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额又是全国第一,碧桂园的地产布局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kana11


碧桂园又赢了。

大家都说在这样市场行情的环境下,还可以挺立,碧桂园是业界“黑马”。那他为什么可以保持优秀答卷呢,主要在于主业地产布局和新业务板块机器人的布局。

1. 地产布局:

碧桂园目前的项目已经布局了31个省和200多个地级市,广泛布局可以对抗各地区调控的风险,这就有点类似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理论一样;同时在广泛布局中又不失侧重点,如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等城市群进行精准市场布局,针对高端购买力进行特色打造,重点突击,有的放矢。

2. 新板块开拓:

2019年,碧桂园正式提出将农业、机器人板块设为主业,形成地产、农业、机器人三大主业布局,打造高科技综合型企业。机器人板块的拓展给了碧桂园更多选择,也给主业地产的发展助力:建筑机器人,一年的时间,碧桂园已经提报了上百种建造机器人的专利申请,有十余种建造机器人进驻试验工地作业,加入了传统建造业科技革新的大潮。形成了新旧板块相互支撑发展战略。




安信驰


因为2018年的事故,碧桂园一度成为了大众口诛笔伐的头号对象,偏偏这家企业却在责难声中又一次拿下了全国销售额第一,我之前回答过类似问题,讲过碧桂园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其地产的布局。

上次没讲透的地方,这次再讲一讲。

首先讲讲万科和碧桂园的历史。很多人不知道,早在2012年,王石还在万科,如日中天的时候曾经到访碧桂园,并且对碧桂园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当时的碧桂园,销售业绩还没有过亿,植根于广东顺德这个小地方,知名度远远难以和今天相比,而当时的王石,俨然是房地产界的教父、大佬,风云人物。

为什么在全国无数房企中,王石只对碧桂园表现出敬佩之意,且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碧桂园是值得尊敬的对手,它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那么,这家很多人觉得很神秘的华南企业,究竟有何魅力赢得万科及王石的尊敬?又有哪些地方是别家公司所学不会的?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2011年。2011年伊始,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步步紧逼,楼市几乎跌至冰点,商品住宅市场低迷加剧,各开发商纷纷施展浑身解数、多点突围。然而,提前布局三四线潜力城市,进军新地产业务的碧桂园却并没有受到楼市寒流的影响,销售业绩与冷淡的楼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2012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67.67亿元,较2011年同期增长了7.2%。这个情况简直跟2019年如出一辙,2019年中国的GDP增长预计只有6%,百强房企销售的平均增长率只有6.5%,而碧桂园偏偏能在行业第一的位置上,还保持了10%的增长。

碧桂园每次逆势热销,秘诀在哪里?最主要得益于碧桂园前瞻的战略布局和独有的经营模式。

在地产业流传这样一句话,不管建房产还是投资房产,要看的除了地段还是地段。然而,碧桂园却执意于郊区模式,钟情于三四线的潜力城市,与行业的经典理论唱起了“反调”。通过开发高性价比住宅产品,引进包括酒店、学校、交通、商业等碧桂园自有配套体系,打造一座宜居的大城,将数十万中心城市人口吸引到碧桂园为其定制的郊区化生活模式里。

而随着中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当年碧桂园拿下的郊区地块,在迅速膨胀的城市面前,很快变成了城区,当年便宜拿下的地,到了大盘开发的后期,为碧桂园赢得了超额的利润。

而且当调控政策收紧,各家房企必须降价跑量的时候,碧桂园又因为较低的土地成本,拥有更大的调价空间。不过在业内来讲,同样擅长布局三四线,并且以价格战为乐的恒大地产才是这方面的行业标杆。

碧桂园模式最难以模仿之处,正在于它的造城能力。因为地处郊区,所以能做出高性价比的房子,同时凭借强大的造城能力,碧桂园化解了房地产大盘模式的“鬼城”困境,更解决了落后地区城镇化的资金、技术、市场问题。

碧桂园的大盘开发,带动当地土地升值、提供就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增加当地税收、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等,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商业圈,推进城镇化建设。

碧桂园以前瞻性的郊区布局,成熟的运营模式,高度契合了政府寻求平衡各地经济发展,鼓励向一线城市中心以外发展的政策。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谁会不喜欢一个协助他一起发展新城的大型开发商?这对碧桂园在后续的政府关系、招拍挂拿地等等方面又会带来正面促进。

  在2011年这样的地产发展早期,这种模式的竞争优势还不算明显,但当时间来到2020年,各大城市中心市区房价不断高涨,同时可供开发地块越来越少,碧桂园的前瞻布局,就更显示出威力来了。

有人说,提前一步是先烈,提前半步是先知。碧桂园和恒大可以说,吃到了中国城市化的最大红利,当所有人在不看好三四线城市时,他们坚持并坚定的扎根在这个五环外的广阔市场。现在越来越多机构认识到中国广大三四线城市的潜力和实力。中银国际认为外界低估了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后劲,因为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低线城市的供求状况相当健康,销售单价增长率在各线城市中仍然领先。自1998年以来,在低线城市建造的商品房只覆盖了40%的人口,而在高线城市,这一比例是60%。虽然每年200多万人从低线城市迁移到高线城市,但低线城市人口实际上仍在增长。

