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合群的人喜欢攻击不合群的人,这是为什么?

花果山里有个水帘洞


"跑得快就是你的错,害得我拖后腿。"就是这种人的心理。

本来我还想用一群乌鸡里的孔雀来做类比,但想一想还是觉得不合适。谁都想做孔雀,不想做乌鸡。毕竟人不是鸟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这能够理解。

有些合群的人喜欢攻击不合群的人,从心理上来说,这是想找到自我认同感和安全感。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因为生存需要:自身太弱小,单打独斗不行,需要与其他人一起抱团取暖。你何曾见过老虎成群结队呢?

有些合群的人之所以要攻击不合群的人,这也是自私基因遗留下来的一大特征,说明他的这个臭毛病没改掉。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人类如果各行其是,根本没有办法结成组织,那很多需要群策群力完成的事情都干不了,通俗来说,人类就会一盘散沙。在现代社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工具,个人还能生存,如果在远古时代,那是要被野兽吃掉的。如果那样,我们人类将不可能存活到今天。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人类和群有其存在的生物基因基础,不合群的都被野兽吃掉了。

但是没有必要去攻击不合群的人!

有些不合群的人是天生性格,他在成长过程当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不合群,我们常常把这种叫做性格孤僻。有些不合群,则是因为他能力强、智商很高,不屑于与一般人在一起,这是个人的认知和生活习惯问题。

还有一种独立特行的人往往不大合群,因为他不需要从其他人身上找认同感。这种人往往清楚自己的价值所在,不轻易从众,总有一些逆向思维,他们的创造力往往更强。

如果合群的人去攻击不合群的,只能证明你的狭隘,还有嫉妒心理。因为你觉得别人跟你们不一样,就要去嘲笑和排挤,这说明你缺乏大度和宽容,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丛众心理严重,通过攻击对方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是不可能有大出息的。

喻派职言,今日头条签约作者,15年人力管理经验的职业导师。
出版有《绩效管理顶层设计》、《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等专著。

喻派职言


有些合群的人喜欢攻击、嘲讽、瞧不起(妒忌)不合群的人,这确实是职场和生活中一个普遍现象。所谓合群的人,以为自己有朋友有人脉有关系(人多力量大),对不合群的人形成“心理优势”,伴随“仗势欺人”心态,认为不合群的人没有朋友,人多欺负人少,不担心他反击,归根到底就是“欺弱怕硬”心态。除此之外还是妒忌、孤立、排挤等复杂心态,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和原因:

第一,合群和不合群的主要表现。

所谓合群,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天然合群。就是性格相对开朗,容易融入团体,人称“人来说”,能够主动与成员勾肩搭背,形成朋友关系。其他成员同样心理,团队成员之间就形成了互相依托、互相支持的关系。这个群体,逐渐形成群体价值观,对外能够“集体排外”。

另一种是被动合群。就是不够自信、害怕孤独的人,不敢独处,害怕寂寞,只有混在人群里,随大流,才有安全感,依靠群体的裹挟,才觉得舒服,如鱼得水,如果独处就心慌意乱,缺乏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独立担责的能力和自信。

所谓不合群,主要分三种:

第一种是性格内向,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社交,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个别性格孤僻者,甚至有社交恐惧症,不敢混到人群里,浑身不自在。

第二种是主动选择不合群。这类人比较自信,不需要混在人群里刷存在感,自我认知清晰,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舒服状态十分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需要合群的时候合群,不需要的时候,主动选择独处,用于安静的思考和学习,冷静决策和判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人生态度,内心强大。

第三种是主动边缘化。这类人往往是经历风雨、尝遍挫折、遭受欺骗、受过打击,看透世态炎凉、悟透悲欢离合,看穿了职场人性、懂得人间冷暖,看开了,看透了,寒心了,绝望了,放下来了,还是独来独往比较轻松自在,不去害人、不招惹是非,但也不怕来事,惹急了这类人,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合群的人自以为先天性拥有“心理优势”,瞧不起不合群的人。

