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年後,買新房的購房者會發現銷售真沒坑你。

二手房新房各有優缺,其中佔據黃金地段的多是些二手房,大家都知道買房最重要的就是地段,鋼筋混凝土能值幾個錢?

8-10年後,買新房的購房者會發現銷售真沒坑你。

因此一個城市市中心的“老破小”哪怕只剩下了40年產權,也會讓許多購房者趨之如騖,在他們看來,一個城市中心的房屋無疑是最保值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市中心的房屋將來很可能喪失市場,不被購房者看好,甚至無人接盤,以下幾點特別重要

01

市中心老房屋的歸宿

只要是物件,它就有壽命,房子同樣不例外,房子老舊沒法到沒法住人,最終徹底淪落為“市中心的貧民區”,中心城區高消費又時刻挑戰著來接盤的購房者承受能力。

居住不舒適,消費又高,幹嘛非要擠到這裡呢?最終房子賣不出去,只能等待動遷

動遷賠償低,寧願繼續僵著

動遷賠償高,開發商不願意

由此,老破小成了很多城市中心城區的一道獨有風景線

8-10年後,買新房的購房者會發現銷售真沒坑你。


02

蓬勃發展的郊區

郊區有大量的地塊,對開發商講,在這裡開發一個項目要容易的多

“開發商+開發商+政府+政策”

這樣聯合打造的地塊上,一個新城應運而生這裡會吸引人流量,人一多,商業,交通順勢成就

郊區新城意味著:

1.基礎設施先進,更符合現代審美

2.將來30年不會淘汰

3.房子新,價格低,容易出手,有潛力

4.環境好,能吸引年輕人

8-10年後,買新房的購房者會發現銷售真沒坑你。


03

市中心的概念在模糊

如上海為例,市中心為人民廣場。但其餘明星商圈各類設施也不差,如徐家彙,五角場,大虹橋等等,甚至很多城市出現了“新城更勝老城”的情況,在城市副中心概念下,要的就是百花齊放

很多文章比較區域房價總是以傳統意義上的“市中心”來比較,比如上海的樓盤,區位地段好壞是以距離人民廣場的距離來計算的,樓盤均價是以人民廣場為圓心向四周輻射。但這樣是沒有意義的,如今的上海灘,早就擴張了百倍。房價同樣有超過黃埔區的地方。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上海雖大,不過居百十平而已”

正如萬科在太原打的廣告

“萬科造了一座城!”

意義應該是城的概念在變小,要“市中心”?那就造一個“市中心”

8-10年後,買新房的購房者會發現銷售真沒坑你。

04

買房的重要依據

現在的購房者買房只有兩點

“學區”和“通勤時間”

國家提高了教師的工資水平,不低於一般公務員。體現的就是國家對教育這一方面的重視,而它又與房價相關,郊區的教育配套是重中之重,看一個板塊的規劃,看學校的水平很能說明問題

通勤時間是硬傷,但郊區的配套不都在進一步完善嗎?工作地點在郊區的朋友太幸福了,如浦東張江,臨港新城,就近買房目前價格還不算高,壓力小很多。

8-10年後,買新房的購房者會發現銷售真沒坑你。

談到區位圖,沙盤規劃,很多購房者的印象是“忽悠”,這種觀念先入為主

“你不信我的話,我說一萬句也沒有用”

但人們通常低估了一個板塊崛起的“決心”,銷售講解的隨意,但我們理解可不能隨意,正如我們的“真如城市副中心”,現在空前嚴格的房產行業,註定每一句話都不是空穴來風。

人氣引領商業,相比較各個城市都有的“老城”,年輕人怕是更喜歡繁華現代的“陸家嘴”吧!假如10年前......

8-10年後,買新房的購房者會發現銷售真沒坑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