做生意不要被定势思维固化,我想这个应该是所有做生意的人,能从碧桂园的布局里学到的最重要的道理。


猛料一哥


上网一搜2019年地产界的关键词,出来的都是什么裁员、融资难、中年危机……,虽然这不能代表房产界的全部面貌,但从侧面反映受楼市政策调控的影响,地产界出现的周期性“寒冬”现象。

有“寒冬”就有“暖春”,根据克而瑞发布的《2019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200排行榜》,龙头企业碧桂园以7715.3亿元的销售额稳居销冠,能创下如此佳绩碧桂园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总结了一下,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看:第一,紧跟政策的地产布局,目前碧桂园的项目已遍布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地级市,项目数量合计2381个,碧桂园凭借广泛而科学的城市布局和充足的可售货量有效的降低了楼市调控对其带来的冲击;第二,碧桂园发展房地产的同时,又扩展了机器人和现代农业两项新业务,如今,地产、机器人和现代农业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第三,变革管理制度,优化自身组织结构,通过推行纵向轮岗、建立责任共同体等举措,逐步强化总部精干高效、区域做强做优、项目做一成一的三级管控体系。

作为龙头企业,碧桂园并没有坐享安乐窝,而是从里至外,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你说,这样的碧桂园不能夺冠,还有谁能夺冠?




老涵与老H


1、适时调整推货节奏及产品结构

碧桂园2019年7800亿的可售货值中,有80%是新推盘项目,可以使公司有机会把握城市、区域的轮动行情支撑销售增长,推盘更加灵活。

2、碧桂园的自我“造血”能力

现金流充裕,抗结构性风险能力强,亿翰智库所做的企业现金流压力测试,即使外部融资全面停止,碧桂园依靠自身超过90%的回款率就能满足公司的经营开支。

土储货值足够,其中碧桂园在大湾区内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3467亿元,潜在权益可售资源达5519亿元,合计接近9000亿元,储备领先同行,开发价值巨大。

3、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房产、农业、科技方面业务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一方面可以借助优势产业赋能,提升地产主业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力,抓住城镇化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多元化业务在地产板块的支撑下发展难度相对降低,可以增强企业内生增长动力,进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机会成本,减轻企业运营压力。


娱小道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碧桂园的房子卖的很好,也是进入全国城市最多的房企,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为什么碧桂园的房子能卖的这么好,能取得销售佳绩并不是凭运气就得到的。其实碧桂园每进入一个城市,都会先由营销团队来做第一轮市场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布局所在地的经济情况,精准定位核心消费人之后,再应势推出符合区域内人居需求且高品质的产品。

就拿在重庆的楼盘天玺来说,该项目位于重庆照母山板块,占地面积约191.6亩,而总体容积率不高于1.5,具有山、湖、园、林等众多自然资源,是重庆北区高端宜居项目聚集地;此外,聚集全龄段教育资源及3所三甲医院,拥有成熟的商业带(星光天地、红星广场、棕榈泉、万悦汇),空气好,又紧邻商圈,这种品质楼盘受热捧是肯定的!

其实成销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热销的背后是碧桂园对市场的科学预判和谋划、是对分化市场的精准覆盖,是顺应市场发展而作出相应调整的结果,也是高标准打磨产品力和服务力,对品质产品的不懈追求。




lavenir111


2019年初,碧桂园集团提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的全新定位,如今,围绕持续做强的地产主业,博智林机器人、现代农业、碧优选以及机器人餐厅所组成碧桂园高科技产业版图,初具雏形,碧桂园正在以高科技的力量推动高质量的发展。在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组数据,自2018年7月博智林机器人成立以来,一年半的时间里,博智林机器人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1500项,在研建筑机器人项目59个,其中29款进入工地测试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是国家级的政策城市群。2019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明确了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并且城镇化发展已经向城市群转变,依托高铁、高速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缩短城市与城市、城市与郊区的时空距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点布局这两大城市群的企业长期内将会更加受益。


从碧桂园项目分布来看,截至2019年6月30日,碧桂园在中国内地的项目数量合计2381个,其中广东有498个,长三角(江苏、上海、浙江、安徽)645个,合计拥有的项目数量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以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碧桂园在大湾区的土地储备相比深耕广东的房企不遑多让,2019年中期已获取权益可售货值3467亿,潜在权益可售货值5519亿,合计接近9000亿的货值,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愈发强烈,居民购买能力和购买意愿的增强,内生性需求具有可持续性,三四线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未来仍有很大的空间,碧桂园坚定看好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在三四线城市拥有丰厚的土地储备,足够支撑未来的业务发展。