上面分析了,所谓合群,就是形成“群体抱团”,互相取利,在群体抱团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或者保护自己的利益。这类人容易一致对外、互相帮衬。

所以,合群的人,就认为自己有朋友,有“组织”,有支援力量,看见那些独来独往的不合群的人,就认为他们没有朋友、没有外援、没有乐趣,太孤独、太寂寞、太可怜。合群的人拥有心理优势,瞧不起不合群的人,自然就容易产生嘲讽和攻击现象。

第三,合群的人容易“群体抱团”,仗势欺人,欺负不合群的人,不用担心他反击。

上面分析了,合群的人形成“群体力量”,就会产生“人多力量大”的错觉,为了获取更多资源,看见不合群的人没有朋友、没有团体、没有外援,欺负起来没有后顾之忧。比如,一个团伙遇到一个路人,往往产生“不欺负白不欺负”的感觉,反正欺负了怎么样?他就孤零零一个人,不害怕他反击。群体遇到群体,就会互相估计冲突的双向损失。

第四,合群的人“随大流”,内心也嫉妒不合群人的“鹤立鸡群”。

合群的人,有的是性格外向,有的是被动融入群体,获得群体保护。尤其是那种害怕孤独、依托群体保护的合群人来说,他们往往不够自信,随大流,对那些不合群的独处者,实际上是羡慕嫉妒恨的。

因为不合群的人,自得其乐,内心强大,甚至鹤立鸡群,能够做出较好的成绩,能够独当一面,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其实是让合群人妒忌的人。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鹤立鸡群众鸡排挤,那些随大流的平庸的合群人员,往往抱团取暖,集体攻击、孤立、排挤那些不合群的“人才”。归根到底,还是妒忌心态


职场火锅


合群的人也分级别的,真正高级的合群的人,大多谨言慎行,不会攻击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因为他们情商高,深知,有些人是表面不合群,其实是高手。

有一些纸级别合群的人,自以为自己掌握了一些人际沟通的诀窍,可以搬弄是非,所谓言是非者是非人也。需要关注其攻击另一群人背后的动机。

为人处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没有利益关系时,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好恶攻击别人,这是思维不成熟的表现。因为攻击,必然树敌,没有利害关系时,攻击人以树敌,这不是智者所为,而是愚蠢至极的行为,这样的人,即使表面合群,如果这种攻击人的行为不加改变,也就一句话概括: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再次,即便涉及到利益冲突,比如,两个人竞争一个总经理职位,也要君子之争,赢得位置是一个胜利,赢得上下级的认可,才能久远。

这就是,做人比做事儿重要。


心理学视角


一般来说有以下原因:一是从众心理。觉得群内人都这德性,我为什么不呢?这从市场购物的行为可以得到证明;

二是自卫心理,就是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通过用攻击"不合群"的人,划清界线,证明自己是群内的合格成员,避免成为攻击对象;

三是满足情感的需要。就是从攻击对方的过程中获取愉悅感与满足感。

总之这是一种扭曲的心态,而且"病"得不轻。


天道若龙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合群的人为什么攻击不合群的人?

合群的人攻击不合群的人有哪些表现?

然后采取措施,从容应对那些喜欢攻击的所谓合群之人。



-1-

不合群的人势单力薄,合群的人恃强凌弱

合群的人喜欢热闹、喜欢一呼百应的感觉。

要么个性霸气,唯我独尊、别人都要顺遂他的意志;

要么个性懦弱、委曲求全、随波追流、没有主见。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这样的人都比比皆是。

他们处处标榜自己的好人缘,仿佛朋友遍天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优越感,

一些性格孤僻看起来不合群又不会讨好他的人,就入不了他的眼。遇到合适的机会,联合在一起对付这个不合群的人。其目的就是让这个不合群的人臣服,顺从他的意志。

这种现象在生物界也经常出现。

小时候,我负责照顾家里的一群鸡。有一只小母鸡很老实,从小就很乖,别的鸡抢着吃米,它总是被挤到一边。晚上一群鸡挤在一块,它总是被几只霸道的家伙啄身上的羽毛。

我不懂动物语言,也无法分析它们的心理,只有采取措施,将它们隔离,强行保护弱小者。

长大后,发现很多人也保留了恃强凌弱的特性。



-2-

不合群的人太过优秀、受到嫉妒

这种情况,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竹林七贤嵇康,身材修长、俊秀飘逸;

