人好過分!

孩子之間相互搶玩具太正常了,因為他們不會一起合作玩,又想有交流。總不能每次都是你家寶寶贏,輸了,從容應對也是難得的品質,如果孩子不計較,那太值得鼓勵了,家長何必太計較?

如果他真的覺得受了欺負,即便不敢跟對方還手,也就像在家那樣跟家長耍。

我婆婆最常說吃虧是福,我覺得我老公處處為別人想的性格,就是從小不計較吃虧才積累來的。


育兒慢時光


二三歲的孩子在家裡跟小霸王一樣,各種威風各種鬧騰各種活潑,而出家門後變得很膽小怕生,不敢和別人說話,不敢和小朋友玩,被搶玩具或者被推打也不還手,只知道哭。

這應該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我也曾為此而煩惱過。我知道這種問題產生的根源是孩子的表達能力及與人相處能力的薄弱。

孩子一直在家人的庇護下成長,我們可以順應他們,滿足他們的要求,不管好的還是壞的。而當孩子面對陌生人時,陌生人不會讓著他,不會顧及他的感受。而孩子又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所以只能默默忍受。

其實,孩子之所以如此,跟家長處理此類問題有很大的關係。

當孩子被搶玩具時,作為家長,首先安撫自己的孩子,然後告訴搶玩具的小朋友:搶玩具是不對的,這個玩具我們在玩,如果你想玩,請問問他是否願意讓給你玩,如果不願意,請你等一下哦。孩子看到家長用語言在和對方溝通,那下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也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不是不知所措,任人搶玩具。

如果此時,家長不管或者直接把孩子拉開,或者氣憤地責怪孩子說:玩到手的玩具都被人搶,怎麼這麼沒用。那孩子以後就容易逆來順受,任人搶奪,或者以暴制暴,直接對手打搶玩具的小朋友,甚至成為主動搶玩具的小朋友。

所以,作為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時,首先同理孩子的心情,加以安撫,其次用認真的語氣指出對方的問題,讓孩子無形中學會處理同類問題。

對於被欺負,也是一樣的。當孩子被欺負時,首先要學會保護自己,學會躲開對方的攻擊,其次,學會語言抗議,大聲地說:你這可以這樣欺負我,或者這樣弄疼我了。再次,學會身老師或者家長反應。

作為家長,平時在家裡不要一味地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畢竟他們總要進入社會,總要遇到挫折,要學會面對挫折困難及與人相處。教育他們不主動欺負別人,不搶別人玩具,但也要保護好自己及自己的玩具,不沉默默認欺負,但也不能做欺負別人的小朋友。


Seven寶貝成長手記


1-父母沒有教會孩子要尊老愛幼。

2-父母大多數都是靠恐嚇孩子,在外孩子就欺軟怕硬

3-父母對孩子太多的溺愛。

父母要做的改變

讓孩子重拾自信,學會同理心,共情,多一些讚美,鼓勵,認同的話,少一些批評指責,嘮叨和對比。我二姐喜歡我關注我,我需要你們的幫助。


咖啡貓來自大陸


謝謝提問我!我們家寶寶經常被“欺負”,怎麼辦:可以打回去,還擊了有獎勵;可以告訴老師;可以喊叫;可以哭和流淚;可以遠離他。任你選。1.終究是寶崽們充沛精力的表達,2.對抗應激反應,有一過程,多說沒用,3.適應能力是生存的必須,所以開出了多種備選方案,讓寶寶自己去適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