珠珠007


现在大家都适应碧桂园成为第一了

还记得17年碧桂园冲上第三,18年冲上第一的时候整个地产界都是十分恐慌的,各种妖魔化口号接踵而来,加上一些事故和碧桂园的一些高周转的策略更是成为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现在碧桂园已经三年成为销售冠军并且与第二的销售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大家也适应了。

碧桂园的销售额度成为第一,首先是得益于优异的城市布局策略,今年国家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特别强调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详细分析碧桂园的城市布局,会发现跟国家强调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战略高度一致,跟着国家的布局走自然可以搭乘上国家大战略发展的快车;

其次是充足的土地储备,碧桂园早年布局三四线为主的时候就十分注重土地储备,常年稳居行业的前列甚至是首位,差不多同样战略的恒大也是如此,拥有了足够的土地储备才能有足够的货量供给销售;

再次是优异的产品,产品好才能够长时间的获得市场和客户的认可,碧桂园是业内唯一一个能够全产业链自给自足的房企,设计规划等都是自己能做的自然能够很好的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进行设计,再次是碧桂园十分注重物业、园林、教育、智能化等的配套,这些也是能够让客户买单的重要原因;

最后是拥有一直强大的自营团队,碧桂园的营销团队也是十分有竞争力的,只有拥有自己的营销团队才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各样的市场环境。


泽远Style


2019年房企的销售榜单出来,碧桂园毫不意外的继续蝉联榜首,其过人之处各路神仙早就分析得透透彻彻。看了很多,但是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还是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定位。

众所周知,三四线城市城镇率相对较低,这里是碧桂园的主战场。行业上游的建材、设计、施工,行业下游的装修、家具家电、物业管理、酒店会所运营......碧桂园依靠其全产业链布局,为实现高周转低价跑量,通过内部化交易,设计前置、规模复制、集中采购控制开发成本,运营一体化管理保证模式效率,有效控制了成本,不仅精准定位了核心消费人群,也实现率三四线城市高性价比的刚需房。


可以说战略布局也已经抢跑全国,是中国房企有目共睹的“头号玩家”。


与太阳肩并肩1980


根据2020年1月6日碧桂园集团发布的2019年1-12月销售业绩公告,2019年,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金额在2018年5018.8亿元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达到5522亿元,稳步增长10.03%。

有研究显示,因城施策已进入到了不同城市寻求不同政策组合的发展阶段,城市间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分化明显。2019年成交表现良好的主要聚集在一线、强二线和长、珠三角经济实力较强的三四线城市。而碧桂园多年来致力于构造的稳健合理城市布局在2018年、2019年已基本完成,并与市场热点高度吻合,为2019年的业绩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因城施策”政策的深入,区域调控的风险系统也相应上升,广泛而均衡的布局成为了龙头房企们平滑周期、确保业绩增长的压舱石之一。据了解,目前碧桂园的项目已遍布内地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地级市,如此广泛的布局,几乎可以对抗所有区域调控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在广泛的布局中,该公司将重心聚焦在了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等产业及人口集中的国家级政策城市群。

根据碧桂园的中报数据,截至2019年6月底,该公司的权益可售资源合计2.78万亿元,75%的权益货值位于中国五大城市群(长三角/江浙沪皖,广东省,环渤海/京津冀辽,晋鲁蒙,长江中游/湘鄂,川渝), 98%位于常住人口50万人以上的区域,94%位于人口流入区域。公司项目数量合计2381个,其中广东有498个,长三角(江苏、上海、浙江、安徽)645个,合计拥有的项目数量占据总量的半壁江山。每进入一个城市,碧桂园精研市场,聚焦深耕,比如仅在长三角的嘉兴,碧桂园现有项目20余个,是嘉兴五县两区布局最全面的开发商。2019年,碧桂园在嘉兴的全口径业绩达到了61.7亿元。

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碧桂园在这一区域的土地储备已可媲美深耕广东的中型房企,2019年中期已获取权益可售货值3467亿元,潜在权益可售货值5519亿元,合计接近9000亿元的货值,发展空间巨大。

亿翰智库认为,2019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明确了城镇化的趋势不可逆,并且城镇化发展已经向城市群转变,依托高铁、高速路、城市轨道交通等,缩短城市与城市、城市与郊区的时空距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点布局这两大城市群的企业长期内将会更加受益。


小嘴巴大耳朵


广泛、均衡的城市布局一直是碧桂园的核心竞争优势,且碧桂园的布局仍在持续优化。

仔细分析碧桂园的布局,便会发现销售额稳居第一是顺势而为的结果。

2015年开始,碧桂园聚焦三四五线城市的同时,逐步加大一二线周边布局力度,稳步优化土储结构。

2019年上半年,碧桂园的土地储备质量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内地,已经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合计2.78万亿元,为公司打开了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提出到2025年,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而据了解,截至2019年6月30日,碧桂园在粤港澳大湾区已有3467亿元的权益货值,其中深圳目标市场潜在货值1993亿元。

这也充分凸显了碧桂园前瞻布局的战略眼光,每一步都紧随国家发展战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