除了姿容秀丽出众,他的才华更是厉害。

琴棋书画,一笔草书写的如蛟龙戏水;古琴更是举世无双。

钟会嫉恨嵇康的才能,对司马昭说,这个人太厉害了,恐今后对您不利。嵇康无辜被害,可惜一代名曲广陵散就此失传。

我有一个亲戚,研究生毕业后被分到研究所。

他因为少言寡谈,出于被孤立的境地。

职称、分房都与他无缘。无奈之下他去清华大学学了一年德语,自己出国读博士。



-3-

人们总是容易被表面的假象蒙蔽。

在一个单位,合群的人很容易得到领导赏识,认为他们领导才能出众、工作能力卓越。不乏这种真正优秀的人存在。但是真正优秀的人,内外兼修,不会攻击弱小的同事。

这些看起来合群的人,实则内心孤独、没有安全感、

容易心生嫉妒。

反而是看起来不合群的人内心更加强大。

有的人只是不善言谈,但是非常自律、善于学习、富有创新意识;

即使性格懦弱的不合群者,也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追求,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更不会趋炎附势、迷失了自己。

纵观历史,反而是不合群者能够成就大事。


-4-

不合群的人受到攻击,要采取措施

菜根谭有句话,说的特别好。

昴藏老鹤虽饥,饮啄犹闲,肯同鸡鹜之营营而竞食?

偃蹇寒松纵老,丰标自在,岂似桃李之灼灼而争妍!

人之境界,千差万别。

合群不合群,只是性格不同,并不代表一人的能力。

不合群者受到攻击也不能一味逆来顺受。

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用更好的业绩证明自己。

这是职场,不是舞台,演的再好不如干得精彩;

你的努力终有一天会受到领导青睐。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你的性格不合群总受到攻击,身心俱疲,可以选择换个环境。

前面说到的我的亲戚,出国读了博士之后,经常参加欧盟的一些研究课题、出席联合国会议。回国后,42岁就成了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从事最前沿的科学研究。

他现在的成就,原来的那些同事望尘莫及。


趋炎而附势、狭隘而嫉妒,是很多所谓合群者的境界,所以往往不能走远。

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这是不合群者的追求,所以往往能够成功。



文字:谁家庭院木樨香




谁家庭院木樨香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诽之!那些所谓合群的人犹如无主流浪犬,都是一些乌合之众!对待他们可以个个击破,他攻击你是因为害怕你抢夺他的利益!庄子寓言故事,一只大鹏鸟从天上飞过,一只猫头鹰正在啄食一只死耗子,抬头看见大鹏鸟,大声地怪叫,恫吓威胁它,害怕大鹏鸟抢夺它的食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乃是小人的常态,因为他们经常颠倒黑白造谣诬蔑,捧高踩低落井下石,所以他们害怕别人照方抓药,以其治人之道还彼治人之身!


被动专家


这是因为他们有心理优势,在不合群的人面前有优越感,团结就是力量嘛。

合群的人也好不合群的人也好,都是性格问题。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一堆人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要么认为是浪费时间没有什么意义,要么就是为人处世不够灵活,一大堆人让他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性格开朗外向的人,很容易就在一大堆人中间找到自己的定位,自然合群,合群的人整天在一大堆人中间,有如浪里白条样,挥洒自如左右逢源快意江湖,自然看不惯不合群的人那副单来独往不问世事,众人皆醉他独醒,三棍子都打不出一个闷屁来的要死不活的样子,想当然的就会认为不合群的人活的真累,活的太压抑了,活的没有一点意义,克制不住的就想奚落调侃不合群的人,再加上背后一大群人,更有可能让他恃强凌弱攻击不合群的人。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处世哲学,合群的人可能认为自己潇洒自在,不合群的人则可能认为自己少惹了很多事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合群也好不合群也好,江湖老司机也好笑看红尘也好,只要活出真我就好,毕竟我们又不是为了别人而活着,你说是不是。


狮子脑壳


实话实说,传统本身就构成黑暗楼层的一部分,也有窝盖性。传统信仰的其实是成功,不成功说什么都不信,魔族不斤斤计较是假的,它们不过是用魔的计较取代了人的计较,它们施展各种病毒木马,是不持中。没有中何谈忠,魔族还强个白说没有义。魔族到底不是人族,它们蛮大一股索性,缩性和锁性,魔族是很欺残的,魔族的一句话好说,人族的一句话很难说,因为要尽魔族说,魔族起头,人族只能应承,魔族只有一个人,没有二个人,它们只要自己通套好过,不想别人通套好过,谈不上仁,它们的好也都是用来糊弄人并贬人的,有时好得使绊子,魔族和人族如果是两个人,就是一方在架另一方,架起摔下,它们在抬得高摔得重的试验,并反复尝试如何成功,不达目的不罢休,专门瞎辦人族,它们没有让性,只有挤压性,魔族没有自相矛盾的羞愧感,从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还是无人性,因为它们太自以为是,只跟自己转,不跟别人转,光要人族做下手。修养对魔族没用,魔族信仰的不是理性,人族的东西对它们没用,它们是死结,但是有结核的鬼畜社畜力,它信仰的是老大,不成帮就成派,是间接的黑色会,就算人族修养得最好,它们还是要充当老大。


明日边缘2


按照相對的方面來看,存在就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水火不相容,這本來就是世界的規定,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的,合群與不合群,只是按照自己的內心變化來對外面的人,不合群的人看待對方,對方也是不合群的人,追求的不一樣,立場也不一樣。

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每个人对待事物都是不同的,就像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对于说那些不合群的人,他们以为自己是对的,是合理的,来攻击别人,不过是证明了在对方的眼里恰恰是相反的,人只是看到了表面的一部分,卻把內心的邪惡深深的隱藏,甚至加到別人的身上。看似合群的人,只不過是習慣了偽裝,習慣時間一長,就成了自然。

就像尼采所說的,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你用什麼眼光對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

有的人總覺得很高貴,要知道所謂的高貴對於其他人也是一種障礙,也在于那些所謂的合群著成為了厚顏無恥者,嘲笑者和否定者。

所謂的合群與不合群都是人為了自己的有利和無利來區分的。慾望總會使人變得更加殘酷。


我好想保护你


私以为,合群的人中一部分人是把这个当做人脉了。所以觉得自己拥有着大量的“资源”。而同时有点看不起不合群的人,觉得太闷了。但是殊不知所谓人脉的根本价值在于相互利用,自己本身有可被别人利用的能力,人脉才会起作用。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又能和大牛聊的火热,那八成是人家修养比较高。真的有事情去找人家,人家可不会给你冒什么险的,大家都信奉帮急不帮穷,对于你来说,在资源这块你属于穷,人家大概率的是不帮你。真正的做法是先有能力在攒人脉,能力强了自然会吸引来人脉。

另一方面,人的本性其实就是排除异类。觉得跟自己不一样的人就心生恐惧或者鄙视,很多电影小说的主线故事都是由此引发的,这也是生活的高度总结。小孩子是最接近人本性的时候,在小时候一般遇到有生理缺陷或者行为怪异等等不寻常的特征时,往往会受到集体欺负,有极少一部分人会心生怜悯,但那也是其父母的幼年教育影响出来的,但是这个时候也会明哲保身,这没有什么错,因为一个人打不过一个集体。其实就是人性本恶,善良需要教化。

两者加起来就形成了有一部分不聪明和没有受到一定程度教育的人,排畸不合群的人。

总而言之,做好自己。独行走的更快,伴行走的更远。想要自己提升一级,独行是必须的,因为伴行会被人拖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